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咏 梅 咏梅的咏啥意思
咏 梅 篇1
卜 算 子 作者:陆游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咏梅
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
2002/12/20
咏 梅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解释课题,介绍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1.解题。
“卜算子”是一种词牌名,“咏梅”是这首词的题目。
2.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1961年12月读了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陆游,南宋爱国的大诗人。他生在封建统治阶级向侵略势力委曲求和的时代。爱国抱负不为时用,晚年退居家乡,他在《咏梅》词中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毛主席的这首词用的是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情调完全相反,所以是反其意而用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熟读课文,思考: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三、自学课文
(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可作上记号,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可以简单地作一下批注。)
四、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解决,有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待第二课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读一读陆游的《咏梅》词。
3.自主探究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弄懂字词及重点句的含义,体会梅花的品格。
2、理解这首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4、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怒放之美。
5、想象词中描绘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并用简笔画画下来。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齐读这首词。
二、合作探究
1.出示学习目标。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学生很容易看出来,但体会梅花的品格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句,讲梅花在冰天雪地里,依然盛开着。赞颂了梅花傲霜斗雪的坚强品格。“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句,讲当山花漫山遍野盛开之时,梅花在百花丛中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赞颂了梅花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胸怀。)
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读出词的韵律和节奏,从中感受作者坚强的革命意志和谦逊的品格以及宽广的革命胸怀。)
5.激发想像,画一画。
(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描绘的景象画下来。)
6.背诵这首词。
(自由背、齐背、指名背。)
三、总结、拓展
1.师生小结
毛主席的《咏梅》一词,用精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进而赞颂了梅花坚强、乐观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革命胸怀。
2.读写结合。
结合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把它改写成一段话。
咏 梅 篇3
卜算子、咏梅
崔爱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卜算子、咏梅”等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情感目标: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教具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认知阅读
一、 导入
同学们,是谁领我们打倒欺压人们穷苦人民的的敌人,建立了我们伟大的新中国?是毛泽东主席,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你们都了解关于他的哪些知识?
欣赏京剧《卜算子咏梅》,注意内容和情感。
对今天,我们学习《卜算子咏梅》这首词,让我们通过对诗词的学习,走近毛泽东,了解他伟大的胸怀,学习他伟大的思想。
二、 自学生字,新词,并且试着熟读诗词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学习、交流设计意图在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可配一段音乐如《春天的故事》
三、 掌握生字与词语、尽量结合诗句的意思谈。
理解阅读
四、理解诗句的意思
1、 交流第一段:风雨刚刚把春天送回来,飞舞的雪花又在迎 接春天的来到。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寒冷的时刻,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
2、 指导感情朗读这一部分
3、 同学们自己或者小组准备第二段诗词解释:
梅花虽然美丽,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信息。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她将感到无比欣慰。
4、 指导朗读五、思考课后练习2,你能说出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梅花怎样的品格吗?
