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教材分析

2024-03-08人围观
简介《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七颗钻石》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清晰有序的脉络,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在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之时,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而当得到水的时候却几次让水,使得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变化的故事。鉴于学生对童话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大胆想象的能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七颗钻石》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清晰有序的脉络,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在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之时,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而当得到水的时候却几次让水,使得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变化的故事。鉴于学生对童话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同时知道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由于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容易把握,但对情感的体验不是很深,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为此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为课文“补白”。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15个生字及其所组成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感悟描写水罐一次次变化的语言文字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准备:

  1、要求学生回忆学过的童话故事,熟读课文,了解作者的一般情况;

  2、教师需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渲染学习气氛,带领学生进入神奇的童话世界;

  3、需制作反映课文主要内容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想象

  1、出示:旱灾干涸干枯焦渴

  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看到这四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想象后自由表达)

  2、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指名读。分别出示反映旱灾的图片,指导感情朗读。

  3、“就在这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草木丛林也都干枯,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的时候,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却发现水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七颗钻石)

  二、理解──感知想象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文)

  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板书:神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最让你感到神奇的地方。

  3、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引导读出神奇的味道。

  重点指导读好以下句子:

  ①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屏幕出示)

  ②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屏幕出示)

  ③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④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⑤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屏幕出示)

  ⑥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屏幕出示)

  4、“你认为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神奇的变化的呢?”(板书:爱心)“迅速浏览课文,用波浪线把描写小姑娘富有爱心的词语和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5、学生交流汇报,着重顺学而导以下句子。

  ①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②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③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④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⑤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抓住“哪儿也找不着”、“累得倒在”、“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赶紧”“咽了一口唾沫”等词句,重点指导朗读,感受这些词句所蕴含的情感。

  三、创造──发挥想象

  选择下面其中一个情节,展开想象编故事。

  ①小姑娘出门找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

  ②小狗把小姑娘绊倒了,在小狗身上曾经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③从水罐里涌出了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大地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练写)

  四、课后作业,奇思妙想。

  托尔斯泰运用丰富的想像、幻想,将北斗星赋予这样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表达了他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永远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同学们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像,为“启明星”的来历创作一个童话故事。请大家在课后写写看,看谁的想像力最丰富,写出的文章最精彩。

  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

  (俄)列夫——托尔斯泰

  空水罐

  装满

  神奇 还是满满的  爱心 变成了银的

  又变成了金的

  跳出涌出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11个生字(其中2个多音字钻,倒)及新词,认读5个字,能用清澈造句.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七颗钻石的来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7自然段.

  4.展开想象,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点: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难点: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具准备:词语句子卡片,每人一张表格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及多音字.

  2.默读课文,了解七颗钻石的来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7自然段.

  4.展开想象,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苏联卡泰耶夫写的童话故事《七色花》吗(有或没有)师说: 《七色花》讲的是珍妮用一朵神奇的七色花的花瓣实现自己和他人的愿望的事,表现了珍妮愿意为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的好品质.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和珍妮同样善良的小姑娘,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板书: 七颗钻石

  二、初读课文,认读本课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课文,借助课后生字表,认读字表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认读生字词,认读字词及句子.(课件出示)

  水井干涸干枯干渴而死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也都干渴而死.

  (学生读后老师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感受当时的环境.)

  绊倒递给一瞬间水罐

  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接着一股清澈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射出七颗闪闪发光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一股清澈,新鲜的水流.

  再读课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三、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默读后按提示说一说:

  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的一件事.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水罐变成金的涌出清水,射出七颗钻石升上天空的一件事.

  (如果再加上大旱之年,更好)

  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水罐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请你自由朗读课文三至六自然段想一想.

  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①请一个同学读第三自然段,然后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②当小姑娘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时什么表现

  (喜出望外想喝个够决定留给妈妈)

  说说喜出望外什么意思

  小姑娘为什么会喜出望外读读课文中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找了很多地方找不到,很累很辛苦)

  ③你从中感受到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有孝心)板书:孝心

  师小结:正是因为小姑娘有一颗纯洁的孝心,使空空的水罐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④带着自己的感受有语气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小组学习四至六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读一读四至六自然段;

  *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水罐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体会出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小组汇报学习收获.

  四、回归课文整体,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朗读全文,思考:水罐为什么会一次次发生变化

  全班合作填表,了解水罐变化原因.

  (见教参47页)

  遇到的情况

  小姑娘的行为

  水罐的变化

  为什么会变化

  启发学生围绕课题《七颗钻石》深入质疑,感受小姑娘美好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课文写小姑娘找水,为什么课题叫《七颗钻石》

  感受小姑娘用爱心找水,给母亲,过路人,动物喝水,自己却连一滴水也没有喝,从而体会到文章借七颗钻石变成灿烂的大熊星座象征小姑娘美好心灵的闪光.板书:爱心美好心灵

  展开想像:如果你是那为小姑娘,当找不到水,碰到小狗干渴,遇到路人讨水喝,会怎么说,怎么做自选感受最深的情景谈体会.或分角色演一演.

  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七颗钻石的那两个自然段,试着背诵.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6,7自然段

  板书设计:           孝心

  美好  七颗钻石 心灵

  爱心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检查背诵

  2.学习本课生字,有重点的进行方法指导

  3.用清澈造句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4个人一组在小组内背诵,由组长负责把背诵成绩填入朗读检测本上.

  选几名(好,中,差)同学在全班背诵.

  二、指导生字的记忆和书写

  (一)学习生字

  一学生出示卡片:绊,递指名读字音

  出示在黑板上进行比较,绊,递念半,弟的音

  得出结论:绊,递的读音同声旁相同,是同声旁的形声字.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组:钻,枯,咽,接,最后得出结论:钻,枯,咽,接是近声旁的形声字

  (二)多音字练习

  (1)她累得倒(d ǎo , dào )在草地上睡着了.

  (2)小姑娘把水倒(dǎo , dào)在水里.

  (3)七颗钻(zuàn zuān )石.

  指导股和澈的书写

  股:右半部的上边第二笔是└ 不是 乚

  澈:右半部是反文攵而是折文夊,中间的月第二笔是丨

  三、造句练习,用清澈造句

  方法:1.找出清澈一词在文中的句子,水罐里射出七颗闪闪发

  光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一股清澈,新鲜的水流.

  2.联系语境理解清澈,指的是水流清而透明.

  3.引导学生想一想哪些内容可以用清澈(泉水,小溪,小河,湖水,海水,眼睛……)

  4.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举例:(1)我家门前小溪里的水很清澈.

  (2)小鱼在清澈的小河里游来游去.

  归纳为:(1)可以表达为清澈的……

  (2)也可以表达为……清澈

  五,作业:

  1.写生字

  2.独立造句

  干渴

  另一板书设计:

  小姑娘找水

  小狗 妈妈 过路人

  爱心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篇3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02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能从水罐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的丰富想象力。(难点)

  3、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懂得爱心对别人、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只有爱,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我们对它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当我们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想到了怎样的神话故事?那夜空中美丽的银河,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着迷.今天,让我们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讲一讲它的动人故事。

  (二)整体把握:

  1、自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出示生字词,检查读音。

  2、选读课文,正音。

  3、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这是写一个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让水的感人故事。

  (三)课文探究:

  出示探究题,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

  1、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

  2、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3、是什么让这个罐变得如此神奇?为什么?

