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智子疑邻》阅读答案3篇

2023-10-29人围观
简介《智子疑邻》阅读答案1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智子疑邻》)  1.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的两个词词义相同的是[]

《智子疑邻》阅读答案1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智子疑邻》)

  1.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的两个词词义相同的是[]A.⑴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⑵其家甚智其子

  B.⑴其邻人之父亦云;⑵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C.⑴其家甚智其子;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⑴暮而果大亡其财;⑵而疑邻人之父

  2.翻译下列句子。

  ⑴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⑵暮而果大亡其财

  3.“邻人之父”认为“富人”家将被盗有什么根据?

  4.请你从不同的角度揭示《智子疑邻》的寓意。

  参***:

  1.A

  2.⑴注意“雨”的解释。⑵注意“暮”“亡”的解释。

  3.①其家“富”;②“天雨墙坏”。

  4.①与自己关系疏远的人,即使提出的意见是正确的,也不一定被接受。(人与人关系的亲疏,将会影响对别人意见的判断)

  ②听取别人的意见,应该尊重客观实际,不能看提出意见的人与自己的.关系的亲疏。

《智子疑邻》阅读答案2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智子疑邻》)

  1.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的两个词词义相同的是[]A.⑴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⑵其家甚智其子

  B.⑴其邻人之父亦云;⑵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C.⑴其家甚智其子;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⑴暮而果大亡其财;⑵而疑邻人之父

  2.翻译下列句子。

  ⑴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⑵暮而果大亡其财

  3.“邻人之父”认为“富人”家将被盗有什么根据?

  4.请你从不同的角度揭示《智子疑邻》的寓意。

  参***:

  1.A

  2.⑴注意“雨”的解释。⑵注意“暮”“亡”的解释。

  3.①其家“富”;②“天雨墙坏”。

  4.①与自己关系疏远的人,即使提出的意见是正确的,也不一定被接受。(人与人关系的亲疏,将会影响对别人意见的.判断)

  ②听取别人的意见,应该尊重客观实际,不能看提出意见的人与自己的关系的亲疏。


《智子疑邻》阅读答案3篇扩展阅读


《智子疑邻》阅读答案3篇(扩展1)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教案3篇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教案1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学会直译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

  2、加深对寓言的认识,尝试续编和创作寓言。

  3、培养学生对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难点】

  对“祸福相倚”的认识,即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的哲学思想的理会。并能举出生活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例子来。

  【教学重点】

  1、学会查字典注音释词,学会用多种方式读懂文言文,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文言文翻译方法。

  3、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1、力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

  2、采用多种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用具】

  准备多**课件,内容切合实际,精简实用。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智子疑邻》学习

  1、全班朗读《智子疑邻》。

  2、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3、再读寓言,教师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并解释加点的词。

  4、问题讨论: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他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试概括。

  二、《塞翁失马》学习

  1、说一个生活中的故事,引出《淮南子》里《塞翁失马》。

  2、讲解课文出处,由西汉淮南王刘安**门人编写的《淮南子》,故事精短,有较强的思想性,哲理性。

  3、教师范读课文。提出背诵要求。教师可亲自背诵课文,以作示范。以激励学生背诵课文的信心。

  4、学生分组研读课文,屏幕投影打出生字注音,重点词语的释义填空题。 学生查字典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弄清字词音义,为下步分析和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屏幕上投出故事原文抽掉标点的《塞翁失马》,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样的好处,叫同学用心记住课文的停顿,并学会文言文句读,感悟文言虚词作为停顿标志,揣测句意。

  5、请一个同学**来主持,全体同学做图配文活动。

  电脑屏幕打出十幅剪纸《塞翁失马》图片。每打出一幅,请一个同学根据原文和画面,配套写出有关解说词。时间10分钟。

  6、学生在答出原文之后,主持人要学生口头翻译文言文语句。假如有困难老师和同学们可以协助之。要提醒同学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语句要通顺,字字落实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要训练学生字字对译的能力。

  7、引导学生初步理清文意,概括《塞翁失马》的寓意。

  明确:在一定的条件下,事物的祸与福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

  8、课文内容分析:

  这篇文章的主要线索是:失马──将马──堕马──保马(父子相保)

  情节一波三折,

  失马──吊之──此何遽不为福

  将马──贺之──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堕马──吊之──此何遽不为福乎?

