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半截蜡烛》阅读练习 半截蜡烛讲的是什么事

2024-02-03人围观
简介《半截蜡烛》阅读练习 篇1  (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历)声喝(hē hè )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è é)运即将到来

《半截蜡烛》阅读练习 篇1

  (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历)声喝(hē hè )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è é)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烛焰摇(曳叶),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fo fu)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sì shì)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词语,用“——”画出来。

  2、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厄运是什么意思?本文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对着越来越短的蜡烛,杰克会想些什么呢?写出杰克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猛然、突然),小女孩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么大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镇静)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划去括号里使用不当的词。

  2、照样子写词。

  瞧了瞧:____  ____  ____  ____

  3、“娇声”的意思是____,杰奎琳“娇声”对司令官说话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杰奎琳的举动中,你体会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半截蜡烛》阅读练习 篇2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难点: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二、文本解析

  1、题目解读。《半截蜡烛》这篇文章,生动记叙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与突然闯入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故事,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虽然没有炮火硝烟,却危机重重,险象环生。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某城市的故事。女主人伯诺德夫人的家是反法西斯组织的一个联络点,为安全起见,伯诺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在蜡烛被例行前来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危急关头,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故事的精彩之处就体现在他们与敌人的对话中:伯诺德夫人──“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吹熄了蜡烛)杰克──(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蜡烛)“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杰奎琳──(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走到少校面前)“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结果,杰奎琳的巧妙伪装出来的可爱和天真、毫无破绽的理由打动了德国少校,终于保住了蜡烛里的秘密。

  3、结构分析。

  第一段(1-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4、中心思想。

  5、写作特色:

  1、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刻画。

  2、是细节描写生动真实

  三、重点筛选

  (1)对词语的理解。

  绝妙:极美妙,极巧妙。厄运: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摇曳:摇荡。

  (2)对句子的理解。

  ①为了有一天能把德国佬赶出去,我们得不惜代价守住它,懂吗?

  这是伯诺德夫人对两个孩子说的话。一个“守”字和“不惜代价”表现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与秘密共存亡的决心,也可见保住秘密这一任务的艰巨。守住蜡烛,守住秘密,就是守住自己深深眷恋的祖国,从中可以看出法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憎恨,誓死赶走侵略者的决心。正是这朴素、坚定的话,使两个孩子做好了心理准备,所以在敌人面前,才表现得那样镇定自若。

  ②“又把那个快要烧到金属管的蜡烛点燃”“蜡烛越燃越短”“杰奎琳慢慢端着蜡烛走上楼去。在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我们不能忽视课文关于蜡烛的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当时情况的万分危急。在这种时候,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是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危险的存在,他们心急如焚。正是这种对危急的描写,有力地衬托出了他们的沉着、机智和勇敢。看到妈妈没有保住蜡烛,小杰克想出了去柴房抱柴的借口,并且“若无其事”地端起蜡烛,伯诺德夫人“不动声色”地帮助杰克,但依然没能成功;杰克的计策失败,保住蜡烛的重任就落到了杰奎琳身上。小小的杰奎琳充分施展出她的智慧,动作上是那样漫不经心,“打了个懒懒的哈欠”“慢慢端着蜡烛走上楼去”一点慌张的痕迹也没有;表情是那样天真可爱,“她宝石般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笑容像百合花一样纯洁”;理由是那样的不露破绽,“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她的语言最有特色,她叫少校为“司令官先生”,极大地满足了德国少校的虚荣心,顺利地拿到了蜡烛。愚蠢的侵略者做梦也不会想到,柔弱的妇女,天真烂漫似乎不谙世事的孩子,在不动声色中,与他们进行了一场多么惊心动魄的战斗啊!而这战斗,又是以他们的失败告终!

  无疑,伯诺德夫人一家是勇敢的,这种勇敢来源于对侵略者的恨,对祖国的爱,对和平生活的爱。这在文中字里行间都能找到答案。

  (1)教师相机板书:一吹二端、外静内急

  (2)“外静内急”

  “外静内急”,这不仅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人跟三个德国军官的斗争方式,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整个法国人民的一种特有的斗争方式。

  “外静内急”,着急什么?

  (“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导:“秘密就会暴露”,这是一份绝密的情报,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法国的战局;“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这是一个情报的中转站,一旦破坏,来送情报的、来取情报的,会牺牲多少法国人啊!要知道,德国鬼子比当年的日本鬼子还要凶残百倍,他们杀人如麻。总之“万一”之下,后果不堪设想。同学们,情况——万分危急。〕

  3、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却一次又一次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最后终于保住了那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这三个人你最佩服谁?为什么?请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同桌相互交流。

  ◆ 交流中:

  1、你最佩服谁?还有哪些同学佩服(伯诺德夫人、杰奎琳、杰克)?你们觉得这家人怎么样?