  女孩→母亲(孝心)母亲→女孩(母爱) 女孩→小狗(善心) 女孩→陌生人(爱心)

  4、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朗读并说说理由。

  提示: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给小狗喝、给过路人喝。三个情节比较得出“爱心”的主题。

  小结:大熊星座真的是这样来的吗?作者为何要这样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愿望?(童话)

  提示:爱心像北斗七星那样普照人间,愿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四)拓展延伸:

  1.提示:,这个罐子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它周围的人都充满了爱心,是“爱”让这个罐子变得神奇起来。同学们,你身边肯定也有许多充满爱心的人,许多充满爱心的事,请把你知道的和“爱”有关的故事讲给我们大家听,好吗?

  当堂作文训练:

  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一个美丽而感人的爱心故事,我们不得不惊叹作家奇妙的想象本领,其实,我们大家的想象也是很丰富的,接下来,让我们也来腾飞我们的想象:

  1.文中小姑娘找水曾累得睡着了,你认为这个充满爱心的小姑娘会梦到什么呢?如果你是她会梦到什么?

  2.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深深的感动了我们,也一定感动了……否则,等他醒来时水罐里怎么会有水呢?这小狗和过路人都是真的?还是上帝的化身……同学们想一想,是上帝的话他又是怎么想的呢?写出上帝的心理活动。

  3.课文开头是一片荒芜的旱灾景象,试想,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人们、大地……将会怎样?反映久旱逢甘露的欣喜之景。

  4、试想,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会成怎样的世界?

  (五)总结:

  是啊,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感到温暖,我们不但要沐浴爱心的温馨,更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正如歌词唱得那样:“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充满神奇的力量。

  (六)作业:

  制作爱心贺卡,送给你周围有爱心的人。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爱他人,成为能献出爱心的人。

  2、了解童话作品夸张、想象的特点。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爱好。

  【教学重点】

  1、感受爱心的神奇力量。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关心别人。

  【教具、课件】生字小黑板。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课文多个生字,了解童话作品夸张、想象的特点。

  2、初步感受课文,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每个同学都热爱自己的父亲、母亲,热爱自己的家人。比如关心爸爸妈妈下班累不累,爸爸妈妈下班后给他们倒一杯水,给他们拿拖鞋等等。

  (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入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1、讨论的内容:爸爸妈妈是怎样爱我们的,举例;作为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是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

  2、简单介绍课文背景,并板书课题。

  板书: 童话 七颗钻石

  二、朗读课文

  1、学生读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朗读前要求学生注意:⑴ 在课本上注音。⑵ 思考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生字:

  读准加字音:干涸(hé) 水罐(guàn) 绊(bàn)倒 舔(tiǎn)净 一瞬(shùn)间 咽(yàn)了一口唾(tuò)沫(mo)

  3、交流讨论,学生简单说说故事情节:

  教师补充:这是写一个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两次让水的感人故事,

  4、说说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

  5、细读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的情节,圈出感人的词来。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小姑娘找不到水,心情是怎样的?累的倒在地上,会做什么样的梦,好梦?恶梦?或联系自己口渴,要喝水,但到处找不到水……最后渴醒了……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

  (联系第一段,感受当时水的重要)。

  6、指导书写生字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爱他人,成为能献出爱心的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爱好。

  〖教学过程〗

  一、联系课文内容导入

  在女孩找不到水晕倒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根据学生回答归纳)

  1、水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

  2、发生了哪些变化?

  讨论得出: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是爱的力量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神奇的变化,是真挚、无私、伟大的爱心带来了宝贵的生命之水。)

  师: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深深的感动了我们,也一定感动了……否则,等他醒来时水罐里怎么会有水呢?这小狗和过路人都是真的?还是上帝的化身……同学们想一想,是上帝的话他又是怎么想的呢?写出上帝的心理活动。

  3、交流──品味朗读:

  启发学生来参与片段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4、大熊星座真的是这样来的吗?作者为何要这样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愿望?

  提示:爱心像北斗齐七星那样普照人间,愿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板书:爱心永恒 普照人间

  三、当堂作文训练

  1、故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假如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写下去呢?试给故事续写一结尾。

  2、课文开头是一片荒芜的旱灾景象,试想,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人们、大地……将会怎样?反映久旱逢甘露的幸喜之景。

  3、试想,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会成怎样的世界?

  讨论,承第三个题目转入总结。

  师:是啊,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感到温暖,我们不但要沐浴爱心的温馨,更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正如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充满神奇的力量。

  【板书设计】

  童话  七颗钻石

  想象空木水罐──有水──端正地放着──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巨大的水流

  主题

  爱心永恒 普照人间

  在组织学生谈体会时,可以先小组再全班。不管是就文说文还是联系生活说文,都要加以肯定。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篇5

  一,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一定喜欢童话故事吧!谁来说说,你看过,听过哪些童话故事

  {生发言.]教师提示:丰富的想象和美好的愿望.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神奇的童话故事.(板书:19 七课钻石)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在这个故事里,隐藏着一种比钻石还要宝贵的财富,谁能学好课文,读好故事,谁就能成为它的主人.想听故事了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播放课件讲故事)边看边想,故事里出现了哪些人物 水罐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

  [生欣赏故事后发言.]

  教师边贴图边说:心地善良的小姑娘来和我们一起学习了,可爱的小狗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小姑娘的妈妈和过路人也成为了我们的客人.

  三,朗读感悟第1自然段,并理清文章脉络.

  1,朗读感悟课文第1自然段.

  今天,我们的几位客人们都眉头紧锁,一幅愁眉苦脸的样子,难道他们遇到了什么麻烦

  [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提示学生学会倾听.

  你(们)有过特别口渴的经历吗 (热天,运动后等)假如到处都没有水,你几天都喝不到一口水,那是多么痛苦呀!(示课件图片)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又想到了什么

  试着把大家看到的,想到的读出来.

  a生读.邀请b生读.

  多么严重的旱灾呀!这时,水已经和生命显得同等重要.如果再找不到清澈新鲜的水源,地球上会是什么样子

  齐读.

  2,理清文章脉络.

  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赐予了大地宝贵的水源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的2,3,4自然段.]

  多么神奇的水罐呀!(边摆卡片边说)它一会儿变成金的,一会儿变成银的,一会儿又跳出钻石,涌出水流,都把我给弄糊涂了,谁来试试把卡片按水罐发生神奇变化的顺序摆出来.(生商量讨论)说不定这是一个有魔力的水罐,它会使摆对的同学成为世上最聪明的人.请生上台来摆.

  确定吗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指导读课文.

  a,当你找遍了所有的地方也找不到一滴水,眼前却突然出现一罐清澈新鲜的水时,你会是什么心情 (读出惊奇,惊喜)

  b,如果你的语文书有一天突然变成了银的,你是什么表情

  c,你见过你们家的盘子突然一下子变成黄金做的吗

  d,是啊!不光有了珍贵的钻石,还涌出了巨大的水流,人类有了生命之水,动植物们也都得救了.真是无比惊奇,无限惊喜呀!大家一起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

  四,朗读课文2,3,4自然段,感悟人间真情.

  引谬:如此说来,这种神奇的力量来自于这个水罐,是水罐的魔力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a方案:大多数学生不能感悟到爱心的伟大.

  打趣:老师倒真是希望这是一个有魔力的水罐,用它的法力把同学们都变成世界上最聪明,最有学问的人.那谁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水罐才会产生魔力了

  b方案:学生不赞同,认为是爱的力量.

  1,朗读感悟小姑娘对妈妈的爱.

  水罐在什么情况下变出了清澈新鲜的水,而且摔在地下还是端端正正的方着,水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指名读"小姑娘爱妈妈"的部分.教师相机指导:1)猜想,小姑娘去了哪些地方找水 2)历尽千心万苦得来的水,先享受一下,滋润一下冒火的喉咙 3)小姑娘又渴又累,慢慢吞吞的走回家去

  小姑娘的这些表现,都体现了她对母亲深深的爱!(板书:贴"爱"心图)正是这爱的力量,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2,合作探究:朗读感悟小姑娘对小狗,过路人以及母亲对小姑娘的爱.