  它标明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祸福可以转化的。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四层。分别在其父曰“此何遽……乎?“之后,和最后。层意如线索而所归纳的,可以允许学生有自身的概括。

  ⑴ 下面请几个同学谈自身在生活中碰到的“塞翁失马”,可以放**谈。不要局限于学校生活。可以是自身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耳闻目睹的事。

  这是一个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活动。教师要尽量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给学生们。让学生们充沛享受发言的`乐趣。不要把学生思维固定在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这一个思维模式上。

  ⑵ 讨论后,叫学生写寓言。

  教师要引导学生概括学了寓言四则后,寓言的特征。

  提供几个参考题目:

  塞翁新传──可以发挥同学们的想像,写出课文之外的故事来。

  塞翁之子──可以塞翁儿子的身份,联想其后来跛腿之后的生活,他有没有继承塞翁的衣钵。也成为了一个“善术者”呢?他是不是也明白了生活中的祸福关系呢?

  也可以写其他的寓言故事.但是要求写出“祸福相倚”这样大致相当的主题。

  三、安排作业

  1、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考虑和练习题,然后,课外阅读一本书《*寓言作品选》可向学校图书馆借。

  2、收集学生作品归类整理,以便向学校推荐。


《智子疑邻》阅读答案3篇(扩展2)

——智子疑邻阅读答案 (菁选3篇)

智子疑邻阅读答案1

  原文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智子疑邻》)

  题目

  1.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的两个词词义相同的是[ ] A.⑴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⑵其家甚智其子

  B.⑴其邻人之父亦云 ⑵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C.⑴其家甚智其子 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⑴暮而果大亡其财 ⑵而疑邻人之父

  2.翻译下列句子。

  ⑴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⑵暮而果大亡其财

  3.“邻人之父” 认为“富人”家将被盗有什么根据?

  4.请你从不同的角度揭示《智子疑邻》的寓意。

  参***

  1.A

  2.⑴注意“雨”的解释。⑵注意“暮”“亡”的解释。

  3. ①其家“富”;②“天雨墙坏”。

  4.①与自己关系疏远的人,即使提出的意见是正确的,也不一定被接受。(人与人关系的亲疏,将会影响对别人意见的判断)

  ②听取别人的意见,应该尊重客观实际,不能看提出意见的人与自己的关系的亲疏。

智子疑邻阅读答案2

  智子疑邻原文: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面对相同的看法,富人却“智子疑邻”,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想象邻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怀疑对象后会说一句什么样的话?

  3、你认为这富人的根本错误是什么?这在当今社会有无表现?若有请举例。

  4、假如你是这“邻人”,在知道被怀疑后,你是否会去跟那“富人”说明**?为什么?

  5、请你续写一个100余字的结尾,说明这“富人”“疑邻”的错误。

  智子疑邻阅读答案部分

  1.提相同意见的人,却应因为亲疏关系而遭不同待遇。(只要意见正确,对人不能持偏见)

  2.这岂能怀疑我?

  3.提相同意见的人,却应因为亲疏关系而遭不同待遇。

  4.是,因为这样会让我背负不好的名声,同时侮辱了我!