  2、板书: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

  伯诺德夫人:动作——(急忙)取,(轻轻)吹。

  语言——“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心理——可用内心独白。

  神情——镇定沉着,临危不惧。

  德国军官的动作——闯、坐、拿、点、放。语言——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

  杰克:动作——(慢慢地)站,(平静地)伸、端,(不快不慢地)走,(从容地)搬,生火(默默地)坐待。

  语言——“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

  神情——镇定,从容,不露声色。

  心理——厄运即将到来 不畏死亡

  杰奎林:语言——(娇声地说)“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先生们,晚安。”

  动作——(镇定地)端,(小心地)上楼。

  神情——恭敬、镇定。

  心理——紧张

  3、师要追问、生疑。引导孩子再读。

  4、小结:听了同学讲的,老师也想讲一讲我的想法,伯诺德夫人一家人那种爱国的精神,那种在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镇静确实令人敬佩,同学都讲得十分精彩。不过徐老师想提醒大家一句,伯诺德夫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是她,第一个意识到蜡烛燃烧后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是她,在两个孩子吓得脸色苍白的情况下能急中生智,想出了换灯“吹”蜡烛的办法;也正是她,稳定了两个孩子的情绪,使杰克和杰奎琳能在要紧关头想出两个“端”的办法。

  四、拓展联想

  1、读懂课文后,可以组织学生演一演剧本,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把前边学过的课文改编成剧本。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

  2、续写故事

  例:夜深了,屋外的风还在呼呼的吹着,看着三个德军军官远去的背影,伯诺德夫人忐忑的心才稍稍平静了下来,她疲惫的站起身,向楼上走去,“杰奎琳,我的好孩子,你睡了吗?”

  听到妈妈的喊声,女儿杰奎琳从床上爬起,轻轻的走到楼梯边,顺着楼梯向下看,她用柔和的声音回答着妈妈的问话,“妈妈,是你吗?我在这儿,烛台也好好的保管着。怎么样,德国兵走了吗?”

  “走了,走了。”伯诺德夫人用疲惫的声音说道。

  杰奎琳从桌上拿起烛台,飞奔的从楼梯上下来,一见妈妈,赶紧扑到她的怀中,“妈妈,我们的劫难过去了吗?我真的好害怕。”伯诺德夫人紧紧的抱住女儿,此时,她的心绪如潮水般起起伏伏,她在思索着——未来的日子。

  伯诺德夫人深深的叹了一口气,看看女儿,再回头看看儿子杰克——他已经趴在桌上熟睡了。

  六、课堂流程

  名言:.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

  1、走进第二次世界大战

  2、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3、点击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5)、课堂导入: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最终凭借他们的机智勇敢取得了胜利。其实,在那个年代有许多像伯诺德夫人那样的家庭,有许多像杰克、杰奎琳那样的孩子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在和敌人斗智斗勇,甚至不惜失去自己的生命。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4、自主学习,多元选择。

  (1)出示“快乐导航”。

  6、《半截蜡烛》快乐导航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自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理清文章的脉络。

  ★、默读课文,勾画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关键词句,思考批注,伯诺德一家人有美好品质。

  ★、走进文本

  1、牢记生字:

  半截(jié) 诺言(nuò) 熄灭(xī) 灯芯(xīn)   

  2. 理解下列词语:

  绝妙:极美妙,极巧妙。

  厄运: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

  摇曳:摇荡。

  3. 精读课文:

  (1)朗读第一段,区别“绝密、绝妙”这两个词。

  绝密:形容极端机密的,必须绝对保密的(文件、消息等)。

  绝妙:极美妙的(音乐),极巧妙的(办法)。

  (2)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想了很多的办法。因为泄漏了情报会威胁到自己的祖国的安全。

  (3)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方法来收藏,

  她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儿?

  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里面,然后把它插在烛台上。

  妙在蜡烛放在桌上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

  (4)指导朗读第2节第3句,并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办法巧妙。

  (5)第一场戏,这场戏中心人物是谁?

  伯诺德夫人

  找出文中反映中心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关键词。

  其他还有什么角色,有什么样的动作?

  (6)第二场戏,这场戏中心人物是谁?

  大儿子杰克

  找出表示中心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关键词。

  此时伯诺德夫人又是怎样的心情?外表如何?

