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礼仪范文

难忘的一课:人生启示的深刻课堂_

2024-10-09人围观
简介难忘的一课 篇1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难忘的一课 篇1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时间 2课时。

  板书设计

  我是中国人    一笔一画地写,一遍一遍地读(火热真挚)

  我爱中国     大声整齐继续更起劲    (很有感情)

  原来都是日本伟人

  现在都是中国伟人     (眼睛湿润)

  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谊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词语、组词、理解课文后填空

  课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初识文意;教学字词;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审题:难忘的一课。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这些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啊?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文。

  二、范读课文,初识文意

  老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读课后词语。

  2.读通课文,思考:①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四、检查掌握情况

  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

  2.字形: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葛”注意笔顺,与“蔼”区别。“崇”与“祟”的区别。

  3.词义:结合课文理解。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问题。

  五、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再问: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那么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质疑,做标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讲读课文;总结全文。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一)谁来说说“难忘的一课”是怎样的一个故事?(注意说明时间、地点。)

  那么这节“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二)三次出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划出来。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出现的地方?怎样出现的要读出来。

  二、读讲第一次出现

  1.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2.问: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说明什么?“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读讲第二次出现

  1.自己朗读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有什么的感受?(感动)

  5.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四、按刚才学法学习第三次出现

  1.指名读。

  2.思考:“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3.“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4.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问:“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训练。

  五、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

  3.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六、总结深化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我想,中国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了解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历史.

  2.搜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中国进行侵略的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在学校上课,哪一节课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说一说是一节什么样的课使你难忘.

  ◆是的,这些课会让你终身难忘.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也有一堂难忘的课(边说边板书:难忘的一课).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这是一节怎样的课,为什么会使作者终身难忘呢?会不会也让你难忘呢?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有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之后同桌互查.

  ◆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不懂的词语,之后小组内交流.

  ◆读读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深入阅读.体会情感

  ◆细读课文,用“——”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

  ◆再读,想一想,每一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三读,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在旁边做些批注.

  ◆全班交流、汇报、体会情感.

  第一次,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写得认真吃力,说明什么?(“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之后练读.

  第二次,一遍一遍地读,读得严肃认真,说明了什么?(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之情.)之后练读.

  第三次,“我”激动地说,表明了什么?(表达了我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之后练读.

  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你认为课文哪部分最令你感动,就练习读哪一部分.

  ◆指名读,全班评议,再读.

  ◆全班齐读,再次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表达的情感.

  总结升华.情感延伸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不久的将来,中国台湾人民也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课文学完了,你最想说什么?

  这篇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所见到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课文开头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和“我”当时的身份,然后叙述了在一所乡村小学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写在一所乡村小学的所见所闻,先写老师教孩子们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动人情景,再写在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场面,最后写作者在这所学校所见所闻的总的感受。“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寓意深刻。第一次是在课堂上,老师“一笔一画地写”,然后和孩子们“一遍一遍地读”,读得是“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反映了这些刚刚从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蹂躏下回到祖国怀抱的中国台湾师生强烈而真挚的爱国之情。第二次也是在课堂上,不同的是,这是作者在师生爱国之情的激励下,情不自禁地走进教室,跟着老师一起读这句话。反映了作者跟这所学校的师生有着共同的爱国之情。第三次是作者参观了学校里的中国伟人像之后说的,此时,作者内心无比激动和感动,他为祖国历代伟人像重新出现在礼堂而激动;为教师和孩子们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而感动。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作者说“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

难忘的一课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2、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习课文,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搜集有关中国台湾的资料。

  2、把相关的语句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曾经学过的有关中国台湾的课文吗?对中国台湾你有哪些了解?

  在谈话中,让学生谈出有关中国台湾的美丽风光以及中国台湾人民盼望回到祖国怀抱的热烈愿望,为下文的学习做好感情铺垫。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正是发生在中国台湾一所乡村小学的故事。

  板书:《难忘的一课》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出难忘的情怀。

  二、合作交流: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闽”是前鼻音,“诸”是翘舌音,“葛”读“gě”,不要读成第二声。

  2、小组合作: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员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

  三、品读体验

  1、一堂普通的语文课,为何如此让人难忘?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后思考:整篇课文最让你难忘的话语是什么?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鼓励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全班交流最让人难忘的话语是什么?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3、“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同学们对这句话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

  4、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勾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并想一想这句话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学,交流体会。

  (依照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件。)

  预设:

  ⑴ 课件出示:

  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中国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

  ① 为什么这位教师写字很吃力,国语也不太熟练呢?请用课文中语言回答。

  (因为中国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② 课前搜集了有关中国台湾的资料,“中国台湾‘光复’”指的是什么?

  ③ 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不让我们中国人学习自己的语言文字?

  (他们企图“奴化”中国台湾人民,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

  ④ 日本人的阴谋诡计能够得逞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不能,因为中国台湾人民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的文字;从“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有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和真挚的心。”感受到的)

  请同学们也那么严肃认真,也那么富有感情,读中国台湾老师一笔一画书写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指名读,齐读。

  领悟中国台湾老师书写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很吃力的原因,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恨对祖国的热爱。

  ⑵ 课件出示:

  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① 为什么“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并跟着教师朗读?

  (吸引作者走进教室的是学习的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更是他们学习这句话时的认真态度和真挚的爱国之心。)

  ② 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

  (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③ 这里连用了三个“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更表现出学习祖国文字的认真、严肃与虔诚。)

  ④ 为什么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反而读得更起劲了。

  (老师、孩子们以及作者,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是共同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的心连在了一起,所以没感到意外反而读得更起劲了。)

  请同学们也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走进这间充满着浓浓爱国情感的教师,跟中国台湾的孩子们一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引读、评读。

  品读语句,培养语感,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到中国台湾人民浓浓的爱国情谊。

  ⑶ 课件出示:

  我紧紧握着这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①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怎样理解?

  (这是一个反问句,“这句最简单的话”即“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意思是说:没有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了。用反问句,更加强调了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最能表达作者此时的全部感情。)

  ② 为什么我此时有如此强烈的感情?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位老师一定要带领我去看一看他们的小礼堂。礼堂两面墙上新画了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有孔子、诸葛亮、郑成功还有孙中山。作者被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浓厚的爱国情意震撼了。)

  ③ “一定要领我去”、“中国人自己的伟人”表达了什么?

