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读后感450字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老人与海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老人十多年如一日,每逢冬季来临,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老人去世后,海鸥们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充分展示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感人。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 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课件、收集海鸥老人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出示海鸥老人的塑像)
师:在昆明翠湖旁,矗立着一尊塑像,(投影海鸥老人的塑像)每年秋天,当海鸥来临时,有一个老人,几十年如一日都带一些自己买来的面包,去呵护这些美丽的海鸥,他的名字叫吴庆恒,人们亲切的称他为海鸥老人。
师:看来图片,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预设:⑴为什么称他为海鸥老人?
⑵他为海鸥做了些什么事?……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1老人与海鸥(板书)
二、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的收获
2读完后,让学生先看看这两组词语,并让学生读读。(投影词语)
撮嘴呼唤 翻飞盘旋
抑扬顿挫 扇动翅膀
亲昵说话 肃立不动
啧啧称赞 白色旋涡
3想想课文写了哪两个场景?
4这两个场景,你读的时候,哪个让你意想不到?(送别老人的情景)。
三、精读品析课文
感悟海鸥送别老人的部分
1师:嗯(点头),老师在第一次阅读课文的时候,感受和大家一样,在安放老人照片的地方,海鸥的举动太让人惊异了。课文是怎样描写那个场景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15~18自然段,找到海鸥让你让你意想不到的举动,画一画,和你的同桌交流。
2、师巡视指导。
3、指名品读句子。
师:海鸥的哪些动作让你为之一怔?(用课文的话说一说)
a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师:从句子中你想到什么?
师:海鸥可能会怎么想?
b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师:什么是“瞻仰”?从中可以看出什么?抓“纷纷”“肃立不动”等词体会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
c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xuán)涡(wō)中脱出身来。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扑”字可以换成什么字?换成“飞”字哪句更好?为什么?
四、小结
短短的几个句子,却让我们体会到了海鸥对老人那份震撼人心的深情,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老人和海鸥的情义,你会用哪一个词?
老人究竟做了什么事让海鸥对他如此深情?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过渡
师::海鸥们面对着老人的遗像久久不愿离去,它们站在老人的遗像前肃立着、哀鸣着、盘旋着。老人究竟做了什么事让海鸥对他如此深情?请同学们快速默读3~13自然段。
二、精读品析课文
感悟老人为海鸥所做的事情这一部分
师:老人究竟做了什么事让海鸥?
a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师:两个“褪色、每天”说明了什么”从句子中你体会出什么?
师:十余里是多远?可能大家对此并没有概念,老师告诉你们一里等于500米,那么二十余里是多远?(一万米)远吗?(远)是啊!那么远的路老人每天都步行,连公车都舍不得坐。爱是风雨无阻。
师: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b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师:用 “—”勾画出表示老人动作的词。(放、退、…)
指名生答。
师:从老人的动作你体会到什么?
c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 “公主“……
师:老人怎样呼唤海鸥?理解琴妹“抑扬顿挫、亲昵”。
师:从老人呼唤海鸥中你体会到什么?
三、拓展升华
师: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照顾海鸥,多么不容易啊!,这十多年里,除了课文中写的,老人还可能为海鸥做什么事?
刮风的时候,他( );
下雨的时候,他( );
( )时候,他( );
( )时候,他( )……
他可真像( )!
四、小结(出示课件,配乐)
师:
板书设计:
爱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篇2
【课型】精读课文
【开课范围】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情厚谊;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抓住重点句段,体会老人与海鸥的感情;
(2)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具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设想】通过学习,能体会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并领悟出将老人与海鸥感情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课文1—13自然段的学习情况。
3、多媒体出示:
(1)从哪些地方能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深厚?
(2)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感写具体、写真实的?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并以此文领悟出把人与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首先让我们共同走进老人与海鸥的情感世界。
二、走进老人的情感世界
1、读了课文1—13自然段,你认为老人对海鸥怎么样?
2、交流重点句子,体会老人对海鸥的爱。
(1)老人每天步行20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与海鸥相伴。
(2)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
(3)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倾听,原来……
(4)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
3、引导学生抓住这样的重点词句,体会出老人的情感。
4、知识链接:介绍“海鸥老人”,进一步体会老人爱鸥的情感。
5、说话练习:(将老人爱海鸥的情感转化为他的语言、动作行为和神态)
因为爱海鸥,所以老人 (行为、语言、神态)
6、领悟写作方法。
总结:由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老人对海鸥真实的情感就体现在老人的行动中、老人的语言里、老人的神态中,因此,我们要把人对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就要写好人物的 、 和 。
过渡:是啊,人的情感就藏在这些细微之处。从老人细微的动作、不经意的神态,还有他亲切的话语,我们看到老人对海鸥的爱。因为在老人的心目中,海鸥就是他的 (亲人)。那海鸥呢?海鸥有没有把他当成亲人呢?
三、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1、出示导读提示:
(1)在老人的遗像前,发生了一件怎样意想不到的事情?从中你体会到海鸥怎样的情感?
(2)作者根据海鸥的想到了什么?你呢?
2、交流重点句段,体会海鸥的情感.
3、出示海鸥送老人插图,反复朗读重点句段,体会情感。
4、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5、想象写话:
当我们不得不收起老人遗像时,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好像在说 ,它们扑得那样近,像是 。
5、反馈小结。
四、总结延伸。
1、师生共读。发生在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人故事。
2、总结。读了这样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白,动物也是懂感情地,只要我们真心地爱护动物,就定能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园。)
3、拓展阅读。
(1)《丹顶鹤的故事》。
(2)《军犬黑子》。
五、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积累文中写得很生动的语句。
板书设计:
21、老人与海鸥
老人 爱 海鸥
依依不舍
保护动物 共创和谐
【教学反思】
本课在老师经过仔细地研读了教材,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制定了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每一步的教学都是为目标服务,每一个目标的设定又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学效果较以往有所进步。但在学生的朗读指导上还不够深入,有待加强。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篇3
21老人与海鸥
罗文小学——袁学静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感。
2、抓住描写老人的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感受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
3、通过学生质疑、解疑。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前准备:
1、学生自主预习课文,能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为课内学习做好铺垫。
2、收集有关老人与海鸥的资料信息。
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家里喂养过小动物吗?那谁来说你家喂养的小动物有趣的事情。(生自由说)
是呀,动物们也有自己的情怀,也有自己的思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老人和一群海鸥之间发生的故事吧。同学们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并相机板书:老人与海鸥)
二、快速阅读课文,理清课文章思路。
1、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个场景?(老人喂海鸥,海鸥送别老人)相机板书:喂送
2、提问:这两个场景中,那个场景让你意想不到。
(海鸥送老人。请学生读出相关语句)
1、提问:为什么海鸥会做出这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呢?
(老人爱海鸥,海鸥也对老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过渡:老人把海鸥当作自己的儿女,十年如一日的照顾他们,关爱他们。海鸥也对老人产生了同样难分难舍的情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人与海欧相处的场景吧。
三、学习课文1——13自然段,初步感受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
1、找出课文中描写老人与海鸥相处的情景。并用波浪线画出相关句子,做好批注,和同学交流。
预设1、老人把饼干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出示课件)
1)、师:听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个词语中读出来的?(小心,呼唤、应声,节奏。)
2)、不同形式的朗读,从读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关爱。
3)、读出节奏,教师引读:
海鸥吃得快,来得多。读:
海鸥吃得欢了,读:
海鸥吃得心满意足了,老人的节奏也渐渐地了慢下来,读:
师:这真是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中你听到了什么?
4)、老人和海鸥正在亲密的说话,如果你是老人,你会说什么?如果你是海鸥你会说什么?
师:老人与海鸥有太多的话要说,他们是那么的和谐,那么的亲密。老人还做了什么?
预设2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沙”“公主”。。。。。。(出示课件)
1)、师:老人为什么会给海鸥起名字呢?(爱海鸥,当作自己的儿女。)
2)、老人是怎样呼唤海鸥的名字的呢?理解抑扬顿挫的意思,抓住抑扬顿挫,亲昵体会老人对海鸥的爱。
3)、让我们一起走进老人心中呼唤海鸥的名字吧!
(生模仿老人深情呼唤海鸥的名字)
师:多么朴实的名字!多么深情的呼唤!透过这一个个朴实的名字,这一声声深情的呼唤,我们看到的是老人对海鸥的亲昵,对海鸥的爱。老人亲昵而自然的呼唤着一只只海鸥,就像在呼唤着自己的儿女。也许老人并不会唱歌,可一声声的呼唤,不就是一首首动听的歌吗?