  (7)第三场戏,这一场戏中心人物是谁?

  小女儿杰奎琳

  找出表示中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关键词。

  (8)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的勇敢与机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4、达标测评

  ●选词填空。

  镇定 坚定

  1. 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应有着( )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   

  2. 无论遇到什么事,我们都要保持( ),不能慌张。   

  微弱 衰弱 虚弱

  1. 病了这么长的时间,他的身体很( )。

  2. 他不幸得了不治之症,身体正渐渐( )下去。

  3. 借着( )的灯光,他看清走在前面的正是王林。

  ●表演《半截蜡烛》

  1、分小组,做准备。2、师生合作表演。3、生生合作表演。

  ★研读课本,独立思考。

  (3)记录、批注、画线、查字典、练习。

  ★、合作探究,帮扶训练。

  (1)对子间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讨论分析“快乐导航”中的相关内容。

  (3)合作表演、创作等。

  ★、展示提升,穿插巩固。

  (1)走进文本。

  (2)字词赏析。

  (3)品读感悟。

  (4)人物精神。

  (5)内容拓展。

  6、《半截蜡烛》 快乐导航

  班级: 姓名 执笔人:李春燕 时间:2011-02-26等级: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自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理清文章的脉络。

  ★、默读课文,勾画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关键词句,思考批注,伯诺德一家人有 美好品质。

  ★、走进文本

  1、牢记生字:

  半截(jié) 诺言(nuò) 熄灭(xī) 灯芯(xīn)   

  2. 理解下列词语:

  绝妙:极美妙,极巧妙。

  厄运: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 摇曳:摇荡。

  3. 精读课文:

  (1)朗读第一段,区别“绝密、绝妙”这两个词。

  绝密:形容极端机密的,必须绝对保密的(文件、消息等)。

  绝妙:极美妙的(音乐),极巧妙的(办法)。

  (2)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想了很多的办法。因为泄漏了情报会威胁到自己的祖国的安全。

  (3)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方法来收藏,

  她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儿?

  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里面,然后把它插在烛台上。

  妙在蜡烛放在桌上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

  (4)指导朗读第2节第3句,并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办法巧妙。

  (5)第一场戏,这场戏中心人物是谁?

  伯诺德夫人

  找出文中反映中心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关键词。

  其他还有什么角色,有什么样的动作?

  (6)第二场戏,这场戏中心人物是谁?

  大儿子杰克

  找出表示中心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关键词。

  此时伯诺德夫人又是怎样的心情?外表如何?

  (7)第三场戏,这一场戏中心人物是谁?

  小女儿杰奎琳

  找出表示中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关键词。

  (8)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的勇敢与机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4、达标测评

  ●选词填空。

  镇定 坚定

  1. 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应有着( )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   

  2. 无论遇到什么事,我们都要保持( ),不能慌张。   

  微弱 衰弱 虚弱

  1. 病了这么长的时间,他的身体很( )。

  2. 他不幸得了不治之症,身体正渐渐( )下去。

  3. 借着( )的灯光,他看清走在前面的正是王林。

  ●表演《半截蜡烛》

  1、分小组,做准备。2、师生合作表演。3、生生合作表演。

  ★研读课本,独立思考。

  (3)记录、批注、画线、查字典、练习。

  ★、合作探究,帮扶训练。

  (1)对子间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讨论分析“快乐导航”中的相关内容。

  (3)合作表演、创作等。

  ★、展示提升,穿插巩固。

  (1)走进文本。(2)字词赏析。(3)品读感悟。(4)人物精神。(5)内容拓展。

《半截蜡烛》阅读练习 篇3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主体——主人决定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我这样设计《半截蜡烛》的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以演促读

  导入语是一堂课的开场白,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本堂课学习的准备阶段,是为了引导、启发、激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所运用的语言。好的导入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为授课的成功奠下良好的基础。新课伊始,我这样导入:“同学们,电视剧《小兵张嘎》看过吗?里面的嘎子、乐乐、胖墩儿、刘英可谓机智勇敢,你们一定很喜欢吧,想像他们一样演电视剧吗?”我的语调是饱含激情的,我的语言是极有激趣性的,学生们一听说演电视剧,个个跃跃欲试。然后我煞有介事的说:“机会来了,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很好的剧本——《半截蜡烛》。”顺利地切入正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播放一段二战背景及藏有秘密的半截蜡烛由“点燃——吹熄——又点燃——端上楼熄灭”的录像,学生听着紧张的音乐节奏,看着蜡烛的变化,个个神情变得严肃,表情变得凝重。这时我让他们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学生有的说:“半截蜡烛最后熄灭了吗?”“是谁端走了蜡烛?”“剧本里有几个角色?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期待,就像平静的湖面丢下了小石子荡起了涟漪,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不再处于被动状态,也能顺利有效地参与后面的学习。我用“研读剧本、练习台词是演员的必修课”来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剧本。后面我设计“研读剧本”“练习台词”及“课后排练课本剧”始终以学生的兴趣为抓手,以演促学。