  那又是什么力量使水罐变成银的,又变成金的,又……

  请和你的同桌或是前后左右的同学一起,找出相对应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待会儿,要把讨论的结果说给这位可爱的小姑娘听,你就能拥有故事里隐藏着的比钻石还宝贵的财富.

  1)爱小狗.

  2)母亲的爱.

  3)小姑娘对过路人的爱.

  抓住"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等词句,

  相机贴"爱"心图,对应水罐的变化.

  3,朗读第4自然段.

  是爱的力量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神奇的变化,是真挚,无私,伟大的爱心带来了宝贵的生命之水.

  学生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教师贴图——北斗七星.

  五,课本剧表演.

  六,总结全文.

  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在父母生病的时候,你会……;你会对帮助……

  你们都富有爱心,你们都拥有这比钻石还宝贵的财富.正是因为有了爱,我们才会感到温暖,世界才会变得如此美丽.我们不但要沐浴,享受爱的温暖,更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正如歌词唱得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篇6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265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3 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过程揭示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七颗钻石》这篇课文,知道了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大旱灾,干旱到什么程度呢?谁能用课文中的话告诉大家。(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

  二、读课文,了解内容

  师:就在这样干旱的情况下,一个小姑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美丽而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吧。让我们迅速地读读课文,找出水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课件)

  适时板书。

  三、精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第二自然段

  1、师:是啊,一个普通的水罐发生了那么多变化,真神奇啊,可是一个空空的水罐怎么会突然装满水了呢?快读读相应的段落,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体会,说的同时指导读。

  *抓住“喜出望外”理解小姑娘找水的累和对母亲的爱。(次重点)

  3、读到这里,你们知道水罐变化的原因了吗?

  4、师:让我们用朗读来体会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学生齐读。

  (二)第三、四自然段

  1、师:水罐后来又变成了银的、变成了金的,是什么原因呢?读读课文,说说你的体会。

  2、学生自由读第三、四自然段,朗读感悟小姑娘对小动物的爱和母亲对孩子的关爱。

  (三)第五自然段

  1、师:在大旱之年,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了,小姑娘渴吗?(渴)你从哪看出来的?(再也忍不住了、咽了一口唾沫)

  2、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咽了一口唾沫”(肚子饿了,看着别人在吃着香喷喷的食物,你会怎么样?)从这里你了解到了什么?(小姑娘口渴难忍,但她还是克制着自己)

  指导朗读。

  3、师:小姑娘在那样口渴的情况下,还是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这时,又一个奇迹发生了。

  指名读最后一句。指导读。

  师:在旱灾之年,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出来,人们的心情会如何?

  4、师:是什么原因让水罐又发生了变化呢?

  (四)第六自然段

  1、引读: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课件出示星座图)

  2、师:可是,钻石为什么会升上天空变成星星呢?(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四、拓展延伸

  师:这个罐子之所以这么神奇,是因为它周围的人们都充满了——爱心,是“爱”让这个罐子变得神奇起来。(板书)

  同学们,你的身边肯定也有许多充满爱心的人和事,请你把和“爱”有关的故事讲给我们大家听,好吗?

  五、总结

  是啊,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有了爱心,我们才感到温暖,我们更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正如歌词唱得那样:“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看短片)愿我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拥有神奇的力量。愿我们的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六、爱心作业

  制作爱心贺卡,送给你周围有爱心的人。

  板书:空水罐——装满水——银——金——七颗钻石——大熊星座

  神奇

  小狗女 孩 陌生人

  爱心母 亲

  提供依恋晴

  转载自庐阳教育论坛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篇7

  14 七颗钻石

  19 七颗钻石

  19七颗钻石(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想像和联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

  2、运用想像进行说和写。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像。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说你看过的童话,从中你得到的认识。

  (注:认识可以从童话中人物、童话的故事情节、童话中的世界、童话的语言、童话的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说)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

  1、指名给生字注音、指名拼读。

  hé    bàn     tiǎn     tuò·mo

  干 涸    绊 倒    舔 净    唾 沫

  2、指名说说文中难懂的词语的意思。

  3、指名朗读课文。

  (三)探究课文内容

  1、边读文章边填表。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尽量用简洁的语言。

  水罐的神奇变化人物什么行动后水罐变化作者通过故事歌颂什么

  2、全班讨论、交流。

  水罐的神奇变化人物什么行动后水罐变化作者通过故事歌颂什么

  无水爱心

  有水小姑娘给母亲找水

  端端正正的,满满的小姑娘想到母亲,舍不得喝水

  银水罐小姑娘给小狗喂水

  金水罐母亲留水给小姑娘

  跳出七颗钻石,涌出一股巨大水流小姑娘让水给过路人

  七颗钻石升上天变成大熊星座

  3、重点句解读。

  ①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很久很久以前”这是人们讲故事时常用的开头。“所有”和两个“都”说明了旱情之严重,告诉人们:水,已经成了生存之水,生命之水。

  ②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这一句是故事的结尾,耐人寻味。这一结尾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4、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四)拓展延伸

  1、在作者笔下,水罐变得如此神奇,这是随着作者在丰富的想像而发生一次又一次变化的。(板书:想像)文中小姑娘找水时曾累得睡着了,你认为这个充满爱心的小姑娘会梦到什么呢?请你联系上下文,充分发挥想像力。

  (难点引导:可想到美梦,也可想到噩梦。)

  2、我们经常看到街头行乞的人,面对他们的“可怜相”,也许你曾有过同情他的举动。可是,有人说,那些人很多是为获取钱财而装出来的骗子,你帮了他,就是傻瓜,就是受骗上当。请大家讨论:我们能不能因为有这种丑恶的现象或自己受过骗,就收起了自己的爱心,永远拒绝对困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呢?

  (五)课堂总结

  围绕“爱心”和“想像”做结。

  (六)布置作业

  1、把小姑娘梦中的情景写成一段文字(150字左右)。

  2、课外阅读一篇童话作品,要求做好读书笔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朗读;能复述故事;概括探究课文主旨;培养想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图片与投影辅助教学;一课时。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列举有爱心的人和事,激发他们对待生活要充满爱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仰望夜空,会看见满天璀璨的星星,它们闪闪烁烁,似乎想要告诉我们无数的秘密。你知道有关一些星星的秘密或者故事吗?(学生谈)是的,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出示大熊星座的投影片)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闪闪发光,它指示着前方,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这七颗晶亮的,玲珑剔透的星星是怎样来的吗?(介绍大熊星座的来历: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有个美丽的少女,叫卡力斯托。她成天跟着狩猎女神在深山密林中追逐野兽。有一天,天上最大的神宙斯从这儿经过,他爱上了她。后来,卡力斯托便怀了孕,不久,她生下了一个小男孩,取名阿卡斯。这件事被宙斯的老婆神后赫拉知道了,女人的嫉妒心使她再也按奈不住,她便来到密林,使用法力把这个美丽的少女变成了一只丑陋的大狗熊,临走还抢走了她的儿子阿卡斯。过了15年,阿卡斯已长成了一个英俊的少年,神后便设法使他们母子俩在林中相会。阿卡斯来到卡力斯托所在密林中打猎,卡力斯托一眼便认出眼前的少年是自己的儿子,于是张开双臂去拥抱他,阿卡斯看到一只大狗熊向他扑来,便张弓搭箭准备一箭把她射死。危急之时,宙斯来了,为了拯救她们母子俩的性命,也使用法力把阿卡斯变成了一只小狗熊。阿卡斯一变成小狗熊,马上认出眼前的大狗熊是自己的母亲,于是扑上去,娘俩紧紧地偎依在一起。为了使其母子免受神后加害,宙斯把他们提升到了天界,并且给了他们两个荣耀的宝座,这就是大熊座和小熊座的来历。)

  可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另一个美丽而感人的故事,他重新阐释了大熊星座的来历。一起去感受吧。

  (二)整体把握:

  1、学生分散朗读,四人一组,每人一节,一生读,其余三人听。再推选代表朗读。

  (投影加点字,在书上注好音;思考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读准字音:

  干涸(he) 水罐(guan) 绊(ban)倒 舔(tian)净

  一瞬(shun)间 咽(yan)了一口唾(tuo)沫(mo)

  2、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这是写一个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让水的感人故事。

  (三)课文探究:

  出示探究题,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

  1.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

  2.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3.是什么让这个罐变得如此神奇?为什么?