预设3老人边给独脚喂食边对它亲昵地说着话。
1)、老人会对独脚说什么?(生自由回答)
2)、对残疾的独脚,老人格外的心疼,海鸥对老人的信赖,老人对独脚的关爱,这相依相随的场景定格在了读者心中。
预设
过渡:这位爱海鸥像爱自己儿女一样的老人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呢?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老人生活的朴实,勤俭。
1)、生读课文,抓住“褪色”一词,体会到了什么?(出示课件)(老人自己的生活非常简朴,老人只想着海鸥,不顾自己。)
师:褪色的布衣,褪色的布包,褪色的塑料袋。永不褪色的是老人对海鸥的爱(板书:爱)
3、感受老人的数十年如一日的关爱海鸥的情感。(出示课件)
1)、请学生读读这段话。
3)、引导学生想象,十多年啊!十多个冬季!一千个日日夜夜啊!老人与海鸥就这样相依相随。
过渡:在老人心中海鸥就是儿女,在海鸥心中老人就是父亲他们就像亲人。十多个冬天,老人每天都来。可有一天,老人没有来,第二天老人还是没有来,直至第三天老人才步履蹒跚的来了。给海鸥喂食时,他坐到了地上身子弯成了弓形。这三天,他生病了,病得很严重。只喝了一碗面汤,觉得好些了就来看看海鸥,可这一看竟成了永别。这是位孤寡老人,他的家小得只能放下一张床。最值钱的东西就是六个鸡蛋,那也是准备给海鸥们做鸡蛋饼干的。我和朋友们在翠湖边为老人开追悼会,所有知道老人事迹的人都来了,海鸥们,老人生前最疼爱的儿女们也来了。
五、学习第二部分,感受海鸥与老人难分难舍的情感。
1,同学们读海鸥送老人部分,感受海鸥对老人的难分难舍。
2)如果你就是白色漩涡中的一只小海鸥,你会鸣叫什么?
五、扩展活动。
1、老人遗像上,“我和友人”给他提了一句话。看不太清楚。你来为老人题写一句话写在遗像旁。
2、说说自己怎么写的。
3、揭示原文:愿老人之灵与海鸥同在。学生齐读。
结尾:同学们,人与人之间有真情,人与动物之间同样有真情,让我们向吴庆恒老人一样关爱动物,让人类与动物友好相处,共创和谐地球。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认识6个生字,学会10个生字,积累“海鸥、褪色、瞻仰”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3.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懂得动物和人类是好朋友,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
1.教师: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手上啄食,在他身边蹁跹环绕……这一幅人鸥和谐相处的美丽画面在这里永久定格。在昆明翠湖公园湖畔有一位老人的青铜雕塑,名字就叫“海鸥老人”。
这位老人叫吴庆恒。他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每当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老人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动人的故事。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引导学生质疑,教师归纳中心问题。
⑴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⑵老人与海鸥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动人的故事?
⑶“我们”为什么要把老人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翠湖边?
4.教师导读:同学们,你们提的问题很好。如果能够解答好这三个问题,课文的内容也就读懂了。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按老师的要求自读课文。
二、小组合作,自读课文
1.提出要求,学生自读。
⑴小组内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⑵思考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
⑶画出描写最令人感动的一幕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
三、检查自学,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2.教师强调字音:“驻、瞻、挫、饼、昵”。
3.再次出示生字词语,学生齐读。
4.老人与海鸥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讲了一位老人与一群从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到冬天来临,老人便会风雨无阻地来到翠湖边喂海鸥饼干,视海鸥为儿女。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不忍离去。)
四、品读感人的一幕
1.教师:读课文,把描写感人的一幕的句子画出来。
2.指名反馈。
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⑵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⑶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3.指名朗读这些句子。
4.全班朗读这些句子。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感人的一幕常常会印在了人们的心里,也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可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事情发生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老人与海鸥》。
六、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比一比,组成词。
饼( ) 驻( ) 遗( ) 涡( ) 啄( ) 祥( ) 瞻( )
拼( ) 拄( ) 遣( ) 蜗( ) 逐( ) 详( ) 檐( )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2.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故事的经过,知道这感人一幕发生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懂得动物和人类是好朋友,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海鸥们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不忍离去。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这一幕里埋藏着一个老人的故事。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海鸥为什么会这样?
二、品读句子,赞颂老人美好的行为
1.指名反馈:为什么海鸥们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不忍离去?
(因为老人长期坚持喂养海鸥,和海鸥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
2.再读课文1至11自然段,把描写老人和海鸥的句子全找出来。
3.集体反馈,品读情感。
⑴他背已经驼了……跟海鸥相伴。(说明老人勤俭,对海鸥有无私的爱。)
⑵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老人的动作娴熟,与海鸥配合默契、和谐。)
⑶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老人对海鸥的亲昵,对海鸥的爱。)
4.教师:十多年了,“老人每天必来”……老人视海鸥为儿女,对海鸥一片深情。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当老人去世后,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5.拓展想象: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会说什么呢?
6.教师小结:“我们”为什么要把老人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翠湖边?
(因为我们被老人爱护海鸥的美好行为深深打动了。)
三、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动物也是有感情的,像文中的海鸥,因为老人的关爱,它们和老人建立起浓厚的感情。老人去世了,海鸥们也会悲伤。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用你们的爱去关爱那样可爱的动物吧。
四、作业设计
1.读下列句子,说说句中省略号的作用。
⑴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 ( )
⑵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 )
⑶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 )
⑷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啧…… ( )
2.抄写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篇5
一、导入: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云南昆明翠湖边的真实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老人与海鸥》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总揽全文,整体把握
1、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找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自然段,你知道它在哪儿吗?
2、师:看这段话(课件),老师将这段话改动一个字,细细体会一下有什么不同?别着急,先读一读。指名回答。
3、师:你的意思是“和海鸥”是双方面的,而“对海鸥”是单方面的,只是改动了一个字,意思却大不一样。由此可见,我们读书要字字入心。这个自然段将文章分成两大部分,谁能说说这两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师:在这两个场景中,哪一个令你意想不到?(海鸥送老人)
师:想法和他一样的请举手。
三、再读课文,读出意想不到:
1、师:嗯(点头),老师在第一次阅读课文的时候,感受和大家一样,在安放老人照片的地方,海鸥的举动太让人惊异了。课文是怎样描写那个场景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14~18自然段,找到海鸥让你让你意想不到的举动,画一画,和你的同桌交流。2、师巡视指导。
3、交流:生①:“一群海鸥……发生了什么大事。”
师:你从海鸥的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中感受到了意想不到。
生②:“海鸥们……轮流……瞻仰……亲属。”
师:轮流来瞻仰老人的遗容,这实在是太不符合常理了。
生③:“海鸥们纷纷落地……肃立不动……白翼天使。”
师:海鸥们站成两行肃立不动,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吗?
生④:“当我们不得不……炸了营似的扑过来……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师:海鸥们朝哪儿扑了过来?(出示老人的照片)这里描写海鸥的动词是什么?(扑)通常我们用什么动词来形容海鸥?(飞)用扑这个词说明海鸥扑的内心怎样?(害怕、恐惧、激动、伤心)
四、品读感悟,感悟“情理之中”
1、师:同学们,假如此时你就在翠湖边看到这样的情形,有什么疑问?生①:海鸥为什么会向这儿扑来?
生②:海鸥为什么会排成两行,肃立不动?
生③:海鸥为什么会轮流瞻仰老人的遗容?
2、师:这群海鸥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位老人究竟为海鸥做过什么?他与一般人做的又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1~12自然段,画一画,在感受深的地方加批注,再和你的同桌交流。3、生浏览课文呢,师巡视指导。
4、交流:a生: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tuì)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从中可以看出老人十分简朴。
师:爱是节衣缩食、爱是爱海鸥胜过爱自己。谁能读读。还有吗?
b生:“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海鸥相伴”。每天都这样做,而且是步行,走那么远只为了海鸥。
师:二十余里是多远?可能大家对此并没有概念,老师告诉你们一里等于500米,那么二十余里是多远?(一万米)远吗?(远)是啊!那么远的路老人每天都步行,连公车都舍不得坐。爱是风雨无阻。来我们体会一下,谁读读?还有吗?
c生: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很小心地……(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你找出的是老人喂海鸥的片断。(出示第三自然段)轻声地读读这段话,想想细节,你发现老人呢与其它人有哪些不同?
生1:“老人把饼干很小心地放下退开后撮起嘴呼唤海鸥,海鸥就会应声而来。”这说明海鸥对老人很熟悉,很信任,而老人也给海鸥留下自己活动的空间。
师:爱是熟悉、爱是信任。谁来读读?体会一下这分熟悉与信任。还有谁想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2:“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老人呢很熟悉海鸥,也很尊重海鸥,他不像别人那样扔而是边走边放,海鸥也似乎听他的指挥随着老人的节奏起起落落。
师:说的好,“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谁知道节奏与什么有关?
生:音的长短、强弱。
师:那老人喂海鸥的节奏是怎样的?
生:老人喂海鸥的节奏也是时而快时而慢的。
师:那老人喂海鸥为什么时快时慢?