  二、精设提问,自主探究

  在学生初读剧情的基础上,我精设了一个提问:“伯诺德夫人、儿子杰克、女儿杰奎琳为保护秘密与德国军官斗智斗勇,故事一波三折,假如让你来演,你最想演谁?你准备怎样演?”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学习任务读书,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更主动地去研读剧本,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三、依托文本,重视个性化阅读

  学生选择自己最想演的角色后,依托文本,自主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为体会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精神品质,我先让学生回顾以前学习一般写人记事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醒学生在自主研读时可抓住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文字,然后在文本中找到自己最想演这个角色的理由,运用“读——议——体验读”的程序进行剧本重点部分的教学。结合在同级不同班教学本课的经历,我发现这一环节的设计,确实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个性化阅读得以体现。在学生交流汇报伯诺德夫人这一部分时,有学生说“我从‘要’、‘得’、‘得’几个字看得出这个秘密很重要,教育孩子们必须守住秘密,说明她很爱国。”有学生说:“我从‘为了有一天能把德国佬赶出去’的‘赶’字觉得伯诺德夫人对德国佬很仇恨!”一个“赶”字正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与德国军官周旋的目的。因此我相机介绍二战期间德国佬的恶劣行径,使学生对文章理解更深入,体验更深刻。在学习杰奎琳这一部分时,有学生说:“我从‘杰奎琳打了个懒懒的哈欠’和‘杰奎琳慢慢端着蜡烛走上楼去’想到,她打个懒懒的哈欠是要说明她确实很困,我自己想睡觉时就是‘懒懒的’,动作也很慢,所以从‘懒懒’和‘慢慢’可以看出杰奎琳很机智。”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投入剧本的研读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四、多种形式朗读,感悟形象。

  在研读了剧本后,又特设一个“练习台词”的环节,意在使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人物形象,升华人物精神。让学生自己选择朗读方式,可选择自己最欣赏的语言读,可小组分角色读,可创意表演读,可小组评议读,最后在学生充分读书后指名分角色朗读全文,展示朗读效果,回归整体。

  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做到了“以学生为主”,学生思维活跃,发言踊跃,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种平等交流的伙伴关系;依托文本,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朗读,以读代讲;开展了“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效果较好。但在执教中,也受一些问题的困扰,比如在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到底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收?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怎样做到更有序有效?……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多探究,以期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半截蜡烛》阅读练习 篇4

  6、半截蜡烛

  学什么

  通过正角、流利朗读全文,感悟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心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并学习他们强烈的爱国精神。

  怎么学

  一、音写汉字,看谁写得最规范最美观

  dēng xīnchng ruchfngxī dēngbn ji

  二、比一比,再组词

  截( ) 梯( ) 嘛( ) 熄( )

  载( ) 递( ) 麻( ) 媳( )

  栽( ) 第( ) 摩( ) 螅( )读

  测一测

  一、读课文,联生活费上下文完成以下习题。

  1、以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是涂音,打“√”。

  反而( r ěr) 暴露(l lu) 厉声喝(hē h)道 即(j j)时

  2、文中“代不用蜡烛就不行吗?”是( )句,将它改成陈述句:

  3、“蜡烛的秘密”假如暴露,会有什么后果?( )[多选]

  a、情报站会遭破坏b、屋里漆黑一片c、伯诺德一家五口将被杀害

  4、母子三人保护秘密情报的行为表现出他们 、 、 的品质。

  a、镇定 b、勇敢c、沉着 d、机智 e、机警f、顽强

  二、基础知识。

  1、按照汉语拼音字母表顺序,先将下列字母重新排列,再写出相应的大写字母。

  e q i d r j l n

  大写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写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不能重复。

  (1)( )一趟 (2)( )一遍 (3)( )一把

  (4)( )一眼 (5)( )一句 (6)( )一遭

  3、先补充成语,再按要求分类。(10分)

  神机( )算 自私自( ) 斗志( )扬

  阴( )诡计 滔滔不( ) ( )头丧气

  舍( )为人口若( )河

  ①褒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贬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字成词并按要求分类

