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小镇的早晨 小镇的早晨阅读答案
小镇的早晨 篇1
作者:宗阳春发表时间:2004-4-29阅读次数:168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弄清课文层次,概括段意。
重点难点学习生字、新词,弄清层次。
教具1、生字、词语、长句投影片,2、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教的过程学的过程备注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小镇的早晨
2、看看课题
3、出示句式:小镇的早晨是————。然后说一说。(带着问题,自学课文)
二、自学课文
1、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字词意思。
(3)标上小节号,想想每节讲了什么?不懂的地方打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认读情况。
A出示生字词投影片
(一)恬静波光粼粼农副产品诱人淳朴摩托声
(二)摇撸河埠头旋涡莴笋韭菜笼子豆浆馄饨
(三)恬静节奏地平线碧绿悠闲交响乐热气腾腾
B说说词语的意思,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悠闲:闲适自得。淳朴:朴素诚实。和谐:配合得适当、匀称。交响乐:比喻街道上交织在一起的各种声音。恬静:恬适安静。清澈:清净而明澈。波光粼粼:本文指湖面在阳光的映照下,泛起鱼鳞似的波纹。
(2)检查课文朗读。
(3)理清层次,了解各自然段意思。说说课文中“小镇的早晨是——的”教师板书: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热闹、紧张}多美啊!第一层:(1—3小节)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热闹、紧张的。第二层:(4)总写小镇的早晨多美啊!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2)指导粼:左下右是“”不是“牛”,右边是“”写时应该靠拢。
四、布置作业:
齐读(1)借题思考:在你的记忆或想象中,一些小镇的早晨是怎样的景象?
(2)课文中的小镇是什么样呢?按要求自学,同桌可商量讨论问题。自由读、指名领读齐读学生提出,讨论解决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并适当评议。
(1)齐读
(2)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写小镇早晨的?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课文抓住小镇早晨的特点,从“恬静”“热闹”“紧张”三方面写出了小镇的美丽。说说哪些笔画要注意的?
课堂练习:描红、临写生字。1、熟读课文2、抄写课后词语2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小镇的早晨是什么样的?
二、细读课文
1、自由选择一段朗读,思考:这一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围绕这句话写了哪些内容,你体会到了什么?2、交流第一节。(不定)
(1)学习第一节A中心句: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B从哪里可以看出恬静呢?C朗读师生对读D交流总结学法A找中心句B读句子体会
3、交流第二节A中心句: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B“热闹”表现在哪些方面?C体会用词用句的精当。D熟读成诵出示填空题,帮助学生背诵。
4、第三节方法同上。
5、教学第五节小镇的早晨美在哪里?
三、背诵课文反馈
四、作业:
五、写作特点:
1、全文先分后总,每段内又“由总到分”的顺序来叙述的。层次清楚,结构严谨。
2、篇幅短小,语言浅显、流畅。在叙述中自然流露出对小镇的赞美之情。
六、实践活动参观南郊早晨的农贸市场、街道、商店、工厂等,并按“先概述,后具体”的叙述方法,抓住某一方面特点,作口头介绍。
听写词语。自读课文,归纳。学生根据问题回答通过描写“小河”、“小桥”、“小船”、“太阳”、“晨练”的“老人”等句子加以体会。自由练读,指名读。按以上方法自学课文朗读体会读一读,说说好在哪里?齐读第五节联系上下文说说根据板书的提示背诵挑几句或一节指名背1、背诵课文2、围绕“课外活动时,校园真热闹啊”这一句中心句,把“热闹”写具体。
小镇的早晨 篇2
作者:佚名发表时间:2004-5-15阅读次数:1103
教材分析:一课,以散文的体裁、清丽的文字把人、景、物融为一体,描绘了江南水乡小镇的早晨安静、热闹,忙碌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小镇新貌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了解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特有的美景以及小镇的发展与变化,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继续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细细品读。
3、认识并理解生字词,借助一些词句帮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幻灯片、课文伴奏带(建议选择钢琴曲或丝竹乐)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自然走入教材。
导入:同学们早晨几点到学校?每天上学的路上,都能听到些什么声音?看到些什么景象?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总结:这些都是我们北方小县城早晨特有的景象。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到另外一个不同的地方去看一看、听一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小镇的早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了课题,你猜这篇课文会写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老师这就带大家去,满足你的愿望。
(设计意图:江南水乡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所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自然走入教材,既构成对比,又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范读课文,听读识字,初步领略课文内容。
1、放伴奏带,范读课文。
2、你觉得小镇怎么样?有什么特点?学生谈听读后的感受。
3、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那就读一读吧!你们觉得怎么读好呢?给自己提提要求。(自己解决生字词的读音、互相交流对难点的理解)表扬读书习惯好的同学,树立榜样。
4、教师巡视,随时指导学生的读书习惯。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5、出示学生朗读中遇到困难的词语,鼓励学生教一教,读一读。掌握扎实。
6、通过读书,大家不仅学会了许多生字词,还了解到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又是热闹的,还是忙碌的。接下来就让我们随着木船的橹声,走进小镇安静的早晨,去听一听,看一看。
(设计意图:课文篇幅长,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读通课文,教师的范读既创设了优美的情景,便于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又能使学生在听读时识字,可谓事半功倍。在鼓励学生自己读一读,进一步巩固生字词,体悟课文内容和韵味。)
三、重点品读第二自然段,教给学法。
1、重点指导第二段。出示第二自然段。
仔细读读这一段,想想从哪儿能体会到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
为什么从这句话中你就能体会到小镇早晨安静的特点?
