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我的梦中国梦手抄报材料大全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
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
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
四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
继承发展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我们的复兴之路、追梦之旅.我们要朝着“中国梦”曙光初绽的方向奋勇前进,开创祖国更为光明的复兴前景.
一要勇于冲破陈旧观念的障碍.
二要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三要勇于发扬真抓实干的作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贯穿中国近现代史
梦想是激励人们发奋前行的精神动力.当一种梦想能够将整个民族的期盼与追求都凝聚起来的时候,这种梦想就有了共同愿景的深刻内涵,就有了动员全民族为之坚毅持守、慷慨趋赴的强大感召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和共同愿望,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
中国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曾经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但进入近代以后,逐渐落伍了.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满清王朝的腐朽,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绝境中猛醒、在苦难中奋起的中华民族,为民族大义所激奋,日益紧密地凝聚在民族复兴的伟大旗帜下,中华民族向前、向上的生命力日益强劲地迸发出来.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辛努力和不懈探索.然而,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都没有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实践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旧式的农民起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都无法改变中国的命运.
正当中国人民不断失败又重新奋起之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又带领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国梦”和中国近现代史日益呈现出光明的色彩.
唯一正确道路
梦想连接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没有正确的道路,就无法汇聚各方的力量,再美好的梦想也无法实现.9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正确道路.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实现了两个“不可逆转”:不可逆转地结束了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不断发展壮大、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现在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创造了同期世界上大国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对外贸易增长速度、最快的外汇储备增长速度、最快且人数最多的脱贫致富速度、最大规模的社会保障体系;今天的世界对“中国信息”充满饥渴、对“中国奇迹”充满惊叹、对中华文化充满兴趣,今天的中华民族越来越走向世界舞台的显著位置,赢得越来越多的民族荣耀与民族尊严.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中国梦”,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晰、更加现实.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们正经历空前的社会巨变: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的价值追求也越来越多元多样.然而,价值追求的“多”并非与“一”截然对立,“多”的存在往往推动着人们对“一”的意义作出更深的理解,强化着人们对“一”的渴求,也为“一”的实现注入更多的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描绘了人们美好生活的蓝图,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和科学路径,把每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今天,继续“中国梦”的“圆梦”之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是唯一正确的途径.
团结实干、开拓创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共同为之努力.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继续“圆梦”,需要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实干、开拓创新.
进一步赋予“中国梦”丰富的内涵.任何一个能够引领民族发展进步的梦想都是美好的,任何美好的梦想都必然伴随时代的节拍、顺应现实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同样如此.在民族独立的梦想已经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得以实现之后,我们又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社会更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将我们的生活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等写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上.对国家、民族、人民生活的这些美好愿景,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进一步展现了“中国梦”的强大凝聚力、感召力,进一步激发了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
进一步凝聚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因此我们才能够团结和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叫做万众一心.”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只有转化为一个个相互关联、具体实在的建设要求,才能鼓舞人心、凝聚力量,才能在人们的具体实干中变为现实.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奋斗目标,引领着民族复兴进程的顺利推进.用“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能量,需要每个行业和领域在此基础上形成具体目标、具体路线图、具体时间表,让全社会的每一部分肌体、每一个工作岗位都焕发出最大的创造活力,进而汇聚为推动民族复兴的建设洪流.
进一步培育攻坚克难的顽强斗志.精神能量的大小,不仅体现在其涵盖面和包容度的大小,也体现在其韧性和强度的高低.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状态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中华民族富有以坚定的信念和坚韧的毅力追求梦想的精神基因.在推进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我们需要面对多种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考验,需要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风险挑战和危险考验,我们唯有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加坚定坚毅,更加清醒自觉,进一步培育攻坚克难的顽强斗志,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光辉灿烂的前景.
上一篇:企业的战略管理分析精选3则
下一篇:大学生班级班规制度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