  喜上( )( )飞色舞横( )怒目双( )紧锁

  愁( )苦脸( )开眼笑扬( )吐气双( )倒竖

  表喜悦之情: 、 表得意之态: 、

  喻忧愁之神: 、 发怒的样子: 、

  再提高

  一、正当小女儿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灭了”,请你续写故事,看看能有几种结局。(小练笔)

  二、阅读

  低头与昂头

  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他的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那是他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去赴一位老前辈的约会,地点在一座低矮的小茅屋。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嘭”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青肿了一大块,痛得他哭笑不得。出来迎接他的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痛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来拜访我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富兰克林牢记地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准则。

  还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应聘队伍。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当头劈来一个耳光,问:“这是什以滋味?”几乎所有的人都捂着自己的脸出来了。当然,这些人都落聘了。后来,有个年轻人走了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个耳光,问:“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站直身子,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在同样的位置,给主考官同样的一个耳光,说:“就是这样滋味。”因此,这位年轻人被录取了。

  富兰克林以低头而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起头颅而被聘用,这是不是人生的悖论呢?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在摆放我们自己所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摆放在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着做人。

  1、“低头”的寓意是什么?

  2、为什么说富兰克林被撞是最大的收获?

  3、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为什么许多人会落聘?年轻人被录取对你有什么启发?

  4、你如何理解文中提出的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

《半截蜡烛》阅读练习 篇5

  【说教材】

  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事,赞扬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注意精神。课文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相当细腻。在本课的教学中应当认真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定的动作、神情、语言和紧张激烈的心理活动去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说教法、学法】

  1、以读促悟: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细细去朗读、感悟课文文字中蕴涵的丰富的人物内心心理活动,营造出一种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

  2、想象具化人物内心:

  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在教学中反复出现,引导学生想象杰克和杰奎琳在与德军周旋时内心在想些什么,体会人物的复杂的心理活动。

  3、扶放结合,自主学习: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着重引导学生重点研读伯诺德夫人是如何和德军进行周旋的,让学生学会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一步步走进人物的内心,进而让学生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杰克与杰奎琳是如何和德军进行周旋的。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激发情感

  在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然后引说课文第三小节中的一句话,“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让学生通过朗读明确保住这半截蜡烛的重要性。

  二、精读重点段落,授之以渔

  1、策略一:

  在教学课文重点段落时,重点围绕课文中心内容“在危急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这个问题来展开教学。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我选择重点教学了伯诺德夫人是如何和德军进行周旋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在危机中的动作、语言、神情,揣摩人物内心的复杂心理。我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急忙、轻轻”这一组带有矛盾性的动作,来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伯诺德夫人当时紧张、焦急、担心而又非常镇定、不露声色的精神品质。

  2、策略二:

  而在教学杰克和杰奎琳的部分时,则是让学生在学习第三小节的基础上,学会如何进行学习,用学到的方法开展自主学习、自主感悟。

  3、策略三: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启发想象:

  在教学中,反复出现“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进而领略伯诺德夫人一家在面对危机时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品质,更要让学生明白他们的爱国之情。

  4、策略四:以读促悟,升华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朗读为主线,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激发学生的感情。在朗读中体会危机的严重性,感悟学生在危机中表现、内心世界,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为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安危而担心,感受危机的一波三折,更要引导学生激发起一种强烈爱国热情。

《半截蜡烛》阅读练习 篇6

  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生率,绿线中的3个生率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怕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怕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键

  通过朗读训练,体会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宇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3.学习第一段,理解课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

  3.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l.自读课文,要求:

  (l)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划出生字新词,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生率新词。

  蜡烛伯诺德夫人屋里熄灭

  遭到厄运盯着杰奎琳

  楼梯灯芯摇曳

  (2)指读、正音后齐读。

  (3)说说生字新词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正音。

  4.通过读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附对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解答)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

  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提供句式:当_________,(谁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_____。

  2.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段(l~2节):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第3节):写一名德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节):写大儿子杰克想借搬柴生火之机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怕一7节):写小女儿杰奎琳在万分紧急关头,借口上楼睡觉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后,字词质疑。

  区别理解绝密、绝妙两词。

  2.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3.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方法来收藏,她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儿?

  指导朗读第2节第3句,并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办法巧妙。)

  4.齐读第一段。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生率表,注意每个生率的笔画与结构。

  2.重点指导厄与遭两字。

  3.钢笔描红、临写。

  4.反馈。

  六、作业练习

  1.抄写生率新调。

  2.读课文。

《半截蜡烛》阅读练习 篇7

  佚名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难点: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具准备: 光盘、图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3 半截蜡烛

  2、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学生交流。

  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 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 ):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绝密、绝妙。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这样做?