有哪些词语来体现这个安静的特点?你还能说出表达安静这个意思的词语吗?怎样读才能把小镇早晨的安静表达出来?怎样能读好?
说一说。(轻声读)指名读,评一评再读。听老师读一读,谈体会。再自己试一试。齐读有关句子。
配乐读
2、回顾学法,加以总结。读一读课文,画一画重点词语,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课文中的2-4自然段形式相同,所以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在品读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教育,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后两个自然段,是这一类型的课文较好的教学方式。)
四、自主选择,小组合作学习3、4自然段。
1、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我们就可以自己试着学习后面的两个自然段,深入了解小镇的早晨是怎样热闹和忙碌的了。同学们可以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先自己读一读,标一标,画一画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2、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第四段。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注意随时树立榜样,教给合作方法。
3、展示合作成果。说一说,读一读。注意关键词句的理解和训练。
(设计意图: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要学以致用,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既深入理解了课文,又进一步巩固了这种学习的方法,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四、总结,合作读全文,升华对课文的领悟。
同学们刚才游览了小镇的早晨,淡淡的霞光,净得透明的小河,热闹的街市,忙碌的人群,都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多美的小镇的早晨!我们合作来表达对小镇的赞美之情吧。女生读第二自然段,男生读第三自然段。教师读每段的第一句话。
(设计意图:美妙的音乐,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教材,进入情景,在抒发自己情感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受到美的熏陶。)
五、布置作业。
1、抄一抄,写一写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积累自己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词汇。
2、读一读,背一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小镇的早晨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特有的景象,以及小镇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2、继续学习用重点句概括段的主要内容。
3、学会生字新词。
4、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段。
教学重点:
用重点句概括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
教学时间:3课时。
板书设计:
安静
小镇的早晨 {热闹 多美啊
忙碌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去过江南水乡吗?一定想欣赏江南水乡的美景吧?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那里看一看。
二、范读课文,指导预习。
要求:1.读课文,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查字典,理解字意和词义。
3.读课文,想想小镇的早晨有什么特点?
三.分组预习,提出问题,边读边议。
四.检查效果,重点指导。
1.强调“漾”,“暇”的字形和“朴”,“着”的读音。
2.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带着问题读课文。
六.默写字词。
七.布置作业:
1、抄写并听写字词。
2、熟读课文,继续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讲读课文,概括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板书课题。提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麽?
二、默读课文,想:小镇的早晨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回答)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自由读文,进行讨论:
第2,3,4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回答问题,深入分析:
第2段:
(1)读后回答,板书:安静。谈体会(重点指导第7句)
(2)比较句子。投影:
读下面两句话,说说你喜欢哪一句?
①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钻出来,从河上漂过。
②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漂过。
(1)读读本段中你喜欢的句子,试着背下来。
(2)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谁能把这种感受带到第2自然段中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3)过渡:
第3段:
(1)读后回答,板书:热闹。谈体会(结合自己喜欢的句子谈)
(2)投影出示句子,重点指导体会:
那刚从地里拨下来的小白菜、油菜,还带着晶莹的露珠,鲜嫩嫩的;那刚
从河里捕来的大鱼小虾,又蹦又跳,水灵灵的。还有雪白的小羊、长毛兔、大
鹅……真叫人目不暇接。
①你喜欢这句话吗?两人一组说说为什么。
②指名读,思考:你从哪儿体会出东西特别多?
③什么叫“应接不暇”?
④除了这些土特产外,还有别的吗?从哪看出?
⑤这句话怎样体现热闹的特点?读出感受。
(3)你还喜欢哪些句子?读读,体会。
(4)指名读第3段,带着我们的体会把这种热闹的场面读出来。
(5)过渡。
第4段:
(1)。读后回答,板书:忙碌。谈体会。
(2)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解答。
(3)谁能想象出小镇的将来是怎样的?
3.带着对小镇美好的祝愿齐读第5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背诵第3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复习巩固,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听写字词。
二、填写词语,使句子更具体。
(1)。的河边停满了的小船。
(2)。小船从的桥洞中地钻出。
(3)。学生背着的书包地去上学。
三、照样子写句子。注意转折关系。
例:这儿盛产蚕茧,但过去一尺丝绸一根丝线都要从外地买来。
1.这项工作很难做,但。
2.,但。
四、检查背诵第2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语训》中的练习。
2.默写第2自然段。
课后小结:
小镇的早晨 篇4
第一课时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叫(课件出示课题)
课前预习过课文吗?
生:预习过了。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预习的吗?
生:给生字扩词。
生:读课文。
生:给课文分段。
……
师:那好。下课!
生(惊讶):啊????
师:是的,下课,你看,同学们课文会读了,生字词都认识了,还扩词了呢,课文分好段了,连课后习题都解决了呀。咱们上课还能干什么呢?下课!
生:啊?
师:怎么?还要上吗?
生:上!
师:好了,刚才跟同学们开玩笑了。
通过预习,我相信同学们一定知道了这篇课文有些字是比较难读或难写的。我想请同学们来当当小老师。
现在请你拿出笔,把这些字在书上作好记号。
生准备。
师:小老师们,可以交流了吗?(可以)
生:我觉得“剖鱼”的“剖”比较难读。
师:这样就是小老师了吗?想想平时老师是怎么教的?
生:下面我领读,“剖”,“剖鱼”的“剖”
其他学生跟读,该生就没下文了。
师:你不抽查一下吗?