生:①海鸥多就快,海鸥少就慢。
②海鸥吃得快就快,海鸥吃得慢就慢。
师:多有意思啊!表面上看来是海鸥依着老人的节奏在起起落落,而事实上是老人在依着海鸥的节奏在边走边放。(指名读)
海鸥来的多了,吃得快了,请你欢快地读读。(生①读)
海鸥来得更多了,吃得更欢了,请你更欢快地读读。(生②读)
海鸥吃得心满意足了,老人也放慢了速度,谁能这样来读读。(生③))
师:这起起落落的海鸥,翻飞的白色,谱成了一篇------(生:有声有色的乐谱)
师:在这有声有色的乐谱里,你听到了什么?
生①:海鸥的鸣叫。生②:海鸥扑翅膀的声音。
师:除了海鸥的声音你还能听到什么?
生③:老人的笑声,他在呼唤海鸥的声音。
师:你们又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①:海鸥在扑着翅膀吃食。生②:老人的笑容洋溢在脸上。
师:你们看到了那么多,听到了那么多,感受到了那么多,能不能把这段话读一读,先自己练练。谁想读:(指名读)
师:谢谢你用朗读为我们再现了老人喂海鸥时的情景。学习品味重点句段,反复诵读,抓重点字词体会,想象等都是一些不错的方法。让我们拿起书再来读读这段话。老师读老人的表现,大家读海鸥的表现。(合作读)
师:在这和谐的画面中,我们感受到了爱就是浓浓的亲情!还有哪儿你感受到老人与其它人不同呢?
d生:“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公主……”老人还经常给海鸥取名字,这也可以看出老人与其它人喂海鸥的不同。
师:爱是亲昵的取名。来我们女同学读一读体会一下。还有吗?
e生:“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啧啧……”
师: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在这“生动的眼睛”里折射出的是老人怎样的心意呢?(如果学生没读,便让大家自由读读11,想一想)
生①:老人对海鸥很喜欢。
生②:老人对海鸥的思念。(若谈不上来,引导学生看“它去年没来,今年也没来……” )
师:爱是喜欢,爱是思念。那你能读一读吗?指名读。(掌声送给他)
师:还可以从哪儿看出老人与其它的人不同?
f生:“老人望着高空……企盼”。从“企盼”我读懂了老人对海鸥的不舍与依恋。
师:什么是企盼,(就是盼望)那老人在盼望什么?
生:老人在盼望能到海鸥休息的滇池边去看看。
师:爱是不舍、爱是惦念。谁能读一读?
师:十多年的冬天,几千个日子,几万里的路程啊,老人与海鸥就是这样相依相伴,在老人的心中,海鸥就像他的——生:儿女;在海鸥心中,老人就是他们的——生:父亲。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生:亲人。(板书:亲人)是什么将他们变成了亲人?(爱)(板书:爱)
五、内化感受,运用语言:
1、师:十多年了,几千个日子,老人每天都来,可有一天老人没来,第二天老人还是没来,直到第三天的时候,老人才步履蹒跚地来了。(音乐响起,画面是老人喂海鸥)喂海鸥的时候,他坐到了地上,身子弯成了弓一样的弧形。这3天,他只吃了一碗面,觉得好些了,就赶来看海鸥了。可这一看竟成了诀别!他的家小得只能放下一张床,最值钱的就是一小袋面粉和6个鸡蛋,那是给海鸥做鸡蛋馒头的,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就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朋友们在翠湖边为老人立了一块碑,很多人都在照片上签名,所有空白处都签满了。而海鸥呢?这群老人的儿女呢?他们也来了,让我们再一次读读他们。(出示四个句子)
2、生配乐朗读:一群海鸥突然飞来……(生齐读4个句子)
3、如果你也是”白色漩涡“中的一只小海鸥,你会鸣叫些什么?
交流:生①:我的亲人啊!别留下我们,你走了我们怎么办啊!(字字是泪,声声是情啊!)
生②:你在家里休息该多好啊!如果你在家休息,你就不会走了。(对啊!)
生③:谢谢你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而你却不求回报。我只想说谢谢!(老人一定会明白你的心意)
生④:学生哭……
师:虽然你没往下说,但老师相信在座的每一名师生都已经听出了你要说的话。
4、师:同学们,现在用心思考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会发生这些的“意想不到”呢?
生①:老人十多年的心血换来的。
生②:老人对海鸥的情谊。
师:是啊,正是因为老人对海鸥的倾情付出,才会得到海鸥们的真情回报,这一切看似意想不到,可细细品味却又是情理之中。
六、扬情寓意 升华情感:
师:如今这位可敬的老人去了,可老人的身影却留在了翠湖湖畔,(课件)这幅人鸥和谐的画面也将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定格在所有人的心中。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福明中心小学 符亚文
很开心有这么一个机会和姚老师一起合作完整课──第十一册人教版教材《老人和海鸥》。这篇文字相对比较平淡的课文里却是蕴涵着一个人类永恒的话题──人和动物如何和谐相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觉得颇有收获:
一、预设过程中的问题思考
1、对教学内容处理的思考:
感谢有些老师质疑的一个问题:在后半堂课中似乎拓展太多,有相关内容的拓展,还有主题教学的拓展,有点思品课的痕迹。在备课中,我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之所以这么处理是因为:一、我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比较单薄,觉得拓展性可以强一点,二、觉得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有关吴庆恒护鸥爱鸥对昆明市人民的影响力,从而对老人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主题拓展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们在感受到爱的力量同时,也能引导学生直面现代社会中一些人和动物不能和谐相处的行为,进行鲜明的对比,从而引发后续深思,真正懂得珍爱动物,珍爱生命的重要性。但我觉得老师的话还是比较有道理的。第一课时中姚老师的容量太大,其实可以把她最后的一个练笔环节的交流工作让我来完成,既减轻了她的负担,同时两课时的衔接会更紧密,又丰富我的课堂内容,应该说是两全其美的一个策略。我想如何让两堂课的教学内容平衡和谐,这也是上这次完整课的一个收获。
2、对拓展练笔的思考:
如今的语文教学呈开放型,文本中有很多值得老师们挖掘和拓展的空白点,让学生的神思得到释放。同样,本文也是如此,在上第二部分海鸥爱老人的语段中,可以抓住“肃立不动”这个词引导学生通过与前文对比,动静对比,从而想象海鸥此刻的所思所想,表达对老人深深的思念;也可以抓住“炸了营的扑”这个词让学生身临其境,说说海鸥此刻的痛苦而焦急的内心感受;也可以抓住文本中的“……”来拓展海鸥心中的那份真情和热爱。最终我选择了第三个方案。原因就是因为觉得上面的几处“点”的教学可以回归到最终的标点表达,作者之所以使用省略号的原由我想也是因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最高表达境界吧。课堂操作下来,我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学生用他们的文字记录下了海鸥之所以这么大声鸣叫、肃立不动的一颗感恩之心。下面就是一位学生当场记录下的文字:
“独脚”深情地凝望着遗像中的老人说:啊,父亲!您怎么会舍得与我们永别?您知道吗?是您迎着晨曦为我们送餐,给我们带来那甜美的饼干,让我们美餐一顿;是您让我们享受到了人间温情,体会到了快乐的滋味,幸福的感觉。你对我们无穷的爱,让我们如何报答您!如今,你将弃我们而去,我会把我们之间的美好回忆和这份刻骨铭心的爱珍藏在心……”
当然。我觉得美中不足的是,在交流好拓展练笔材料后,再回归课文,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表达海鸥的内心世界而用省略号来表达的用意,那么又教会了学生如何巧用标点符号来抒情的标点运用手法,那教学效果我想会出色。
二、生成教学过程中的思考
课前,我临时决定作五分钟的师生交流。源于我发现姚老师在上第一课时,由于学生没有很多的公开课经验和锻炼的机会,学生呈现都比较紧张,没有真正放开来,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于是,我寻找了一位在第一课时中表达比较出色的一位闻芝冬的学生,作为我鼓励学生士气的一项教学“资源”,对她的回答进行大力表扬后,选择了一个与课文主题相接近的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喜欢什么动物?”来打开学生的话匣子,鼓励他们大胆开口说,并在教学过程中花了比较多的气力和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交流,于是,在课堂中,孩子们的手越举越多,孩子们的神情越来越专注,学得也越来越投入……让我情不自禁地在课堂上说了这么一句话:“同学们,现在的我觉得做语文老师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是呀,没有特级教师精妙绝伦的完美设计,也没有特级教师那种出神入化的点拨技巧,在四十分钟课堂中,让师生的心融为一体,在努力学习语言文字,习得做人道理的同时,让我的孩子们爱上语文课,爱学语文,我想这是我追求的语文课堂目标。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篇6
课文分析:
《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老人,省吃俭用,宁可自己简朴也要悉心照料海鸥,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老人把海鸥当作朋友,视为亲人。后来,老人死了,当把他的遗像拿到湖边时,海鸥们急速地飞去,不住地鸣叫,那样子就像失去了亲人的亲属。故事就是这样,读完让人心酸、痛楚。
上课思路:
课的一开始老师就播放了多媒体画面,一群群漂亮的海鸥飞翔在湖面,非常吸引人.为理解老人与海鸥的感情打下了基础.
