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感动中国2022年十大人物观后感九篇
万千星辉颁奖典礼是由香港无线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办的电视类奖项,前身为万千星辉贺台庆。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感动中国2022年十大人物观后感的文章9篇 , 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篇1】感动中国2022年十大人物观后感
“医生,警察,电工,老师,快递员……”这些职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当我们大家在休息的时候他们在工作,他们付出了自己的时间,来换来我们幸福的生活。
医生每天在医院里忙碌着,用尽全身的力量来救助一个个的生命,就是为了让每一个人都健健康康的,也是付出了不少。凌晨,深夜他们一刻不停,就是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他们的心灵都住着一个天使,善良。
老师对我们的成长也付出了很多,一路走来老师对我们学生也付出了不少。每天用心讲课,批改作业,熬夜备课,为的就是让我们学生有一个好的未来,在记忆里也有一个好的老师。
冒着严寒,风雨,每天奔波在路上的外卖小哥。把东西送到客人的手里是他们的责任,为了让顾客好,自己可以不吃饭,可以冒着严寒冒着雨也要为顾客服务。
警察可能是很多人心里的英雄,他们英勇无畏,为人民除害,每天做着最危险的工作,尽管危险,他们也没有被吓退,而是勇敢的去解决。
很多人都在为我们默默奉献,我们要感谢他们,好好对待他们。
【篇2】感动中国2022年十大人物观后感
从只会在襁褓中哇哇啼哭,到我们牙牙学语叫出第一声爸爸或者妈妈,第一次不需要父母帮助独立行走,第一次背上书包独自走向学校,第一次拿到考试成绩单,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次独立生活……也许我们从来都没有想到,这无数次的第一次中,在这成长的道路上,父母花了多少心血和汗水,编织了多少日日夜夜,父母却毫无怨言。
不懂事的时候,我们总是会问父母我们是怎么来的,父母却总是开玩笑的对我们说:你是我们捡来的,甚至说我们是像孙悟空一样,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可是真的是这样的吗?不,不是的,是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的,是母亲辛辛苦苦十月怀胎把我们生下来的。
十七年前的一天,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我们的到来。才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那一刻起,父母又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我们。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父母永远不会因为这样而放弃我们,他们不管多辛苦,多困难,都会无私奉献的哺育我们长大成人。
在小时候,我们把父母对我们的爱,当做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因为我们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可是当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在以后的将来,我们自己有了小孩后,你还会觉得父母到我们的爱,还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吗?可是又有多少人会把父母放在第一位呢?有的人总是不断抱怨父母这样不好那样不对,对父母的行为挑三拣四,横加指责,甚至直接顶撞父母。有些人连父母的工作单位在哪都不知道,也不知道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甚至有些人可能连父母的生日到记不清楚了。想想看,父母为了我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和精力啊!
在自己孤独的时候,站在身后陪伴自己的永远是父母;在自己面对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站在身后鼓励自己,为自己加油的永远是父母;在自己受伤、害怕的时候,站在身后保护自己的永远是父母;当我们受委屈是,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是父母;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是父母;当我们取得成功时,会衷心为我们庆祝的是父母。然而,他们却不求其他,只求我们平安、健康、幸福。
无私奉献的永远是父母。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2
“抱一颗心,不带半根草”是我看完《走近陶行知》后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这是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赞扬,其实也是陶行知一生的真实写照。此时此刻,我想到“春天的蚕会织到死,每晚蜡烛会哭泣,灯芯会消失。”
这是老师!他们无私的奉献真的让我感动。