生(笑):请你来读。(指名读)
师:他读对了吗?你不评价一下吗?
生:你读得很对!
师:好!继续,还有谁也愿意当当小老师的?
(就这样,学生陆续提出了“营”、“铺”、“锈”等字)
师:通过预习,你觉得什么字比较难写的,你有什么办法提醒大家吗?
生:我觉得“物廉价美”的“廉”比较难写。
师:是啊,这个字比较难写,现在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盯牢这个字,虞老师数到“五”再放开。一、……五。好,闭眼,你的眼前能浮现这个字吗?
生:能!
师:能浮现就说明记住了。还有什么字难记吗?
生继续提出“式”、“浆”,师生一起分析,识记。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些生字词抄写几遍,抄几遍能做到听写无误,那就抄几遍。
生抄写生字词。
师:现在我说听写,同学们能写出来吗?(能)能,那就不听写了,相信同学们!
师:刚才我听到同学们在预习时有疑问,现在就来听听有什么疑问。
生1:摇橹声是怎么样的?
生2:是“嘎吱,嘎吱”地。
生3:不对,应该再慢一些。
师:好,那你来模仿一下。
生3:嘎~~~~~吱~~~~~~~~~~,嘎~~~~~~~~~~吱~~~~~~~~~~
师:虞老师这儿也有一个片子,可以帮助你理解摇橹声呢。
课件出示。
生:噫?是虞老师呢!
师:呵呵,现在才看出来哪。这是虞老师亲自拍的一个片子。现在同学们能再模仿一下摇橹声吗?
生模仿。
师:通过看了片子,听了同学们的模仿,我们仿佛进入了水乡。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描写水乡一个小镇的早晨的呢。
那么课文描写了小镇的早晨的几个特点呢?
生:三个。
师:哪三个?
生:恬静、热闹、紧张。(师板书)
师:你们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我从书上第二三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看出来的。
师:好!我们把这三个句子划出来。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这节课还剩下一点时间,我们来研究一下“小镇的早晨”为什么是恬静的。
虞老师为了上这一节课,特地根据这个特点拍摄了一段录像。请同学们看看。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看清这段录像。请同学们先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后,师课件出示。
师:这个片子,虞老师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拍成的。可是我还是觉得有点伤心,同学们看了这个片子后一点反应也没有。
生笑,鼓掌!
师:对了,这就是对我劳动成果的肯定。鼓掌,同学们都会吧?当别人付出了劳动时,我们就应给予鼓励。
现在请同学们对照课文,对虞老师的这个片子美言几句。
生读课文。
生4:虞老师,我有一点意见。
师:哦,有意见?这是美言吗?
生4:我先提一点意见。
师:哦,一点,那就是美言了是吧?好吧,你先提吧
生4:我觉得你没有把“淡淡的霞光”拍出来。
师:哦,是的。这个确实没有拍出来,不过也不能怪虞老师,那天是个阴天呢。
生5:虞老师,我也有意见呢。
生:我也有,我也有。
师:好,那我们就先来说说缺点吧。
生:课文中说小船是从桥洞中悄悄钻出来的,又在河上轻轻飘过。可你的片子中的小船却是用力划过的,而且速度比较快。
师:你们认为“悄悄”“轻轻”很重要吗?为什么?
生:因为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如果不是“悄悄”“轻轻”那就不恬静了。
师:有道理,那咱们就来读读这个句子,注意这两个同学们认为很重要的词。
生读。
生:课文讲小船是“一只紧挨着一只”,可你这儿却只有两只。
师:“一只”紧挨“一只”,可不就是两只吗?
生:不是的。
师:你还可以从哪儿也能看出不是的?
生:各式各样。
师:有这个词吗?都找到了吗?啊呀,你看虞老师都粗心哪。“各式各样”的,不光说明数量多,还说明——(样子也很多)
同学们也一定注意到了,虞老师这个片子中不仅只有两只船,而且样子也单一,就是乌蓬船啊!
这个也不能怪虞老师,虞老师找遍了所有地方,就找到这么两只乌蓬船,那特意把它们紧挨在一起呢。
生:课文中有两座石桥,你这儿没有。
师:没有吗?这可不能冤枉好人哪。咱们再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细看,有两座。
师:这我就有些不明白了,写石桥跟“恬静”有什么关系吗?
生:有关系,因为这个石桥上没有人,说明人们都还在睡觉,所以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
下课铃响。
师:啊呀,虞老师辛辛苦苦拍了一个上午的片子想不到还存在这么多问题,不过现在已经下课了,就请同学们先休息一下,还有什么意见,下课时跟我个别交流一下。
第二课时
师:刚才课间有很多小朋友围着虞老师,提了很多意见,有个同学说书上的“河水净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是啊,这个句子写得多美啊,请同学们把这个句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咱们班确实有一批非常非常优秀、了不起的同学,给这个片子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见:没音乐!
我当时拍这个片子时,是这样想的:既然是恬静的,静得一点儿声音也没有,那就还是不要音乐的好。
可是咱们同学有意见,说是加一点音乐,可以更加衬托出小镇的恬静。
嘿,还真有道理,所以现在咱们就给它配上一点音乐。
虞老师这儿有四段音乐,请同学们选择。边听边读读,感受一下,哪一段最适合,如果你认为这段不错了,那就请举手。
放音乐,生读书。
第二段音乐,开头较舒缓,但后面显得比凄凉。可不少学生还是举手了,于是老师即兴朗诵
了一段凄凉的文章(具体是哪一段,我记不清,不好意思)
学生一听,真的,不行!于是陆续放下了手,继续听。
听完后讨论交流,认为第一和四段比较适合。
配乐朗读。
师:好,现在就根据你们的意见,咱们来给这个片子加上音乐。请同学们随着这个画面,读读第二自然段。如果你们读得太快了,那么画面还在继续。如果你们读得太慢了,那么你们还在读时,画面已经结束了。所以请你注意读的速度。
需要练习一下吗?