  5.言之有理即可

智子疑邻阅读答案3

  阅读理解。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故事节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是_________末期著名_________家,_________家的创始人。

  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不筑( )(2)智其子(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故事叙述简洁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是_________,被盗的原因是_________,盗贼行窃凭借的条件是_________,行窃的时机是_________。

  4.智子疑邻的根本原因是( )。

  A.坏墙正与邻父家紧邻,只可能是他偷的。

  B.儿子这么说是一种高明的`预见,邻父则是贼喊捉贼。

  C.持相同看法的两人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

  D.别人不知道他家的围墙坏了,只有儿子和邻父知道。

  5.读了这则寓言,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1.韩非子.说难 韩非 战国 思想 法

  2.(1)修补;(2)以为智(认为聪明)

  3.宋 富 墙坏 暮

  4.C

  5.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听取意见,只应注意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持有偏见。(意对即可)


《智子疑邻》阅读答案3篇(扩展3)

——阅读答案《智子疑邻》 (菁选3篇)

阅读答案《智子疑邻》1

  智子疑邻原文: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注释

  智其子:以为他的儿子很聪明,聪慧,机智。

  宋:宋国。

  雨:下雨(名词作动词)。.

  坏:毁坏,损坏。

  筑:修补。

  盗:偷盗。动词活用作名词。

  富人;富裕的人。

  亦云:也这样说。云:说。亦:也。

  暮:晚上。

  而:无义。表示承接关系。

  果:果然。

  亡:丢失。

  父:(fǚ,第3声,译为“老人”指邻居家的老人)邻居家的老人。

  甚:很。

  而(疑邻人之父):表示转折关系。

  家:家里的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想象邻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怀疑对象后会说一句什么样的话?

  2、你认为这富人的根本错误是什么?这在当今社会有无表现?若有 请举例。

  3、假如你是这“邻人”,在知道被怀疑后,你是否会去跟那“富人”说明**?为什么?

  4、请你续写一个100余字的结尾,说明这“富人”“疑邻”的错误。

  阅读答案:

  1.这岂能怀疑我?

  2.提相同意见的人,却应因为亲疏关系而遭不同待遇。

  3.是,因为这样会让我背负不好的名声,同时侮辱了我!

  4.可根据自己的'想法写。

阅读答案《智子疑邻》2

  智子疑邻原文: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注释

  智其子:以为他的儿子很聪明,聪慧,机智。

  宋:宋国。

  雨:下雨(名词作动词)。.

  坏:毁坏,损坏。

  筑:修补。

  盗:偷盗。动词活用作名词。

  富人;富裕的人。

  亦云:也这样说。云:说。亦:也。

  暮:晚上。

  而:无义。表示承接关系。

  果:果然。

  亡:丢失。

  父:(fǚ,第3声,译为“老人”指邻居家的老人)邻居家的老人。

  甚:很。

  而(疑邻人之父):表示转折关系。

  家:家里的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想象邻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怀疑对象后会说一句什么样的话?

  2、你认为这富人的根本错误是什么?这在当今社会有无表现?若有 请举例。

  3、假如你是这“邻人”,在知道被怀疑后,你是否会去跟那“富人”说明**?为什么?

  4、请你续写一个100余字的结尾,说明这“富人”“疑邻”的错误。

  阅读答案:

  1.这岂能怀疑我?

  2.提相同意见的人,却应因为亲疏关系而遭不同待遇。

  3.是,因为这样会让我背负不好的名声,同时侮辱了我!

  4.可根据自己的想法写。

阅读答案《智子疑邻》3

  1.解释加点的字

  ①其子曰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邻人之父亦云 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而疑邻人之父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言句子

  ①天雨墙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家甚智其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主旨,至少有两种角度的解释。请按要求填空

  ①从消极方面来说,这篇文章的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积极方面来说,这篇文章的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1.①他的

  ②说

  ③丢失

  ④的。

  2.①天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②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

  3.①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

  ②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智子疑邻》阅读答案3篇(扩展4)

——除夜阅读答案3篇

除夜阅读答案1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诗歌的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2)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历来为人激赏,称其为客中除夜之绝唱(《诗薮》),请你说说其妙处。(3分)

  (3)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一句中既写到悲又提及笑,这样写是否矛盾?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参***

