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范文(精选6篇)

2023-11-02人围观
简介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的文章6篇 , 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篇一】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01

  怀匠心。匠心,即能工巧匠之心,它是指精巧、精妙的心思,本质上就是创新之心。成语中的匠心独运或独具匠心,指的就是这样的灵明独到之心。匠心是工匠精神的第一位要素,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和灵魂。因为心是精神之宅、智慧之府、载体之本。古人强调:“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可见,心是神明,心是主宰。反之,失却匠心,工匠就沦为庸匠,精神也就随之贬值,沦为低阶的、不足为道的存在。换言之,工匠精神如果抽掉了匠心的内涵,只剩下形而下的操作,恐怕离匠气也就不远了。所以培育学生怀持匠心,生成匠意、匠思、匠智,亦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品格,是工匠精神培养的首要任务。

  02

  铸匠魂。什么是工匠之魂?是德,是人的品德、品行、品格。德是工匠精神的支柱。古人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可见,工匠之才是由工匠之德统领的。有学者强调:“人因德而立,德因魂而高。德,就是工匠精神的统领与根本,是工匠精神的内涵和灵魂。因而培养工匠精神必须铸匠魂、立匠德。人有了德之魂,才能立世生存、行之久远。这就是康德所说的:“德行就是力量。反之,人若失却德之魂,就只能算是躯壳和皮囊。所以,职业教育必须践行立德树人的“育人铸魂”工程,与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要搜集和整理具有育人效应的大国工匠、大师劳模们的成长案例,融入到德育课程中,让学生在职业学习过程中,眼中有标杆、心中有榜样、效学有依托,真正成为追寻大师、德技双修的人。

  03

  守匠情。匠情之情是情怀之意,是人们对事物怀持的或投射在事物之上的积极、崇高、富有正能量的情感与态度的总和。守匠情,即怀持和坚守工匠情怀,这种情怀内在地包含了人的价值取向和职业态度,是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匠情怀包括热爱情怀、敬畏情怀、家国情怀、担当情怀、卓越情怀等。这些情怀在大国工匠、非遗大师身上都有突出体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就是要培养他们崇高的家国情怀、职业的敬畏情怀、负责的担当情怀、精益的卓越情怀,学习大国工匠身上的这些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态度,这样才能真正得大师真传、汲精神滋养,将自己磨砺锻造成大写的人。

【篇二】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透过观看大国工匠的宣传片以及公司车间的大力宣传和弘扬,使我们了解了大国工匠的故事,并深深的被他们的故事所感动,大国工匠的故事也深深地触动了我,是我不禁反思我与他们的差距,不禁梦想向他们靠拢。

  每次当我看完大国工匠的宣传片后,我就一次次的问自己,到底什么样的工人,才是大国工匠。必须是高端科技吗必须是独一无二吗必须是奢华卓越吗都不是!

  那大国工匠都是什么样的工人他们都是在第一线辛勤工作的平凡工人,他们有钳工,有捞纸工,有研磨工等等,无一例外,都是平凡的普通工人,他们不是领导,不是富翁,甚至不是高学历,但他们每一个人都靠着对职业技能的完美追求,靠着对技术的忠实传承和钻研,靠着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坚守,与平凡的工作中掌握不平凡的技能,成为国家国宝级的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我们在工作中也是一样,有时候我们忙,我们会累,我们会烦,我们会厌倦,可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大国工匠们他们难道不累吗难道不厌倦吗胡双钱守着台虎钳就

  是二十年,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师傅,周东红守着又冷又潮湿的捞纸池就是十几年,錾刻大师孟剑锋师傅在研究新工艺的时候,失败一次又一次,他们并不是不累,并不是不厌倦,而是有工匠精神在支撑着他们,当他们完成一件作品的时候,成就感和荣誉感袭来,所有的疲倦都不值一提了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平凡永远是人生的常态。但平凡能孕育伟大,平凡的工作成就崇高的事业,平凡的岗位铸就人生的辉煌。在工作中我们要以恪尽职守的意识、热情服务的态度、严于律己的精神,时刻发扬开拓创新、用心进取的工匠精神,踏实工作、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只要你不甘平庸,就必须也能像大国工匠们那样在平凡岗位上演绎精彩的人生!就必须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鲁泰工匠!