接下来老师引导学生品味了两个场景,"老人喂食海鸥"和"老人逝去,海鸥盘旋"。通过个别读,集体读等朗读形式,学生进一步深入感悟了老人与海鸥的感情。
最后在哀伤的音乐声中写下了海鸥想对老人说的话。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语言,感受人文的过程中加深对生字词的理解。
2、在语言品味的过程中,感受到语句背后深刻的人文内涵,能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领悟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并在领悟品味的过程中明白人与自然和谐相容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感悟语言、品味语言,领悟语言背后所藏的深意,并能通过读、写、说表达出来。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初识课文
1、展示翠湖的风景,板书课题
导入:每年冬天,这成千上万只红嘴鸥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飘洋过海,到南国春城昆明的翠湖度过寒冷的冬天,第二年的春季,他们又千里迢迢地返回西伯利亚,从1985年开始,一位老人在美丽的翠湖边为我们抒写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但是这普通的老人与普通的海鸥之间却有着极不普通的故事。
2、出示:他的背已经驮了……
读着读着,你觉得这会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老人,却被人们称为“海鸥老人”,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老人,了解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海鸥 老人。
3、请同学们自由快速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能否用一个词概括老人与海鸥之间的关系。
4、交流,检查词语,课文中也用了一个词,那就是像……齐读(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为什么说老人和海鸥像亲人?换字对比 板书:喂海鸥 送老人 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二、品读第一个场景:老人日日喂食,与海鸥相依相伴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想一想老人是怎样喂海鸥的?划出相关句子。(简单语句学生讲过即可,重点语句,请学生读读。)
a、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老人与平常人喂海鸥有什么不同?你体会到了什么?
乐谱的节奏怎样?……
b、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对什么人我们也会像老人那样亲昵?
c、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师:二十余里相当于从石门走到桐乡,每天都去,却舍不得花一分钱去坐公交车而给海鸥吃的四元五角一袋饼干毫不吝惜。)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对自己的吝惜,对海鸥的慷慨
d“当然,哪个都有个名儿。”(竟然每一只海鸥都有名字)
在别人看来,海鸥都是一样的,但在老人心里,海鸥就像是他的子女,每只海鸥都有自己的名字,他们真像亲人。读出示句子
三、品读第二个场景:海鸥盘旋翻飞,泣老人驾鹤西归
然而在1995年的冬天,老人去世了,我们抬着遗像来到海边的时候,请同学默读第二个场景,看看哪个句子,让你意想不到,让你的心为之一颤。指名品读句子:
a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与平时大不一样在哪里?“翻飞盘旋”中的焦躁不安、心如刀绞,“连声鸣叫”中的声声呼唤,声声哭泣。海鸥为什么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发现十多年来天天与它们朝夕相处的老人今天与往常不一样了。它们用声声鸣叫呼唤老人。
请学生再读这个句子,齐读。
b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家属。
这句中的什么让你意想不到?
(理解:“瞻仰”中所包含的对老人的敬爱,“家属”中所包含中对老人的亲密。老人与海鸥虽不是亲人,却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齐读。
c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海鸥有人类一样的情感,它们知道老人不会再回来,竟纷纷排队为老人肃立,为老人守灵,多么感人至深的情感。)
齐读。
d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理解:“白色漩涡”)
师:为什么是好不容易脱出身来? 海鸥为什么要这样做呀?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海鸥对老人的深情吗?
预设:恋恋不舍、难舍难分、焦急万分、心如刀绞、欲哭无泪、肝肠寸断、深情厚谊……
四、拓展升华,激情薄发
1、为什么海鸥与老人这样的恋恋不舍,这样的难舍难分……让我们一起走进老人的生活。
师伴着音乐叙述:被昆明人称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每当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老人每月有308元的退休工资,可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惜买给海鸥,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一个月有270元用来给海鸥买吃的,钱不够了,他就买来鸡蛋亲自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1995年,当这群西伯利亚的白色精灵飞临昆明的第十一个冬天来临的时候,海鸥老人病逝了。他的家小得只能放下一张床,最值钱的就是一小袋面粉和6个鸡蛋,老人舍不得吃,因为那是给海鸥做鸡蛋馒头的。
教师引读
我们把老人的照片带到了翠湖边,海鸥们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老人走了,翠湖畔,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久久不愿离去
2、抒写海鸥对老人的真情勉怀。
师: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那一只海鸥,面对着老人的遗像,也许往事历历在目,也许已经悲痛欲绝,写下你此时心中的话语……
交流诵读
五、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六、阅读诗歌《海鸥老人》其实这个故事,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只有人爱自然,自然也才会爱人,地球也才能永远充满爱,充满和谐。
老人十几年如一日与海鸥相依相伴,是缘于一个字,那便是——爱,海鸥与老人相知相随,也是缘于一个字——爱,这老人与海鸥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擦去“与”字,板书:爱。
课后反思:
总体来说,整堂课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情感体会方面做得较好!但学生读得似乎不够多,对于重点句子的体会不够深入,如何在有效的时间里做到更深入地学习呢?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篇7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二、教学重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三、课前准备:学生准备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3、课前预习课文。教师准备:1、《一个真实的故事》歌曲。2、海鸥的叫声。3、相关图片四、教学过程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二、过渡,导入新课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老人与海鸥》。(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的? 2、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收集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进行指导。 3、集体交流: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 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 一部分(1-13自然段):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二部分:(14-19自然段)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四、再读课文,质疑 1、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问。在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学生的疑问。教师注意收集、整理。 五、布置作业:书写生字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老人与海鸥》,请听《一个真实的故事》。(播放歌曲,谈感受)2、今天,我们继续研读发生在昆明翠湖的一个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真实故事。二、回顾旧知1、师出示词语 撮嘴呼唤 翻飞盘旋 抑扬顿挫 扇动翅膀 亲昵说话 肃立不动 啧啧称赞 白色旋涡(1) 读着这两组词,大家发现这两组词有什么特点吗?(2)你眼前分别出现了哪两幅画面?(老人喂海鸥,海鸥送老人。)(3)两个场景中,最让你们意想不到的场景是哪个?为什么?三、品读送别段,感悟海鸥情1、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景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划出:海鸥的哪些举动让你意想不到?2、按顺序交流:反馈交流找到的句子。(预设)(1)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师:此时大不一样的叫声会是什么样的?大不一样的姿势是什么样的?(2)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定在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3)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a、结合生活中类似场合,从人的心情理解海鸥对老人的敬仰和爱戴,就像儿女一样给老人守灵尽孝。师:一群海鸥行动如此一致,不正是流露出它们对老人的敬仰和爱戴么?就像儿女一样给老人守灵尽孝。b、学生有感情朗读。(4)、当人们最后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a、海鸥向哪里扑过来?b、为什么要朝遗像扑过来呢?为什么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呢?c、比较这里两次用了“扑”这个词,为什么不用“飞”?d、让学生带着无奈、急切、焦虑的心情再来读读。e、15-17这三个自然段里两次写了海鸥飞的样子,理解“盘旋”和“旋涡”,这两个词的意思。f、根据这两段两次写到海鸥的鸣叫,设想海鸥似乎在说着什么?g、读出美丽的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师点拨:由此,你揣摩到作者是怎样将海鸥对老人的情感写具体的?(作者抓住海鸥这些意想不到的举动进行描写,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海鸥因为老人的离世而极度伤心、不舍以及为老人尽孝的情感世界,我们感动于海鸥们这份撕心裂肺的切切真情。)四、研读谈鸥段,感悟人鸥情(一)、,假如当时同学们就在翠湖边上,看到这样的情形,脑海里会冒出什么问题?(二)、请同学们快速地小声朗读课文1—13自然段,找一找答案,抓住关键的词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体会。(师巡视)(三)重点交流:1、他背已经驼了……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跟海鸥相伴。(1)、抓住“三个褪色”说明老人特别简朴。(2)、抓住“步行二十余里” 说明老人节俭。2、“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1)、文中海鸥吃食用了“扫”字换成“吃”字可以么?(2)、师创设情境,指名读。①听了老人唤,海鸥来得多了,吃得快了,谁能欢快地来读读?②听了老人唤,海鸥来得更多了,吃得更快了,谁能更欢快地来读读?③海鸥吃得心满意足,老人也放慢了速度,谁能这样来读读。(3)、师生合作读,师读描写老人的话,生读描写海鸥的话。师:多有意思啊!表面上看是海鸥依着老人的节奏在起起落落,而事实上是老人依着海鸥的节奏在边走边放。就这样飞成了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4)、“有声有色”声在哪里,色在何方?往下读文细细品味,在你的脑海里又形成一幅怎样的画面?3、学生读4自然段。(1)、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老人呼唤海鸥的声音、老人赞美海鸥的声音)(2)、老人如何呼唤海鸥呢?文中用到了哪个词?学一学老人呼唤海鸥。(3)、对比体会海鸥飞落老人手上的句子。(4)、老人又是如何称赞海鸥的?老人与海鸥的声音融为一体,多么默契!你又看到了什么呢?(5)(出示老人喂海鸥的图片),师陈述画面。4、在这有声有色的乐谱中,假设学生是老人或海鸥,练习说话。①同桌交流。②集体交流。②齐读这幅有声有色的画面。五、拓展延伸,升华感情1、师:十多年了,几千个日子,老人每天都来,可有一天老人没来,一直也不再来。一天,朋友把老人喂海鸥的照片放在翠湖边,很多都在照片上签名,所有空白的地方都签满了。海鸥呢?这群老人的儿女呢?它们也来了,让我们再一次读读他们。2、生齐读:一群海鸥突然飞来------脱出身来。3、小结:读了这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你想对文中的老人或海鸥说点什么?4、学生展开交流。六、总结全文,激发感情1、谈谈学后的感受和启发。2、教师小结:老人虽然已经故去,但他关爱动物的善举将永远在人们中间传承下去!我想对你们和我自己说,让我们带着老人对海鸥满腔真挚的爱和海鸥对老人这颗挚诚感恩的心,今后无论对人还是动物,都应该有一颗至诚的爱心!七、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中最喜欢的部分。2、写一写你和动物之间的故事。板书设计:21 老人与海鸥 一家人 父亲与儿女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课前准备】
学生: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师: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1、快速默读七单元导读,明确单元目标及重点:
师:请打开书113页,快速默读七单元导读,划记重点要求。
师:本单元的重点是什么?