  (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为祖国历史上有这么多伟人感到无比自豪的思想感情。)

  ④ 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我”一次次被中国台湾的老师和学生所打动,请同学们一起读屏幕上的语句,引读。

  四、拓展延伸:激情朗读,感情升华

  1、学习了这篇课文,我想你一定被中国台湾老师和孩子们那真挚而火热的心打动了。请再次朗读课文,抒发我们内心那强烈的民族精神与浓厚的爱国情意。

  自由读课文。

  2、出示课件:

  中国台湾风光、中国地图。

  请同学们再看一看这美丽而富饶的小岛,这游离母亲怀抱的一叶扁舟!大家展开想象,此时的中国台湾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是否也在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3、延伸训练

  (1)“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三次出现,请反复读一读当时的动人情景。把最能打动你的一个画面记录下来。

  (2)请给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课文内容: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在中国台湾一家航业公司的轮船上工作。

  有一次,我们的船停泊在高雄港口。我上了岸,穿过市区,向郊外走去。不记得走了多远,看见前面有一所乡村小学,白色的围墙,门外栽着一排树。

  校园里很静。我走近一间教室,站在窗外,见一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正在教孩子们学习祖国的文字。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中国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但是,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从那一双双眼睛里,可以看出对我是表示欢迎的。教学继续进行着,大家朗读地更起劲了。

  下课了,孩子们把我围了起来。

  老师也走了过来。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我的国语讲的不好,是初学的。你知道,在日本统治时期,我们上的都是日本人办的学校,讲国语是不准许的。”

  “我觉得,你今天这一课上得好极了!你教得很有感情,孩子们学得也很有感情。”

  他知道我是在船上工作的,一定要领我去看一看他们的小礼堂。

  说是礼堂,不过是一间比较宽敞的屋子。

  他指着礼堂两面墙上新画的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说:“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我看到上面有孔子,有诸葛亮,有郑成功,还有孙中山。看着看着,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意啊!

  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

  生字:闽、诸

  课后练习:

  1、用心读一读下边的句子,注意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用“√”表示出来。

  ⑴ 中国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chóng zhòng)新学习祖国的文字。

  ⑵ 接着,他先用闽(mǐng mǐn)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大熟悉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

  ⑶ 我看到上面有孔子,有诸(zhū zū)葛(gé gě)亮,有郑成功,还有孙中山。

  2、课文字里行间饱含着浓浓的“情”,有些短语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补充完整:

  (   )地握手   (   )的敬意

  (   )地朗读   (   )的情景

  (   )的民族精神 (   )的爱国情谊

  课文中这样的短语还有很多,比如:_________________

  3、礼堂两面墙上新画了孔子、诸葛亮、郑成功还有孙中山的画像,如果再画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你会想到谁呢?

难忘的一课 篇3

  一、说教材

  《难忘的一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三篇课文,本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本单元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且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本文语言质朴真挚,感情色彩浓郁,是一篇优秀的爱国题材略读课文。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是新课标对五年级学生阅读教学的要求。根据这些相关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针对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的实际,我安排了一课时的教学时间,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两个生字。

  2、通过阅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用心感受字里行间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4、学习作者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事进行具体叙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课文中反复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贯穿全文,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一段故事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它既是串联内容的主线,又是表达情感的主线。所以,我把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又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和课标要求,把“学习作者抓住生活中最深的事进行具体叙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作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运用启发式教学,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讲读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感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说学法。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理解—朗读”的方法来读懂课文,并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情实意。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准备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我的教学:

  (一)揭示课题,直奔主题。

  首先请学生齐读课题,然后阅读课文提示,寻找这节课的学习信息,明确本课的阅读任务,通过直奔主题能带领学生迅速进入文本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个环节包括初读课文、反馈交流、认识词语三个部分的学习,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认读生字新词,理解课文脉络,概括出课文大意。

  这一步骤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深入课文,研读赏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解读文本中,我始终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条内容和情感的主线,让学生来各抒己见。

  (1)首先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那么它们每次出现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通过交流使学生对于文章层次有个大致的理解。

  (2)然后抓重点词句,以读促解。

  这部分我抓住学生提出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三次出现的不同场景来展开以下教学。第一次是中国台湾老师写在黑板上,第二次是作者跟着中国台湾师生一起来朗读,第三次是作者握着老师的手激动得说出。

  1、在第一次出现的场景中,我设计如下问题:“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是中国台湾老师一笔一划写在黑板上的,在这里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呢?并且说说你这样读的原因。

  这个问题的设置旨在让学生自我思考寻找文中关键词和句子来抒发自己的感悟,并且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中国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认真态度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接着通过补充背景资料,进一步体会中国台湾师生们的爱国情。

  鉴于学生对于中国台湾光复这段历史知识了解还不够清楚的实际情况,我适当地补充了日本在期间对中国台湾文化上采取奴化政策,加深学生感受,体会中国台湾师生对于祖国文字的热爱和对祖国发自肺腑的爱。

  3、第二次出现这句话时的情景,我运用同样的“朗读—理解—朗读”指导学生学习。在这一部分学习中,“老师和同学们发现了我,但是,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反而朗读得更起劲了。”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因此我通过创设如下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假如这时候是你们坐在教室里认真地阅读,此时进来一个陌生人坐在了教室的后面,你会有什么感受?然后引导学生体会到是共同的爱国情感,使他们产生共鸣而彼此亲近。

  4、自学最后一次出现的场景。因为教是为学服务,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我要求学生先默读再分组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看到中国伟人像,作者为什么眼睛湿润了?

  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四)读写结合,深化情感。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学习课文时,学生已经体会到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强烈的民族精神。语文课堂的人文性已经落实了,那么工具性呢?在这一块儿,我设计了一个课堂小练笔。

  我是这样导入的:此时此刻,我也被深深地打动了,千言万语凝聚成我们全体中国人心中的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那么你呢?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中国台湾师生和学生中的一个,面对即将告别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呢?现在将你内心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在这里通过小练笔来训练学生的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能力,感悟爱国情。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地展示课文灵魂。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板书设计:        23 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难忘的一课 篇4

  23*

  教学设计一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会用“真挚”、“意外”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审题:难忘的一课。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这些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啊?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文。

  二、范读课文,初识文意

  老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读课后词语。

  2.读通课文,思考:①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四、检查掌握情况

  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

  2.字形: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葛”注意笔顺,与“蔼”区别。“崇”与“祟”的区别。