讨论:梅花的特点——凌寒独放、俏不争春、乐观谦虚来讨论交流,领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开阔的胸襟,从而满含激昂赞叹之情读出梅的风姿,梅的品格。
五、感情朗读、背诵总结
这首词是毛泽东读了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同题词后写的。陆游的原词是他坚贞不屈的品格的写照。
读一读,比较一下异同点。
这两首词,虽然写的都是梅花,但由于毛泽东和陆游所处的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
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赞颂的梅花不畏艰难险阻、凌寒独放的品格和不居功自傲的精神在读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
拓展阅读
欣赏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
课后延伸: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把诗词朗诵用录音机录下来,同学之间相互欣赏,激发学生诵读和积累毛泽东诗词的兴趣。
板书: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不畏严寒
不讲个人得失
昂扬向上
教学反思: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朗读指导可在学生基本了解词意、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进行。指导的基本方式是: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试读——示范指导——再练读——再试读。还可以创设情境,如展示图片、配上激昂欢快的乐曲等,使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词的朗读与古诗略有不同,同样讲究节奏与韵律,但句与句之间的语气更加连贯,上下阕之间停顿略长一些,注重意境的营造。这首词在语言形式上接近现代汉语,便于朗读时情感的酝酿与抒发。教师可启发学生讲一讲词的大意,对讲错的地方,师生互相补充修正。在读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
咏 梅 篇4
【设计思想】
教学诗歌主要是欣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歌形象包括诗中人物形象和诗歌意象,那么,要欣赏诗中形象的真正内涵,就要赏析诗歌本身的社会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意义。诗歌的语言艺术重在领会其优美、精炼、生动、传神的风格。而表达技巧主要是作者在塑造形象,创设诗歌所应用的表现手法。就《卜算子咏梅》这首词而言,这首以梅花为主要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自信和乐观,形象鲜明,语言独特,表达技巧特殊,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形成鲜明的对比,为此笔者做如下的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中所塑造的形象,分析景物所蕴含的真正内涵。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的意境和语言的巧妙运用。
3、体会词中作者以逆境为美和充满乐观主义的信念。
【教学方法】
诵读领会,比较探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理顺词句。
2、播放《卜算子咏梅》朗读带,增强学生对词的情感认识,
3、教师范读,学生轻声跟读,读出意象,读出意境。
4、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读出作者的感情,(教师提示,毛泽东作此词的背景)并在此基础上背诵。
二、理解“寒梅”寓深意
梅花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因其能在严寒冷酷的季节仍旺盛成长而闻名,在古代诗歌中被赋予坚韧、贞节的象征含义。可经得起风雨袭击,霜雪严寒的摧残。毛泽东在1961年12月,因当时年轻的共和国处于极度危险之地,许多人对当时的社会主义前途失去信心,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他并不回避形式的险恶,而是清醒意识到逆境的严峻,于是作词《卜算子咏梅》,用寒梅寓意他并不消极悲观,而是充满信心和乐观之情,全词体现出一种激情昂扬的风格特点。
三、看山花烂漫,思反陆词之意。
1、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
研习: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笑”有何深刻含义?
研习:一个“笑”字,充分表达了词人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与乐观,把梅花在经历严寒霜冻之后以胜利者姿态傲然挺立的形象完全展现在读者面前,她曾在“百丈冰”的悬崖“俏”过,现今在“山花烂漫”时,却温婉而笑,是历经磨难后胜利的“笑”是对恶劣环境的“笑”。一次,仅一个“笑”字,毛泽东的伟岸形象跃然纸上!
3、在词的首行写“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这里“反其意”反在何处?
(老师介绍陆游写《卜算子咏梅》的社会背景和用意)
研习:首先,是毛泽东对当时社会环境的准确判断与认识,他肯定唯物辩证法,逆境总会转化为顺境,充满乐观。
其次,毛泽东以一句“犹有花枝俏”,点出梅花之自得、自如、自豪、傲然于逆境,反陆词孤独寂寞和哀伤。
其三、毛泽东的乐观与自信着实在词中表达的淋漓尽致,写梅花在逆境严峻的考验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一反陆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悲剧感,流露出从不失败,一派乐天自得。
其四、毛泽东在词中所写梅花已经超越了其本身的坚贞不渝、洁身自好的情怀,而是充分体现了词人坦荡宽广的胸怀和在恶劣环境中的洒脱英姿。
4、以“我心中的梅花”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语言简练,层次分明,主题鲜明。
此题设制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强化文本的主体内容,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也是本文情感体验的一个特意体现。
四、比较探究异同,拓展延伸文本。
1、理解毛泽东的词《采桑子重阳》中“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精神内涵。
2、比较阅读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与《卜算子咏梅》的异同。
3、如何理解毛泽东所追求的逆境美感和壮美之情?
咏 梅 篇5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2.学习衬托的手法。
3.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词。
教学重点:教学目的1、3
教学难点:教学目的1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 法:诵读、点播、赏析。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梅花一直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请大家试着背一背关于梅花的诗或词。(如《梅花》、《墨梅》、《早梅》、《红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梅花的词——毛泽东主席在1961年12月写的《卜算子·咏梅》。
2.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两首词吗?谁能背给大家听?