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些具体的。
师相机板书:
体会情感
2、导入新课:
师: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师:首先,我们一起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他们之间那真挚的情感。
师板书:
21、老人与海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以便进行指导:
汇报:出示词语:
塑料、饼干、节奏、乐谱、抑扬顿挫、停歇、吉祥、营地、企盼、急速、褪色、撮、亲昵、啧啧、驻足观看、滇池、旋涡。
指名认读,相机指导读,再齐读。5分钟。
2、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
师:请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5分钟。
生:课文主要写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情厚谊。
师:概括得很简练。
⑴ 出示句子: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师:再考考同学们,看看这句话在课文的哪里出现了?
生:13自然段。
⑵ 师:你读课文很认真。如果老师把其中的一个“和”字改成“对”字意思有什么不同呢?
出示句子: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生:“对海鸥像亲人一样”是说老人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是说老人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而且海鸥对老人也像亲人一样。
师:你理解得真好,你是已经读懂了。
“对”是单方面的,“和”是相互的。你看,一字之差,意思就大不一样,也正因为这个字,这句话在课文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你发现了吗?联系上下文看看。2分钟。
⑶ 生:这句话在文中是一个过渡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谁能解释一下?(承接上文的什么?引起下文的什么?)
生:前面写的是老人很喜爱海鸥,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后面写老人去世后海鸥来为老人送行。
师:那根据这我们可以把文章分成几段?
生:两段。
⑷ 师:请再看看课文,能不能给这两段取上小标题。
生:第一段是老人关爱海鸥,第二段是海鸥送别老人。
师相机板书:
老人关爱海鸥 海鸥送别老人
三、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
1、师: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第一部分,你认为老人是个怎样的人?
生:老人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
生:老人生活很节俭。
生:……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老人生活简朴?
生:第2自然段:老人外貌: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师:这是有关老人的什么描写?
生:外貌描写。
师:从老人的外貌描写,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勤俭的老人,穿戴的和用的东西都是褪色的过时的。
师:还从哪里可以知道老人很节俭?
生:他每天步行20多里来喂海鸥,连坐车都舍不得。
生:我查了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说老人当时工资只有308元,他自己只花100元,其余的钱都用来买食物给海鸥吃,自己连5角钱的车费都舍不得花,每天走3个小时来翠湖给海鸥喂食。
师:那是什么动力使他这样做?
生:因为老人很喜爱海鸥。
师:是的,老人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课文中的哪些情景可以看出老人对海鸥如亲人般的关爱?4分钟
2、集体交流:抓住重要段落,进行理解:
⑴ 第3自然段:喂食师:看到第三段,齐读。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老人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学生读,老师出示相应句子: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
生:老人经常来给海鸥喂食,所以海鸥不怕老人。
师:从哪可看出老人经常来给海鸥喂食?
生:从老人一连串的娴熟的动作可以看得出。
师:是呀。70来岁的老人还有这样娴熟的动作,是因为他经常这样做。
生:海鸥不但不怕老人,而且听到老人呼唤便应声而起,配合得十分默契。记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这说明海鸥吃得很快而且吃得很干净。
师:除了这里,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配合很默契?3分钟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师:多美的画面呀。有声有色是什么意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海鸥成群地飞起,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
生:海鸥听者老人的呼唤起起落落。
师:你仿佛又听到了什么?
生:海鸥的鸣叫。
生:老人在亲昵地叫着海鸥的名字,像唱歌一样。
生:海鸥扇动翅膀的声音。
师:你所听到的,所看到的就成了有声有色的乐谱。来把你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一起来读一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3分钟。
师:老师和你们一起读3段,你们读海鸥的表现,老师读老人的表现,看看我们是不是也能像老人与海鸥那样配合得十分默契。
师生配合读3段。
师:还从哪里可以看出老人把海鸥当人、当亲人一样来对待?1分钟。
⑵ 第4自然段:呼唤名字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生:这里老人给海鸥都取了名字,这一般的只有人才有名字,老人把海鸥看成自己的儿女,给它们取名字。
师:在叫海鸥名字的时候,老人是怎么叫的?
生:抑扬顿挫地唱。
师:抑扬顿挫是什么意思?
生: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师: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
师:我们也一起来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齐读师:还从哪里可以感受到老人对海鸥就像对亲人一样?3分钟。
⑶ 第10、11自然段师:老人是那样地关爱海鸥,只要一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就──
生:生动起来了。
师: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老人这生动的眼睛里可以折射出老人怎样的心灵?
齐读10、11自然段。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老人喜爱海鸥。
生:……
师:当讲述这段往事的时候,老人的心情怎样?
生:思念。
师:我们该怎么读?生自由读:海鸥最重情义,……今年也没有来。6分钟
⑷ 企盼:
师: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当海鸥飞走的时候,老人的心情怎样?从课文的哪里可以看出?
生:老人心里充满着企盼。
出示句子,指名读 “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听说它们歇在滇池里,可惜我去不了。”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师:从老人的话中,在老人企盼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什么?
生:老人希望自己也能去滇池。
生:老人希望自己也能变成一只海鸥,飞在海鸥群中,永远与海鸥不分离。
师:谁再来读出老人的企盼。齐读句子。3分钟
四、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什么?
生:老人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师:是的,十年来,老人那无私爱着海鸥,他换来的又是什么呢?1分钟。
〖板书〗
21、老人与海鸥
老人关爱海鸥
海鸥送别老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上一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14~19段
1、读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小组合作学习。
汇报“意想不到的事情”。
课件3:
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我们收遗像时,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
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生:因为海鸥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丰富,他们和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失去了亲人,感到伤心、难过。
2、再读课文,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师:亲人?谁能举例子,说说谁是你的亲人?
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生:亲人就是有血缘关系的人。
师:海鸥与老人、动物与人类之间有血缘关系吗?
生:没有。
师:但是老人把海鸥当成自己的儿女,海鸥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了。文中哪一句话直接点出了海鸥是老人的亲人?
生回答后出示句子: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抓“瞻仰”一词体会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当作亲人。)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瞻仰”写出了海鸥对老人的敬仰、尊敬。
生:从“急速”一词,我感受到了海鸥那种焦虑、急切的心情。
师:你还从哪里读出了海鸥对老人亲人般的感情?
课件5: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抓“纷纷”“肃立不动”等词体会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
生:从“纷纷”一词,我体会到海鸥行动一致,似乎有谁在无声地指挥。
生:“站成了两行”“肃立不动”“白翼天使”写出了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对老人的一片深情。(生朗读)
课件6: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师:这里两次用了“扑”这个词,为什么不用“飞”呢?
生:因为海鸥意识到就要和老人永别了,所以希望能阻止引我们拿走遗像,希望能多看老人一眼,希望老人的遗像能多停留一会儿,所以用“扑”比较好,更能体现出海鸥们那种伤痛,那种无奈,那种急切、焦虑的心情。(学生朗读)
师:这里还两次写了鸣叫,海鸥们似乎似乎在说些什么呢?
生:……
师:“盘旋”“旋涡”是什么意思?
生:“盘旋”指环绕着飞的意思。
生:“旋涡”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流体旋转时行成的螺旋形。在文中这个词让人感觉到一种速度,感觉到海鸥的多。
师:这么多的海鸥快速扑来的景象是多么壮观、美丽啊!这么多的海鸥来送别老人,这场面是多么悲壮啊!一起读读这句话,读出美丽的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学生朗读。)
三、学习省略号的作用(18段)
师:在17段与19段之间有一个单列一段的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
生:海鸥的表现生:省略了人们的表现。
生:省略了作者想要继续表达的但还没有表达完的。
生:……
师:请把这省略的写出来。学生写然后再展示。
师:大家写出的都是感人的一幕幕,但为什么作者用简单的省略号表达?