  3.词义:结合课文理解。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问题。

  五、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再问: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那么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质疑,做标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一)谁来说说“难忘的一课”是怎样的一个故事?(注意说明时间、地点。)

  那么这节“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二)三次出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划出来。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出现的地方?怎样出现的要读出来。

  二、读讲第一次出现

  1.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2.问: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说明什么?“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读讲第二次出现

  1.自己朗读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有什么的感受?(感动)

  5.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四、按刚才学法学习第三次出现

  1.指名读。

  2.思考:“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3.“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4.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问:“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训练。

  五、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

  3.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六、总结深化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也将于1999年回归祖国。我想,中国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XX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 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难忘的一课 篇5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会用“真挚”、“意外”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审题:难忘的一课。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这些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啊?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文。

  二、范读课文,初识文意

  老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读课后词语。

  2.读通课文,思考:①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四、检查掌握情况

  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

  2.字形: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葛”注意笔顺,与“蔼”区别。“崇”与“祟”的区别。

  3.词义:结合课文理解。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问题。

  五、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再问: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那么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质疑,做标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一)谁来说说“难忘的一课”是怎样的一个故事?(注意说明时间、地点。)

  那么这节“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二)三次出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划出来。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出现的地方?怎样出现的要读出来。

  二、读讲第一次出现

  1.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2.问: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说明什么?“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读讲第二次出现

  1.自己朗读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有什么的感受?(感动)

  5.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四、按刚才学法学习第三次出现

  1.指名读。

  2.思考:“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3.“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4.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问:“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训练。

  五、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

  3.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六、总结深化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也将于1999年回归祖国。我想,中国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板书设计 

  

  七、作业 

  造句。

难忘的一课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感受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每一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我”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狼牙山顶峰响起的壮烈的口号声,让我们感受到了日寇的的凶残和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 1945年中国台湾“光复”后,从小学校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难忘的一课》。(板书课题)

  二、引导自学,整体把握

  1、质疑

  通过你的预习,你认为这一课要学习什么?怎么学?【--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为什么回让作者那么激动;要从小学校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中找到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课文前引言就是自学的目标,学会自己主动按照提示进行自学。)

  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解决字词障碍;找重点句子和不明白的地方和伙伴交流、查找资料学习;说出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明确语文学习的方法,)

  2、导学

  (1)思考文题

  看到课题你能想起什么呢?

  --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谁上课)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

  (内容)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难忘)

  (2)提示

  课文中作者多次提到的一句话是什么?

  (这种学习方法是刚开始,因此,提示孩子本课的学习方向和学习重点。)

  (3)读课文、交流

  带着问题读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然后和小组的伙伴交流。

  --阅读课文,组内交流。

  (4)班内交流,教师引导、点拨。

  抓住多次出现的句子,理解分析

  a、 文中哪个句子多次出现? 出现在文中什么地方?

  b、每次出现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三、引导学习:第一次出现

  导:这句话出现的地方;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说明什么?“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四、引导理解:第二次出现

  1、说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找出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的感受?(感动)

  5、感情朗读。

  五、学习第三次出现

  1、思考:“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2、“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3、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4、朗读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句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感受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同时进行朗读训练)

  六、总结升华。

  1、朗读全文。

  2、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3、围绕这个中心,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

  4、在“一国两制”的政策下,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回归祖国。我想,中国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

  七、作业布置

  有感情朗读课文,并写会生字词。

难忘的一课 篇7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我能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

  3、我能从这篇课文中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

  学习重点:从文中出现的三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爱。

  知识链接:

  1、郑成功收复台湾:公元1661年3月,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兵25000人、战舰近500艘,从福建厦门出发,经澎湖直抵中国台湾西海岸,在中国台湾人民的支持下,经过八个月激战,击败荷兰殖民者,迫使荷兰侵略者挂起了白旗投降,被荷兰侵占了三十八年之久的中国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完成了收复祖国宝岛台湾的民族伟业。三百多年来,郑成功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备受海峡两岸人民的称颂。

  2、中国台湾“光复”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94年日本侵略朝鲜并向中国挑衅引发“中日甲午战争”,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而遭到失败,于1895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中国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被日本侵占整整统治了五十年!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他们采取军事占领、经济掠夺、奴化教育等种种手段奴役中国台湾人民,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台湾才归还中国。

  预习任务:

  1、从文中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并收集有关中国台湾的一些资料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从文中出现的三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爱。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找出文中出现的三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谈谈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再次朗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

  我来闯关:

  a、用心读一读下边的句子,注意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用“√”表示出来。

  ⑴ 中国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chóng zhòng)新学习祖国的文字。

  ⑵ 接着,他先用闽(mǐng mǐn)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大熟悉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

  ⑶ 我看到上面有孔子,有诸(zhū zū)葛(gé gě)亮,有郑成功,还有孙中山。     b、课文字里行间饱含着浓浓的“情”,有些短语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补充完整:

  (   )地握手   (   )的敬意

  (   )地朗读   (   )的情景

  (   )的民族精神 (   )的爱国情谊

  课文中这样的短语还有很多,比如:__________________

  c、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推荐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四韵》。

  2、听一听《鼓浪屿之歌》、《我的中国心》这些歌曲。

难忘的一课 篇8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多少周年?

  生:62周年!

  2、师:我们怎么忘记,62年前,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不仅在中国大陆横行霸道,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等无数大血案,而且侵略并血腥治中国台湾整整50周年。1945年,中国台湾光复了。1949年,我的爸爸的爸爸就是我那未谋面的爷爷,随军去了中国台湾,走时才十七八岁,至今还没有回来。五十八年来,爷爷日日思归,我们也想念爷爷。国耻难忘,亲人分离,这两者联系在一起,让我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这篇──《难忘的一课》!

  二、汇报预习、整体感知

  1、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中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着文字的背后。请大家用两只眼睛默默读全文,用心去思考昨天预习中大家提出的疑问。

  2、昨天大家问得较多的有:中国台湾的地理位置及历史,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对深受感动的句子的理解等问题,大家各抒已见。

  3、全班汇报:

  生:我查看了中国的地图,知道了中国台湾在我国东南海域。

  生:我查阅了有关书籍,知道了1937年7月7日,日本人发动“七七事变”,中国开始了八年的抗日战争。1945年,日本投降,抗日胜利。

  生:我上网查到中日甲午战争,了解到期1895年,清朝北洋水师和日本舰队在黄海展开激战,邓世昌所率三艘军舰向日舰撞去,两百余名将士壮烈牺牲。中日签定《马关条约》,第二条内容是:中国把辽东半岛、中国台湾岛、彭湖岛等割让给日本。

  生:课文主要讲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在中国台湾一所乡村小学的所见、所闻、所感。

  生:我查了字典,明白了光复就是收复失地的意思。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一次比一次表达的感情强烈,第一次是“我”看见一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这句话,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第二次是“我”走进教室和师生一起读这句话,表达了“我”和师生手爱国之情;第三次是参观小礼堂后,“我”激动地说这句话,表达了全体中国台湾人民的爱国之情。

  4、师小结:

  同学们不仅会从多种途径搜集资料,而且会用两只眼睛读书,表达得还很不错呢!