3.(学生背诵《渔歌子》、《忆江南》这两首词。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比较长,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叫上阙,后一部分叫下阙。
二、反复吟诵,理解词意
1.自由读毛主席写的这首词《卜算子·咏梅》,
(1)自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2)谁愿意读一读这首词?
2.再来读这首词,边读边把词中难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试着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讨论。
(1)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处写一写。
(2)我们交流一下,大家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
(可以交流词语的意思,如:咏梅、犹有、俏、烂漫。也可以交流句意。)
(3)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4)与同桌相互交流。
3 。交流讨论。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一一梅的特点及梅的品格;教师相机点拨,生对毛主席词中所写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风雨送春归,风雪迎春到。”
“归”是返回的意思。这句诗是说风雨把春天送回来了,漫天的飞雪迎接着春天的到来。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梅花绽放于寒冷时节的荒郊野外。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群花凋谢,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之时,梅花却不畏严寒、一枝独放的动人画面。这句诗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凌寒盛开的品格。
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是呀,梅花傲霜斗雪、坚韧不拔的品格令人赞颂。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边听边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欣赏画面:
通过大家的描述,在老师的脑海中仿佛真的浮现出一幅寒梅傲雪图。不少画家也为这首词配了画,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几幅。
(3)“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①“不争春”,不和谁争呢?
②梅花是那样美丽,但却不和春天盛开的百花争艳,不炫耀自己的美丽。这是一种什么品质呀?
(可让学生补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也写出了梅花这种乐观谦虚、不居功自傲的品格。)
③体会梅花的品格,练习朗读。
要读出梅花是报春的使者,却无意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乐观谦逊的作风。
(4)“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等到百花盛开之时候,梅花无比欣慰地飘落丛中,表现了梅花的坦荡与无私与众不同。)
小结: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品格呀!凌寒独放,在寒冷的季节里向人们通报着春的信息;当春天到来,百花盛开,梅花已经凋谢,却默默地在百花丛中微笑。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再来读读这两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梅花以其乐观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毛泽东主席的赞颂,老师也忍不住要赞颂梅花。(范读)
(2)让我们都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根据课件中所呈现的音乐旋律与画面风雪交加、春回大地等变化,从而满含激昂、赞叹之情读出梅花的风姿,梅花的品质。注意读出词的节奏与韵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大意。(风风雨雨刚把春天送回来,漫天风雪又迎春天来到。看悬崖已结下百丈冰柱,凌寒梅花却娇艳地盛开着。虽然美丽却不同百花争春,只把那春的消息向人间预报。等鲜花盛开的时候,梅花在花丛中摇曳含笑。)
三、同桌合作,练习背诵
1.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把这首词背下来?大家先试着自己背一背,然后和旁边的同学互相检查背诵的情况。
四.布置作业,复习巩固
2.背诵并抄写这首词。
咏 梅 篇6
教学目的要求
认知: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技能: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情感:初步感受梅花的美好品格。
重点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难点 理解“梅花”的隐含之意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昨天老师请同学们回去预习这篇课文,谁能把自己的预习成果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同化”、改造扩大、完善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不同,因而,其预习的所想获得的知识也必然有各的特点。放手让学生预习,允许学生获取各种与课文有关的知识,不做硬性规定。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特点,而且有利于加快效率,理解的时程。)
二、激趣导入新课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因为你们都愿意做学习的小主人了。老师也想把自己的预习成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可以吗?
师范背课文。
三、自由读课文
1、让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要求读得正确。
四、精读训练
1、自由读课文,划出你已理解的语句。
2、指名读句子。
3、激趣:这节课,教师要让位于同学,请会的小朋友讲给大家听。
面对这些语句,你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呢?