  女孩→母亲(孝心)母亲→女孩(母爱)女孩→小狗(善心)女孩→陌生人(爱心)

  4.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朗读并说说理由。

  提示: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给小狗喝、给过路人喝。三个情节比较得出“爱心”的主题。

  小结:大熊星座真的是这样来的吗?作者为何要这样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愿望?(童话)

  提示:爱心像北斗七星那样普照人间,愿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四)拓展延伸:

  提示:这个罐子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它周围的人都充满了爱心,是“爱”让这个罐子变得神奇起来。同学们,你身边肯定也有许多充满爱心的人,许多充满爱心的事,请把你知道的和“爱”有关的故事讲给我们大家听,好吗?

  (五)当堂作文训练:

  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一个美丽而感人的爱心故事,我们不得不惊叹作家奇妙的想象本领,其实,我们大家的想象也是很丰富的,接下来,让我们也来腾飞我们的想象:

  1.文中小姑娘找水曾累得睡着了,你认为这个充满爱心的小姑娘会梦到什么呢?如果你是她会梦到什么?

  2.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深深的感动了我们,也一定感动了……否则,等他醒来时水罐里怎么会有水呢?这小狗和过路人都是真的?还是上帝的化身……同学们想一想,是上帝的话他又是怎么想的呢?写出上帝的心理活动。

  3.课文开头是一片荒芜的旱灾景象,试想,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人们、大地……将会怎样?反映久旱逢甘露的欣喜之景。

  4、试想,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会成怎样的世界?

  (六)总结:

  是啊,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感到温暖,我们不但要沐浴爱心的温馨,更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正如歌词唱得那样:“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充满神奇的力量。

  (七)作业:

  1.发挥想象,另创一个故事,讲述大熊星座的来历。

  2.制作爱心贺卡,送给你周围有爱心的人。

  《七颗钻石》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关心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童话.作者观察自然界在北天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展开了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而让出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她们的爱心升腾到空中,幻化成普照大地的钻石般夺目的星座,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教学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文章体现的人物美好的心灵

  感受想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并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我们对它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当我们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想到了怎样的神话故事?(学生: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那夜空中美丽的银河,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学生:牛郎织女)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着迷.今天,让我们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将一讲它的动人故事.

  二、教学过程:

  1、自读课文,注意语速,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故事内容.

  2、你认为这个小姑娘是怎样的人?画出相关的语句做简单说明.

  (学生:三次爱心行动;动词等.)

  3、小姑娘的小罐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把水罐写得这样神奇呢?

  4、作者在故事中想歌颂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呢?

  5、体会下面句子表达了怎样美好的愿望?

  "那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6、闭上眼睛试想,如果没有爱心行动,世界会变得怎样?

  三、想象力训练:

  出示下列两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题(体现自主性,差异性),然后全班交流.

  1、童话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个梦她会做一个怎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像说说梦中的情景.

  2、"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要讨水喝"假如你是作者,你会如何续写下去呢?给故事续写一个结尾.

  四、课堂小结:

  小姑娘的爱心,就想天空中的七颗钻石,闪闪发亮,照亮每个人的心灵.这堂课的学习是否也在闪光的东西留在你的心里了呢?谈谈你的一堂课的收获吧.(学生回答)

  五、课后探究:

  收集关于宇宙中事物的神话传说,出一期小报,一个礼拜后交.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篇8

  设计理念:用想象指导朗读,以朗读启迪想象

  一,导入新课,渲染美好气氛

  1,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

  2,读过一些什么童话故事

  3,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些童话故事呢 (神奇,美好……)

  4,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篇童话故事——《七颗钻石》.【课件:题目】作者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5,其实昨天大家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能谈谈你的印象吗

  6,这些感受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让你感受到的呢 让我们来细细的品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顺,体悟自然界的"干渴"

  1,指名读第一小节.

  谁能告诉我这一节主要写什么

  旱灾是什么 (缺水.干燥,生命的生长遭到了破坏……)那大旱灾就是(破坏性更大)

  你能想象一下当时地球上是一片怎样的景象吗

  【课件:音乐响起】

  面对如此景象,你的心情怎样 (沉重)把这种感受送进去朗读.

  【课件: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干涸什么意思 (干)干枯是什么意思 (干)焦渴什么意思 (干),

  【课件分别闪现红色的字】

  同样是非常的极度严重的干,河流和水井用的是(干涸),草木丛林用的是(干枯),人与动物用的是(焦渴).好,我们再来读一读,体悟用词的变化.

  假如你是其中一只小动物或一株植物,此时你最需要的是什么 (水)此时此刻的水又意味着什么 (解救生命)

  这是对水的渴望,对生命的渴望,谁再来读这一段.

  【课件: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2,读第二小节.读准"竞,匆,绊".

  因为干,缺水,还发生了一个故事,什么故事 (小姑娘找水)谁来读第二小节.

  这一段有没有描写"干渴"水源缺乏的句子啊 请找出来.

  请把找到的这些句子用"﹋"划记下来.

  【课件: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罐子跑回家去.】

  体会"喜出望外".小姑娘做找找不着,又找找不着,几乎不抱什么希望的时候,突然看到满罐清水,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啊 小姑娘会说些什么 你能一边模仿小姑娘的神态和动作,一边替小姑娘把话说出来吗 这是怎样的一个喜出望外啊,再读.

  可是当她准备把水抱回家时,又发生了什么呢 接着往下读.

  【课件: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狗,一下子绊倒在它的身上,水罐也掉在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这里有没有写"干渴"的句子啊 (小狗渴得走不动了.)

  3,读第三,四小节.读准"凑,咽,唾沫".

  你觉得这一段有没有描写干渴的句子 请用波浪形划记下来.

  妈妈渴吗

  【课件: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

  小姑娘渴吗 渴成怎样了 (咽了一口唾沫)小姑娘怎么想的 (艰难,沉重)

  【课件: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

  三,再读课文,读细读精,感受水罐的"神奇"

  1,取水的过程中竟伴随着很多的惊喜,最让你觉得神奇的是什么 (神奇,感动)

  2,哪些地方写了水罐的神奇 请用"——"划记下来.

  3,水罐都有一些什么变化 请填写下来.最开始是什么水罐 (学生填写作业纸)

  空木罐——装满水——满满的——银的——金的——七颗钻石,巨大水流——七颗星星

  4,水罐每一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

  【课件:你能用"当……时候,水罐……"来说说水罐每次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吗 】

  当为母亲找水不着,累得睡着醒来时,水罐(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当小姑娘被小狗绊倒时,水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

  当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水,让小狗舔净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当母亲把水罐递给女儿时,水罐(变成金的)

  当小姑娘把水罐递给过路人时,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5,你喜欢这水罐吗 为什么 请选择课文中的句子把你的惊喜读出来.