【篇三】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我认为学习过程中是需要工匠精神的,工匠精神是时代性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如何锤炼我们的工匠精神,我将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

  一、将工匠精神外化为实践行动

  作为新时代院校学生,首先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认识到工匠精神是一种民族气质、是一种社会期盼,是一种精神追求,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树立大国工匠和工匠精神的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与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的互动,将工匠精神外化为实践行动。

  首先,应正确认识中国在世界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以及大国的担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的影响,中国在世界发展格局的地位和影响越来越大,在“一带一路”、世界命运共同体、中国制造2025等发展理念下,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有担当精神,将国家责任和发展战略作为学习与努力的目标,并作为行动理念。其次,通过与校园环境的互动,领悟学校在专业设计、课程安排、教学设计、实习实训情境设计、社团活动等诸多方面为学生学习提供的便利,感受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为学生学习提供的机会与挑战,在与校园环境的互动中学习领悟工匠精神的内涵,吸收校园文化的精华,将其付诸于行动中,做一名校园工匠精神的实践者,譬如一丝不苟地上课学习、一丝不苟地完成作业、一丝不苟地打扫卫生等等。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切细微环节,都可成为工匠精神培育的资源。将弘扬工匠精神作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一种文化自觉。再次,通过学校提供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等机会,特别是当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共同挂牌成立了诸多***,借助***的平台,建立与企业生产和企业文化互动的机会,将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企业、行业一线生产紧密结合起来,跟企业、行业大师学习,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学习他们身上优秀品质,注重生产细节、追求结果完善,将“敬业、专注、执着”的工匠精神外化为行动的理念。最后,在与其他外界环境的互动过程中,需具备正确的辨别能力,认识到作为一名高职院校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应担当的社会责任,时刻保持热爱学习、尊重知识、精益求精的行动力和执行力。

  二、将工匠精神内化为自身素养

  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工匠精神的习得就是个体心智获得的过程,即将工匠精神内化为自身素养。知识内化成素养,素养升华为精神,精神涵养成习惯,是“工匠精神”从意识层面发展到品质层面的过程,这是因为专业知识只是外在的认知形态,而工匠精神则是领悟了专业知识与技能所蕴含的精神特质后形成的自身文化品格、职业情怀和价值追求,是内在的价值形态。高职院校学生将工匠精神内化为自身素养的途径包括:一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就业观,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热爱祖国、热爱校园、热爱学习、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高尚品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专业知识学透学精,并内化为自身素养。二是培养优良的个人品性,在学习中磨炼坚持不懈、精益求精、敬业专注的工匠精神,在实习实践中,将企业、行业优秀的追求一流、创新发展的品质内化为自身素养,不断提升自我涵养。三是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养与能力,在学习中逐渐培养高标准、严要求的良好习惯,不断超越自我。

  应从德行、品质、才学三个方面开展:德行方面,应树立对职业的敬畏心、尊敬心和责任心,具有良好的工作品德和工作品质,;品质方面,应培养良好的个人素质,工作认真,工作中有恒心、有毅力,对事业有个人追求;才学方面,应清晰认识到自身在学习方面存在的不足,而后查漏补缺,掌握行业最先进的知识,走在行业发展的前列。

【篇四】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时代飞速发展,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慢”的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工业时代。中国式制造业大国,而现在很多企业都追求“投资少,见效快”的理念,从而能忽略了“工匠精神”,导致如今中国人去日本等地大批量采批生活用品,甚至连马桶盖,剪刀等也求“日本制造”,对中国制造敬而远之。

  这类现象的出现正是因为现在“工匠精神”的缺乏,放眼周遭,浮躁之风滋生蔓延,所以我们才需要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需要它让我们追求完美。荣宝斋的王玉良大师一生追求完美,他所做的《夜宴图》木板复刻至今无人再做第二份,因为他所做的太精妙,难度太大。他用1667块木板才做成,先打板打印,不合适的再修改,如此反复,一年半才做成,其坚守细致完美的工匠精神令人叹服。正因这样的工匠精神,才让我们获得如此艺术精品。相信有了这样追求完美的精神,那些粗制滥造的产品也就不复存在了。