生各自练读,齐读,读得快了点。师范读。
师:小镇的早晨除了显得恬静,还很热闹呢。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做做导演,去拍摄热闹的场景。
小组合作,先研究一下剧本,再讨论一下需要选择怎么样的场景。
小组讨论学习,师参与各组的讨论。
师:好,现在各小组基本上都已经讨论出来了。先来看看,你们准备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马路。
生:我们准备选择一条很窄的马路。
师:哦,你们的根据是什么?
生:因为书上说:“路不宽”
生:还有还有,书上还说人群很拥挤。
师:好,一条不宽的马路。那路边小摊准备摆些什么呢?
指名多人讲。
师:请多少群众演员?
生:五百。
师:啊?这么多啊?你要知道,现在请群众演员也要花很多钱的呢,还是少请一点吧,五个,怎么样?
生:不行不行,因为书上说:人很多,人流是拥挤的。
师:你说呢?(问另一学生)
生:我要请一千。
师:嗬,越来越多了嘛,看来你很赞成他的说法呀。
生:是的。
师:那台词呢?准备怎么设计?
那些小贩们,会怎么叫卖他的东西呢?
现在都来卖卖自己的东西。
(指名):你是卖什么的?
生:我是卖青菜的。
师:好,卖青菜,你准备怎么吸引顾客呢?
生叫卖,但声音不够放开。师示范,(精彩极了,生鼓掌!)
生再叫卖,这回好多了。
再指名多人叫卖。
师:导演们,你们想,路边小摊的摊主们,都是这样你喊了,再我喊的吗?
生:不是的,一齐喊。
师:好,那咱们也一起来喊一喊。
生各自叫卖,体会热闹。
师:做导演好玩吗?做演员更好玩吧?
请把我们的剧本给读熟了。
生各自练读,齐读。
下课铃响。
师:由于时间关系,小镇的“紧张”就请你们的语文老师带着你们去体会了。下课。
(完)
小镇的早晨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特有的景象,以及小镇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2、继续学习用重点句概括段的主要内容。
3、学会生字新词。
4、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段。
教学重点:
用重点句概括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
教学时间:3课时。
板书设计:
安静
小镇的早晨 {热闹 多美啊
忙碌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去过江南水乡吗?一定想欣赏江南水乡的美景吧?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那里看一看。
二、范读课文,指导预习。
要求:1.读课文,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查字典,理解字意和词义。
3.读课文,想想小镇的早晨有什么特点?
三.分组预习,提出问题,边读边议。
四.检查效果,重点指导。
1.强调“漾”,“暇”的字形和“朴”,“着”的读音。
2.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带着问题读课文。
六.默写字词。
七.布置作业:
1、抄写并听写字词。
2、熟读课文,继续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讲读课文,概括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板书课题。提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麽?
二、默读课文,想:小镇的早晨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回答)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自由读文,进行讨论:
第2,3,4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回答问题,深入分析:
第2段:
(1)读后回答,板书:安静。谈体会(重点指导第7句)
(2)比较句子。投影:
读下面两句话,说说你喜欢哪一句?
①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钻出来,从河上漂过。
②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漂过。
(1)读读本段中你喜欢的句子,试着背下来。
(2)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谁能把这种感受带到第2自然段中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3)过渡:
第3段:
(1)读后回答,板书:热闹。谈体会(结合自己喜欢的句子谈)
(2)投影出示句子,重点指导体会:
那刚从地里拨下来的小白菜、油菜,还带着晶莹的露珠,鲜嫩嫩的;那刚
从河里捕来的大鱼小虾,又蹦又跳,水灵灵的。还有雪白的小羊、长毛兔、大
鹅……真叫人目不暇接。
①你喜欢这句话吗?两人一组说说为什么。
②指名读,思考:你从哪儿体会出东西特别多?
③什么叫“应接不暇”?
④除了这些土特产外,还有别的吗?从哪看出?
⑤这句话怎样体现热闹的特点?读出感受。
(3)你还喜欢哪些句子?读读,体会。
(4)指名读第3段,带着我们的体会把这种热闹的场面读出来。
(5)过渡。
第4段:
(1)。读后回答,板书:忙碌。谈体会。
(2)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解答。
(3)谁能想象出小镇的将来是怎样的?