生:让人回味,写不完道不尽,不忍心写了。
师:此时,这个省略号是无声胜有声。这个省略号似乎化作了什么?
生:美好回忆的画面,两行热泪……
师:这样感人的一幕幕为什么会发生?
生:老人十多年 的付出换来的,老人对海鸥的深厚情意换来的……
四、小结
虽然老人去世了,但老人的身影依然在我们的眼前,人鸥合一的画面永远定格在我们的心间。
〖板书设计〗
老人与海鸥
老人关爱海鸥 围着遗像 站成两行
海鸥送别老人 肃立不动 扑过来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示)在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公园里,有一道亮丽的风景,它是一位普通老人的塑像,是市民自发捐钱塑造的。这位老人名字叫吴庆恒,昆明人民亲切地称他为海鸥老人。
是什么让一位普通的退休工人受到市民的景仰,是什么牵动了作者的心?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走进塑像背后的故事,走进课文——老人与海鸥(读题)
请你打开语文书到114页,认真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信你们会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自由读课文,师板书课题并巡视。
2.检查自学:
出示词语(你会读吗?)
乐谱 停歇 吉祥 企盼 滇池 亲昵 褪色
撮起嘴 相依相随 抑扬顿挫 应声而来
翻飞盘旋 白鸥飞处带诗来
①注意滇、撮、正音、亲昵近义词(亲切、亲密)
②了解“白鸥飞处带诗来”的意思。(谁能说说“白鸥飞处带诗来”这句诗的意思吗?)
3.梳理文脉
①读了课文,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感受?跟大家交流交流。(指名3-4个同学)
②看来这篇课文深深打动了我们,当我第一次读到课文时,其中两个有关老人与海鸥的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哪两个场景呢?请你快速地浏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个场景。(概括场景)
③对着课题问,这两个感人的场面,让我们感到了老人与海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如家人、犹如亲人)
④那么,老人所做的哪些事,让你有这种感觉,老人与海鸥就像亲人一样?请大家默读1-13自然段。
(老人喂海鸥、与海鸥亲昵地说话,谈海鸥)
三、品读字词,揣摸作者是怎样把人鸥情写实,写具体的
1.从老人喂海鸥,谈海鸥与海鸥亲昵地说话,可以看出老人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那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请大家默读课文1-13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①指名读这一段,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觉?
②这里为什么用“扫”,而不用啄呢?
这段话中哪些词用得好,把老人跟海鸥的情景写活了。
(抓住有声有色),这句子的确很好,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海鸥欢快的鸣叫,……)
③师小结,这像一幅画,一幅有声有色的画,你能给这幅画取个名吗?(和谐相处,相依相随……海鸥飞处带诗来)
④如果学生谈得好,师小结:好一个( ),好一个( ),好一个( ),请你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这段话吧(指名3个)
2.除了这一段,还有哪些地方写得很真实、很具体的。
(1)第4自然段抓“亲昵”、“抑扬顿挫”。
第9自然点:对独脚了解多深呢,轻轻一声呼唤。
(2)便能应声跃起,应声而来。
(3)重点第11自然段。
①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他谈了些什么?请你默读第11自然段。
出示句子:“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
古人说“白鸥飞处带将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啧!”
②从老人的谈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③是呀,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出示句子: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长的一段话呢?(突出老人对海鸥呵护和喜爱)
让我们也带着这份喜爱来谈谈海鸥(请你来读)
随机指导:这段是老人跟记者在交谈,所以要读出说话的语气。
3.读到这,我们明白了,作者紧紧抓住老人的动作、语言、神态把老人爱海鸥,视海鸥如亲人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其实,文中还有一处细节与写得很真实、具体。
出示第2自然段。
他的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
(1)指名读,读了这一段,你又发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连用了个褪色呢?
(突出了老人简朴、贫穷,从一个侧面衬托出老人对海鸥的爱。)
(2)还有哪些词也起到强调突出作用的……
(3)就是这么一位老人,每月工资才308元的老人,他每天必来,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就是为了给海鸥送餐,与海鸥相伴,他和海鸥犹如 亲人 。
4、出示课件,音乐响起。
老人最大的愿望就是看看海鸥睡觉的地方,记者告诉老人,说带他去看,相约的日子到了。可是老人没来,第二天,老人还是没来;直到第三天,老人才步履蹒跚地来了。(音乐起)喂海鸥的时候,他坐到了地上,身子弯成了弓一样的弧形。这三天,他只吃了一碗面,觉得好点儿了,就赶着来看心爱的海鸥了。可谁知道,这一看竟成了永别。
师:但是我们知道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请以“老人心中飞翔的鸥群写一段话”
出示:课件
板书:
老人与海鸥
和谐相处
犹如亲人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篇10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一个老人与海鸥之间充满深厚情义的感人故事:有一位老人每到冬季来临就到昆明的翠湖之畔去喂到那里越冬的红嘴鸥,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老人去世了,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全文细腻而生动地描述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以及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感情。选编本篇课文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对它们付出真切的感情,它们也会给以我们真诚的回报。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学会“褪、撮、挫、昵、啧、瞻”6个会认字和“鸥、褪、饼、挫、昵、俯、驻、歇、瞻、涡”10个会写字;掌握“塑料、褪色、饼干、节奏、抑扬顿挫、乐谱、企盼、驻足、瞻仰、旋涡、相依相随”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情感。
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句子的意思,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难点: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怎样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通读全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并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有感情朗读,学习课文是怎样把老人喂海鸥的片段写具体的。
情感目标:通过细读品味老人喂海鸥的有关描写,体会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受到感染与教育。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欣赏几幅图片(课件播放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
师: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学生自由谈感受
师:是的,和我们人类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情怀,自己的智慧,我们应该好好爱护它们。第八单元这组课文将带我们走进人与动物的世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一篇《老人与海鸥》
2、齐读课题
3、这是发生在昆明翠湖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成果。课件出示词语
撮嘴呼唤 翻飞盘旋
抑扬顿挫 连声鸣叫
亲昵说话 肃立不动
啧啧称赞 白色旋涡
塑料袋 饼干丁 歇息 褪色
乐谱 营地吉祥 滇池
(1)谁来读读红色的生字
(2) 指名读词语,并随机正音,再齐读
(3)(去掉下部分,留着上面的两组词语)请同学再读读这两组词,你眼前分别出现了哪两幅画面?
(老人喂海鸥,海鸥送老人)。
(3)其实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课文正是写了这两部分的内容,请在书上快速把课文划分成两部分。
(4)两个场景中,让你们意想不到的场景是哪个?为什么?
师:是啊,海鸥为什么会这么做,老人到底为海鸥做了些什么,他是怎么喂海鸥的,和平常人有什么不同?答案就在第一部分里。
三、品读“老人喂海鸥“片段,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亲密无间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并用横线划出老人喂海鸥的有关描写,我们一会儿再交流。
2、交流
a、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指名读
(2)大家再读读这段话,希望你们还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看看老人和一般喂海鸥的人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自读自悟,自由谈感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理解文本,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如:老人喂海鸥很小心,动作很娴熟
海鸥很信任老人。
师:你是从哪儿发现的?特别是哪个词?
老人与海鸥配合默契。
师:你从那句话体会到的?(老人一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
从表面上看,是海鸥依着老人的节奏起起落落,你知道什么海鸥时候起?什么时候落吗?老人又是根据什么来控制放食物的节奏呢?(根据海鸥的多少和吃食情况)
海鸥来得多了,老人就放得?(快了)谁能欢快地读?
海鸥来得更多了,吃得更快了,谁能更欢快地来读读?
海鸥吃得饱了,心满意足了,老人也放慢了速度,谁能这样来读读。
文章不厌百回读,多种读法能读出多种韵味。
老师也很想读,给我个机会好吗?
(4)师范读后一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朗读展开想象的翅膀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能否告诉我,在这有声有色的乐谱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色彩?
听到了什么声音?
(色:海鸥白色的翅膀……
声:老人的呼唤声,与海鸥亲切说话的声音,海鸥欢快吃食的声音,扑翅的声音…… )
联系下文,老人是怎么呼唤海鸥的?
b、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是指什么?
谁来试着呼唤一下?
你们觉得他读得好吗?是否准确模仿了老人的呼唤?为什么?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
(引导学生结合“抑扬顿挫、唱”等词语理解老人呼唤海鸥时非常亲昵的语气,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谁再来试试?真是不错,可我还是认为不对?你发现为什么了吗?是啊,老人呼唤海鸥用的是地方话,也就是昆明的方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老人呼唤海鸥,一定充满了?——爱!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读这几句话吧
(过渡:老人把海鸥当作自己的儿女,给它们一个起了名。文中特写了哪两只海鸥?哪几个自然段?)
c、 “你看你看!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他忽然对着水面大喊了一声:“独脚!老沙!起来一下!”