  三、析词赏词、品文悟道

  1、师:文中有一句话贯穿全文,并且反复出现,是哪一句?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师:第二次出现是在什么情况?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生:我走近一间教室……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

  (领悟一笔一画、认真、吃力的含义。)

  生:我从“一笔一画”体会到老师写得很认真。

  生:为什么他写得很吃力呢?

  师:我们拿起来,一笔一画,认真地写这句话。

  (师生写这句话。)

  师:你们觉得吃力吗?为什么中国台湾教师写得吃力?

  生:中国台湾教师刚学习祖国文字,他们以前被日本奴役,不准说国语不准写汉字,所以写得很吃力!

  生:日本人真是可恨!中国台湾教师没有忘记祖国,尽管写得不熟练,但他写得很认真,因为每一个写都包含了他的爱国之情。

  师:祖国的文字最美,老师送大家一句话:写方方正正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请大家在本子上一笔一画,认真地写这句话,铭刻在心中。

  3、师:老师和孩子们是怎样读这句话的?找出相关语句来读一读:

  生: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火热的真挚的心。

  (领悟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真挚的含义。)

  生:我从中体会到师生对祖国深深的爱。

  生:每个字每个音,都倾注了中国台湾师生的爱国情怀。

  师: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一起来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再来──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4、第二次出现是什么情况理下?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怀着崇高的敬意……感到意外。

  (领悟敬意、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意外的含义。)

  生:“我”看到老师写得那么认真,那么吃力,听到师生读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师:我们是中国人,让我们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这句句话。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三遍)

  师:为什么“我”走进教室,谁也没有感到意外呢?

  生:大家看到“我”也是中国人,感受到“我”也是爱国的,所以对“我”表示欢迎!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更起劲地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5、第三次出现是在什么情况下,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我紧紧地握着……全部感情呢?

  (领悟紧紧、激动、最简单的话、全部感情的含义。)

  师:“我”参观小礼堂,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为什么那样激动呢?

  生:“我”听到中国台湾教师介绍,小礼堂以前画的是日本人,现在画的是中国自己的伟人。读到这儿,我感到日本人多么歹毒,他们不仅让我们当亡国奴,而且让我们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那“我”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孔子画像。孔子,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他有弟子三千,最杰出的有七十二贤。我会背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生:“我”还看到了诸葛亮的画像,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知已知彼胆识过人,他是智慧的化身。关于他的故事有《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孟获》精彩极了!

  生:“我”还看到了郑成功、孙中山的画像。郑成功是民族英雄,从荷兰人手中收复中国台湾,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是中华国民第一任总统,在中国台湾人民的心中是“国父”。

  师:“我”看到这些画像,想到了什么呢?

  生:“我”为中国台湾人民的爱国情意又一次感动。我似乎有很多话要说,但最能表达“我”这时的情感只有这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此时此刻,没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来,我们一起激动地重复这句话──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三遍)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难忘的一课 篇9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内容中体会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2、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进行词,句的训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关键】

  学习课文,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计划】 四十分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文字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诗歌《乡愁》,赢得了很多人的共鸣,想听吗?师配乐朗诵《乡愁》。你知道诗人写出了对谁的思念吗?指生回答。

  说得真好!这首诗就是表达了中国台湾游子的思念之情。我们今天要学<难忘的一课>,同样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对祖国母亲的一份深情。师板书课题。齐读。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打开书,请大家轻轻地读读课文。生自由读文,师巡视。

  二、检查词语

  1、老师先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情况,好吗?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点指读等。

  (1)你们知道我国哪些地方使用闽南语?师相机评价:你的知识可真丰富。

  (2)什么是光复呢?师相机评价:你了解的可真多啊!

  2、谁能概括地讲一讲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师相机评价:说得真简练!

  三、分析课文

  1、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并贯穿全文,知道是哪一句吗?指生回答,师相机板书并出示课件。齐读。

  2、这句话杂文中出现几次呢?第一次出现在哪里?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指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重点词语的句子。如果让你们写这句话,感觉吃力吗?为什么青年教师写得吃力?

  (2)是的,中国台湾教师没有忘记祖国,尽管写得不熟练,但他写得很认真。因为每一个字都饱含了他的爱国之情!同学们,祖国的文字最美,老师送大家一句话:写方方正正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请大家在本子上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写这几个字,把他们永远铭刻在心中!幻灯展示几个写得好的同学的字,进行评价表扬。

  3、第二次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呢?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吧。课件出示句子。

  (1)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2)是啊,整整五十年!中国台湾人民多么渴望能说自己祖国的语言,多么渴望能学自己祖国的文化!他们盼这一天已经太久太久了,怎能不用心读呢?请再读读这九个字,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来。谁来读?指名读。谁想读就站去来读。

  (3)看着这饱含爱国情意的师生,听着这饱含爱国情意的话语,作为一个热血沸腾的中国人,假如此时你就站在窗外,你会怎样做?

  (4)大家同意吗?是的,在那种爱国情意的感染下,我想任何一个爱国的中国人都会被感动、被吸引。我们都是中国人,就让我们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读这句话!

  (5)这几个字,不仅是祖国的语言,祖国的文字,它更代表了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尊严和作为中国人久违的自豪感啊!再读。让全世界都知道我是一名骄傲的中国人!再来!

  (6)听着如此激情澎湃的朗诵,“我”走进教室里,为什么谁也没有感觉到以外呢?指名说。那就让我们一起更加起劲的、更加充满激情的再读!

