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党史小故事6篇
通过看一些党史小故事,来增进同学们对那段峥嵘岁月的了解以及对那些为中国而不懈奋斗的英雄人物的怀念,作为一名党员,有必要了解过去,学习先辈们的优秀品质。
(一)共产党的诞生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
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党的早期组织。
这些组织当时叫法不一,有的叫共产党,有的则称共产党小组或支部,由于它们性质相同,因此,后来统称它们为各地共产主义小组。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
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
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
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维经斯基回国不久,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
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
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达上海。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会议被迫休会。7月底,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等,由李达夫人王会悟做向导。
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再从狮子汇渡口登上渡船到湖心岛,最后转登王会悟预订的游船,并在游船中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背景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共产主义组织。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
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维经斯基回国不久,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达上海。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三)党的第一次会议
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建党条件基本成熟,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也在建党骨干中开始酝酿。
6月3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取道欧洲来到上海,与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另一位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会合。他们很快与陈独秀离沪期间主持上海党组织工作的李达、李汉俊取得联系,并交换了情况。共产国际代表建议及早召开党的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李达、李汉俊在征询陈独秀、李大钊的意见并获得同意后,分别写信给各地党组织,要求每个地区派出两位代表到上海出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7月中下旬,设在法租界白尔路389号(今太仓路127号)的博文女校,陆续住进了一批教师、学生模样的青年人,以北京大学师生暑期考察团的名义,来上海参加这次历史性的聚会。代表们到齐以后,就便在住处开了预备会。
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正式开幕。会址设在李书城、李汉俊兄弟住宅,大家围坐在客厅长餐桌四周,室内没有特别布置,陈设简单,气氛庄重。代表们商讨了会议的任务和议题,一致确定先由各地代表报告本地工作,再讨论并通过党的纲领和今后工作计划,最后选举中央领导机构。
7月24日举行第二次会议,各地代表报告本地区党团组织的状况和工作进程,并交流了经验体会。25、26日休会,用于起草党的纲领和今后工作计划。27、28和29日三天,分别举行三次会议,集中议论此前起草的纲领和决议。讨论认真热烈,大家各抒己见,既有统一的认识,又在某些问题引起争论,会议未作出决定。
7月30日晚,一大举行第六次会议,原定议题是通过党的纲领和决议,选举中央机构。会议刚开始几分钟,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突然闯入,这次会议被迫中断。具有丰富秘密工作经验的马林,警觉地说这人一定是“包打听”,建议立即停会,大家分头离开。
果然,十几分钟后两辆警车包围了一大会址,法籍警官亲自带人进入室内询问搜查,没有找到多少证据,威胁警告一番后撤走了。这次冲击虽然没有带来重大损失,毕竟一大不能再在原址进行了。转移出来的一大代表当晚集中于李达寓所商讨,大家一致认为会议不能在上海举行了,有人提议到杭州开会,又有的提出杭州过于繁华,容易暴露目标。当时在场的李达夫人王会悟提出:不如到我的家乡嘉兴南湖开会,离上海很近,又易于隐蔽。大家都赞成,觉得这个安排很妥当。
第二天清晨,代表们分两批乘火车前往嘉兴。两位国际代表目标太大,李汉俊、陈公博也因经历一场虚惊,都未去嘉兴。10时左右,代表们先后到达嘉兴车站,在鸳湖旅馆稍事休息后,登上事先租好的南湖画舫。
南湖会议继续着上海30日未能进行的议题,先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这份15条约700字的简短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提出了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和中央机构等组织制度,兼有党纲和党章的内容,是党的第一个正式文献。
接着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对今后党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鉴于党的力量还弱小,决定以主要精力建立工会组织,指导工人运动和做好宣传工作,并要求与其他政党关系上保持独立政策,强调与第三国际建立紧密关系。
下午5时,天气转晴,湖面上一艘汽艇向画舫急驰而来。大家因有上海的经历而提高了警惕,立即藏起文件,桌上摆出麻将牌,装扮成游客。后来打听到这是当地士绅的私人游艇,大家才松了一口气,会议仍继续进行。