4、指名回答,介绍自己的方法
(1)读
(2)说
(3)画
(我们将学生的“自主”定义为一种尝试性学习,那么正确与否并不重要,因为结论与过程相比应更加看重过程。将多元化、层次化的教学设计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掌有选择权,选择内容,选择学法,通过自由选择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动力。)
5、自由准备(也可和相同观点的小朋友讨论)
6、大组交流
(1)希望你不仅要读出来,还要让听的人听出来。听出来了吗?现在请听出来的小朋友向自由提问。
(2)请你说一说自己的作画意图。
(3)谁能看着图画,说说对这句诗的理解啊!
(4)联系这首词的创作原因,以及作者的生平,想一想:
这梅花仅仅是梅花吗?还隐含着什么?
a.梅花代表英雄人物b.代表无数革命先烈
c.代表许多有骨气,有气节的人。
7、激情
别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化。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有了这样的认识,有了这样的情感,同学们一定能把这首诗读得声情并茂,自己试一试。
指名朗读
9、指导背诵
自己默这首诗,用什么方法都可以,看谁背得快。
(1)检查背诵,可自荐,也可小组推荐。
(2)背诵后还要简要地说出方法
a.抓重点。
b.回忆层次
c.凭借板书
d.熟读成诵
10、配乐齐诵
五、课后拓展
你给自己设计什么样的作业?
(自古以来,作业都是教师布置,学生完成,学生不管有无兴趣,限于教师的权威,都得去做。作为教师应该向“师道尊严”挑战。把布置作业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完后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咏 梅 篇7
作者:沈建芬
教材分析:
梅花是我国历代诗人所爱吟诵的物象。特别是一些品格正直的诗词作家,往往借梅花以抒发内心未申之志,喻节操之高洁,表达不与浊世同流合污之骨气。但古代诗人的咏梅诗,往往在傲骨厌俗中,也难免带有孤芳自赏甚至是顾影自怜的气质,感情天地和精神境界毕竟不够广阔。毛泽东同志作为伟大领袖,他高瞻远瞩,洞察世界风云变幻,托物言志于日理万机之中。他也喜欢以梅喻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在诗词中表现出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信念。
学情分析:
赞颂梅花的诗,学生以学过多首,而赞美梅花的词,尚未学过,教学这首词,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词的内容,体会作者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激励我们勇敢面对困难,树立必胜的信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赞美梅花的诗?学生诵读。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梅花的词。出示课题:卜算子咏梅
(1)卜算子 词牌名(介绍词牌名的有关知识,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咏梅 题目“咏 ”是什么意思?(依着一定的腔调缓缓地诵读)
哪些古诗题目上也有“咏”字?
(2)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写的。作者咏梅要抒发自己怎样的感情呢?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思考:词和诗有哪些不同?相机介绍上阙、下阙。
2、分别读读上下阙
3、上下两阙,短短四句,作者在赞美梅花什么呢?再次自由读
(1)梅花什么特点值得赞美,让你喜欢它,钦佩它。
(2)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了梅花不怕寒冷?能用哪些词来形容寒冷?
出示:寒风刺骨 冰天雪地 雪 冰天 天寒地冻
北风呼啸 大地冰封 寒风凛冽 寒气逼人
(3)理解: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百丈冰:形容极度严寒。犹:尚且,还。
尽管冰凌垂挂于悬崖,北风怒号于幽谷,但是梅花还是开放了,是那么美丽。
(4)配乐吟诵:迎霜斗雪,白雪使她更艳,寒风让她更挺,冰天雪地中只有那一点红色,它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俏丽动人,那就是梅花。引读上阕——
现在,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指导背诵上阕
4、学习下阙
(1)梅花还有什么特点值得诗人赞美呢?
出示: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争春”是什么意思?
春天到了,百花怎样?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能用什么词来表达?
出示:百花齐放 争奇斗艳 姹紫嫣红 花枝招展
繁花似锦 花团锦簇 百花怒放 (齐读)
(2)当其他花争奇斗艳时,梅花怎么样?
出示: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
梅花在哪儿笑?怎样笑?笑什么?