  4、这个饱含浓浓爱国情意的句子第三次又出现在哪?你找到了吗?课件出示。

  (1)看到这句话,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我”的心情为什么那样激动?我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你了解这些伟人吗?想说的可以直接站起来说。师相机评价:你们的课外知识太丰富了!这些伟人画像中有大教育家孔子,有民族英雄郑成功,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还有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伟人在他们心中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4)面对此情此景,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指生答,师板书。

  (5)是啊,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意!此时此刻,没有别的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所有的语言都化为了一句,那就是,生接读。

  (6)同学们,这仅仅是作者的心声吗?是的,让我们带着共同的心声,一起说,学生齐说。

  四、总结、

  是啊,作为一个中国人,谁哦不爱自己的祖国!一个中国人,无论生在哪里,总是心系祖国,始终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始终为自己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而感到自豪!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配祖国山河的图片。

  五、拓展

  是的,这个中国印早已深深地烙在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心向祖国!但是呢,由于一些原因,台湾同胞还无法到大陆来。不过现在两岸终于又通航了!咱们邀请中国台湾的小朋友来做客,好吗?课件出示拓展题。

  六、板书设计:

  23#  难忘的一课

  我中国人,我爱中国

难忘的一课 篇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难忘的一课》

  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积累部分常用词语。

  2、了解课文中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2、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课前准备:

  1、录音机、课文朗读磁带、歌曲《我的中国心》。

  2、将文中部分重点句子写在小黑板上。

  3、让学生提前搜集与本文相关的历史资料。

  教学时间:

  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知文意:

  1、板书课题“难忘的一课”,学生针对课题质疑。(老师将有价值的问题出示在黑板上。)

  2、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读课文,同时思考上面所提出的问题。

  3、解决所提出的问题,然后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读自悟,交流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

  (1)小声读课文,思考:“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地方?请在读文过程中将其划出来。

  (2)再读课文,想一想:“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学生自学,交流体会:(依照学生回答,老师适时点拨)

  (1)探究、理解第一次出现这句话的情节:

  引导学生重点透过“一笔一画、认真、吃力、重新学习、不太熟练”等词语来理解,谈谈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结合课前收集到的历史资料辅助理解)

  (2)品读、感悟第二次出现这句话的情节:

  你从“悄悄地、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没有感到意外、起劲”等词组中体会到了什么?

  (3)交流、体会第三次出现这句话的情节:

  ①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②我们学校有伟人像吗?

  ③从礼堂里换伟人像你体会出了什么?

  ④小黑板出示“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 呢?”这句话。此时的全部感情指什么?(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⑤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比较表达效果。

  3、指导感情朗读:

  (1)同桌两个人互相读,然后相互评价;

  (2)将自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老师及时进行鼓励、评价;

  (3)听录音再次把握感情基调,挑选部分段落赛读。

  (4)再次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学完了本文,你觉得这一课为什么使作者难忘?

  2、小结:作者难忘的是一颗颗深厚的爱国心,一片片对祖国无比赤诚的爱!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选择,唯独不能选择的是你的母亲、你的祖国。一个人无论走多远,却永远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相信我们都会牢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3、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五、拓展延伸:

  1、课下阅读诗歌《乡愁》、《七子之歌》等。

  2、了解中国台湾目前的局势,尝试写一写自己的一些看法。

难忘的一课 篇11

  课本是教学的重要凭借,但不是唯一的凭借,即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重教材而又不唯教材,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去延伸和拓展教学内容,真正达到“课堂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境界。若把课本看作教学的唯一内容,不敢越雷池半步,那么,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必然就会凝固和僵化。现以教学《难忘的一课》为例,谈谈我在拓展教学内容方面的一点经验和做法。

  一、丰富学生词汇,感受语言魅力

  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中国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学生读到这句话时纷纷停下来问:“老师,‘光复’是什么意思?”我先引导学生读课文第一句话“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既而又问:“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我们从日本人手中夺回了祖国宝岛台湾,那么中国台湾人民获得了什么?”

  (学生此时感到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纷纷回答。)

  生1:中国台湾人民获得了解放。

  生2:中国台湾人民获得了自由。

  (很显然学生从“战争胜利”这句话中找到了答案。我接着引导:还有哪些词可以替代?)

  生3:中国台湾被我国“收复”了。

  生4:中国台湾像香港、澳门那样“回归”了。

  师:对,同学们现在知道“光复”的意思了吧。

  学生通过讨论知道了“光复”的意思就是“解放”、“收复”、“回归”之意。这一教学内容的拓展,丰富了学生的词汇,提高了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并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

  二、学科之间互相渗透,融会贯通

  课前,我让学生听过一首台语歌《爱拼才会赢》,学生听了以后,要求我把歌词抄下来。上课时,学生在理解“闽南语”一词时容易多了。我进一步告诉学生: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地区有自己的方言。“闽南语”就是八大方言的其中一个,是福建省南部一带的方言。中国台湾的方言也是闽南语。

  师:“国语”通常指的是什么语?

  生1:普通话。

  生2:就是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被称作国语。

  师:广东一带的方言叫什么?

  生3:叫广话。

  (显然学生是从广东省的简称中推断出来的。)

  师: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的简称分别是什么?

  学生通过讨论得到了答案:粤、桂、滇、黔、川。

  “粤语!”有个学生大声回答。

  师:谁会讲几句简单的粤语?谁会唱粤语歌?

  (学生兴趣高涨。)

  生1:“零钱”叫“散极”。

  生2:“我没零钱”叫“我某散极”。

  生3:我能从一数到十。……

  师:课后我跟你们学粤语,我教你们粤语歌,好吗?

  (学生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语文课怎么想起了唱歌?咋一看,似乎有些跑题。但是看到学生兴趣盎然,这不正是我所追求的学习兴趣吗?这一点深刻说明,各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应该使学生在学科知识的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内容向社会开放,形式向生活开放

  讲到“参观伟人画像”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结合历史,自由谈孔子、诸葛亮、郑成功、孙中山。

  生1:孔子:名丘,字仲尼,山东人,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生2:诸葛亮:字孔明,也是山东人,三国时的政治家,曾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生3:郑成功:福建人,明末清初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中国台湾的名将。

  生4:孙中山:广东中山人,近代伟大的革命家,领导辛亥革命。

  生5:我知道他的夫人是宋庆龄,妹妹宋美龄却嫁给了蒋介石。

  师:同学们收集的信息很多,很好!那么我再问你们,中国台湾现在的总统是谁?

  生1:他叫。

  生2:这个名字有点难听!

  (显然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可以自由以表个人见解的。)

  生3:中国台湾人民叫他“阿扁”。

  生4:这个阿扁还想搞呢,早点下台吧你!