  (1)(3分)谁相问,用设问的语气(1分),交代诗人的处境。这两句写出诗人长夜枯坐,举目无亲的孤独(1分),这样写更能鲜明突出诗人除夕之夜的凄苦、寂寞之情。(1分)

  (2)(3分)这两句形象地写出诗人身处异地,与家人远隔万里的难堪处境(1分)。其中一年将尽万里未归,构成对仗,把悠远的时间感、广漠的空间感,对照并列在一起,自有一种意绪茫茫、百感交集的情思。(2分)

  (3)(4分)不矛盾(1分)。前事可悲,今复可笑(1分)。诗人悲的是往事不堪回首,而这笑字包含着对自我的嘲笑,也包含着对现实无奈的苦笑(1分),其中蕴含着诗人对不合理现实的愤慨不*。这一悲一笑极为伤感。(1分)

  相关阅读练习

  1.试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

  2.试赏析尾联中又字的妙处。

  参***:

  1.万家团聚之际,驿馆长夜枯坐,只有寒灯相伴,表明诗人孤独寂寞之境;用设问开篇,更能突出诗人孤苦凄凉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又为副词,表示重复或继续,用在这里加重了语气,表达的是诗人年年岁岁不变的际遇和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透露出人生迟暮、前景渺茫的无奈悲凉心境。

  (3)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传统节日时独自滞留他乡的孤苦之情,这个传统节日是除夕或春节。

  诗中点题的句子是:一年将尽夜(或:明日又逢春)。 (2分)

  (4)结合一、二句,分析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孤独之情的。(2分)

  答:作者通过一个设问句,引出了自己年夜独宿旅馆(1分),只有与孤灯相伴的凄苦境遇,表达了作者孤苦凄凉的心情(1分)。

  (5)全诗充满了凄凉之意,但作者为何用一个笑字?请具体分析。(2分)

  答:笑,是苦笑之意,蕴含了作者对自己孤苦境遇的无奈(1分),是含着辛酸眼泪的自嘲的笑。

  阅读练**:

  (1)支离笑此身中的笑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3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一句明日又逢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3分)

  参***

  (1)用得好,一个笑字与前句的悲字相呼应,是对一生经历的自我嘲笑。(1分)作者追忆往事又回到现实,满怀无奈、辛酸与不*之气。(2分)

  (2)但新的一年又要来到,反衬作者日渐衰老,满腹愁绪,倍感凄凉,使他的愁苦心情更加沉重。(3分)

  阅读练习三:

  1.诗的前四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说明。 (5分)

  2.试赏析尾联中又字的妙处。(5分)

  3.结尾明日又逢春一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参***

  1.①刻画出一位羁旅思乡者的形象。(2分)②除夕之夜,诗人无离故乡,滞留驿舍,无人问候,只有寒灯为伴,孤独凄凉。(3分)

  2.①又,再一次。(1分)②愁苦叹息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1分)③用在这里加重了语气,表达的是诗人年年岁岁不变的际遇和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透露出人生迟暮、前景渺茫的无奈悲凉心境。(3分)

  3. 内容上:表达对宦海艰险、羁旅漂泊、年渐退暮的无尽感慨。(2分)结构上:①点明题目或呼应前文一年将尽夜。(2分)②这样作结留有余味或言有尽而意无穷或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2分)(分析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在这寂寞的旅店中有谁来看望慰问,只有一盏冷清的孤灯与人相伴相亲。

  今夜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夜晚,我还在万里之外作客飘零未能回转家门。

  回首前尘竟是一事无成,令人感到悲凉伤心;孤独的我只有苦笑与酸辛。

  愁苦使我容颜变老,白发爬满双鬓,在一片叹息声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

  赏析

  魏晋时期,晋武帝曾亲自参与整顿旧旅店,开设新旅店近畿辐凑,客舍亦稠,冬有温庐,夏有凉荫,刍秣成行,器用取给,让人宾至如归之感。南北朝时,出现一种新兴的旅馆邸店。它是供客商食宿、存货和交易的场所。其时,洛阳还开设有四夷馆招待四邻各国的贡使和客商。隋朝建置的典客署,则用于招待西域各族和**诸国的客商和使者。唐宋时期,客舍、客铺、客栈等都统称旅店,有官办和民办两种。唐太宗曾下诏令京城内为朝觐**造邸第三百余所。其时,全国还有驿站一千六百三十九所。旅馆之称最早出现在唐代,唐代中期著名的诗人戴叔伦有一首《除夜宿石头驿》写道: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近夜,万里未归人,诗中就提到旅馆。