陶行知的所作所为令人钦佩!《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故事里:陶行知和新安小学的师生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办学。他们把自己的生活放在第二位,把孩子的学习放在第一位,让孩子学习。尤其是陶行知,越努力越幸福,越努力!我想:如果我看到这里连饭都吃不饱,我早就溜了,去一个能填饱肚子的地方工作了。但是陶行知没有。他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他有更令人钦佩的行为!陶行知老母亲去世后,“陶行知毅然将老母亲的500元人寿保险金全部交给王校长,帮助学校以优惠价购买了一台筛选机。”我觉得陶行知真的很棒。他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和自己的事业。我觉得,现在的老师虽然有事业心,但是能拿出家里的钱来办学的老师可能不多。这就是陶行知与众不同的地方。他也是教师中的楷模,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他高尚的人格影响和激励了无数师生。
看着陶行知感人的故事,我也想起了我的父母。都是老师。他们虽然没有陶行知伟大,但也有陶行知无私奉献的精神。记得从小到大,父母心里只有学校,只有学生。每天早上,当我醒来时,他们都去工作。每当他们吃晚饭时,他们都不回家。我奶奶负责往返学校的交通,尤其是我父母是班主任的时候,他们每天都要十点回家。他们回来的时候,我已经睡着了。
一天晚上,我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两三点了,妈妈还没有回来。后来才知道,我妈寄宿班的一个学生病了。我妈连夜送他去医院,给他挂号,联系他父母。父母来了,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以前我会怪父母不关心我,有时候会羡慕地说:“你只需要学生。”看了《走进陶行知》,越来越理解他们了。这是教师的天职,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陶行知不愧为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抱一颗心,不带半根草”,不仅适用于教育,也适用于生活。无论做什么,无论与人相处,只要付出真心,不求回报,人生就有意义。
【篇3】感动中国2022年十大人物观后感
当时,正值暑假,我雄心勃勃的把它当作一部作品,把它抄在了信纸上,准备拿给同学欣赏,可我再读一遍时,我发现我错了。春天,豌豆荚是绿色的,轻轻剥开它,荚壁上露出了像海绵一样的毛茸茸的东西,用力一压,就会感到湿漉漉的,仔细一看,里面还躺着几粒小豌豆呢?
朱光亚,他如果做出了什么东西,他都是先讲别人,或者说这事情是大家一起做的。他什么事情都是先讲别人。朱光亚做什么事都十分细心,有一次朱光亚先生在办公室,让他的秘书回家里,帮他取一件东西。“你去我家里的柜子上的第几格的第几小格,给我拿回来。”他曾说过:“核武器事业是集体的事业,所有的一切荣誉都是集体的,我仅仅是其中的一员,是一个代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朱光亚星还在天空中转来转去,还有他发明的两弹,也对攻击有了更大的发展。
刘伟,在他小的时候双手被高压电击中,失去了双臂,但在他哭了三个月后,又鼓起了勇气,参加了许多的游泳比赛,还得了第一名。可在这个时候,有一次厄运降临了,从此,刘伟不能参加剧烈的比赛。刘伟还是没有放弃,用他的脚开始了他的钢琴天涯,他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但一个个都被解决了,因此,他成为了一位用脚弹琴的音乐家。
看着这一个个感人的事情,我不禁这样想:现在感人的事情真多,会干感人的人也多了。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篇4】感动中国2022年十大人物观后感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当《感动中国》的熟悉旋律在耳边唱响,2月27日,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又一次润湿了我们的眼眶,用榜样的力量传递中华美德的正能量。
连续几年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都会有为我国国防、军事做出巨大贡献的前辈,今年也一样。那位前辈就是——-,他用最好的年华专注做了一件事,尽管他的名字并非如雷贯耳,但他的事业却世人瞩目!他参与了研究氢弹,在当时,他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经验的核武器研究权威人士,还被其他国家的人嘲讽,而且他还有即将研究成功的原子弹,可就是在这种状况下他没有犹豫选取了毫无经验之谈的氢弹,他就是为了打破美国的核威胁和核垄断。他靠天分和勤奋为我国的氢弹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由于身体原因,89岁高龄的-没到领奖台。他的儿子-代为领奖。当主持人白岩松问:“当明白要把感动中国这个奖杯给爸爸的时候,他是一种什么样的反应?”-回答:“他觉得他已经老了,他更期望年轻人去得到这个奖项,去激励人。”目前,89岁高龄的-仍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以平生所学继续为祖国的核物理事业带给咨询和推荐。我想“淡泊名利”“宁静致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对他最好的写照吧。
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也有一位人物,他就是-。他研究出来的空心涡轮叶片,被业内称为航空发电机第一关键阶,我国成为第二个掌握这个技术的国家。感动中国给他的颁奖辞是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你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但20-年11月10日晨7时7分,师昌绪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6岁。让我们为这位老人深深的鞠上一躬吧,感谢他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母爱是天底下最深的爱,-把此爱发挥到了极致。他的儿子-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功能,从此,-成了儿子的耳朵,成了儿子最好的同桌,这一同桌就是12年,她陪儿子从小学读到了中学,如今-已成为成为了-大学机电专业的学生,这一切都离不开他的母亲啊。在颁奖典礼上她笑说道,我陪儿子读书都比当年我自己读书时都认真。因此感动中国给她的颁奖辞是: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48岁的-,辞职陪着失去听说潜力的儿子一齐上学,12年苦读,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