  6,扩展:哇,这久旱之后的甘露会给大自然带来怎样的景象啊 (学生说话)

  四,回读课文,读深读宽,感悟人心的"美好"

  1,这确实是一个神奇的水罐啊,到底是什么力量让它一次又一次发生了这样奇妙而又巨大的变化呢 (美好的心)

  2,第一次罐子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是什么力量的推动 (孝心)从哪看出小姑娘的一片孝心 (哪儿也找不到水)她会到哪些地方去找水,路上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学生说话)如果现在让你来读这一段文字,你会怎么读

  【课件: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罐子跑回家去.】

  当罐子变成银的时候,又是什么力量的作用 (善心)从哪看出来的.

  当罐子变成金的时候,又是什么力量的作用 (母爱)从哪看出来的.

  当罐子跳出七颗钻石涌出水流的时候,又是什么力量的作用 (同情心)从哪看出来的.

  3,多么善良又富有爱心的小姑娘啊!她想到了所有的人,有没有想到她自己,但是更多的是想到了别人,此时此刻你想对她说点什么

  4,爱心创造了奇迹战胜了旱魔.是啊,如果人人都有爱心,每个人都为别人做一点什么,那世界该会变得多美好.比如像古人诗词中谈到的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是说的(母爱)

  比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说的(友情),还有吗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赈灾,奥运……)

  5,最后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引读最后一段.

  曾经有人问过,这篇童话如果换个题目,换什么合适呢

  这些呀,我想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肯定也想到过,可是为什么最终选择了这个题目呢 (七颗钻石象征着美好的心灵,是美丽的,尊贵的,结实的,什么都可以战胜的.爱心像星星一样永恒,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师小结:是啊,这就是《七颗钻石》想要告诉大家,爱心是勇气,爱心是力量,爱心是希望,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今天我们在心里种下这颗爱的种子,愿她在你们的心底慢慢发芽,长大.

  五,课后作业

  1,神秘的描述小姑娘到在草地上做的梦.

  2,生动的描述过路人找小姑娘讨水喝的情节.

  3,阅读

  板书设计:

  19七颗钻石般的爱心

  (空木罐)装满水—— 满满的——银的—— 金的—— 七颗钻石——七颗星星

  为母亲找水 喂小狗喝水 母亲让女儿喝水 给过路人水罐

  孝心 善心 母爱 同情心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想象,感知童话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3,从水罐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4,联系实际,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难点:

  1,水罐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2,联系实际,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媒体再现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

  1,(播放课件)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曾经遭受过一次特大的旱灾,接连几个月滴雨未下,每天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河流干涸,草木枯萎,地球上的生灵面临着死亡.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你就生活在这里,你最想得到什么

  生答: 水.

  2,师:是的,水意味着生命,意味着希望.为了生的希望,为了母亲的健康,一个小女孩在一天夜里手捧着水罐走出了家门……(出示课件)她找到水了吗 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9课《七颗钻石》(板书课题).

  讲读课文

  1,师:同学们打开书80页,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勾画新认识的词语.

  2,检查生词掌握情况.

  开火车读生词.

  师:刚才大家读得真认真.看,老师让生字带着它的朋友一齐走进了咱们的课堂,谁能读一读

  师:大家真踊跃!好,咱们开启一列小火车吧!1

  (2)指导"罐,忍"两个生字.

  师:同学们把生词读得这样好,老师奖励你们一则谜语:心上有把锋利的刀.

  生:忍!

  师:对于这个字你有没有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忍"字上半部是"刃",别忘了左边的点.

  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你还能用它组个词语吗

  生:忍耐.

  师:大家再观察其他的生字,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

  (生说哪个字就指导哪个字.引导生说出记忆的好办法,适时书空.)记忆生字有很多好办法,课下让我们再去交流.

  3,指生分段读课文.

  师:大家对生词掌握得这样好,相信课文读得也一定不错,请你们推荐四名同学读课文.好!我们比一比,看谁听得最认真,谁读得准确.

  4,整体感知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都是那么专心致志,真好!听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生自由回答.抓住水罐很神奇,会变化适时板书:

  空木水罐——装水罐——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

  5,师:水罐会变,真神奇!请同学们赶快到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水罐特别神奇 请你勾画出来.

  6,小组讨论,交流体会.

  师:找出来的同学可以和你的小组同学共同交流交流.(师巡视指导.)

  7,师生交流.(随机播放课件)

  (1)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多神奇呀!谁能再读一读.(生读)小姑娘寻水那么辛苦,都累得晕倒了,醒来突然发现了水,她的心情会怎样

  生:喜出望外.

  师:好,看大屏幕!(小姑娘喜出望外……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指导理解"喜出望外"的意思,再读体会.)

  就带着这种心情,谁再来读一读.(多找两个学生读.)

  师:读了这些句子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小姑娘很爱妈妈.

  师:你能边读边感悟,真会读书!谁能象她这样再读一读,感受一下小姑娘对妈妈的爱.

  生再体会读.

  师:谁能接着往下说,还有哪很神奇

  (2)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师:摔了,水竟然没有洒,真神奇!还有神奇的吗

  (3)"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水罐变成了银的.(适时指导学生读出来,体会小姑娘对动物的爱心.)

  (4)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体会到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抓住机会让学生读出来,启发学生母爱的伟大.)

  师:"一瞬间"多长时间

  生:眨眼间,霎时,一刹那.

  师:是呀!就在妈妈说完话的这一瞬间,水罐变成金的,你能再读一读妈妈说的话吗

  生读.

  师:听了她的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妈妈非常疼爱女儿.

  师:你感受过这番疼爱吗 那你就带这份感受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启发: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那个小女孩,端着妈妈舍不得喝下的水,你最想对妈妈说什么

  生:妈妈,我爱你!

  师:妈妈听到你的话一定感到很欣慰,甚至会流泪.

  (5)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师: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宝贵的钻石,太神奇了!它是在什么情况下跳出来的

  生: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师:听了她的读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再也忍不住"说明小姑娘非常想喝水, "咽了一口唾沫"又说明她强忍住了.说明小姑娘太有爱心了!

  师:你体会得太深刻了,学习语文就应该像她这样边听边体会.那你能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 谁还想再读一读

  (体会小姑娘的爱心,善良,启发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动.)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师读"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同学们请睁开眼睛,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副怎样的画面呀!

  生想象:人们都争先恐后地跑来喝水,打水;小动物们也都跑来喝个够;小河丁冬丁冬想起来;土地湿润了,草木生长了……

  (6)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师:神奇!钻石怎么会变成星星呢

  生:让小姑娘的爱心永远在天上闪光.

  总结扩展

  师:请同学们往前看,从交流中我们知道,水罐从一个空空的木水罐,突然间装满水,然后变成银水罐,金水罐流出清澈的水,最后跳出七颗宝贵的钻石,这一系列神奇的变化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生:小姑娘的爱心(妈妈的爱).

  师:小姑娘曾经把爱给过谁

  生:妈妈,小狗,过路人!

  师:一个孩子把爱不仅给了亲人,还给了自然界里的一个小动物,甚至一个陌生人,那这样的爱是又是什么样的爱呀

  生:伟大的爱,无私的爱……

  师:对这就是广博无私的爱!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爱,水罐才最终会跳出七颗钻石,变成星星升到天上,让这爱永远在空中闪烁.现在老师从你们的眼神中看出,你们被小姑娘的爱心感动了.在生活中,你可能给过很多人爱,也感受过别人的爱,你能用一件事简单地说一说吗

  生谈.