3.带着对小镇美好的祝愿齐读第5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背诵第3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复习巩固,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听写字词。
二、填写词语,使句子更具体。
(1)。的河边停满了的小船。
(2)。小船从的桥洞中地钻出。
(3)。学生背着的书包地去上学。
三、照样子写句子。注意转折关系。
例:这儿盛产蚕茧,但过去一尺丝绸一根丝线都要从外地买来。
1.这项工作很难做,但。
2.,但。
四、检查背诵第2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语训》中的练习。
2.默写第2自然段。
课后小结:
小镇的早晨 篇6
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老课文,原来安排在北京版教材的四年级,现在放到三年级的第一学期,如何将老课新讲,讲出新教材、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怎样教才能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我研究本课的意图。
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江南水乡小镇——桃源,早晨安静、热闹、忙碌的景象,反映了改革开放给小镇带来的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小镇新貌的赞扬。学习本课,重点在于了解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特有的美景以及小镇的发展与变化,从而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但是,学生身处北方,绝大多数学生从没有去过江南,没有去过苏杭一带的水乡小镇,对书上的内容没有感性的认识,为此,我从网上找来江南水乡小镇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并配上优美的笛子独奏,把学生带入美丽、恬静的江南水乡小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文章的三段写法相同,都是总分段式,既便于学习抓重点句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可供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使学生充分理解小镇是安静、热闹、忙碌的的特点。
本课文字优美、清丽恬淡、格调清新,词语丰富,富有情感,适合朗读。为此,我在教学中安排了各种各样的读,自由读,指名读,练习读,评读,接读,齐读,各种各样的读,既使朗读训练不单调,又使朗读训练落到实处。
详细教案:
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要求:了解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热爱生活。
知识要求:学习抓重点句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能力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掌握文章从三个方面描写小镇的早晨。
难点是掌握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自制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祖国各地的乡土人情都是不一样的,北方人豪放,南方人温婉,我们已经随课文到过新疆吐鲁番,中国台湾的日月潭,,这节课,我们到江南的一个小镇上去走一走,看一看。今天我们来学习《小镇的早晨》
齐读课题,从课题上看,文章写了什么?(小镇早晨的样子)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现在我们复习一下词语,
复习词语
唤醒 置身 淳朴
介绍 橹声 荡漾
缫丝 蚕茧 拱形
目不暇接 步态轻盈
遥遥相对 不由自主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指名读自学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到不丢字,不多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 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想想小镇的早晨美在哪里?(安静、热闹、忙碌、古老、进步、……)
三 学习第二自然段
(一)江南水乡小镇桃源的早晨这么美,你们想看一看吗?看配乐幻灯片
(二)这是书中那一部分的内容?(1、2自然段的内容)写出了小镇的什么特点?(安静的美)
1 默读第一、二自然段,画出描写小镇安静美的语句,画完后,读给你的同桌听。
2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漂过。船驶远了,但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上轻轻荡漾。
(虽然不时有小船驶过,但也是悄悄的钻出来,轻轻地飘过,无声无息。船都驶远了,但船工哼的小调,却留下来,更衬托出小镇早晨的安静之美)
练习读,指名读,评读,2人(读得不好老师范读,评)
3天还没有大亮,小镇的早晨是静谧的,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只有那船桨划动流水的声音,那轻轻荡漾的小调,提醒人们这不是画,这是美丽的江南小镇。
4这么美的地方,谁愿意把它读出来。配乐(齐读第一句)
在这样的场景中拍摄一段录像,再配上我们的背景音乐和朗读,就是一本非常棒的风光解说片,你们想拍这样风光片吗?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小镇的渔民每天都很早开始工作,此时的小镇还是安静的,太阳慢慢的升起来,小镇的居民开始忙碌起来,把小镇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热闹)
文中有一个词和他很相近,请你找一找。(欢闹)他们有什么区别吗?
欢闹:欢乐而热闹。读句子,说说意思。
如果是你置身在这样一个欢闹的海洋,心情会怎样?(高兴)
请你用高兴的语气,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哪些语句写出了小镇的热闹之美?
(二)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请你以导演的身份参加讨论。
讨论内容:场景、群众演员、道具、台词。
注意:讨论的过程中多问一个为什么。
(三)集体讨论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现在你们都是导演了,我是你们的助手,请问导演:我们开拍前需要准备些什么?
(蔬菜、水果、土特产、……)
2导演,我们仓库里正好有许多假的蔬菜瓜果的道具,正好拿出来用一用。行不行?
3其他导演有没有补充?
需要很多群众演员。(几百个)
4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群众演员?(否则拍不出拥挤的人流)
还要找一条窄一点的在河边的街道。和一些做生意的小商小贩。
5真热闹呀!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把小镇的热闹的美通过我们的读体现出来呢?
指名读,评读,接读
小镇的早晨又是热闹的。走在街上,仿佛置身在哪里?
路不宽,人很多,人们只能怎样走呀?
沿街摆满了各种蔬菜、水果和土特产,都有什么呀?
卖东西的人怎样介绍自己的产品呀?
6出示句子:
那刚从地里拔下来的小白菜、油菜,还带着晶莹的露珠,鲜嫩嫩的;那刚从河里捕上来的的大鱼小虾,又蹦又跳,水灵灵的;还有雪白的小羊、长毛兔、大鹅……真叫人目不暇接。
(1)指名读句子。
(2)什么叫目不暇接?这里为什么用目不暇接
(3)省略号说明还有什么?
(4)请你用“那……;那……;还有……,真叫人目不暇接。”说个句子。
四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配乐)
思考:从哪看出小镇的人们非常忙碌?
(学生上学将来建设小镇,上班的农家姑娘办起了自己的缫丝厂、丝织厂、服装厂建设着现在的小镇,他们都在紧张的工作,创造小镇的新生活,让古老的小镇重新焕发新的光彩。)
五 齐读最后一句话。
啊,多美的小镇的早晨!
是呀,小镇是多么美呀!你们想不想去看看看书中所描绘的小镇?老师这有许多关于江南水乡古镇的网站的网址,网站里有许多美丽的图片,许多优美的介绍古镇的散文,你可以欣赏,也可以作为旅游指南。谁想要,请你下课以后来找我。
板书:
安静
小镇的早晨 热闹 多美啊!