在郑州市二七社区有个和谐的老院落——陇海大院。在这个院子里有一个持续了39年的故事。二七区陇海大院居民-,1976年在农场插队时,突患急性横贯性脊髓炎致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随后,命运的打击接踵而来:1983年,家里的顶梁柱二哥因病去世;1987年,母亲患结肠癌;-年,大哥患肺病;-年,父亲患上老年痴呆;20-年,-的父母相继去世,留下高新海孤零零一人。当不幸开始笼罩这个家庭的时候,大院里的邻居们就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一个自发构成的爱心群体自觉承担起照顾他的义务——洗澡、理发、上车下床……生病时,大家不分昼夜轮流在床前守候,至今38年从没间断。虽然这都是些小事,但是39年始终如一日的坚持下来就不再是一件小事!“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鸽子飞走了还会回来,人们聚在一齐,就不再离开。陇海大院里的邻居,给了父母不在人世、高位截瘫的高新海一个家。”这是感动中国给予的颁奖辞。
除此之外还有在今年埃博拉病毒的救治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医疗队,十三年如一日守护父亲的-,像一名战士一样治疗麻风病的江西赣州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还有为我国新疆地区人命安定生活而坚持的-,更有好心人“炎黄”——-,“移民第一职责人”——-,最美乡村教师——-。
这些人物都用自己的行动甚至是一生诠释了“仁智礼义信”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正能量,让我们行动起来向这些人物学习吧!
【篇5】感动中国2022年十大人物观后感
生活处处都有感动,也许那感动与世长存,也许那感动只是一瞬间,或者那感动是平凡的小事。感动带给人们一次次心灵的深触。《感动中国》带给我们一次感动的饕餮盛宴。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感触最深的是陶艳波母亲。她那一抹感动深深触及了每一个人的心灵……
陶艳波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母亲,她本应当和丈夫儿子幸福安康的度过下半生,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她的儿子被查出先天性的失聪,这给还沉浸在幸福中的陶艳波一次沉重的打击。可是,她没有放弃自我的儿子,她坚信,她的儿子必须能开创辉煌。于是,她每一天跟儿子一齐上学,成了儿子一生的同桌。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陶艳波辞掉了工作,就这么,好像回到了那个时代。陶艳波每一天做随堂笔记,遇到听不懂,不理解的题便追着教师,一向追到了办公室,请求教师给她再次讲解一遍。晚上,陶艳波便细心地翻开笔记,给儿子讲题,有时甚至要讲好几次才能让儿子听懂。三十多岁的她,鬓发已经泛白,皱纹悄然爬上了她的脸颊。因为过度的操劳,导致陶艳波的秀发变得脆弱,最终一块块的脱落,使得陶艳波不得不戴上假发。身体也未老先衰。此刻,儿子在她的坚持之下,不负众望,考上了一所好大学。
陶艳波,她只是一个母亲,却有如此强大的毅力,也是因为爱子心切。为了自我的儿子,她哪怕放弃一切,放弃了容颜,健康。就手把青春埋葬在那里,可是陶艳波认为是值得的。她不问前方是否如履薄冰,是否将她百般摧残,她所顾虑的,所期望的,就是儿子将来的幸福与健康。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我们的母亲也许没有这么让人感动,我们自我也许也不会那么命运多舛。可是请不要忘记,感动不需要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也许是生活中积累的一点点小事开始,那一抹感动,虽然清淡,但在纸上一点点积累起来,也是浓厚的。
【篇6】感动中国2022年十大人物观后感
观看了感动中国,我为之震撼,为之动容。他们不愧为我们国人的道德模范,是我们工作的楷模,是我们踏上奋进道路上的航标。
刘伟——一个无臂男孩,他那坚韧不拔的毅力时时激励我。他这样说过:“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从他的身上我看到没有摸不到的巅峰。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点困难,我有时都想退缩,现在看来,其实世界上并没有什么难事,只是自己懒惰、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
在去四川藏区福利学校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胡忠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后,动了支教的念头,来到交通不便的四川藏区教学,3年后,谢晓君带着3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不是不孝顺,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长大了,能更好的回报社会、孝敬父母!