最后,一大选举中央领导机构,代表们认为目前党员人数少、地方组织尚不健全,暂不成立中央委员会,先建立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并选举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由此产生。会议在齐呼“第三国际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声中闭幕。
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四)党旗的故事
中国共产党党旗,是中国的象征和标志。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的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尚未制作统一的党旗。1943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作出了制作中国共产党党旗样式的决定:“中共党旗样式长宽为3:2,左角上有斧头镰刀,无五角星。”会议委托中共中央办公厅制作一批标准党旗,分发给各机关。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主席台上第一次悬挂自己的党旗,从而结束了中共“一大”至“六大”无正式党旗的历史。另外还有一段说法就是:“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不过当时由于起义比较仓促,没有打出一面旗帜来。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组织秋收起义,他觉得应该打出一面工农革命军的旗帜来。他就找到了当时革命军的一个参谋何长工。何长工说,不怕流血牺牲,这面旗帜就是红色的,是我们的鲜血染红的,工农联盟,你们觉得那个党徽怎么样,镰刀、斧头。同志(们)说好是好,但是不跟党旗重了吗。何长工想了想说,这样吧,我们在这个党徽后面衬一个五角星,五角星代表着工农革命军,这支军队永远跟着党走。就这样,这面镰刀、斧头的军旗,就设计出来了。1933年4月,当时中央研究觉得这镰刀、斧头中的斧头不能足以代表工人阶级,决定把这个斧头调整成为锤子。因此,从那会儿开始,咱们党旗上的标志就是镰刀和锤子。相应地中国工农红军的军旗,以及当时苏维埃的旗帜都发生了变化。
(五)毛主席的廉洁故事
1.据主席身边的警卫员回忆,1929年1月,红四军下井冈山,迂回于赣南、闽西之间,毛主席行军,战士们沿途没见他骑马,可部队中的伤兵、病号、掉队的战士们都骑过他的马。虽说毛主席是前委书记,但他同战士们同吃一锅饭,同吃一盆菜,没有丝毫区别。
1932年,红军打到漳州,警卫员住在毛主席那里。一眼看见他脚上穿的黑线袜子,已经洗成又薄又稀的灰色袜子了,主席发现他盯着他的袜子看,就把脚一伸,说:“这双袜子还是1929年下井冈山后你替我买的,已经换过两次袜底了,你看还是好的。但是再不能换袜底子了,袜面也太稀薄,经不起洗了。”主席说着,还有些舍不得的样貌。毛主席行军中惟一御寒的一条毯子,也不知用了多少年,上面的毛已基本上掉光,差不多是一个麻袋片了。部队并不是没有像样的毛毯,但是他硬是不要。此刻想想,那时的毛主席已是红军的领导核心,毛主席的廉洁,在当时是少有的。
2. 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赣南、陕甘宁边区留下了许多为政廉洁的故事。在井冈山根据地时,1929年的一天,一位老公公给毛泽东送来一条大鲤鱼,说是给毛委员补补身体,当时警卫员不肯收,可是老人家就是不依,只好收下……等到正午时分,毛泽东从老乡那里做社会调查回到住处,警卫员乐呵呵地跟毛泽东说:今天我给你做好吃的——红烧鲤鱼。毛泽东忙问:鱼从哪来的,一定让警卫员送回去,警卫员说:人家是好意……。最后毛泽东让警卫员把鱼称了,按照市场价格,给老乡如数送去了鱼钱。
(六)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但有些老一辈革命家却称自己入党时间是1920年。这是为什么?因为在一大之前,各地就已经成立了一些共产党组织。过去,党史上都统称其为共产主义小组。但这种称谓不太准确,所以,后来在党史著作中都已经改称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0年8月,陈独秀等人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以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基础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取名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党组织积极推动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出版了6期《共产党》月刊,直接负责了中国共产党一大的筹备工作。
1920年10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的办公室里,成立了北京的“共产党小组”。年底,决定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任书记,成员多为北京大学的师生。1920年8月,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帮助下,在武昌董必武寓所成立了“共产党武汉支部”。1920年初冬,在毛泽东筹划下,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新民学会的先进分子中诞生。1921年春,陈独秀在广州主持成立了“广州共产党”,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旅日、旅法的华人中也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上述8个早期组织大家基本认可。但也有资料显示,天津及唐山、香港、南京也有过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党史学者还注意到共产国际档案中一份《四川省重庆共产主义组织的报告》。该报告称,1920年3月在重庆成立了一个共产主义组织,有40多个成员和60多个候补成员。关于这些组织的具体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出现和活动,推进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开始了构建党的组织形式的探索,开展了初步的群众动员工作,对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历史起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篇:做家务的优秀作文精选五篇
下一篇:遵纪守法手抄报内容(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