  (四)启发阅读 赠送格言

  听了大家的谈话,我很受感动,你们和文中的小姑娘一样,都是有爱心的孩子.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三位朋友《七色花》,《卖火柴的小女孩》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其中《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是我国九岁的刘倩倩写的一首诗.诗中写到"我要把蛋糕和棉衣都送给她,你要知道她是谁,就请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小姐姐." 《七色花》和《卖火柴的小女孩》就留做大家课下阅读,相信在读完这两篇童话,你会对爱有更深的感悟.

  有一首歌中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师生一起读)"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请大家记住这样两句话.

  《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迎秋里实验学校 孟喆

  《七颗钻石》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以生动的情节,赞扬了小姑娘美好,善良的心灵,似钻石般永恒,让学生从故事中懂得关爱他人,同情,帮助有困难的人.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围绕水罐的神奇变化为主线,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找,在读中悟,在读中想象,呼唤孩子们的爱心意识.

  一,创设情景 引发情感陶醉

  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置身于故事中,设想处理水的种种方法和理由,既能调动学生课堂的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为凸显文中小姑娘广博无私的爱心做铺垫.于是上课伊始,我利用flash动画课件和凄凉的音乐为背景,我把形,声,光,情,意融为一体,接近时空距离,然后有感情的朗诵课文的第一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认识到水就是生存的希望,有了水,认何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了水,等待人和万物就只有死亡.使学生身临其境,诱发学生的情感.

  二精心设问,读中感悟想象

  这篇童话很明显是以水罐的神奇变化为主线,体现小姑娘广博无私的爱.如果直接设定问题:"你感觉课文中最神奇的是什么 "就会禁锢学生的思维,无形中为学生下了一个套儿.反复考虑,我大胆放开,让学生自主谈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课文读完了,你都知道了什么 ),从学生的发言中拽出"水罐的神奇变化",导入课文的分析.虽然这样有些冒险,但我感觉我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他们真正做了一次学习的主人.之后我又围绕这一主线让学生勾画神奇的句子,在"神奇变化"中品读,感悟小女孩广博无私的爱心.特别是让学生闭眼想象地球上"久逢甘露"的景象,学生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把眼前的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既做到了课堂的延伸,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让童话的特点在这里得到体现.最后的谈话让学生把语文课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享受爱的同时懂得奉献爱.介绍阅读和赠送名言,让爱的种子再一次悄然无声的融入孩子的心田,使课文感情得以升华.

  这是我对这一节课的简单设计,当然有很多不足,恳请各位专家和同人批评指正.

  《七颗钻石》评课

  迎秋里实验学校三年级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这篇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比较深,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课的重点,同时引导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是本文的意图所在.

  孟老师这堂课的教学较好的抓住课文的主线,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朗读,想象与感悟,确保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堂语言具有激励性

  孟老师上课教态自然,非常有亲和力,凌驾于课堂的能力非常强,语言精彩,生动,评价语特别能激励学生,整堂课学生积极性高,课堂上生机勃勃.

  二,抓住主线,走进文本

  孟老师在一开始就抛出了:这个水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神奇)从哪些地方发现它的神奇这样两个问题,虽然简单,可是却成为后来学生学习课文的主要线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水罐发生神奇变化的句子.教师归纳:(1)装满水(2)水没有洒(3)变成银罐.(4)变成金罐.(5)跳出七颗钻石(6) 变成七颗星星.这是本文的明线,接着作者围绕这条主线展开教学:为什么水罐会产生这些神奇的变化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去了解水罐变化的真正原因.课堂上,无论是朗读还是想象,都围绕教学的主线展开,为教学重点(暨随着故事情节发展体会逐渐升华的爱心)服务.而文中爱的情感的逐渐升华则是本文的又一条线索,两条线一明一暗,相辅相成,可见教师设计之精心.

  三,注重方法,阅读文本

  在指导学生了解了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探寻文本的主题,挖掘文本的内涵.这是由文字表层的故事进入文字丰富内涵的主体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孟教师能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中,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本课也体现了以上思想的运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特别注重了阅读方法的渗透与指导.

  四,拓展延伸,超越文本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但"爱"的主题非常鲜明.学生在感知课文"爱"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以课本为引子,感悟生活,关注社会.本课的教学的难点也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关爱,树立正确的"爱心"观.在课堂的结尾,老师有感情地诵读爱的名言:和介绍阅读,为下一步学生的讨论做了无言的指点.接着总结:爱不仅在童话的世界里,也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请同学们说说身边的爱心小故事.全班同学交流描述自己感受到的生活中"爱"的点点滴滴.这一环节让学生由课堂走向生活,由他人的感受引发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进行心灵的交流,为学生课后的行动作无声的提示.

  总之,孟老师所讲的《七颗钻石》一课,能够让学生在读中找,在读中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思考,呼唤孩子们的爱心意识,课上得扎实,生动.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想象,感知童话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3、从水罐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4、联系实际,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水罐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2、联系实际,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媒体再现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播放课件)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曾经遭受过一次特大的旱灾,接连几个月滴雨未下,每天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河流干涸,草木枯萎,地球上的生灵面临着死亡。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你就生活在这里,你最想得到什么?

  生答:水。

  2、师:是的,水意味着生命,意味着希望。为了生的希望,为了母亲的健康,一个小女孩在一天夜里手捧着水罐走出了家门……(出示课件)她找到水了吗?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9课《七颗钻石》(板书课题)。

  (二)讲读课文

  1、师:同学们打开书80页,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勾画新认识的词语。

  2、检查生词掌握情况。

  (1)开火车读生词。

  师:刚才大家读得真认真。看,老师让生字带着它的生词朋友一齐走进了咱们的课堂,谁能读一读?

  师:大家真踊跃!好,咱们开启一列小火车吧!1

  (2)指导“罐、忍”两个生字。

  师:同学们的生词读得这样好,老师奖励你们一则谜语:心上有把锋利的刀。

  生:忍!

  师:对于这个字你有没有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忍”字上半部是“刃”,别忘了左边的点。

  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你还能用它组个词语吗?

  生:忍耐。

  师:大家再观察以下生字,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

  (生说哪个字就指导哪个字。引导生说出记忆的好办法,适时书空。)记忆生字有很多好办法,课下让我们再去交流。

  3、指生分段读课文。

  师:大家生词掌握得这样好,相信课文读得也一定不错,请你们推荐四名同学读课文。好!我们比一比,看谁听得最认真,谁读得准确。

  4、整体感知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都是那么专心致志,真好!课文听完了,你知道了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生自由回答。抓住水罐很神奇,会变化适时板书:

  空木水罐——装水罐——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

  5、师:水罐会变,真神奇!请同学们赶快到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水罐特别神奇?

  6、小组讨论、交流体会。

  师:找出来的同学可以和你的小组同学共同交流交流。(师巡视指导。)

  7、师生交流。(随机播放课件)

  (1)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多神奇呀!谁能再读一读。(生读。)小姑娘寻水那么辛苦,都累得晕倒了,醒来突然发现了水,她的心情会怎样?

  生:喜出望外。

  师:好,看大屏幕!(小姑娘喜出望外……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指导理解“喜出望外”的意思,再读体会。)

  就带着这种心情,谁再来读一读。(多找两个学生读。)

  师:读了这些句子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小姑娘很爱妈妈。

  师:你能边读边感悟,真会读书!谁能象她这样再读一读,感受一下小姑娘对妈妈的爱。

  生再体会读。

  师:谁能接着往下说,还有哪很神奇?