他们的事迹都是普通的,积微小成伟大的事业。我们都在细小处体会到伟大的人格,现在的我们越来越希望在平民之中发现感动,发现人物,发现人才,而“草根”情结应该是我们共同所珍藏的,小人物的力量虽然微小,但是给全社会带来的一种示范却是影响深远的!
【篇7】感动中国2022年十大人物观后感
生活中有太多的浮华与诱惑,当物欲的膨胀让人迷失,当金钱与权力占据你的心灵,当你人生的坐标发生了倾斜…那你不妨坐下来看一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用心来聆听这些人物的故事吧。他们的生命热忱会让你我重拾感动与感激之情,拨动你我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那根弦。如果说人的生命就像浩瀚星海那一颗凡星,那你就不该甘于躲在云层之后,而是应该用你的光亮与璀璨去照亮别人乃至整个世界。
我是擦着眼泪陪孩子看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的,这本是学校留给孩子的家庭作业,但是却给我这成年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激烈的撞击与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交织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朴实与感动,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这是对中国工程院院士__同志一生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的崇高赞誉。__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在癌症晚期,生命的最后一刻,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最后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完成了他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一次冲锋……
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了一块礁石,任凭风吹浪打。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你也有梦,可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里,祖国的风帆从不曾落下。这是中国海军南海守礁战士__的真实写照,__21岁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守礁。一守就是20多年,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在20-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感动我的人还有很多,有__;有__;有__;有__……。其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如果说学雷锋离你太过遥远,那你不妨学学他们。放下内心的浮沉与躁动,去感受这些和你我一样的平凡人而却不平凡的事迹。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个世界才变得不再冰冷。其实我们无需伟大,我们只需付出一点责任之心、一点关爱之心、一点感恩之心,来回报社会,回报家人就足够了。其实人生命的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内涵,在于你走过的过程。正如歌手汪峰唱的那首“怒放的生命”一样,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象穿行璀璨的星河,拥有超越平凡的力量,曾经多少次失去了方向,曾经多少次扑灭了梦想,如今我已不再感到迷茫,我要我的生命得到解放…。朋友!让我们一起放飞梦想,超越自我,让自己活得精彩而有意义!立足本职,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示我们不平凡的力量吧!从此让我们的人生光荣绽放。
【篇8】感动中国2022年十大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1
在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87岁;拾荒助学的“五保”老人刘盛兰,92岁;妇科医生胡佩兰,98岁;见义勇为者方俊明的母亲,84岁,仍能搬动高位截瘫儿子的身体;将军夫人、退休教师龚全珍,91岁。除了在平静中逝去的98岁的胡佩兰医生外,其他四位老人仍然健在,他们的平均寿命在90岁以上,他们每一个人在我们的身边人也算是少有的高寿。高寿人群在全国道德模范中集中出现反映了一个人生的重要规律:佛教思想中有“静者寿”,儒教思想中有“仁者寿”,道教思想中有“德者寿”,有德者方能得“道”,此为“道德”一词的来历;有德者,心胸开阔、心地善良、心静安舒,此为长寿最重要、最核心的要素;“静”、“仁”、“德”是统一的,是人最朴素最原始的心性表现。
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中国文化离开了道教什么也不是,我们在表彰全国道德模范,弘扬中华道德的同时,更要弘扬中华道德文化,《道德经》有云:“外其身而身荐”,如道德模范一样,心系身外、心系国是,造福他人和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同时“心外其身”,进入无我和忘我的境界,体才不为心所累,是养生、健康、身长荐于世的必要条件。此为至理,有必要宣而广之。
现代人为了追求生命的质量、追求幸福的生活,以自身为中心,把功名利禄看得太重,名誉成了精神的压力、过多的利禄享受成了创体的毒药。此所谓:求生生难长,求福福不至。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2
一抹真情,带来感动;一份思念,传递关怀;一份温暖,捧出赤诚;一份坚强,凝聚力量······平凡的伟大,草根中的感动,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就像一抹阳光透过生活射入生命,在每次呼吸间烙上最深的痕迹,在心头跌动的是震撼人心的母子情结,是一根绑带连结了两个生命,见证了温暖人心的孝顺。
陈斌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他有个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为了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用一条小时候母亲背子女的绑带,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电动车行驶30里路去学校上班,呆在自己身边服侍母亲。一连五年,风雨无阻的带着母亲上班;连着五年,无怨无悔地照顾着母亲。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母亲用它背过子女;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儿子用它背着母亲。有一天,母亲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孝更绝伦足可矜”是对陈斌强的高度评价,也是陈斌强的真实写照。