(3)再读下阙,想象画面。
(4)介绍毛主席写词背景,再读诗词,体会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说说下面句子赞颂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1)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梅花不畏严寒、斗霜傲雪的品格———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昂首挺立)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
(义务作报春的使者,无私奉献,以此为乐)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背诵毛泽东的词《咏梅》
2、练习默写,相互订正。
二、学习陆游的《咏梅》
1、范读
2、自由读《咏梅》
3、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开无主:无人过问,无人欣赏。
更著:更加受到
3、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
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用简笔画把它画出来。
咏 梅 篇8
《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读陆游同题词,两篇《卜算子·咏梅》都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卜算子咏梅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卜算子咏梅》阅读原文甲文:《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乙文:《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阅读题目21.请简析甲文“更著风和雨”句中的“更著”与乙文“犹有花枝俏”句中的“犹、俏”的精妙之处。(3分)
22.简要概括甲文上阕、下阕的大意及全文表达的思想情感是什么?(3分)
23.乙文中“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卜算子咏梅》阅读答案21.“更著”是更遭受、又承受之意,这两个字力重千钧,极力渲染梅花处境恶劣,遭遇凄苦。“犹”指“还”之意,突出梅花在悬崖峭壁、百丈冰棱中,依然竞放、一支独秀、傲然挺拔。“俏”指“俏丽、俊俏”之意,描写梅花傲雪美丽绽放,突出它的喜悦自信、积极进取、永不屈服的精神。
22.上阕描写梅花遭遇风雨独自绽放。下阕赞美梅花的品格,托梅寄志。以梅花自喻,表达自己的高洁与坚贞。
23. 对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精神的赞美。
咏 梅 篇9
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解释课题,介绍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1.解题。
2.介绍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熟读课文,思考: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三、自学课文
(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可作上记号,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可以简单地作一下批注。)
1.个人自学。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解决,有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待第二课时解决。)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读一读陆游的《咏梅》词。
3.自主探究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弄懂字词及重点句的含义,体会梅花的品格。
2.理解这首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4.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怒放之美。
5.想象词中描绘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并用简笔画画下来。
教学过程:
-、导入
齐读这首词。
二、学习新课
1.出示学习目标。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汇报,教师适时点拨。(重点体会梅花的品格。)
(1)“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句意:梅花在冰天雪地里,依然盛开着。赞颂了梅花傲霜斗雪的坚强品格。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句意:当山花漫山遍野盛开之时,梅花在百花丛中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赞颂了梅花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胸怀。
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读出词的韵律和节奏,从中感受作者坚强的革命意志和谦逊的品格以及宽广的革命胸怀。)
5.激发想像,画一画。
(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描绘的景象画下来。)
6.背诵这首词。
(自由背、齐背、指名背。)
三、总结、拓展
1.师生小结
毛主席的《咏梅》一词,用精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进而赞颂了梅花坚强、乐观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革命胸怀。
2.读写结合。
结合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把它改写成一段话。
附:板书设计
卜算子
咏梅(毛泽东)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教案点评:
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朗读,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内容,在了解梅花特点,体会梅花品格的基础上,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后鼓励学生读毛泽东主席的其他诗词,背一背陆游的咏梅词,把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
探究活动
1.读一读毛泽东的其它诗词。
2.读读背背陆游的《咏梅》词。
咏 梅 篇10
《卜算子》以咏梅为题,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卜算子咏梅》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试题】
1、《卜算子咏梅》一词分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 的处境,下阕写梅花 的品质。
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请回答。
【参考答案】
1、艰难、恶劣的处境(意思对即可)高洁坚贞的品质(意思对即可)
2、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意思对即可)
阅读练习二:
1、《卜算子.咏梅》中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2、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梅花的哪些遭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独自开放无人欣赏,黄昏来临又被风吹雨打。
3.词人托物言志,借助梅花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品质?
性格孤高,绝不与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馋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4、 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这正和周敦颐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所表明的一样,作者也是以梅花自喻。
5、 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阙,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艰难恶劣的处境,下阕写梅花高洁坚贞的品质。
6、 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请回答。
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
7、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形象特点。
(提示: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寒泠荒凉。(正面描写)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环境烘托)作者处境:仕途坎坷,屡受挫折。)
8、这首诗托物言志所言的志是什么?