  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学生深入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3、指导编排课本剧。

  三、第一场的编排。

  1、默读课文,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应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学生交流怎样表演。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准备工作。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默写词语。

《半截蜡烛》阅读练习 篇8

  一、导课

  1、出示蜡烛图片:认识蜡烛、烛光、烛台

  2、揭题,齐读

  3、过渡:蜡烛往往给人以温馨浪漫的感觉。可是,有时特定的环境下,蜡烛会让人觉得不安,蜡烛的燃烧甚至让人觉得害怕。那又是怎么回事呢?

  二、初读感知,了解剧本的特点

  1、自由读课文,与故事相比较,总结交流剧本的特点。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总结。

  3、再读课文,文中的三位主人公分别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分别是?

  4、把剧本划分成两个场景,分别说说两个场景的内容。

  5、把两个场景的内容连起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抓人物台词,感受语言的魅力。

  1、情报藏在蜡烛里,你觉得这个方法好不好?总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最显眼的地方就是最隐蔽的地方。

  2、你从哪里看出情报的重要?品读: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我们的生命。

  3、一天夜里,几个德国官兵突然来到伯诺德夫人的家中,他们点起了那只蜡烛。当时的情况真是——(积累词语)

  4、为了保护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做了哪些斗争?

  5、学生自由读,填空,画出相关台词,写批注,谈体会。

  6、品读人物的对话和舞台说明,谈体会。

  7、为什么杰奎琳的话起了作用?从这你看出了什么?

  8、同桌选一个片断演一演。

  四、课外拓展

  1、出示话剧《茶馆》《雷雨》的剧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

  1、阅读有关二战的故事

  2、找找剧本读一读

  3、把《半截蜡烛》的故事说一说

  4、自由组合演演。

《半截蜡烛》阅读练习 篇9

  单元与课题 半截蜡烛(第2课时) 主备人 朱先花 审核人 使用人 朱先花 使用日期或周次 本课时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读读、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通过合作的形式,把故事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本课时重点难点或学习建议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读读、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有感情朗读课文。 本课时教学资源的使用 投影仪、录音机、磁带。 学习过程 学习要求或学法指导 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 1、根据提示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当__时,伯诺德夫人__(怎么做)__(结果怎样)

  当__时,大儿子杰克__(怎么做)__(结果怎样)

  当__时,小女儿杰奎琳__(怎么做)__(结果怎样)

  2、伯诺德夫人一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学生自学课文,思考问题并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师及时进行引导。 4、能用简单的词进行概括。 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 一、学习第一场戏。

  1、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 2、交流。

  ◆动作:(急忙)取、(轻轻)吹。

  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再做轻轻吹的动作。 ◆语言:关键读好哪个词?(亮)为什么?

  要读得不引起德军的怀疑? ◆心理活动:个别读,从中体会到什么?

  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你能把这段心理活动以你自己的口吻表达出来吗?。

  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三个德国军官。)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 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 6、演员表演,观众注意看他们的动作,仔细听他们的语言,还要观察什么呢,自己动脑看吧。   四、学习第二、第三场戏。  1、小结布置:刚才,我们通过共同合作、探究,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场戏的演出。能采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合作完成后二场戏的演出吗?第二场戏的主角是——?第三场戏的主角是——?  2、,思考:你准备从人物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演好机智、勇敢的杰克或杰奎琳?  3、交流杰克。    4、交流杰奎琳。杰奎琳的机智、勇敢你认为关键是演好哪个地方。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小小年纪便懂事了,和妈妈哥哥一样机智、勇敢)   谁能当回杰奎琳,用娇声对德军说这句话。   联系当时情况的危急,联系她说的话,谁能猜出杰奎琳此时一定在想些什么?再读她说的话。  6、挑选两组表演。   1.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

  2.重点提示:为什么要轻轻吹?大家一起读句。

  3.指导朗读。

  4.圈画重点词。引读。 指导这是你的心理独白 5.结合课文内容小组交流,指名交流。 6.以小组为单位,商量一下如何把文中提示我们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表演出来。 7.组长起立,代表小组选择其中一场戏。 同法默读一出戏,圈画关键词句。  8.动作:(慢慢站、端、从容搬回、生火、坐待)重点提示: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得这么从容的?读句。 语言:关键读好哪个地方?(真冷)指导朗读。 其它角色又要演好哪些表现呢?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想该抓住哪些方面演出其它角色的特点。 9.重点提示:娇声。理解。(博得敌人的好感,这样一来,当她提出要求时才不会糟拒绝) 10.下面同学作评委,评出最佳主角奖和最佳配角奖。 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 1、根据课文内容编剧本。 2、完成补充习题上的练习。 1、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2、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进行全班引导。 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 1、 2、