忙碌
六 作业。
选择一个总起句写话。
1学校的早晨是紧张的。
2我家的早晨是紧张的。
3公园的早晨是热闹的。
4菜场的早晨是忙碌的。
课后反思:
上完以后,大家认为从这节评优课,教师是充分走进新课程的,注意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了本课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充分利用电教手段,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上,是很有特点的。我认为,这节课学生在我的带领下,走进了江南水乡,体会出了江南水乡小镇的安静之美、热闹之美、忙碌之美,从学生的读书中,我感受到学生已经体会了文章的美,从下课后学生积极地向我要江南水乡的网址,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被充分调动起来。
但是也有一些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本课的重点是抓重点句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应注意还要突出这个特点,可以设计齐读重点句,来突出自然段的总分关系。最后教师再加以总结,使学生充分掌握总分关系的写法。
其次,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描写,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应重点围绕把句子写具体做练习。突出语文课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特点。
小镇的早晨 篇7
杭州胜利小学虞大明
第一课时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叫(课件出示课题)
课前预习过课文吗?
生:预习过了。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预习的吗?
生:给生字扩词。
生:读课文。
生:给课文分段。
……
师:那好。下课!
生(惊讶):啊????
师:是的,下课,你看,同学们课文会读了,生字词都认识了,还扩词了呢,课文分好段了,连课后习题都解决了呀。咱们上课还能干什么呢?下课!
生:啊?
师:怎么?还要上吗?
生:上!
师:好了,刚才跟同学们开玩笑了。
通过预习,我相信同学们一定知道了这篇课文有些字是比较难读或难写的。我想请同学们来当当小老师。
现在请你拿出笔,把这些字在书上作好记号。
生准备。
师:小老师们,可以交流了吗?(可以)
生:我觉得“剖鱼”的“剖”比较难读。
师:这样就是小老师了吗?想想平时老师是怎么教的?
生:下面我领读,“剖”,“剖鱼”的“剖”
其他学生跟读,该生就没下文了。
师:你不抽查一下吗?
生(笑):请你来读。(指名读)
师:他读对了吗?你不评价一下吗?
生:你读得很对!
师:好!继续,还有谁也愿意当当小老师的?
(就这样,学生陆续提出了“营”、“铺”、“锈”等字)
师:通过预习,你觉得什么字比较难写的,你有什么办法提醒大家吗?
生:我觉得“物廉价美”的“廉”比较难写。
师:是啊,这个字比较难写,现在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盯牢这个字,虞老师数到“五”再放开。一、……五。好,闭眼,你的眼前能浮现这个字吗?
生:能!
师:能浮现就说明记住了。还有什么字难记吗?
生继续提出“式”、“浆”,师生一起分析,识记。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些生字词抄写几遍,抄几遍能做到听写无误,那就抄几遍。
生抄写生字词。
师:现在我说听写,同学们能写出来吗?(能)能,那就不听写了,相信同学们!
师:刚才我听到同学们在预习时有疑问,现在就来听听有什么疑问。
生1:摇橹声是怎么样的?
生2:是“嘎吱,嘎吱”地。
生3:不对,应该再慢一些。
师:好,那你来模仿一下。
生3:嘎~~~~~吱~~~~~~~~~~,嘎~~~~~~~~~~吱~~~~~~~~~~
师:虞老师这儿也有一个片子,可以帮助你理解摇橹声呢。
课件出示。
生:噫?是虞老师呢!
师:呵呵,现在才看出来哪。这是虞老师亲自拍的一个片子。现在同学们能再模仿一下摇橹声吗?
生模仿。
师:通过看了片子,听了同学们的模仿,我们仿佛进入了水乡。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描写水乡一个小镇的早晨的呢。
那么课文描写了小镇的早晨的几个特点呢?
生:三个。
师:哪三个?
生:恬静、热闹、紧张。(师板书)
师:你们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我从书上第二三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看出来的。
师:好!我们把这三个句子划出来。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这节课还剩下一点时间,我们来研究一下“小镇的早晨”为什么是恬静的。
虞老师为了上这一节课,特地根据这个特点拍摄了一段录像。请同学们看看。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看清这段录像。请同学们先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后,师课件出示。
师:这个片子,虞老师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拍成的。可是我还是觉得有点伤心,同学们看了这个片子后一点反应也没有。
生笑,鼓掌!
师:对了,这就是对我劳动成果的肯定。鼓掌,同学们都会吧?当别人付出了劳动时,我们就应给予鼓励。
现在请同学们对照课文,对虞老师的这个片子美言几句。
生读课文。
生4:虞老师,我有一点意见。
师:哦,有意见?这是美言吗?
生4:我先提一点意见。
师:哦,一点,那就是美言了是吧?好吧,你先提吧
生4:我觉得你没有把“淡淡的霞光”拍出来。
师:哦,是的。这个确实没有拍出来,不过也不能怪虞老师,那天是个阴天呢。
生5:虞老师,我也有意见呢。
生:我也有,我也有。
师:好,那我们就先来说说缺点吧。
生:课文中说小船是从桥洞中悄悄钻出来的,又在河上轻轻飘过。可你的片子中的小船却是用力划过的,而且速度比较快。
师:你们认为“悄悄”“轻轻”很重要吗?为什么?