  工匠精神,需要它来让我们解放心灵,摒弃浮躁之气。著名拼布艺术家金媛善认为,工匠精神需要坚守,情怀和修行。她精心端坐,几百个小时做出世人精绝的《百花争艳》,在外国展览上备受称赞。她肯静心做事,如同修行一般地做布艺术,反观我们的制造业,恨不得一个小时做出成百上千的次品,让国人对“中国制造”失去信心,假如有金大师一般的不顾浮躁,只专心做自己的产品,“中国制造”一定会大放异彩。

  逯耀东先生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以米饭为主食的国家,我们有一只有内涵的碗吗?我们每天点灯生活,我们有一盏有感觉的灯吗?是啊,如今文明推动文明太快,来不及体会传统文化之美,做不出有中国人情怀的东西,即使有也是少数,所以我们要从今天开始抛下浮躁做产品,慢一点也不是坏事,将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工匠精神发扬起来,融入产品,拉回国人总“向外看”的目光,让中国制造有朝一日成为人人争先购买的产品。

  工匠精神,我们需要它!

【篇五】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上下五千年,中国曾引领着一个时代的制造行业发展,精密探测的地震仪,深埋千年依旧锋利的古剑,无不彰显着当时顶尖的工业技术。然而反观现代,沿海城市的大型乃至超大型代加工厂比比皆是,均是以增加熟练度或扩充人力来提高产能,却无丝毫创新之法。中国工业已然被称为“世界加工厂”,长此以往,中国工业将无以为继。

  近日,德国政府提出的工业4.0理念风暴席卷全球,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工业发展战略让国人悚然惊醒。德国制造业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德国在已有顶尖工业水平上的持续创新力以及德国人专注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熟练无失误,仅以为“工”,而未成“匠”;由表及里,精益求精乃为“工匠”。

  中联重科作为全球工程机械先驱企业,不断有新型产品的技术参数突破世界纪录,每年的专利发明质量和数量也都远远走在其他企业前面,创新研发力度不可谓不强。但作为基层员工,如何在管理岗位上实现自己的“工匠价值”,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必须思考的问题。

  先成为一个优秀杰出的“工”。每个岗位所在都是公司整体运行中重要的一环,要保证自己在岗位上的工作无差错无拖延,需要耐心、细心和决心。耐心完成自己分内的事情,多坚持,多努力,对待工作和同事不骄不躁,始终如一;细心了解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多发问,多求知,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底;决心克服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多取经,多探索,勇敢尝试,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后成为一个自我升华能力的“匠”。如何才能在人力有限的条件下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如何才能在本职工作完成后额外完成力所能及的细节使工作流程更顺利?如何才能针对自身岗位的优劣现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只有深层次的思考延伸才能让个人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与工作相辅相成,真正实现从“工”到“匠”的价值升华。

  企业作为员工发展共同体的同时,也是员工价值体现的重要载体,两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长久以来,日本老字号企业的前瞻性令世界感到不可思议,他们怎么能从一瓶小小的酱油,看到一个巨大生态链的延展?因为背后的素直之心,对自己事业的执着精诚之心,对自己职业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纯洁无暇,不受名利侵染。工作已经不再是赖以为生的手段,而是人生的根本意义和最高追求,这,才是工匠精神的人格基石和灵魂所在。

【篇六】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将事情做到极致,对待所做的事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和态度。

  1、需要去了解,认知工匠精神,用心去体会工匠精神的内涵。

  2、工匠精神代表着我们的精神品质,所以,我们要从思想上改变自己,态度上端正自己。

  3、需要我们从身边的任何一件事情做起。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把每一件事做到完美,这样,我们坚持做好每一件事情,由小到大,由学习到创新,慢慢的,我们便完美的诠释了工匠精神。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同时可以完善高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培养体系。教育事业特别是职业教育与企业未来发展关系密切。大学生不仅是企业劳动者的主要构成,更是企业发展壮大、转型升级、创新开发的中坚力量。我国的教育水平特别是职业教育水平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企业员工职业技能的高低以及工匠精神的激发;员工的职业素养直接决定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等,因此,企业是高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直接相关者,应当与高校紧密合作、实现共赢。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排行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