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铜仁日报
一九年前,吴光权先生的《子衡诗词选(续)》出版时,我曾以《发自内心感受的诗词》为题,写了篇先睹为快的读后感,算是大著的小序,放在光权先生的自选集里充当心得,公开了个人肤浅的阅读体会.
在那篇小序里,我曾强调,《子衡诗词选(续)》是光权先生步入古稀之年才走进古体诗词这一片广袤天地,并正式操笔创作的.由于晚年才打开储存于内心的几十年感受,诗词内容也就特别丰富多彩.生活中有的,诗词里有;生活里没有的,诗词里也有.这一特点,更明显地体现在这一卷《子衡诗词选(续)》中,其艺术美也更加明晰.
无论是居家的油盐柴米,还是故乡的山水草木;也无论是个人的喜怒哀乐,还是文士的胸襟抱负:这些可以看得到、可以感受得到的物质的东西和精神的东西,一经光权先生在心灵里酝酿,便通过笔端流出清澈晶莹的琼浆,化为一首首叩动人心的诗词作品.请看《忆秦娥XXXXX村姑石》:
因何故?苍天竟把村姑误!村姑误,郎君何在?苦情难诉!长年累月星星数,谁怜血泪浇乡土?浇乡土,化成石座,却传千古!
想来,村姑石应当是山村里的一尊石头.山村里的石头形形色色,犹如人形的并非绝无仅有,犹如人形而又犹如女人的也绝非一二.古有望夫石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石头并不只是石头,石头也可能不是石头;一些石头也是有生命的,有故事的.
今读《村姑石》,从中看到的石头,其实也是村姑,是“苦情难诉”的村姑,是“传千古”的村姑;她有故事,她的故事里融进了她的生命,她的生命也孕育了她的故事.村姑石的生命有所不幸,村姑石的故事有些悲切.但是,作为一阕词,无疑是美的.虽说这美,是凄美,却也是一种艺术之美.诗词叩动人心,靠的就是这艺术之美啊!
当然,光权先生的诗词并不都是凄美的,凄美只是其中的一种,而且数量不多;更多的是雄壮美丽的壮美和雄健漂亮的健美,是清朗美丽的清美和晴朗美丽的晴美.譬如“一轮红日正蒸腾”(《看芦家洞电站改扩工程》),又譬如“隧道贯通堪自豪”(《韵寄墨托——为嘎隆拉隧道贯通叫好》),也譬如“征程万里镇妖风”(《亚丁湾护航感赋》),还譬如“天地和谐出自然”(《喜看新开播的记录大片“美丽中国”感赋XXXXX1》),再譬如“有谁知,‘止戈’为‘武’”(《解佩令XXXXX有感于美国大选》)XXXXXXXXXX
再看一阕完整的词:
天赐屏山春永驻,舞阳浩荡迎湘楚.笛韵箫声敲肺腑.敲肺腑,风骚独领传千古.风雨桥横邀客舞,鸾翔凤翥天仙妒.酒醉千回香万路.香万路,一城佳句一城赋.——《渔家傲》
这阕只标有词牌而没有题目的《渔家傲》,从词里的“屏山”“舞阳”“笛韵箫声”“风雨桥”等用语,可以判断应当是写侗乡玉屏的,是对箫笛之乡的描绘,也是对侗家风情的刻画.词的清美之气扑面而来,让人倍感亲切.
“小憩林中消暑气,幽香阵阵起诗潮”,这首题为《文笔松涛》的七绝,不也是一种晴美么!
二大凡人世间的事物,都可以入诗;大凡心中的欲念,也都是可以入诗的.只要想写而又爱写,要做到内容丰富多彩,并不那么十分困难;要做到内容丰富多彩,而又不乏艺术之美,就不那么容易.光权先生的诗词,既突现了内容的丰富多彩,又达到了意境创造的艺术之美,读来让人深感欣畅.这就要求,不仅要有一双洞察事物的眼睛,而且须有纯熟的文字功夫.这纯熟的文字功夫,就是熟练地运用书面语言精准刻画事物形象,并精准挥写精神世界.如果有什么表现手法的话,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种.
一是情感落差冲击法.