水面上应声跃起两只海鸥,向老人飞来。一只海鸥脚上果然闪着金属的光,另一只飞过来在老人手上啄食。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看来它就是独脚。老人边给它喂食边对它亲昵地说着话。
把上面两个自然段分成两种颜色,请两名学生读。从这些描写里,你又有什么发现?你还能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什么样的关系?
(非常亲密,彼此信任。)
是的,信任,往往能创造出最美好的境界。
老人边给海鸥喂食边对它们亲昵地说着话,这些海鸥就是他的儿女呀,他挂念着它们的一切啊,他与海鸥有说不尽的话。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老人,你会对他的海鸥儿女说些什么?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海鸥,你又会对天天照顾自己的老人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角色写几句话。
是啊,老人与海鸥之间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他们是这么亲密,这么快乐,这难道不是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吗?这更是一首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赞歌啊!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动人的画面吧。
齐读
(过渡:老人为什么会这么爱海鸥呢?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让我们一起走近他吧!)
四、品读课文对老人的有关描写,体会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1、请同学们快速找出课文对老人有关介绍的描写
2、指名读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的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3、从这段话里,你对老人有什么了解?
(三个褪色,突出了老人生活的简朴;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却舍不得花一分钱乘车,那包含着对海鸥深深的爱)
4、由介绍预习时收集的有关老人的资料
五、创设情境,内化感受
1、(背景音乐响起)这位老人名叫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每天徒步二十余里为海鸥喂食、嬉戏,风雨无阻。他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惜买给海鸥。而他自己甚至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
十几年了,几千个日子,老人每天都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生在配乐中再读这句话)
可有一天老人没来,第二天老人还是没来,直到第三天的时候,老人才步履蹒跚地来了。
喂海鸥的时候,他坐到了地上,身子弯成了弓一样的弧形。这3天,他只吃了一碗面,觉得好点了,就赶来看海鸥了。可这一看就成了决别。老人去世了,在他的床头,还放着半包已经掰好了的饼干丁!
老人直到临死之前还挂念着他的海鸥们啊,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位可敬的老人吧!(齐读:他背已经驼了,……跟海鸥相伴。)
朋友在翠湖边为老人立了一块墓,很多都在照片上签名,所有空白的地方都签满了。海鸥呢?这群老人的儿女呢?它们也来了,海鸥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哀叫心中的悲伤。他们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还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
2、同学们,如果你就是“白色旋涡”中的一只小海鸥,你会鸣叫些什么?
六、尾声
海鸥送老人的场景非常悲壮而感人,同学们回去后自己读读,在有感受的地方注上自己想说的话,我们下节课再交流。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安徽省芜湖市小洲中心小学 徐彩霞
12月5日,我上了一节市区级语文公开课,下面把我的教学反思简述如下:
第一,充分的让学生读:
语文教学要“读占熬头”,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如果离开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是老师串讲,那这样的阅读教学是残缺的。所以我以读代讲,让学生以读悟情。
第二,合作中互助提高: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尝试析疑、评价、研讨、感悟,同时让学生做简单的学习汇报,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能力训练的过程。
第三,创新思维的发展:
学生在课文学完后,我布置学生进行创编,给老人撰写碑文。这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发展情况设计的课文练习。特别拓展延伸阅读,贯穿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超文本阅读,这也是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分层教学的需要而精心设计的。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自我感觉对学情把握不足。新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思路不熟悉,胆怯害羞不敢发言;不能领会教师的教学要求,所以课堂气氛还不够活跃。
其次是教学时间把握不准,前松后紧,导致拓展延伸没有时间展开,只得从此带过。
再就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有些急于求成,有以教师思考代替学生思考的现象,过于强求教学的完整性而忽略了教学的深度和生成的效度。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会写字,6个会认字及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会写字,6个会认字及9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老人对海鸥的喜爱呵护之情。
3、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
教学重点:
体会老人对海鸥的喜爱呵护之情。
教学难点:
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通过老舍先生的笔触感受到了猫的可爱;因为冯骥才先生的精心呵护,怕人的珍珠鸟与他能和谐相处;即将葬身大海的人们居然能被海豚挽救了生命……这些发生在人与动物之间的一幕幕,让我们为之动容。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发生在人与鸟之间真实的故事。引出课题并板书。(教师适时强调“鸥”字的笔顺笔画)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检查预习生字、新词的读音情况。
(1)同桌互读,相互订正。
(2)指名读,强调:
旋(xuán)涡塑(sù)料袋模(mú)样扇(shān)动
炸了营似(shì)的
(3)齐读加强记忆。
2、指名说说哪些字在写法上要注意的地方。如:俯、歇、瞻
3、理解新词的意思。如: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亲昵——十分亲密。
(三)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遍,注意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准确。
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从课文中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之后,同桌两人相互简单交流一下。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学生可能会质疑:为什么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师可以先设下悬念。)
3、认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围绕着课题主要写了什么事?同时理清文章的结构。
(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喂养海鸥,与海鸥结下了深厚感情;老人去世后,海鸥送别老人,不忍离去。)
(四)引导学生学习第1至13自然段,通过课文中具体的描写初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1、默读老人精心呵护海鸥的部分,想一想老人和海鸥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做一做简要批注。
2、根据学生汇报进行交流、点拨,重点学习以下内容:
(1)喂海鸥:抓住描写老人动作的“放、退、撮”,描写海鸥的“应声而来、扫”,感受老人喂海鸥的动作娴熟,他们之间那种默契的配合。联系上下文想象重点句描写的画面,感受到作者的比喻是恰当、形象的。
练习朗读。(出示课件)边读边想象翠湖边这道美丽的风景,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这份真挚的感情。鼓励学生把这句话背诵下来。
(2)唤海鸥:
①学生可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这部分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指名朗读4至9自然段。
③三个人为一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这部分,老师在行间中听听哪组最能表现出老人与海鸥之间的这份亲昵之情。
(3)谈海鸥:
①学生谈感受,教师小结:说起海鸥,内向的老人滔滔不绝。十多年了,每逢冬天,老人都到翠湖边喂海鸥,风雨无阻。老人和海鸥就像是?(亲人一样,板书)
②齐读第13自然段。
(五)结合板书小结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2、指导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过程:
(一)齐说课题引入。
(二)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浏览课文,回忆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出示课件(老人喂海鸥的图片、海鸥送别老人的图片配乐)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过渡:这样的情景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难怪作者说:的事情发生了。学生填写。(意想不到)能换个词语吗?(出乎意料、出人意外、始料未及等)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整体感受海鸥对待老人具有怎样的情感?
2、进行二次默读,边读边批画: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感情的?一会儿将自己体会到的准备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交流:选取最令你感动的一组镜头,和同学们交流自己体会到的。
(1)镜头一: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①为什么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平时海鸥会以高兴的语调欢迎老人,见到老人是无比快乐的。而此时老人不见了,只剩下遗像,海鸥惊恐、疑惑更感到悲伤。)
②师生对读“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2)镜头二: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排。
①海鸥为什么要这么做?(为老人守灵,与老人做最后的告别,已经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②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镜头三:收起遗像时,海鸥向遗像扑来。
①它们为什么要扑来?(海鸥不舍得老人离去,希望老人留下来,永远和它们在一起,哪怕只是老人的一张像也好。)
②请你结合文章所描写的相关语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如果你当时在场,在这白色旋涡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海鸥与老人的感情太深了。)
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评读。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这一组组镜头,让我们深受感动,让我们为之感概。我们不禁要问:海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常举动呢?你能联系课文中相关的语句谈一谈吗?默读全文思考。
2、学生必然会回读到课文的第一部分,及时鼓励学生能够结合上文进行理解。通过回读第一部分的相关语句,进一步体会到正因为老人对海鸥的细心无私的照料与关爱,他们之间才建立起了如同亲人般的情感,在老人去世后,海鸥才会出现不寻常的做法。
(五)小结全文:
如今,在翠湖边,市民为了纪念这样一位关爱动物的老人,为他修筑了一座铜像。(出示课件)每到海鸥飞临翠湖边的季节,就会有许多市民像当年的老人一样,给它们喂食。老人虽然已经故去,但他关爱动物的善举将永远在人们中间传承下去!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一边课题。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情感与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拓展与延伸】搜集一些关于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进行阅读,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重、难点突破】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板书:老人与海鸥
一、初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先对课文内容与思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下面的重点突破打下基础。
内容: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情感: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二、学习课文
提示:重点是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1、学习第一部分内容:
学生概括交流提示:
学习第一部分,找一找文中老人爱海鸥的句子,细细地品读,深入地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老人看似平常的举动和谈吐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一片真情: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老人喂海鸥的动作是那么娴熟,海鸥与老人之间又是那么默契,老人一声呼唤,海鸥“应声而来”,在老人边走边放的节奏中“起起落落”;老人给海鸥取了名字,“亲昵”地叫着它们的名字,边喂食边聊天;“太阳偏西”,海鸥即将飞离,老人眼里满是“企盼”;十多年了,“老人每天必来”……老人视海鸥为儿女,对海鸥一片深情。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让学生真切地体会老人对海鸥的情感。
重点语句提示:
①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这是一个十分简朴的老人,可就是这样一个勤俭的老人,却用自己不多的退休工资给海鸥买食物,天天步行二十余里去喂海鸥。是什么给了老人这么大的动力?无疑,是老人对海鸥那种无私的爱。这里用不多的文字,向读者呈现了一个爱海鸥的老人形象。
②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这是老人喂海鸥的一个细节描写。老人的动作是那么的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谐!“扫”字把鸥群吃食的样子描绘得生动鲜活。海鸥有节奏地翻飞着雪白的翅膀,那场面,像一幅灵动的画,更像一首美妙的歌。
③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多么朴实的名字!然而透过这一个个朴实的名字,我们看到的是老人对海鸥的亲昵,对海鸥的爱。老人亲昵而自然地呼唤着一只只海鸥,就像在呼唤着自己的儿女。也许老人并不会唱歌,可一声声对海鸥的呼唤,不就是一首首动听的歌曲吗?