生:因为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如果不是“悄悄”“轻轻”那就不恬静了。
师:有道理,那咱们就来读读这个句子,注意这两个同学们认为很重要的词。
生读。
生:课文讲小船是“一只紧挨着一只”,可你这儿却只有两只。
师:“一只”紧挨“一只”,可不就是两只吗?
生:不是的。
师:你还可以从哪儿也能看出不是的?
生:各式各样。
师:有这个词吗?都找到了吗?啊呀,你看虞老师都粗心哪。“各式各样”的,不光说明数量多,还说明——(样子也很多)
同学们也一定注意到了,虞老师这个片子中不仅只有两只船,而且样子也单一,就是乌蓬船啊!
这个也不能怪虞老师,虞老师找遍了所有地方,就找到这么两只乌蓬船,那特意把它们紧挨在一起呢。
生:课文中有两座石桥,你这儿没有。
师:没有吗?这可不能冤枉好人哪。咱们再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细看,有两座。
师:这我就有些不明白了,写石桥跟“恬静”有什么关系吗?
生:有关系,因为这个石桥上没有人,说明人们都还在睡觉,所以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
下课铃响。
师:啊呀,虞老师辛辛苦苦拍了一个上午的片子想不到还存在这么多问题,不过现在已经下课了,就请同学们先休息一下,还有什么意见,下课时跟我个别交流一下。
第二课时
师:刚才课间有很多小朋友围着虞老师,提了很多意见,有个同学说书上的“河水净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是啊,这个句子写得多美啊,请同学们把这个句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咱们班确实有一批非常非常优秀、了不起的同学,给这个片子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见:没音乐!
我当时拍这个片子时,是这样想的:既然是恬静的,静得一点儿声音也没有,那就还是不要音乐的好。
可是咱们同学有意见,说是加一点音乐,可以更加衬托出小镇的恬静。
嘿,还真有道理,所以现在咱们就给它配上一点音乐。
虞老师这儿有四段音乐,请同学们选择。边听边读读,感受一下,哪一段最适合,如果你认为这段不错了,那就请举手。
放音乐,生读书。
第二段音乐,开头较舒缓,但后面显得比凄凉。可不少学生还是举手了,于是老师即兴朗诵
了一段凄凉的文章(具体是哪一段,我记不清,不好意思)
学生一听,真的,不行!于是陆续放下了手,继续听。
听完后讨论交流,认为第一和四段比较适合。
配乐朗读。
师:好,现在就根据你们的意见,咱们来给这个片子加上音乐。请同学们随着这个画面,读读第二自然段。如果你们读得太快了,那么画面还在继续。如果你们读得太慢了,那么你们还在读时,画面已经结束了。所以请你注意读的速度。
需要练习一下吗?
生各自练读,齐读,读得快了点。师范读。
师:小镇的早晨除了显得恬静,还很热闹呢。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做做导演,去拍摄热闹的场景。
小组合作,先研究一下剧本,再讨论一下需要选择怎么样的场景。
小组讨论学习,师参与各组的讨论。
师:好,现在各小组基本上都已经讨论出来了。先来看看,你们准备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马路。
生:我们准备选择一条很窄的马路。
师:哦,你们的根据是什么?
生:因为书上说:“路不宽”
生:还有还有,书上还说人群很拥挤。
师:好,一条不宽的马路。那路边小摊准备摆些什么呢?
指名多人讲。
师:请多少群众演员?
生:五百。
师:啊?这么多啊?你要知道,现在请群众演员也要花很多钱的呢,还是少请一点吧,五个,怎么样?
生:不行不行,因为书上说:人很多,人流是拥挤的。
师:你说呢?(问另一学生)
生:我要请一千。
师:嗬,越来越多了嘛,看来你很赞成他的说法呀。
生:是的。
师:那台词呢?准备怎么设计?
那些小贩们,会怎么叫卖他的东西呢?
现在都来卖卖自己的东西。
(指名):你是卖什么的?
生:我是卖青菜的。
师:好,卖青菜,你准备怎么吸引顾客呢?
生叫卖,但声音不够放开。师示范,(精彩极了,生鼓掌!)
生再叫卖,这回好多了。
再指名多人叫卖。
师:导演们,你们想,路边小摊的摊主们,都是这样你喊了,再我喊的吗?
生:不是的,一齐喊。
师:好,那咱们也一起来喊一喊。
生各自叫卖,体会热闹。
师:做导演好玩吗?做演员更好玩吧?
请把我们的剧本给读熟了。
生各自练读,齐读。
下课铃响。
师:由于时间关系,小镇的“紧张”就请你们的语文老师带着你们去体会了。下课。
(完)
小镇的早晨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镇的早晨美在哪里?各有什么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特有的美景,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具:字卡、班德瑞弦乐,江南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导入
1、看有关江南的风景图片进行口语交际
2、在我们江南,有许多古朴的小镇,那里小桥流水,绿树成荫,白居歇在他的忆江南里提到: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炎,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到底有多美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3、揭题,板题,结合识字、写字。
二、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检查预习情况:默读课文,思考:通过预习你了解了什么?
2、轻声读文,思考:哪一段话抒发了作者对小镇的赞美之情?
3、小镇的早晨美吗?美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
4、相机指导朗读
5、自由读文,说说你喜欢的段落
6、配乐读
三、总结
1、你喜欢这小镇的早晨吗?喜欢它的什么特点?
2、再读文
3、布置作业:读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思考:小镇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设计:
小镇的早晨
安静
热闹 啊,多美的小镇的早晨!