  师:是啊,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谁想要搞,分裂祖国,那么他就是人民的敌人,我们是不会答应他的!

  我从形势入手,使学生爱到思想教育,使学生对现实加深了解。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而这一点,也正是本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今鉴古,拉近了时空距离,让学生在心灵的碰撞中升华感情。

  总之,无论是上成语言课也好,上成音乐课也好,上成政治课也好,上成地理课也好,只要让学生对中国台湾、对中国台湾人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渴望,学生带着兴趣学习课文,效果就不会差。从另一个角度说,它扩大了学生的信息量,使学生所得甚多,由此看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拓宽教学内容,开放教学形式,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实在不多余。

  总而言之,课本是教学的重要凭借而并非唯一凭借,教学内容不应囿于一篇课文,只有把教材用“活”,语文教学才富有生机。

难忘的一课 篇12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2、了解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知识的迁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祖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明题意

  师:齐读课题。你是怎样理解课题的?

  生:《难忘的一课》指的是印象深刻的一节课。

  生:《难忘的一课》指独特的一节课。

  师:说得好!到底是怎样难忘的一节课呢?带着你们对课题的理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全班学生读课文。)

  二、找主线,理脉络

  师:读了课文之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教师板书)

  师:这句话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你能用最简练的话说说吗?

  生:第一次是老师写出的,第二次是大家读出的,第三次是作者说出的。

  师:很好。你们读课文读得非常仔细。

  三、精读第二段

  师:“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一次出现是老师写出的,把文中描写老师写字的句子找出来。

  生:“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课件出示)

  师:哪些词最能表现老师写得很认真?

  生: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师: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谁愿意来试一试?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的朗读:认真、一字一顿。)

  (生读:个别读,小组读。)

  师:老师不但写得吃力,读得也不太熟练。(“不太熟练”学生回答)是什么原因,你能从书中找到答案吗?

  生:“中国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生:“在日本统治时期,我们上的都是日本人办的学校,讲国语是不准许的。”

  师:是的,中国台湾被日本抢占50年,这期间人民连自己祖国的语言不能说,文字不能写。一旦光复,中国台湾人民就努力地学习国语,从这里你明白了什么?

  生:日本人太可恨。

  生:中国台湾人热爱祖国。

  生:中国台湾人喜爱祖国文字。

  师:老师是怎样教学生读这句话的呢?请同学们在文中划出有关的句子来。

  生“接着,他先用闽南话……火热的真挚的心。”(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标出这句话的重点词。

  生:我认为这几个词是重点: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的、真挚的。

  师:试着把这几个词读重音,体会作者此时的感受。

  生读(个别读、男女读、集体读)。

  师:老师为同学们富有感情的朗读感动了。当作者看到这动人的情景时,他又会怎样做呢?

  生齐读:“我被这动人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现在听老师朗读这一段。

  (师范读。)

  师:到此为止,文中第二次出现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读了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吗?让学生练习口头表达。

  生:作者被师生的爱国热情感动了。

  生:这句话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谊。我从中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师:说得好,掌声鼓励。

  师:谁来小结一下第二段内容。

  生:写作者在这所小学看到师生们很有感情地学习国语。

  师:中国台湾师生学习这句话的过程可以分为哪几步?

  (写──读──交谈。)

  师:依据这一过程你可以做什么?(对第二段进行分层)

  四、自学第三段

  师:作者除了写学习国语这件事,还写了哪件事?(参观小礼堂这件事)这一段老师要求同学们自学,看谁学得认真,学得最好。(放录音)

  课件出示练习:

  填空:

  在礼堂里,作者看到了___、___、___、___。通过作者的耳闻目睹,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__和深厚的__。”这是全文的___句。也表达了作者___的思想感情。

  (生答,师板书。)

  五、总结课文

  师指板书总结:

  作者通过写学习国语和参观小礼堂这两件事,就是要表达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谊,并从中受到教育。再回到课题,《难忘的一课》仅仅指的是这一节课吗?

  生:不是。

  师:指什么难忘?

  生:受到教育难忘。

  生:除了这堂课难忘,更难忘的是中国台湾人民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谊。

  师:说得好。作者参观了小礼堂,又听到老师的介绍,感受更深,也更激动。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生读:“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的手……。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

  师:课文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感情上一次比一次强烈。谁能告诉老师,怎样才能读好这句话?

  生:一句比一句大声,一句比一句更有感情。

  师:好,试试看。第一句由前二排同学读,第二句由前五排同学读,第三句由全班读,作好准备。

  生读。

  师:这篇课文感情充沛,写法上也有特点。先请大家完成一道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

  填空:

  课文围绕_________这一中心,详写了_________这件事,略写了_________这件事。特别是把_________的过程作为重点,进行了详细地叙述和描写,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由此可见,作文时,凡是和_________关系特别密切的材料,就是重点材料,应该写得_________,其余的次要材料,可以写得_________。

  这就是单元学习重点:详写和略写。

  【板书设计】

  23、难忘的一课

  (详写和略写)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强烈的民族精神 深厚的爱国情谊

  尊重课本与拓展内容相结合 提高教学效率

难忘的一课 篇1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线索。

  3.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感受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线索。

  3.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三)学习课文:

  1.自学指导(一):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自学检测一:认识生字词。

  2.自学指导(二):

  (1)“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地方出现?

  (2)每次出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全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难忘的一课 篇14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今年的7月1日是香港回归十周年纪念日,香港这颗东方明珠回到祖国已有整整十年。同时,澳门回归也有八年之久。香港、澳门这两个游子历经沧桑都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可是,我们的祖国宝岛台湾至今都未真正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但她也在六十年前摆脱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统治,实现了“光复”,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来到中国台湾的那所乡村小学,与他们师生共上一堂──《难忘的一课》(齐读课题),看看在那个风云年代的课堂里发生了什么事?

  2、读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现在请同学们进入课文,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并做到: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忘的地方多读几遍。

  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不懂的词语。

  3、读读想想:

  你解决了哪些疑惑?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并把你问题记录下来。

  三、深入阅读,体会情感

  1、整理问题:

  师收集、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当众朗读。

  (简单的当场由学生解决,比较难的留待待会理解课文时解决。)

  2、深入阅读:

  ⑴ 出示思考题: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我”都有怎样的感受?

  要求:

  ① 细读课文,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哪几次?