2、学习第二部分内容:
自由朗读思考:有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为什么会这样?
提示: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海鸥与老人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要从海鸥见了老人遗像时的动作来体会。
重点语句提示:
④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这是谁也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鸥一开始“突然飞来”时,也许以为是老人又来给它们喂食了,许多天没来的老人终于又来了,于是它们没等老人呼唤它们的名字就迫不及待地“突然飞来”。然而它们很快就发现不对,于是它们围着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一定是发现十多年来天天与它们朝夕相处的老人今天与往常不一样了。它们用声声鸣叫呼唤老人。
⑤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海鸥也像人一样,它们有着人一样的情感。急速翻飞后,海鸥们“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是那么地严肃和安静,也许它们知道老人再也不会来了,于是它们默默地“肃立”,好像在为老人守灵。这样的场面,相信无论谁都会为之动容。
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当老人的遗像被我们收起时,海鸥们的举动又是那么地让人吃惊,所有的海鸥都大声鸣叫着朝遗像扑过来,飞动的翅膀形成了一个白色的漩涡,使我们几乎无法脱身。海鸥们是那么舍不得离开老人,它们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
小结:作者是通过老人与海鸥的动作及老人的语言、神态来把他们之间的感情写得生动、具体的。
三、学习感悟交流。
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想呢?
我在备这一课时,曾不只一次地落泪——因为,我被这人与动物之间真挚的情感感动了。我为自己曾经因为小狗的不听话而大发脾气,对它进行惩罚感到很后悔……
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
……
但是,如果人们故意地伤害它们,它们就会对我们人类失望,甚至产生敌意。比如,大象是从来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的,可是由于人类对他们的捕杀与伤害,使得他们对人类产生了深深的敌意,一些地方的大象一见到人就会发起主动攻击……
四、作业
自读补充材料《军犬黑子》,看看你会对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有什么新的感悟。
板书设计:
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为海鸥送餐、相伴
老人 亲昵地呼唤、交谈;无限的企盼
与 人与动物间建立了真挚而浓厚的感情
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海鸥 在遗像前:纷纷落地、站成两行
肃立守灵、守护遗像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篇13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清文章脉络,给课文划分段落
教学重点: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学习难点: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对于大海上空飞翔的鸟类, 我们都很清楚一种动物, 那就是海鸥. 那么海鸥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 那不妨看看《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板书课题,学生一起朗读。
二、新课导学
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的?然后对个别词语进行讲解,如褪色(shǎi)、撮(cuō)、抑扬顿挫、滇池、守灵、旋涡等
2.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收集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进行指导。
3.集体交流: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
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
一段(1-13自然段):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二段:(14-19自然段)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评:字词学习可以通过预习、小组交流来完成,但老师要注意参与学生学习中,了解学习情况便于指导,不要将此流于形式;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并进行文章内容概括的练习。
5.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问。在文中标注出来。
5.集体交流学生的疑问。教师注意收集、整理。
[评:有疑则有思,可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究。此环节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三、课堂小结
1.我们体会到了老人对海鸥的照顾时无微不至的,海鸥也与他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2.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想说的?(自由发表)
四、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学习课文内容,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学习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进行体会理解,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听写本课生字新词,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
2. 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新课导学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体会老人爱海鸥。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
集体交流:抓住重要段落,进行理解。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老人的动作是那么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谐。抓住“扫”字,说明作者把鸥群吃食物的样子写得生动传神。海鸥飞翔的美丽情景。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2)“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
(3)“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退色的过时布衣……”从老人的外表描写,你能感受什么?(勤俭的老人,却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
再读1至1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指导朗读,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评:勾画、批注已成为高段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思考方式,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动笔,“不动笔不读书”]
2.学习第二部分,默读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自主学习后汇报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我们收遗像时,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海鸥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丰富,他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他们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伤心、难过。)
再读课文,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1)“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抓“瞻仰”一词体会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当作亲人。)
(2)“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抓“纷纷”“肃立不动”等词体会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
(3)“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为何用“扑”而不用“飞”?引导学生想像海鸥大声鸣叫似乎在说些什么?从“白色旋涡”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悲痛,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评:此环节的教学采用了先整体感知再深入感悟,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3、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学生可就在书上写,然后集体交流。)
[评:对课文的总结采用了一种学生练笔的方式,避免了老师的说教,也进行了写的训练。]
4、拓展:交流收集的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人类爱护动物,动物回报以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就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友好相处提出建议。
[评与思:本篇课文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在生生交流的思维碰撞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及海鸥回报以老人的爱,在引导交流体会的同时,要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说感悟和朗读要有机结合,读体现悟,悟促进读。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不要说人与人之前才能产生这样美好的情感,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人与动物之前也有着深厚的感情,因为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份情感,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
四、布置作业
1.摘录自己喜欢的语句
2.拓展阅读教材选读课文《军犬》
3.完成配套练习语文园地27《老人与海鸥》作业。
五、板书设计
爱
无私的照顾 留恋与不舍
似亲人
六、教后反思:
反思整节课的教学,线索清晰、结构完整,学生也走入了情境,基本达成教学目标,但在具体操作上总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也缺乏教育机智应对。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8 个生字.
2 .能力目标
学习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 写具体的方法.
3 .情感目标
体会人与动物的美好情谊.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人与动物的美好情谊.
2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 写具体的.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对于大海上空飞翔的鸟类, 我们都很清楚一种动物, 那就是海鸥. 那么海鸥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 那不妨看看《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 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
1 .读课文, 每个字都读准, 句子读通(不能一个词一个词读).
2 .指名分段读. 提出认真听的要求. 评读.
3 .请5 位同学比赛读. 评议.
4 .学习生字:课文读好了, 看课文中的生字是不是认识了. 出示生字卡认读. 读生字卡背后的词语. 齐读. 开火车读. 看看生字回到课文中还会不会读.
出示句子, 读准加粗的字词:
1 .他背已经驼了, 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 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 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2 .侧耳细听, 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
3 .听说它们歇在滇池里, 可惜我去不了.
三. 抓住重点句, 品读课文.
1 .听课文录音朗读, 想想课文中的哪几段具体写老人与海鸥的情谊?请你找出来.
2 .指导读重点句子.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 它们大声鸣叫着, 翅膀扑得那样近, 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 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 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 撮着嘴, 好像还在呼唤着海鸥们. 他的心里, 一定是飞翔的海鸥.
试着练读上面几句话, 选择你认为读得最好的一句读给大家听.
师生评价. 为什么这样读?你是怎样想的?
第二课时
一. 回顾前文, 拓展延伸.
二. 通过回答问题, 整体感知.
1 .老人与海鸥的情谊是怎样建立的?海鸥为什么会成为老人的朋友?
2 .说说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结合课文内容, 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3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听了它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三. 读下列的句子, 说一说你有什么感想.
1 .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 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 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2 .它们大声鸣叫着 , 翅膀扑得那样近 , 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第一,充分的让学生读。语文教学要“读占熬头”,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如果离开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是老师串讲,那这样的阅读教学是残缺的。要以读代讲,以读悟情。
第二,合作中互助提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尝试析疑、评价、研讨、感悟,够接受知识的更新、学习方法的辅导,同时尝试做简单的学习汇报,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能力训练的过程。
第三,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在课文学完后进行创编献给海鸥老人的碑文。这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发展情况设计的课文练习。特别拓展延伸阅读,贯穿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超文本阅读,这也是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分层教学的需要而精心设计的。
二、失败之处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首先是对学情把握不足。新班学生对教师教学风格不熟悉,胆怯害羞不敢发言;不能领会教师的教学要求,所以课堂气氛沉闷。
其次,教学时间把握不准,前松后紧,导致拓展延伸不到位。
最后,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有些急于求成,有以教师思考代替学生思考的现象,过于强求教学的完整性而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应该以学定教!
- 推荐阅读:
-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通用13篇)
-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精选17篇)
- 21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精选15篇)
-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精选16篇)
-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精选16篇)
-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精选20篇)
- 老人与海鸥教案
- 老人与海教案
- 老人与海鸥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