(提示:诗人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虽粉身碎骨而心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阅读练习三
⑴词的上阕通过描写梅花所处的环境,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⑵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寂寞、苦闷、凄清(2分,答出其中一点得1分)
(2)表达自己孤傲、隐忍的品格与高洁的报国志向。(2分)
【解析】
第(1)小题考查对诗词所描写的意境的领悟。梅花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怜惜了。它只能寂寞开无主了,渲染了一种寂寞的氛围。已是黄昏独自愁描写的是苦闷而凄清的氛围。
第(2)小题考查对词作言外之意的领悟。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写出孤傲、隐忍的品格和高洁的志向即可。
【作者简介】
陆游(1120xx年1220xx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译文】
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
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咏 梅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咏梅、犹有、花枝俏、烂漫”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词的内容,感悟梅花的不同的品性和精神;并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毛主席和陆游在词中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词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
【教学难点】
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主席写的一首词:《卜算子 咏梅》。(板书)
“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咏:这里有赞美的意思。〖“咏”,是古诗词的一种题材,不都是赞美的意思。〗
二、初读全词,感悟大意
过渡:毛主席在这首词中,赞美了梅花的什么呢?多媒体出示整首词。
1、自由轻声朗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2、指名学生朗读。
3、教学生字词:送春归、悬崖、百丈冰、花枝俏。
4、默读,想一想,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作个记号。
三、细读全词,理解内容
过渡:这首词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下面我们来细细地阅读。
1、讲读上阕。
⑴ 指名朗读。
⑵ 逐句研读。
①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1、2两句词的意思。讨论:“风雨”把“春天”送走了,是谁把“春天”迎来了呢?要求懂得:严寒的冬天,漫天飞雪。但是,在毛主席的眼里,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快要到了。
②“已是悬崖百丈冰”,是什么意思?“花枝俏”,是什么意思?学生交流后,板书:“花枝俏”。“俏”,是什么意思?梅花开得怎么样?请你用恰当的词语,形容梅花的“俏丽”。
③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俏丽的梅花,多媒体展示:“梅花”。
⑶ 小结。想一想,毛主席赞美了梅花的什么精神?(不畏严寒。)
⑷ 齐读。
2、讲读下阕。
⑴ 默读。思考:毛主席在下阕又赞美梅花的什么精神?
⑵ 指名诵读。
⑶ 逐句研读。
① 梅花,在寒冷的冬天开放。但是等到山花烂漫的春天来了,她却怎么样了?想象“山花烂漫”的情景。梅花在“丛中笑”,又是怎样的情景?梅花笑了,为什么?学生交流后,板书:“丛中笑”
② “她在丛中笑”。毛主席用的是“女字旁”的“她”?在毛主席的眼中,梅花就像一个怎样的人?
⑷ 小结。春天,百花在竞相开放,世界非常美丽。梅花不与春光争艳。她看到山花烂漫的春天,却笑逐颜开。这就是梅花!
⑸ 齐读。
3、配乐朗读全文。
过渡:当严冬来临,大地冰封,万里雪飘,冰凌悬挂于危崖,朔风呼啸于旷野,可是梅花却凌寒独放。当温暖的春天来临,山花烂漫,遍野飘香,梅花却躲在万花丛中会心地笑了。这样的梅魂,这样的梅骨,这样的梅神,怎能不令人喜爱、赞美呢?请大家听配乐朗读。
四、探究阅读
过渡:宋朝的爱国诗人陆游,也写了一首“咏梅”的词。
1、比较阅读陆游的《咏梅》:
⑴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并请大家想一想,陆游词中所写的梅花是怎么样的?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学生交流后,板书:独自愁、香如故
⑵ 引导比较。 想一想,毛主席在词中所赞美的“梅花”与陆游词中的“梅花”有什么不一样?