《子衡诗词选(续)》选了悼念、怀念去世师母翁淑芝老师的几十首诗词,其中一首云:
社日登山满目惊,黄泉一路建新城.连天礼炮花千朵,泪祭陵园生死情.——《哭送淑芝XXXXX12》
“黄泉”“新城”,人间“礼炮”,之于“泪祭”“生死”情感而言,好似黑之于白,昼之于夜那样对比鲜明.如此鲜明对比,形成了一种天壤之别的落差,将阴阳两隔生死之情的感受,撞击我们的心壁.就如那从天而降的一粒黄豆就能砸伤一头大象一样,这一情感落差,只怕纵然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不能不受到触动.
另一首《看柚树忆妻》,一首单一的七绝,这样写道:
一树相思花放迟,深情难赋虎年诗.心田纵有芳菲地,风雨凭谁共剪枝.
“相思”而“深情难赋”“芳菲之地”而“风雨凭谁共剪”的处境,这不仅仅是欲求不得的痛苦,也是无法抛弃的煎熬.这般“深情”,同样是通过对比形成情感落差的冲击力,让读它的人不能不受到感动.
光权先生善于运用对比营造氛围,形成情感落差,从而打动读者.
二是奇特想象牵引法.
佛山净土,佛光千古.叹沧桑,凭谁相助?日月经天,养自信,傲寒消暑.抚群峰、不骄不妒!龙腾风翥,和谐春驻.总关情、云梯催步.但待曹公,驾索道,指石生悟.继红楼,又添巨著!——《解佩令XXXXX蘑菇石畅想》
梵净山蘑菇石,大自然赐给黔东的永久性礼物.天下可以仿制复制,却不可再生.仰视它的游人无数,为它摄影的图片无数,为它吟咏的诗篇同样无数.要在诗词里不重复他人,另出新意,其难度可想而知.
光权先生的《解佩令XXXXX蘑菇石畅想》,却从蘑菇石联想到石头,从石头联想到《石头记》,从《石头记》联想到曹雪芹,从曹雪芹联想到再写一部《蘑菇石记》;从《蘑菇石记》如果诞生,延伸到人世间又添了一部巨著!这么奇特的丰富想象,有多大的牵引力啊!你不读还不行呢.
再看——
人生恰似三标点,问号发端启稚言.作万学千得感叹,长留珠泪祭尘寰!
这首七绝的标题为《?!XXXXXXXXXX》,一个问号,一个感叹号,一个省略号.以此为题,想象力就够奇特了.四句诗的“解读”,则更加奇特.凭着这奇特想象,一股强大的牵引力将我们引向诗词作品,促使我们去阅读,去思考.
三是故作纠葛不清粘着法.
绝句每首多则二十八字,少则二十字.为调动每个字的积极作用,一首诗里忌讳重字,这是古今诗人都懂得的基本常识.但是,也有诗家为了强调诗中的某个意象,有意重复表示这一意象的某个字,以扩大诗的张力,增强诗的艺术效果.如唐代元稹的五绝《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四句诗里,前三句都有“宫”字,营造出宫之深、宫之严、宫之苦、宫之痛、宫之怨的效果.
光权先生则在字的重复上另辟蹊径,故意让它们变得错综复杂,纠葛不清,制造出文字上的迷宫,使其产生一种粘着力,粘着你读下去,想下去.如《春景》之四:
走走停停情串景,亭亭留坐景连情.情长情短莺声暖,拴住春枝写纵横.
“走走”“停停”再“亭亭”,又是“情串景”“景连情”,还有“情长情短”.一首诗二十八字,里面重复了五字,重复最多的“情”字竟然重复了四次!绕来绕去,简直把脑袋都绕昏了.就是这种迷宫式的“绕”,逼迫你去清理,去清点;当你理清了,点清了,那春的“情味”“情趣”和“情景”也就分明了.
粘着法,就这样粘着你.
三《子衡诗词选(续)》的最后部分是“梵山溪”60首.“梵山溪”是光权先生新创的一种诗词体式,用它来压轴,很恰当.