  诗人作诗,如果是思想感情的自然发泄,总是先有诗,然后有题目,题目是全诗内容的概括。这首诗的题目是除夜宿石头驿,可知诗的内容主要是除夜和夜宿。夜宿的地点是石头驿,可知是在旅途中夜宿。

  第一联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就写明了一个孤独的旅客夜宿在旅馆中。接着用第二联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补充说明这个夜是除夜,这个人是离家很远的人。

  第三联转写这个**年夜独宿在旅馆中的思想感情。寥落悲前事是说过去的一切事情,也就是种种生话遭遇,都是非常寂寞,非常失意,只会引起悲感。支离笑此身是说现在这个漂泊天涯的躯体,又如此之支离可笑。上句回想过去,没有得意事可供现在愉快地回忆;下句是自怜,现在已没有壮健的躯体能忍受流浪的生活。

  第四句紧紧地承接上句。愁颜与衰鬓就是此身的支离形状。这样一个既忧愁,又衰老的旅客,独宿在旅馆里,明日又将逢到春天,真不知今后的命运如何。明日又逢春这一句,有两个意义:第一,它的作用是点明题目,结束全诗。今晚是除夕,明天是新年初一,春季的第一天。写的是明日,意义却在今夕。第二,作者用了一个又字,其思想基础是对于逢春并没有多大乐观的希望。年年逢春,年年仍然在漂泊中,而到了明天,又是一年的春天了。这一句底下,作者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出来,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这就是所谓馀味。

  宋人姜夔在他的《白石道人诗说》中曾谈到诗语以有含蓄为贵,他说:诗贵含蓄,东坡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山谷尤谨于此,清庙之瑟,一唱三叹,远矣哉。后之学诗者,可不务乎?若句中无馀字,篇中无长语,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馀味,篇中有馀意,善之善者也。

  可知最好的诗,必须做到句有馀味,编有馀意,总起来说,就是不可把话说尽,要留有让读者思考的馀地。作诗者固然要达到这样一种艺术高度,读诗者也需要具备一种探索馀味、馀意的'高度欣赏力。

  这首诗,一向被认为是唐人五律中的著名作品。其所以著名,完全是由于颔联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历代以来,到年三十还住宿在旅馆里的人,总会感伤地朗诵这两句,以为诗人已代他形象地说出了寥落支离的情绪。因此,这两句诗成为唐诗中的名句。虽然这两句诗并不是戴叔伦的创作成果,而是化用了梁武帝《冬歌》一年漏将尽,万里人未归诗句,但是他换了两句的结构,强调了夜和人,放在他这首诗中,有了创新,就成为警句

除夜阅读答案2

  暮雪纷纷投碎米,春流咽咽走黄沙。

  旧游似梦徒能说,逐客如僧岂有家。

  冷砚欲书先自冻,孤灯何事独成花。

  使君半夜分酥酒,惊起妻孥一笑哗。

  1.这首诗的首联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5分)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6分)

  参***

  1.【解析】:分析诗歌的手法,要注意句中的标志词语;解答第二问,首先要描述再现景象,再概括其特点。

  【参***】:首联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傍晚大雪细密如碎米一般飘落地上,河水凝结成冰,仿佛有人抽泣般冷涩流动不畅,黄沙在冰面上滑动,描写了大雪纷飞、天气寒冷、冰天雪地的景象。(修辞2分,翻译诗句2分,概括1分,共5分)