  (2)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师:摔了,水竟然没有洒,真神奇!还有神奇的吗?

  (3)“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水罐变成了银的。(适时指导学生读出来,体会小姑娘对动物的爱心。)

  (4)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体会到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抓住机会让学生读出来,启发学生母爱的伟大。)

  师:“一瞬间”多长时间?

  生:眨眼间、霎时、一刹那。

  师:是呀!就在妈妈说完话的这一瞬间,水罐变成金的,你能再读一读妈妈说的话吗?

  生读。

  师:听了她的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妈妈非常疼爱女儿。

  师:你感受过这番疼爱吗?那你就带这份感受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启发: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那个小女孩,端着妈妈舍不得喝下的水,你最想对妈妈说什么?

  生:妈妈,我爱你!

  (5)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师: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宝贵的钻石,太神奇了!它是在什么情况下跳出来的?

  生: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师:听了她的读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再也忍不住”说明小姑娘非常想喝水,“咽了一口唾沫”又说明她强忍住了。说明小姑娘太有爱心了!

  师:你体会的太深刻了,学习语文就应该想她这样边听边体会。那你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谁还想再读一读?

  (体会小姑娘的爱心、善良,启发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动。)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师读“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同学们请睁开眼睛,有水了,有清澈又新鲜的水了,你的眼前将浮现出一副怎样的画面呀!

  生想象:人们都争先恐后的跑来喝水、打水;小动物们也都跑来喝个够;小河丁冬丁冬想起来;土地湿润了,草木生长了……

  (6)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师:神奇!钻石怎么会变成星星呢?

  生:让小姑娘的爱心永远在天上闪光。

  (三)总结扩展

  师:请同学们往前看,从交流中我们知道,水罐从一个空空的木水罐,突然间装满水,再到变成银水罐、金水罐,最后跳出七颗宝贵的钻石,流出新鲜的水这一系列神奇的变化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生:小姑娘的爱心、妈妈的爱。

  师:小姑娘曾经把爱给过谁?

  生:妈妈、小狗、过路人!

  师:一个孩子把爱不仅给了亲人,还给了自然界里的一个小动物,甚至一个从未见过的陌生人,那这样的爱是又是什么样的爱呀?

  生:伟大的爱、无私的爱……

  师:对这就是广博无私的爱!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爱,水罐才最终会跳出七颗钻石,变成星星升到天上,让这爱永远在空中闪烁。现在老师从你们的眼中感受到了,你们被小姑娘的爱心感动了。在生活中,你可能给过很多人爱,也感受过别人的爱,你能用一件事简单的说一说吗?

  生谈。

  (四)启发阅读赠送格言

  听了大家的谈话,我很受感动,你们和文中的小姑娘一样,都是有爱心的孩子。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三位朋友《七色花》、《卖火柴的小女孩》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其中《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是我国九岁的刘倩倩写的一首诗。诗中写到“我要把蛋糕和棉衣都送给她,你要知道她是谁,就请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小姐姐。”《七色花》和《卖火柴的小女孩》就留做大家课下阅读,相信在读完这两篇童话,你会对爱有更深的感悟。

  有一首歌中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能美好的人间。请大家也记住这样两句话(师生一起读)“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那就让它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针吧!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读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从故事中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3、体会懂得关爱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懂得关爱别人,用爱心对待每一个人。

  【教学难点】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方法】

  1、自主阅读。

  2、小组讨论。

  3、教师讲授。

  【教学过程】

  1、教师活动:

  教师谈话,导入新课,扫除文字障碍。

  ⑴ 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⑵ 扫除文字障碍。

  2、学生活动: 读第一自然段,想想:

  ⑴ 当时地球上发生了怎样的旱灾?

  ⑵ 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水的重要?

  (干涸 干枯 焦渴)

  ⑶ 你能用这种语气读一读。

  3、读第二、三自然段:(小组活动)

  教师巡回指导:

  ⑴ 找出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

  ⑵ 思考:

  从水罐一次次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汇报结果:

  从水罐一次次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板书爱并收集爱的格言,积累格言。

  6、朗读课文:(音乐的伴奏)

  正确、流利、有感情。

  7、作业超市:

  必做:

  ⑴ 朗读课文。

  ⑵ 抄写生字、词语。

  选做:展开想象讲这个故事。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篇12

  一、教学目标:

  1 爱心的神奇力量。

  2 丰富的想象。

  二、课时: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夏天的夜晚,当你仰望天空,你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星星、外星人、宇宙飞船……)

  看来,同学们的想象力都非常的丰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着想象的翅膀飞向那遥远的大熊星座,跟随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一起走进《七颗钻石》。

  (二)作者简介

  同学们,你了解托尔斯泰吗?

  列夫托尔斯泰 (1828-1910):俄国作家。出身于贵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学东方语文系和法律系学习,接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1847年退学。1851 年参军,参加过克里木战争。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1969年)、《安娜卡列尼娜》(1877年)、《复活》(1899年)等。晚年放弃贵族特权和财产,过着平民生活。

  (三)整体感知

  看来,同学们对列夫?托尔斯泰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这位伟大的作家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首先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

  1、声音要洪亮,有感情。

  2、思考: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师生齐读课文

  老师作适当的点评。

  明确:文章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小女孩因为充满了爱心而得到了生活对她的巨大的回报。

  (四)深入探究

  《七颗钻石》让你觉得最有兴趣的是什么?

  罐子为什么会一直变化?

  那么这个神奇的罐子发生了几次变化呢?是怎样变得呢?(同学们讨论)

  体现出罐子由无水最后变成金的,继而飞出七颗钻石这一神奇的发展变化的过程。

  文字:无水——有水——满满的——银——金——七颗钻石一一一大熊星座,(以斜行排列的形式,用箭头显示变化的过程:空的木头水罐→有水的木头水罐→重新变得满满的木头水罐→银水罐→金水罐→冒出七颗钻石的金水罐→七颗钻石升上天变成的大熊星座)通过形象的图形让学生体会蕴含的道理。

  3.是什么让这罐子变得这么神奇呢?

  女孩→母亲(孝心)

  女孩→小狗(善心)

  母亲→女孩(母爱)

  女孩→陌生人(爱心)

  而其中所有涉及的最重要的就是:爱。

  (五)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正是小姑娘的爱心使一切发生了奇迹,不仅救了她的妈妈,还救了其他人,而这也是我们同学们最需要学习的,把自己变成一个有爱心的人。

  我们说能从水罐变出了钻石飞到了天上,那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会出现吗?

  不会。这只是作者的想象和美好的愿望。而这种包含了作者美好愿望,充满了想象与幻想的文学体裁,我们称之为童话。

  童话:是文学中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在童话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尽情地发挥我们的想象和幻想,创造出一个美妙的世界。

  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童话呢?

  安徒生的《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格林童话……

  从中我们感悟最深的就童话中所赋予的真善美的精神,他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学会了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六)拓展延伸

  学习了如此美妙的童话,从童话中我们学到了真善美,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放飞想象的翅膀,写出我们心中的童话。

  给出三个题目,一共四组同学,其中三组分别选定题目,还有一组自由发挥。

  a、文中介绍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请发挥你的想象,具体形象的描绘大旱灾的情景。

  b、文中小姑娘找水曾累得睡着了,你认为这个充满爱心的小姑娘会梦到什么呢?如果你是她会梦到什么?

  c、文中最后小姑娘非常口渴,想要喝的时候,来了个陌生的过路人,请想象一下当时小姑娘的心理是如何?