“百善孝为先”,陈斌强的作为温暖了我们每一个中国民众的心窝,也照亮了我的心房,令我感动,令我敬佩,更令我学习。我们在一天天的成长,变得强壮,变得聪明,变得有力量;而我们的父母在一天天的衰老,背慢慢驼了,行动思维渐渐变得迟缓了,直到有一天,他们什么都不会了,这就需要我们做子女的去帮助他们,像小时候父母教我们一样耐心地、不知疲倦地照料他们。父母亲老了,需要我们去陪伴他们,去照料他们,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现在我们仅需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捧着一颗孝顺的心,去感激父母,去报答父母;并不需要我们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需要那些微不足道的语言、动作去关心他们。一个拥抱,做一次早饭都会让父母感动,觉得欣慰,得到满足。
在中国大地还有许多令我感动的人物,纵死终令汗竹香的林俊德、冰雪为容玉作胎的最美老师——张丽萍、清香传得天心在的周月华······这些人物感动了全中国人的心,抚慰了全中国人的心,更震撼了全中国人的心。他们的做法,为我们的生活社会增加了许多正能量,给我们学习的榜样。虽然这只是十个平凡而普通的人,但却看到了当今中国人的铮铮铁骨!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3
春天,是一个收获感动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我们可以收获许多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
开学的第一天,老师让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这个节目里讲述了11位感动大家的中国人,他们中间有些人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有的依然生活在贫苦的日子里。
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一位已经年迈的老爷爷,家里十分的贫穷但他还是坚持每天看报纸,寻找那些需要捐助的贫困孩子。每天吃的都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食物,看到这里我哭了,心里想:老爷爷真可怜。他现在虽然不能动了,但是他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好好的上学。
我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每天可以坐在宽敞的教室里,我要认真学习,心存感激,伴我一生!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4
今天,我们在这里,观看了2016年的感动中国,这场长达120多分钟的视频让我很感动,而最让我感动的,是在山区中为孩子们默默奉献而从不所求的这样一对山区夫妇,他们对优越的生活选择放弃,而走向了科技落后的山区生活。
曾经有这样一对夫妻,朱敏才曾是一位外交官,英语非常好。本来可以住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他们却选择了山区的艰苦生活。这个山区小学有100多个孩子,代课老师却只有一人,他们的到来无疑是给山区孩子增加了兴趣,在平常的日子里,他们学不到英语,那么课外知识就更别说了,但自从他们来后生活就和以前大大不同。由于每天这样过度操劳和长期吃不上营养的蔬菜的原因,自己却落得了风湿病,没动一下条件虽然苦,但他们是快乐的。可好景不长,又一次他突发脑溢血,倒在了这里。过了许久才脱离了危险期,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有让人激动的消息呀!他的心愿是在贵州山区当上一名英语教师,在这一刻,他的愿望果然实现了,而且非常光荣出色的完成了,难道他们得奖项不是理所应当的么?
期盼已久的《感动中国》终于在2015年晚在央视播出了,昨天晚上,我特地抽观看了颁奖典礼,观看过程中,平凡的人们在不同平凡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自己的祖国,爱自己的人民。’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篇9】感动中国2022年十大人物观后感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落下了帷幕。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看完之后令我们热泪盈眶,感动中国谱写了真、善、美的乐章。
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杜富国的伤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向他表达慰问。国防部评价说:杜富国同志面对危险、舍己救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他令我们感动,值得我们永远尊重。
张渠伟,六年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张渠伟同志自3月担任达州市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以来,为渠县143802名贫困人口脱贫、130个贫困村脱贫和整县摘帽贡献了健康、智慧和热血。由于长年熬夜和超负荷工作,张渠伟患上严重的“耳石症”和“青光眼”,但他从不惧怕,昼夜战斗在攻坚一线。
王继才、王仕花,守岛卫国32年的夫妇。江苏灌云县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面积仅有两个足球场大小。1986年,26岁的王继才接受了守岛任务,从此与妻子王仕花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
还有其他的感动人物,可能我们并没有听过他们的名字,但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坚守,作为平凡人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他们是时代的先锋,他们是时代的楷模,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我们要以榜样为方向,努力前行,做对社会有益的事。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