⑶ 小结。梅花都在冬天开放。但是,在陆游的词中,梅花在“独自愁”,而毛主席词中是“花技俏”。
同学们,毛主席是在读了陆游的词,才写“卜算子 咏梅”这首词的。毛主席在自己词的前面,有一句说明的话:(多媒体出示):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要求学生说说“反其意”的意思。
2、介绍毛主席创作词的背景:多媒体出示文字:
1961年12月,毛主席在广州主持中共中央会议。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读了这段话,你又知道了什么?(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不要被困难吓倒。同时,也表明了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3、小结:
毛主席和陆游写的词,都是“咏梅”。但是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对梅花的认识也不一样。毛主席巧妙地用陆游词的原韵,写下了这首词,鼓励全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
五、总结
不同的时代,人们赋予了梅花的不同的品质,但唯一不变的是人们梅花的喜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愿梅花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六、作业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意思,并写下来。背诵毛主席的《卜算子 咏梅》
2、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把它画出来。
【附板书】 卜算子 ? 咏梅
花枝俏 独自愁
毛泽东 陆 游
丛中笑 香如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试背《咏梅》一词。
2、背诵其中你喜欢的诗句。
二、深入理解课文
1、熟读全词
2、指名读
3、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说说你还不理解的地方
4、小组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相机兰拔,使学生对毛泽东的词中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⑴ “飞雪”“百丈冰”:梅花绽放于最寒冷的季节,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梅却不畏严寒,一花独放。
⑵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梅的谦逊作风。
⑶ “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梅在丛中无比欣慰的飘落丛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三、感情朗读课文
1、梅花的其乐观精神、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毛主席的赞扬。
2、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
3、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
四、对比阅读.感悟诗人的情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2、再读毛主席的词,对比感悟原词中梅花的品格。
五、拓展阅读
1、课外阅读毛主席的其他诗词
2、参观我校植物园中的景物,学习《咏梅》中的写法,选择某一种植物直抒胸臆,表达你的情感,练笔或写短诗。
咏 梅 篇12
教学目标:
学习咏物诗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判断下面的诗句写的是什么?
1、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于谦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王安石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石郑板桥
4、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菊黄巢
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咏柳贺知章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咏物诗,了解一下咏物诗的特点,以及如何来鉴赏咏物诗。
二朗读理解卜算子咏梅
1、写作背景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有“小李白”之称。他一生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几度被朝廷任用,又极度被罢官。这首词正是这种政治环境下的明志之作.
2、译文:在驿站的外面,在断桥的旁边,无人过问的梅花寂寞地舒展花瓣,黄昏时候你已经受不起孤独与忧愁,哪里还能在忍受狂风暴雨的摧残?你无意苦苦争夺在春天里争妍斗艳,你任凭百紫千红去妒忌恨怨,即使凋谢后被踏成泥土,碾做尘埃,沁人心脾的幽香却永远不会消散。
三、鉴赏诗歌
1、作品描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
寂寞无主、风雨摧残、群芳嫉妒、不屑争春、清香如故
2、这些特点表明了词人怎样的内在品性?
凄苦困厄的处境——-坚忍不屈的品格
洁身自好、坚守高尚的品格
3、梅花在词中象征着什么?诗人的人格。
4、在咏物诗中,咏物是诗的内容,比兴寄托才是诗的灵魂,这首词是如何用梅花的意象来表现自己情操的?
驿外断桥边、黄昏风雨比喻他一生艰难的政治处境和他所遭受的严酷的政治打击。争春无意、妒任群芳象征他不屑媚俗邀宠,有别于一般官僚政客的傲岸性格。成泥作尘、香犹如故象征他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坚持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的顽强意志。
四、总结咏物诗的鉴赏技巧
①“读清”全诗。
②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③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④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五、拓展应用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前六旬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
(2)诗人借孤桐形象表达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天地;越老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
(2)表达了诗人正直向上、虚心扎实、
- 推荐阅读:
- 咏 梅(精选15篇)
- 咏 梅 2
- 1、 咏 梅
- 1、 咏 梅
- 咏 梅
上一篇:月考反思总结 月考反思总结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