  填写日期: 年 月 日

《半截蜡烛》阅读练习 篇10

  学习第一段时,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去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了解这半截蜡烛并不普通,它藏着绝密情报,意义重大。问题的提出一下子使学生的心弦绷紧了,并开始认真读课文,仔细思考问题。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许多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这是半截巧妙的蜡烛,谁也不会想到伯诺德夫人会把最重要的`情报藏在这半截蜡烛中。”也有的说:“这半截蜡烛是关系到情报站,以及伯诺德夫人全家生命安全的半截蜡烛。”看到同学们对这不寻常的半截蜡烛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我又把教学的视角转到文章的人物上来,并适时提问:“对于誓死保护情报的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孩子们凭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表达了对伯诺德夫人一家的无比敬意谈到了很多。这一教学过程让学生从这半截蜡烛中品味伯诺德夫人的聪明、机智,领悟这半截蜡烛牵动着情报站的安危,关系到这一家三口的安危,同时感悟半截蜡烛随时可能引爆的危险,紧紧地绷紧了学生探究的心弦,通过这样的理解,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激动、紧张的氛围中。学生在感悟的过程中,深深地被课文的情景所吸引,探究的热情变得非常高涨,和文本对话的兴趣很高,当学生和文中的人物开始产生对话、交流时,学生的感受自然变得敏感而锐利。

《半截蜡烛》阅读练习 篇11

  一、读题

  师:谁来读一读课题。

  生读(突出半截)师:这蜡烛不长,只有半截。

  生读(突出蜡烛)师:你强调了蜡烛,这可是藏有情报的蜡烛。

  齐读。

  二、复习,整体感知,拎出主线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眼前浮现了哪些画面呢?

  生:我看伯诺德夫人四处藏情报的画面。

  师:在战争年代,一个妇女带着两个孩子,与德国强盗斗争,多不容易呀!

  生:我看到德*官枪过蜡烛,点燃了蜡烛的画面。.

  师:这半截蜡烛系着他们以一家的性命,情况多么危急。

  生述(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了保护情报和敌人周旋的画面,那么,你们听到他们分别说了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把它划出来。

  生读课文,划句子。

  师:伯诺德夫人说了什么?生答略

  杰克说了什么? 生答略

  杰奎琳说了什么? 生答略

  三、学习第三小节

  师:我们首先来看伯诺德夫人的话。(出示)谁来说一说?

  生1说。

  师:你说得很准确,也很清楚,一个标点,一个标点,都说出来了。谁再来说。(略)

  四、学习第四小节

  师: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可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又一场更大的危机降临了。(课件显示:蜡焰摇曳,时间嘀嗒嘀哒响起) (略)

  五、学习第五小节

  (课件:时间嘀嗒嘀哒声音继续响着)

  师:此时空气仿佛凝固了,时钟的声音不断在耳边回荡着、回荡着。突然,小女儿杰奎林说话了(出示)

  师:谁来说一说 (生1说)你再来。(生2说)

  师:杰奎林是怎样说这句话的?生:(娇声)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对谁会娇声地说呢?

  生:我会对我的爸爸妈妈说。

  生:我会对我的爷爷奶奶说。

  生:我对我的亲朋好友、长辈们说。

  师:可是,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杰奎林怎么能对这残忍的、凶狠的、杀人不眨眼的德国人说呢?

  生:我知道了,杰奎林故意这样说,是为了让德国人喜欢她,不怀疑她。

  生:杰奎林非常聪明,她是用自己的天真来骗德国人的。同时她也非常勇敢。

  师:谁来娇声地说一说?(生1、生2说)

  师:你们说得真好,我也想娇声地说一说。“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我可以拿半截蜡烛上楼睡觉吗?”我说得怎样?

  生纷纷:老师,你说错了,是一盏灯。

  师(惊讶地):她心里明明想的是那半截蜡烛,怎么说成一盏灯了呢?

