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5篇)
- 《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2篇)
- 《詹天佑》课堂教学实录片断(精选14篇)
-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课堂教学中补充材料的运用(精选17篇)
- 《谈生命》课堂教学设计(精选16篇)
- 情到深处才反复——《凡卡》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3篇)
- 《白杨》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4篇)
- 《万年牢》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2篇)
- 《大江保卫战》--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6篇)
- 《白鹅》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5篇)
- 《圆的面积》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2篇)
- 《新型玻璃》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6篇)
- 于永正《给予树》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3篇)
- 《老王》课堂教学步骤设计(精选15篇)
- 运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设问艺术 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益(通用4篇)
- 《学与问》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精选12篇)
《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 发表日期:2004年3月16日 作者:李镇西 教师: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在这影剧院的舞台上上课,这“教室”真还有点特殊。我们真成了在演戏了。...
教学过程:出示程序,揭示课题。挂出写有“学路指导”的小黑板,要求同学们按此步骤进行学习。(目标明确,步骤清晰地开始新的一课的学习。)一、审清题目,理解题意师:请同学们边看老师写课题,边思考如何进行学路的第一步。...
序:这篇课文书后有个练习:默读课文,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这个题目看似简单,可是落到实处并不容易.学生要不说不全,要不照本宣科,把书读一遍.如何让学生具体流畅地说这个经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课堂教学中我采取了合作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3 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能力目标 1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一.引入课堂师:(出示契诃夫图)认识他吗?生:这是契诃夫吧。师:很好,他就是100多年前俄国的著名作家契诃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2004年为“契诃夫年”,因为那一年是契诃夫逝世一百周年。...
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生坐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师指屏幕)生:(齐读课题)白杨。师:(播放课件)几十年前,新疆的大部分土地是这样的,目之所及是茫茫的大戈壁。...
【教材内容简析】《万年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八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做生意的故事。故事是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的认真和实在的。...
1、1998年夏天,我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牵动了数百万人的心。为了歌颂在这件事中涌现的许多无名英雄,有人满怀激情谱写了这样一首歌,请看——(播放vcd:歌曲《为了谁》)思考:你们知道这首歌是为谁写的吗?为什么要歌颂他们?今...
城北小学 夏丽芳课前板书:画出白鹅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丰爷爷家的那只白鹅,它是怎样一只白鹅?生:高傲师板书:高傲师:课文从从三个方面来写白鹅,它们分别是?生:叫声、步态、吃相(师板书)师:我们接下来学习白鹅吃相的高傲。...
揭示课题 师:前面我们认识了圆,学习了圆的周长,今天学习“圆的面积”。(教师板书,学生齐读) 师: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们会想到什么?这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呀? 生:这堂课我们要学习圆的面积是怎样求出来的。 生:学生圆的面积公式。...
《新型玻璃》是一篇说明文,课文已经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说得明明白白,教师只要带领学生老老实实地将课文读熟,并对学生不懂的地方略作点拨即可,实在没有必要再去进行烦琐的分析。...
序曲:课前谈话师:现在于永正闪亮登场。(台下一片哗笑)三年级的同学,小朋友久等了。(师板书于永正)这是我的名字,小小的于永正,怎么称呼我呀?生:于老师。师:真有礼貌。你们是三年级几班的?生:(1)班。...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学习把握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方法。2、学习从朴素的语言中体会深沉的感情,领悟深刻的思想。过程和方法目标1、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品读法、探究法、拓展法等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
一设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样)”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完整的逻辑思维过程。“是什么”是下定义,形成概念,揭示事物的内涵和外延,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理性思维形式; “为什么”是探索事物的因果联系,揭示事物的地位、形成的...
一、课前交流师:同学们,上节课大家跟随秦老师下了一趟西洋。现在该继续咱们友谊的航程了。(出示粘贴有该班学生赠言的小集子——友谊的航程)大家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吗?生:想【评】巧妙利用前一位老师的上课内容——《郑和下西洋》和同...
上一篇:交错的近义词有哪些及造句
下一篇:《开国大典》教案(精选15篇)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