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数学与生活”获奖作品欣赏(

2023-10-26人围观
简介

我帮爷爷估亩产的研究报告

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六(1):张欣玥

一、研究背景:

星期天上午,我跟着爷爷来到自家农田,察看水稻长势情况.大田里,水稻已快全部成熟,长长地稻穗压弯了秸秆,放眼望去,一片金黄,一派丰收景象.因为爸妈常年在外打工,这丰收的景象全是爷爷的功劳.爷爷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他激动地说:“今年水稻长势好,虫害少,又是一个丰收年,估计亩产有1400斤.小玥,你都上六年级了,你能帮爷爷算算,爷爷估的亩产对吗?”“这怎么算呀,我不会.”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后来几天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有一天,我把自己的想法跟数学老师说了,老师告诉我,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算出水稻亩产大概是多少,但比较麻烦,如果有几个人一块研究,那就省事一些.老师还表示愿做我们的辅导员.我太高兴了,马上联系了班上的几个同学,心里就盼着下一个星期天的到来.

二、研究目的:

利用所学的知识,研究水稻亩产量,帮助爷爷验证估产的准确性.

三、 研究时间:2010年10月16~17日

四、参加研究人员:

张欣玥、夏敏洁、倪铮、明月

“数学与生活”获奖作品欣赏(一)

五、研究工具:

1、卷尺 2、塑料绳 3、竹竿 4、相机 5、天平秤6、计算器

六、研究过程:

第一步研究的问题:一株稻穗有多少粒?

我们4人分工,3人数稻穗,1人记录.3人每人选一株稻穗,数上面有多少粒稻谷,(夏敏洁数的稻穗166粒;明月数的稻穗146粒;倪铮数的稻穗166粒)然后求出平均数.

(162+146+166)÷3=158(粒)

“数学与生活”获奖作品欣赏(一)

第二步研究的问题:1平方米水稻有多少株?

先量出1平方米的正方形田块,在四个角插上小竹竿,并用绳子围好,然后再用二根1米多长的小竹竿把正方形田块分成4个小块,分别数出每小块有多少株,再求出总数.

81+88+85+78=332(株)

第三步研究的问题:1亩田大约有多少株水稻?

老师告诉我们1亩≈667平方米

332×667=221444(株)

第四步研究的问题:1亩田大约有多少粒稻谷?

158×221444=34988152(粒)

第五步研究的问题:1000粒稻谷有多重?

“数学与生活”获奖作品欣赏(一)

摘几株稻穗,数下1000粒稻谷,晒干后用天平秤称重.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称出1000粒稻谷重21克.

第六步:一亩田产稻谷多少千克?

34988152÷1000×21=734751.192(克)

七、研究结论

进过我们研究小组二天的努力,最终我们研究出了我家的一亩田大约能产1470斤稻谷,和爷爷估计的1400斤很接近,这说明爷爷多年的估产经验和我们经过科学计算的结果是吻合的.我现在最期盼的就是家里收割的那一天,好让收获的稻谷验证我们的研究结论.

当我高兴地把我们的研究经过和算出的结果告诉爷爷时,爷爷激动的说:“小玥啊,你们真不简单,学习真的有用啊,我估的产量和你们算得差不多,这下爷爷就放心了,4亩2分田足足能打下6000斤粮食,大丰收呀!”

七、研究反思

这次研究的课题是爷爷随意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是一个爱研究问题的人,凡事都爱琢磨个透.这次研究经过给我感触很大,收获很多,使我意识到:搞研究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要有一丝不苟的态度,研究中的每个细节都不能有半点马虎,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研究结论的准确性.比如我们在数1000粒稻谷时,在数1平方米有多少株稻穗时,老师都让我们认真的数了两遍,保证不出差错.这次研究使我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留意身边的事,书本上枯燥的知识就能转化为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有用知识;这次研究的成功也将激励我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不怕困难,勇于探索,不断的发现现实中的数学问题,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所学的数学知识变成有用的知识,能为生产生活服务.通过这次研究我还在思考,水稻的密度与产量有什么关系?是不是株数越多产量就越高呢?这将是我下一个研究目标,我将用我的研究为爷爷种田提供科学的依据.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排行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