  生:她不能说半截蜡烛,因为一说会引起德国人的怀疑。

  生:因为妈妈想把蜡烛吹熄,哥哥想把蜡烛拿走,如果她还说半截蜡烛的话,德*官可能会想他们一家怎么都要着蜡烛呢?莫非这蜡烛理由不可告人的秘密。

  师(领悟状):哦,原来是这样。杰奎林是多么了不起的小女孩呀!我们一起娇声地说一说。

  生齐说。

  六、拓展

  师: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过了一会儿,三个德*官终于离开了伯诺德夫人的家。同学们,当我们面对此时此刻的蜡烛。(课件:一盏熄灭了的蜡烛)闭起眼睛想一想,你的眼前又浮现哪些画面呢?请你用笔把他写下来,给“半截蜡烛”这个真实的故事划上一个*的句号吧。

《半截蜡烛》阅读练习 篇12

  教学基本过程:

  一、课前交流:

  1、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读一组词语、(出示:英勇无畏、奋不顾身、临危不惧

  镇定自若、舍己为人、舍死忘生、视死如归、勇者不惧、勇往直前、)

  2、这些词都是形容勇敢的优秀品质的,它们让你回忆起了哪个勇敢的人、(生做简单介绍,读了这些词语,我想起了(什么样)的(谁)。)

  二、认识主人公:

  1、“勇敢是气魄的再生,是人生航船上快乐的风。”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去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位勇敢的家庭妇女和她的两个孩子,知道他们是谁吗(指名生回答,指导读好“伯诺德、杰克、杰奎琳”。)

  三、导入课题:

  1、这个故事发生在那个一个漆黑的夜晚,三个强盗似的德国军官,闯进了伯诺德夫人的家,并点燃了放在桌上的“半截蜡烛”(出示课题,齐读,指导“截”字的写法)。

  四、初读课文:

  1、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请同学们将课文打开,快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并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这是半截怎样的蜡烛(指名)

  3、谁能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理清脉络:

  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请同学们在读课文完成填空。

  当_____时,伯诺德夫人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大儿子杰克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小女儿杰奎琳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六、精读感悟:

  同学们,伯诺德夫人为什么要将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默读课文

  1、2小节,找出其中的答案。

  2、为了保护情报,诺德夫人一家不计任何代价。自己小声阅读第3小节,、伯诺德夫人一家遇到了怎样的危机伯诺德夫人又是如何与敌人周旋的呢

  3、交流遇到了怎样的危机。这意味着什么(出示相关的句子)、4、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5、是的,孩子们都吓坏了,怀着这样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可怕的危机。

  6、勃诺德夫人是这样与敌人周旋的呢(指名说,出示相关语段。)、(1)出示:“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追问:假如你伯诺德夫人,你会以什么样的语气说这句话,重点强调哪个词为什么

  A“亮”

  B“这盏灯”、C“瞧”、D“先生们”

  (2)再仔细朗读这段话,看还有哪些词语能读出伯诺德夫人的镇静,机智

  (3)短短的一句话,让你认识了一位什么样的伯诺德夫人呢

  (机智、勇敢、果断、镇定、临危不惧、爱国)

  7、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七、小结:

  伯诺德夫人和她的孩子们能够化险为夷吗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半截蜡烛》阅读练习 篇13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

  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读剧本,想想剧本主要讲了什么事?

  4.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三)演一演

  1.学习演第一场戏。

  (1)请大家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3)小结。

  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的形象表演出来吗?

  (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三个德国军官。)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

  (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

  (6)布置任务。演员表演,观众注意看他们的动作,仔细听他们的语言,还要观察什么呢,自己看吧。

  (7)评价:演得怎样?

  (8)是的,在课本剧中,有些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的内容完全可以由演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演出来。旁白不必把所有的提示语都念出来。)

  2.学习第二、第三场戏。

  (1)、小结布置:刚才,我们通过共同合作、探究,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场戏的演出。能采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合作完成后二场戏的演出吗?第二场戏的主角是──?第三场戏的主角是──?组长起立,代表小组选择其中一场戏。

  (2)、同法默读一出戏,思考:你准备从人物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演好机智、勇敢的杰克或杰奎琳?圈画关键词句。

  (3)、交流杰克。

  (四)总结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么爱国的一家人啊!

  (五)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把剧本演了演,那么,你能说说剧本和一般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吗?

  四、教学结束:

  作业:

  1.读一读二战的故事

  2.和家人演一演《半截蜡烛》。

  • 推荐阅读:
  • 《半截蜡烛》阅读练习(精选16篇)
  • 《半截蜡烛》阅读练习
  • 12半截蜡烛(通用14篇)
  •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及评析(精选15篇)
  •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精选12篇)
  • 在“对话”中生成语文素养——特级教师周益民《半截蜡烛》教学片段评析(精选15篇)
  • 半截蜡烛教案
  • 蜡烛教案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