  要求:(1)展开想像的翅膀可以充分发挥想像力。

  (2)与下文联系也要紧密。

  (3)要基于童话的真善美的原则。

  同学们交流,老师作出适当点评。

  (七)课堂小结:

  有一首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让我们用爱心乘着想像的翅膀把我们的生活点缀的更加美妙。

  (八)布置作业:

  把小姑娘梦中的情景再修改补充使其完整、合理,并且与下文联系紧密,整理成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七颗钻石》课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七颗钻石》。在晴朗的夜空,我们会发现北方有七颗排列成勺子形的星星,像七颗钻石闪闪发光,它为我们指引着方向,它就是大熊星座。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课文是讲大熊星座的一个故事。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这位同学在讲的时候,其他同学认真地听,她所说的故事中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

  生:叙述故事

  师:这个故事这么长,她说得这么清楚,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听明白了吗?罐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

  生:空水罐——装满水——银的——金罐——跳出钻石。(学生发言,教师相机板书,并指导“银”字的写法。)

  师:多么动人的故事啊!这个故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请同学们打开书81页,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教师强调读书姿势。)

  生:放声自由朗读课文。

  师:读完了,知道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这个故事吗?

  生:是在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大旱灾。

  师:从哪些词语看出那次旱灾非常严重?同学们找一找。

  生1:所有的。

  生2:干涸、干枯、焦渴而死。

  生3:都。

  师:多细心的孩子啊!大家请看大屏幕,想想该怎样读才能显示出那次旱灾的严重,你们自己读吧!

  生:自由练习读第一自然段。

  师:哪位同学愿意读呢?注意读出那次旱灾的严重。指名读。读后教师评价:好,读得真不错,声音响亮,而且非常有感情。听了她的读,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么一幅情景:火红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帝,大地干裂了,河里没有一滴水,许多人和动物都因为缺水而渴死了,所有活着的人都眼巴巴地望着天空,嘴里喊着同一个字:水。在这样的情况下,《七颗钻石》这个动人的故事发生了。哪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请你来读。

  生:指名读。

  师:强调“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重读“哪儿、累得”。你再把这句话读一遍。

  生:按照老师的指导再读这句话。

  师:有进步,谁还想来读读这句话?请你来。

  生:另一生读。

  师:真有进步。同学们想读这句话吗?我们一齐来读。

  生:齐读这句话。

  师:谁接着往下读。

  生:接着读。“当她醒来…………跑去。”

  师:你读得真正确,你的声音真好听。同学们,小姑娘一觉醒来,她惊喜地发现罐子里装满了水,她的心情怎样?你来说。

  生1:高兴。

  生2:激动。

  生3:惊喜。因为她找到了水,就可以给妈妈治病,妈妈喝了水,身体就会好起来的。

  师:你理解得真好,体会体会小姑娘的心情,读读第二自然段的后两句话吧,老师听听谁读得最棒?

  生:自由练读后两句话。

  师:哪位同学能把前两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一次?

  生:一生连读1、2自然段。

  师:孩子,让我说什么呢,读得这么好,我们俩握握手吧,我太佩服你了,你比我读得好,请坐。我相信咱们班每一位同学都能和她一样,把文章读好。你们看,她刚才读“赶紧往家跑去,”读出另外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正是因为小姑娘对母亲的孝心,才使空水罐里装满了水。咦,木水罐怎么会变成银的呢?同学们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生:自由练习读第3自然段。

  师:读完了,知道为什么木水罐变成银的了呢?请你来回答。

  生:因为小姑娘很关心小动物,她就倒了一点水喂小狗喝。

  师:请你来读一读小姑娘给小狗喂水的那句话。

  生:“小姑娘把水…………欢喜起来。”

  师:读得不错,谁还想读?

  生1:生2:读。

  师:“都舔净了,”小狗多渴呀。同学们,很久很久以前发生了一场大旱灾,小姑娘辛辛苦苦找来的水,自己没有喝一口,看到生命垂危的小狗,就把水倒一点给它。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大屏幕上的话。

  生:读“很久很久以前…………都焦渴而死。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把水倒一点在手掌里,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师:正是小姑娘对小狗的关爱,使木水罐变成银的了。那第三次水罐变化是什么原因呢?听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小姑娘抱着一罐清水,翻山越岭,终于回到了家,母亲已经奄奄一息。小姑娘一进家门便喊:“妈妈!妈妈!我回来了!你看,我找到了清清的水,妈妈快张开嘴吧,让女儿喂你一口水吧!”听到了女儿的呼唤,母亲勉强地睁开沉重的双眼,露出一副慈爱的笑容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金的。孩子们,水罐为什么会变成金的?

  生:是因为小姑娘的妈妈对小姑娘的关爱,使水罐变成了金的。

  师:说得太好了。是母爱使水罐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了,正想凑上水罐去喝水,突然发生了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第五自然段。

  生: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师:是什么使水罐里跳出了钻石?

  生:是小姑娘关心别人,使金水罐里跳出了几颗钻石。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她关心别人的?哪句话?找一找。

  生:“突然…………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师:小姑娘把水给了别人,她自己不渴吗?

  生:渴。

  师:你从哪句话中感受到小姑娘很渴?

  生:“小姑娘咽了…………过路人。”

  师:你读得很认真。谁还想读读这句话?怎样才能读出小姑娘很渴?

  生:练习读。

  师:声音很清脆,“咽了一口唾沫”,她多渴呀。谁还想读读这句话?

  生:再读。

  师:学着她的样子大家一齐来读读。

  生:齐读。

  师:我们把声音放出来好吗?

  生:再读。

  师:你还从哪句话中看出小姑娘特别渴?

  生:小姑娘再也…………要讨水喝。

  师:你找得很准确,我发现你读得很好,可惜被我打断了,再读一遍。

  生:再读。

  师:读得太好了,将来肯定能当个播音员。同学们,都读读这句话吧。“小姑娘再也忍不住了……”你想着怎样读才能显示出小姑娘很渴的样子,你就怎样读?

  生:练习感情朗读。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大旱灾,小姑娘在自己口渴难忍的情况下,将自己历尽千辛万苦找来的一罐清清的水,递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她给过路人的仅仅是水吗?不,这是生命啊。同学们,将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吧。”

  生:配乐朗读1、5自然段。

  师: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同学们,(板书:爱)爱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小姑娘和母亲的心像金子般美好,如钻石般珍贵,一颗又一颗代表着爱的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照耀人类,使普天下的人都沐浴在爱的暖流中,那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出示:大熊星座)同学们,课文学完了,我想,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请你写一句你最想说的话,拿出本子,注意写字姿势,可以给自己说,也可以给小姑娘说。

  生:练习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自己写的?

  生:小姑娘和她的妈妈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这样才使这股生命之水从水罐里涌了出来。

  小姑娘找到水,把水给妈妈,妈妈又还给小姑娘,小姑娘给素不相识的过路人,爱就是这样在他们心中循环着,传递着。

  小姑娘将生命之水给了小狗和过路人,自己却忍着渴。

  爱是多么重要啊,正是因为爱,才有了这个动人的故事,正是因为爱,才让有了这么多个奇异的变幻呢。

  世界上不管发生了多大的灾难,只要人们有爱心,就会被解决。……

  师:同学们,你们真的把课文读懂了,你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诗啊。这节课我们虽然学完了,但是我想同学们以后看到大熊星座的时候,一定会想到这个善良的姑娘,这位慈爱的母亲,这个动人的故事。

  • 推荐阅读:
  •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通用17篇)
  •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精选12篇)
  •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1-(通用12篇)
  •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通用13篇)
  • 《19.七颗钻石》教学设计(精选14篇)
  •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精选12篇)
  • 七颗钻石教案
  •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 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