  2.【解析】: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要结合诗中所写的事情,从中概括出诗人的感受。

  【参***】:孤苦无依和感激喜悦之情。天气严寒,诗人远离朋友,漂泊无依,使君黄师是在深夜送来酥酒,让孤独无依的诗人一家倍感温暖。表达了诗人身处困境对友人相助的感激、喜悦之情。(总写思想感情2分,分析4分,共6分)

  全诗:

  暮雪纷纷投碎米,春流咽咽走黄沙。

  旧游似梦徒能说,逐客如僧岂有家。

  冷砚欲书先自冻,孤灯何事独成花。

  使君半夜分酥酒,惊起妻孥一笑哗。

  关右土酥黄似酒,扬州云液却如酥。

  欲従元放觅拄杖,忽有曲生来坐隅。

  对雪不堪令饱暖,隔船应已厌歌呼。

  明朝积玉深三尺,高枕床头尚一壶。

除夜阅读答案3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3)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2分)

  (4)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除夜作阅读答案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答: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

  (2)答: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能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

  (3)凄清(孤寂、凄凉、冷清)

  (4) 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二是对故乡亲人的无比思念;三是感慨年华易逝。


《智子疑邻》阅读答案3篇(扩展5)

——《乐不思蜀》阅读答案3篇

《乐不思蜀》阅读答案1

  《乐不思蜀》

  司马文王①与禅②宴,为之作故蜀技③,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

  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⑤,乃心西悲,无日不思。’”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注释

  ①司马文王:指司马昭。②禅:指蜀王刘禅,刘备之子。③蜀技:四川的歌舞。④郤正:刘禅旧臣,与刘禅一起被迁送到洛阳。⑤陇、蜀:都指四川。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为之作故蜀技。

  (2)乃可至于是乎。

  (3)颇思蜀否。

  (4)宜泣而答曰。

  翻译句子

  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

  “乐不思蜀”故事的结尾处“左右皆笑”,你认为他们为何而笑呢?(3分)

  参***

  (3分)即使诸葛亮还在,也不能辅助他使蜀国长久保全,更何况姜维呢。

  (3分)能答到嘲笑、讥笑刘禅的*庸、**、没有见识、目光短浅、贪图安乐、“扶不起来的刘阿斗”等其中两点可给满分。


《智子疑邻》阅读答案3篇(扩展6)

——*经典寓言故事:智子疑邻3篇

*经典寓言故事:智子疑邻1

  在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很有钱的富人,拥有无数的金银财宝。

  有一天中午,突然狂风大作,犹如瀑布飞泻的大雨,遮天盖地 的卷来。大雨过后,太阳出来了,人们才出来透透气,忽然看见他家的墙倒塌了。不过那个***只看了看就走了,儿子看见父亲这样,连忙上来说到:“爹,你看着墙都塌了,墙这么低,如果你不修它,小偷就会来偷咱们家的东西了!”

  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道:“不会有小偷的。”

  这时候邻居的老人刚好路过,听见父子的对话,忙来劝说。但是父亲不但没有听老人人的话,还说老人多管闲事。

  夜幕慢慢降临。到了晚上,小偷来了,正想找个大户人家偷点东西,正好看见了这一面倒塌了的墙,便庆幸自己有这么好的机会。

  小偷蹑手蹑脚的走进这位夫人的家里。又蹑手蹑脚的爬出来,看着满手的财宝,高兴坏了。

  第二天,富人才发现自己家里被盗,但为时已晚,小偷早跑得无影无踪。那位人家觉得自己的儿子能预料未来,可以当神仙了。但在高兴的同时却怀疑这是邻居干的.,因为他还说让自己补好,一定是小偷了。

  故事点评: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 说不定害了自己。从邻居家的老人这方面,告诉我们给别人提意见,要尽量用能让别人欣然接受的方式。 同样的事但发生在不同人身上却不同对待,这是不正确的。做人做事要公正客观,实事求是。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排行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