我国诗歌的起源,少说也有好几千年了.诗歌与文明同步,应当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后来诗与歌逐渐分离,诗的发展,都是体式的不断增加,格律要求越来越严格.直到曲的出现,似乎诗已到了一个极限:古体诗,近体诗,词,曲,各自的体式都难以继续增加,格律要求也难以进一步继续“吹毛求疵”.于是才有了清代楹联的兴盛.至晚清年间,欧风美雨渐入,外国诗也进入古国.到了民国初期,一场新文化运动席卷华夏,于是有了新诗.及至新世纪初,近百年的新诗都无体无式,仅凭写作者“天马行空”“肆意挥洒”.新诗成千上万,车载斗量,多过天上的星星,却又既背不下,也记不住.而一些“超先锋”的新诗作者跑得更远,不仅完全抛弃了押韵,还名正言顺地用“拼接”代替了“写作”和“创作”.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种新的体式,一方面规范新诗的无体无式,另一方面放宽古体诗的格律要求.“诗体重建”的提出已经有些年头了,光权先生终于拿出了他的“梵山溪”.
“梵山溪”,就叫它“诗牌”吧.一段五句,依次是三字,三字,七字,三字,五字;每句最后一字押韵,可平可仄;第四句重叠第三句末三字;可以一段成诗,也可以二段三段乃至多段合成一诗——就这么简单.
不争春,不染尘.芳心着意扣蝉音.扣蝉音,熏风最可人!
不抹艳,不骄矜.一身素雅驻新村.驻新村,谁个不销魂!
祭玉洁,养冰心.扶住机缘共雅吟.共雅吟,情在句中馨!
这首题为《百合花》的“梵山溪”,实际上包含了“梵山溪”体式的三个段落.按词分片来讲,应当是三片.我的意思还是“现代化”一点,就称“段”而不称“片”.这首由三段“梵山溪”组成的《百合花》,实际上是一首“梵山溪”组诗.每首“梵山溪”各自抒写百合花的一个品性,合在一起,共同抒写了百合花的高洁.
再看《梵山溪XXXXX晨步》:
好心情,好路线.山迎水唱香淡淡.香淡淡,一路散晴岚.
天蓝蓝,水蓝蓝.独自徘徊月亮滩.月亮滩,似有亲人唤!
聚亦难,离更难.沿江步道两情牵.两情牵,入梦可随缘?
这也是由三段“梵山溪”组成的《晨步》,从“好心情”到“两情牵”,抒写了早晨一路散步的心理变化,最后以“入梦可随缘”作结.发人深思.
关于“梵山溪”的特点,光权先生在《话说“梵山溪”》里十分明确地写道:一、体式短小,参差错落.二、新旧一体,古今结合.三、寛韵密集,声情回荡.四、以“名”扣“特”,以“特”敲魂.五、体式活用,各具其妙.
因为有这五大特点,运用起这一体式来既方便又灵活.几年里,“梵山溪”传遍梵净山周围的各个角落,写作“梵山溪”的人越来越多.我以为,这是对光权先生创建这一新体式的肯定,也是对诗词需要新体式的呼唤.
四《子衡诗词选(续)》是光权先生年届九旬编辑出版的四卷本自选集之一,一千多件诗词作品告诉我们的,显然不是几十分钟就能说清楚、道明白的.为什么要写诗词?人都老了,为什么还要写诗词?出了诗词集,为什么还要出自选诗词集?XXXXXXXXXX这也许不是每个人都有的问题.但是,听一听光权先生在这本书的《自序》和《后记》中的一些话,我认为还是颇有意义,也颇有意思的,至少会有所启发,如果动动脑子的话.
人的可贵,在于有思想,有感情;耋年的可贵,在于放飞梦想,宣泄感情.在宣泄中,我感到轻松舒坦;在放飞中,我增值岁月,改写耋年.说是“痴迷”也好,说是“沉醉”也好,即使一颦一笑,也带有逐梦的春色和吟哦的喜色.二色融融,“韵、律、味”回荡其间.不说是精神的“富有”,至少也是精神的“脱贫”.
——《子衡诗词选(续)XXXXX自序》
九十初度,感慨甚多.心声吐露,自是一乐.而心声得以痛痛快快地“吐露”,吐露的心声又能大大方方地“付梓”,是不是我耋年之福呢?“痛痛快快”,来之不易,“大大方方”,感悟深切!我在“不易”中珍惜享受,我在“深切”中点赞喝彩.
——《子衡诗词选(续)XXXXX后记》
光权先生的这些话,也是我想说的话.那就借用它们作为这篇小序的结语吧.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