  ② 再读,想一想,每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③ 三读,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在旁边做些批注。

  请同学们自由学习课文,可独立阅读也可合作学习,解决了这个大问题,你们所提的小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⑵ 学生读文、讨论(师巡视)。

  ⑶ 汇报交流(从全文整体汇报)。

  【教学反思】

  以上是《难忘的一课》前半段的教学流程。初看起来,这部分设计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但当时课堂上所发生的让我记忆犹新。比如课始时让学生对课题提出质疑后,要求他们初读课文解决疑惑,进一步提出问题,并把问题整理。这时的个人阅读和小组交流都达到了最佳状态。学生们一改往日被迫读书的状态,都积极主动的参与读书、讨论。而后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其中的几个正好是教师课前预设的突破教学重、难点的问题,如:

  1、为什么这位老师第一次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那么吃力,而且是“一笔一画”?

  2、为什么他们读这句话时那么严肃认真?

  3、我们看到教室里师生在这样认真、这样富有感情的读这句话,“我”也情不自禁地坐下来跟着读,为什么老师和孩子们都不意外呢?

  被小家伙们提出来之后,教者也不禁喜上眉梢了。然后,教师顺势让学生再深入阅读,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这不是比老师抛出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读书要好得多吗?以下的教学如我所料,出奇的顺畅而又成功。其实,让学生把所有的学习行为化作主动的探究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难忘的一课 篇15

  课文线索清晰,叙事生动,感情充沛。“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简短而又深刻的话贯穿全文,反复出现,每一次都伴随着一段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它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情感的主线,集中体现了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阅读时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一、我能看拼音写句子

  yí wèi chuán yuán zài yì suǒ pǔ tōng de xiāng cūn xiǎo xué shàng le yì jié lìng t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hōng shēng nán wàng de yǔ wén k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能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年轻的(   )  真挚的(   )  浓厚的(   )

  祖国的(   )  崇高的(   )  强烈的(   )

  熟练的(   )  宽敞的(   )  简单的(   )

  热情地(   )  激动地(   )  大声的(   )

  一遍一遍地(   )  一笔一画地(   )

  三、我会缩写

  1、礼堂两面的墙上挂着新画的几幅中国历代伟人的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的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我会用词造句

  真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我能按顺序排列句子

  (  ) 我走近一间教室,站在窗外,见一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正在教孩子们学习祖国的文字。

  (  ) 校园里很静。

  (  )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  ) 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  

  六、瞧瞧我的阅读天地

  珍贵的礼物

  ①妈妈从国外访问演出回来了,我去机场把她接回家。一回到家里我就叫着要她把给我的礼物拿出来,因为妈妈在信里告诉我,她给我买了一件十分珍贵的礼物。

  ②妈妈笑着递给我一小包东西,我打开一层又一层的棉纸,才看见一个小小的盒子,我打开了小盒子,一看,不禁哑然失笑,那是什么呀!是一个铜铸的光着身子的撤尿小男孩。

  ③我笑了半天,红着脸把它还给了妈妈,嘟嚷着说:“你不给我买一个金发的洋娃娃,却给我这么一个撒尿小男孩。”我撅着嘴巴,妈妈却笑了,她告诉我: “这可是一件珍贵的礼物呀!”我说:“什么珍贵不珍贵的,我连看都不好意思呢。”妈妈笑得前俯后仰,解开我捂着双眼的手,叫我仔细看看这个小铜人,我仍然不肯看它。

  ④妈妈严肃了,一把把我拉到了身边,给我讲了这个小男孩的故事:

  ⑤“这个男孩是比利时的民族小英雄。普鲁士士兵攻打比利时,准备用炸药炸毁整个城市,药线点燃了,嗤嗤直冒烟。大人们都在战场上抗敌。这孩子急中生智,在药线上撒了一泡尿,炸药因此没有,他救下了整座城市。比利时人民感谢这位民族小英雄,为他树了纪念碑,就是这个样子的。”

  ⑥妈妈举起了她手中的小铜人,我从捂着双眼的手指缝里望去,这两寸高的小铜人闪闪发光,散发出一圈奇异的光彩,我一把夺过小铜人,轻轻地抚摸着。

  ⑦妈妈接着又对我说 直到今天 比利时人民还在怀念他 他们把小孩的形象制成大大小小的雕塑 在主要街道 商店里出售 不仅卖给本国人民 还卖给外国朋友 

  ⑧这一夜,小铜人在我的枕边度过,我好像在和它细细对话:你是一个爱国的民族小英雄,我也是一个热爱祖国的红领巾,我爱我的祖国,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的一切都是属于哺育我长大的祖国。我们两个将成为最亲密的好朋友。

  1、给文章第7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把下面的几成语分别填入恰当的解释后面的括号里。

  哑然失笑  前俯后仰  急中生智  爱不释手

  ⑴ 危急的时候,猛然间想出来办法。(    )

  ⑵ 形容大笑时身体大幅度地前后晃动。(    )

  ⑶ 忍耐不住,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    )

  ⑷ 由于特别喜爱而不肯放下。(    )

  3、请按照作者对待礼物的态度变化给文章分段,用“∥”在文中标出,并把段意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开始对小铜人的态度是“红着脸把它还给了妈妈”,手“捂着双眼”“不肯看他”,听了妈妈讲的故事后,作者“一把夺过小铜人,轻轻地抚模着”。这时作者心里会想些什么?请你把作者的心理活动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忘的一课 篇16

  (一)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歌吗?“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这首歌唱的是谁回归我们祖国母亲的怀抱?(澳门)

  师:还有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唱的又是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香港)

  师: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的时候,还有哪位游子没有回家?(中国台湾)

  师:今天,我们就穿过时光的隧道,回到六十二年前在中国台湾的乡村小学共同上……(板书课题: 难忘的一课)

  (二)介绍背景

  中国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中日甲午战争以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归还中国。中国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在这50年里,日本对中国台湾进行着经济侵略、文化侵略、人权侵略。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中国台湾收复后的事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试着解决小黑板上的三个问题

  a、 找出课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用“----”画出来。

  b、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单的语言概括。

  c、 课文中哪些地方是详写的?

  (课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共出现了三次。)

  (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引发自己深切感受的事。)

  (四)围绕主线,体会情感

  师:课文详写了师生学习的情景以及到小礼堂参观这两部分,我们下面就重点来学习这些内容。来体会体会作者之所以这样安排的用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总共出现了三次。

  师:我们一起走进文中看第一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部分。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师:“为什么这位老师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那么吃力?”别着急回答,我们现在每个人拿起笔来,写一写这句话。

  师:你写的时候是不是一笔一画写的? 是不是认真写的? 那么你吃力吗?

  师:为什么中国台湾的老师却吃力呢?谁来谈谈。

  (因为中国台湾老师以前是学日文的,她没有学过中文,可能刚学不久,写起字来十分吃力。不像我们写起来这么轻松,因为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字了。可中国台湾老师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所以写起字来十分的吃力,但是很认真。)

  师:听了他的发言,你理解了吗?还有没有要给她讲解的?解释一下,既然这么吃力,她为什么一笔一画,非常认真的写。

  (因为她写这几个字时,包含着她自己的感情,一种爱国之情,所以她要一笔一画,非常的认真。)

  师:经过他的补充,相信你们对这个问题又有了一定的认识。还想说吗?

  (日本人统治中国台湾50年了,中国台湾人民深受日本人的压治,现在好不容易学中文了,所以刚开始学习时很吃力。回想起1937年一1945年日本人对中国人民的杀、掠、抢,尤其是南京大屠杀血流成河,可以想象,占领中国台湾50年里,中国台湾人民的苦难之深。日本经济侵略,人权侵略,也进行文化侵略,逼着他们学日文。50年,现在终于“光复”了,他们的心里非常激动!虽然吃力,但他们是那样认真。现在明白了?)

  师:写完这句话后,老师又是如何教自己的学生读的?(他先用闽南话,然后又用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样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师:为什么他们读这句话时是那么严肃认真?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中国台湾刚刚光复,而且老师也刚刚学习中文,很认真,严肃能看出她很爱自己的祖国。如果他们读的时候,不是很认真,当儿戏似的,可见他们不是发自内心的。如果他们读这句话很认真,更加体现出他们的爱国之心。)

  师:而且他们是一遍一遍的读,请同学自己一遍一遍的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共四遍)

  师:同学们,不甘被奴役的中国台湾人,没有忘记祖国,也没有忘记祖国的语言文字,虽然写的吃力,但是他们还是一笔一画的写。虽然他们读得吃力,可是他们却读得那么一一而且又那么 好像每个字……

  这是第一次出现这句话,同学们也感受到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之情。看看第二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船员和学生在教师里共同读这句话)

  师:我们看到在教室里老师这样认真的,这样富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有谁能不被吸引,又有谁能不被感动,不会为中国台湾人民的这种感情而产生敬意呢?于是船员情不自禁的走进教室,跟着孩子们读这句话,可是中国台湾的老师和孩子们并不意外。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中国台湾的每个人都怀着一颗爱国心,那些孩子也有一颗爱祖国的心,共同的汉民族语言就证明了我们是中国人。)

  师:不用吃惊,老师,孩子以及作者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是共同的语言使他们彼此的心连在了一起。因而“谁也没有感到意外”而且“大家朗读得更起劲了”。

  师:让我们跟着中国台湾老师,没有吃惊,没有意外,是大声的、整齐的、一遍又一遍的读,师:读到这,是不是很激动。

  师:现在我们就做一个小小的表演。就演下课之后孩子们把“船员”围了起来,然后老师领着“他”到了小礼堂,在小礼堂我们又参观了中国伟人的画像这过程发生的一幕。

  师:请你们反复读10—15自然段,然后小组之间合作,分工扮演老师,扮演船员,想想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会讲些什么呢?

  师:下面我来当中国台湾老师,谁再当一次船员,我们再共同表演一次。其他同学当孩子并且注意体会。想一想看着中国伟人的画像,船员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

  船员来了,同学们跟他打声招呼。

  中国台湾老师:你好,认识你很荣幸,有机会向你请教国语,在你面前,我的国语不流利,请原谅。

  船员:不是,你很有感情啊!

  老师:到我们的小礼堂看看去。以前,这里挂的都是日本的伟人像,现在终于挂上了我们自己伟人的像!看,这是民族英雄一一 郑成功! 郑成功是中国台湾人民心中的英雄,他率领部队赶跑了荷兰统治者,保卫了中国台湾的独立。

  老师:这位是智慧的化身一一                    

  船员:诸葛亮。

  师: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刘备当年三顾茅庐请他帮助自己建功立业,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巧谋划,善人和,帮助刘备打了一个个大胜仗。

  老师:这位是教育的鼻祖一一                    

  船员:孔子,

  师:孔子是大教育家,大哲学家,是"儒家"创始人。

  老师:快看,这位是革命先行者一一              

  船员:孙中山。

  老师:我们称他"国父"。我们中国台湾人民无比热爱他。其实何止是这四位伟人,还有好多伟人,我们应该记住他们。

  中国台湾老师:船员呐,看着看着你为什么眼睛湿润了?

  生说讨论:我为这些伟人是中国人自豪,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中国台湾老师:就要分手了,请让我代表中国台湾的同学和人民邀你一同念一首余光中的诗吧!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师:此时此刻,还有什么可以表达我们那份心情呢?心里就只会涌出一句话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是第三次出现这句话。

  师:放声朗诵,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吧!

  师:请你们再拿起你手中的笔,再写一写这句在文章中出现了3次,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的句子。(师生再次写这句话)

  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中走了一趟。相信你一定记住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

  师:来看看这段话!(黑板出示)请你们自己读一读!

  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选择,惟独不能选择的是你的母亲、你的祖国。也许母亲丑陋但你绝不能嫌弃,因为母亲的周身血液化作了喂养你的甘甜乳汁;祖国贫穷,儿女绝不嫌弃,因为祖国的周身细胞铸造了你做人的灵魂之躯。是呀!我们的国家并不富强,需要发展,虽然也有黑暗的存在, 但是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正视她,改变她,因为你是她的孩子。

  师:现在出国留学已成热门,不过有一天,一旦你身在国外,请别忘了,张老师和你们上的这堂课。更不能忘了,这堂课里你记住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请再读这句话。

  师:现在回过头来看看知道课文为什么要详写“上课”及“参观小礼堂”的情景了?

  生:这两部分最能突出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深刻。 生:这两部分详写,是课文重点内容。

  师:我们在读书和写作的时候,要抓住文章详写的部分,深入体会和重点描绘,’才能更好地感受和表达出文章内涵。

  师:可以说,这是一堂人生感悟课,当然可以成为—— 难忘的一课!(教师在课题后边加上叹号)

  板书:                      难忘的一课 !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