忙碌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淡雅清丽的散文,描写了水乡小镇特有的风韵。课上,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美,通过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感觉水乡小镇的魅力,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有以下两点:
1、写作方法的渗透,在课文重点句段进行适当的分析,让学生懂得将要表达的句子说得具体、生动。
2、倡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让学生有充分轻松的时间去读书,让他们自己品味文章的美。
但是做得仍是很不够,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学生研究不够,备课时没有领悟好编者的意图,所以学生的读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若能在学生读完之后,加以适当的评价,读的层次感觉应该会更好些。
2、课堂指令不够明确,语言不够简练。
3、多媒体课件运用不当,成为课的干扰。
小镇的早晨 篇9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背诵2自然段。
2、能用“价廉物美”造句。
3、感受小镇的恬静和热闹,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体验导入:
1、上一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出示课题)你觉得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复习第一自然段
2、看来同学们很会品味文章,那么这节课咱们就细细的品位一下。
二、品读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想想的第一大特点是什么?找到这句话。“恬静”是什么意思?改成“安静”、“宁静”行吗?为什么?咱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找恬静”从哪些句子体会到。
2、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做准备。
3、指名读,学生评。(师适时出示学生所朗读的句子,并对关键词语、句子进行点拨,出示的句子顺序可以随学生的回答而改变)
a、 学生读,师出示: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静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银鳞指什么,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
b、 学生读,师出示: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一些油光发亮的乌蓬船翘起尖尖的船头,显得格外醒目。(从这些句子能看出什么?)
c、 学生读,师出示:两座拱形石桥遥遥相对,座落在小镇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 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飘过。
(“飘”换成“驶”,哪个好,好在哪里)
4、 朗读:让我们边读边想象,感受一下小镇早晨的恬静美丽吧!(自由读课文,并试着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5、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遍,有能力的可以背一背!
总结学习方法:1、抓重点词;理解 2、找重点句;体会 3、读出感受
三、研读第三自然段
请同学们学着刚才的朗读方法试着去处理第三段。(学生自由读后进行小组合作——互相指导朗读。)
1、抓住了哪个重点词?也是的第二大特点,那就是——热闹,这似乎有点矛盾?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是不是作者搞错了?
理解重点:
①路不宽,人很多,你会不由自主地随着拥挤的人流向前走去。(理解“不由自主”,为什么“不由自主”能看出热闹?)
②沿街摆满了各种土特产:………大白鹅……
③……甜甜地诉说……价廉物美。 (理解“价廉物美”)
说话练习:农民是怎样诉说的,也学学农民诉说一番。
同桌一起说,一人当买主,一人当卖主。
5、齐读这一段。
6、 仔细观察2、3小节,他们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总分)
7、你能不能学着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去尝试着写一段话?
可以写陶庄的早晨,村子的傍晚……
板书:
恬静:河水、小船、石桥
热闹:人流、土特产、农民
紧张:?
小镇的早晨 篇10
【片段细读】: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闪烁着一片片银鳞。河水清得
透明,静静地和街道并行穿过小镇。沿街得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
。两座拱形得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镇两头。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
来,从河上轻轻飘过。船驶远了,淡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上轻轻荡漾。
【教学目标】:
1、了解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特有的景象,以及小镇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
祖国的情感。
2、继续学习用重点句概括段的主要内容。
3、学会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用重点句概括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 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 昨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到了江南水乡,初步感受到水乡改革开放以来,生机勃勃
的景象,而他的早晨又是那样与众不同,作者笔下小镇的早晨有哪三个特点?(根据学生
回答板书:恬静、热闹 、紧张)
2、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出示课题(齐读课题)我们要从语言文字中具体体
会小镇早晨的恬静、热闹、紧张的气氛。
二:讲读第二自然段
1、 体会小镇早晨的宁静。
⑴:(指着板书)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恬静的近义词是什么?(宁静、安静)
⑵: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出这种宁静的,请同学们把书翻开,我们来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思考下列问题:(出示小黑板)
⑴、这一自然段通过哪几方面写出小镇早晨的“宁静”,用○圈出。
⑵、你是从哪些词句中具体体会到小镇早晨的“宁静”用——划出,并用△圈出重点词。
2、反馈:
a、这一自然段通过哪些景物写出小镇早晨的“宁静”。板书:河水小船石桥
b、你是从哪些词句中具体体会的? 板书:静静停悄悄轻轻遥遥相对
3、体会小镇早晨的美。
⑴(指着板书)小河静静的,岸边停满了小船,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桥洞悄悄钻出来又在
水上轻轻飘过,两座石桥遥遥相对,这一切给人一种多么宁静的感觉啊!如果老师把这一
自然段的总起句改成下面这句话,你们看看效果有什么不一样?
出示: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宁静的。
学生体会:恬静带有宁静、舒适、美的感觉。
⑵:课文又是怎样把这种美写出来的?大家找一找。
根据回答出示比喻句:
河水净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⑶指导朗读,继续体会。
⑷:由此可见,小镇的早晨是宁静的,小镇的早晨又是美的,所以说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
。
4、指导朗读
⑴:这一自然段我们应该怎样读,我们来听听课文录音,体会他是怎样把小镇的宁静和美
读出来的。
⑵:集体朗读。
三、课后作业
⑴:抄写生字:桥、洞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2自然段。
小镇的早晨 篇11
之二
山东省博兴试验区博兴县第一小学 孙清华
教材分析:
《小镇的早晨》一课,以散文的体裁、清丽的文字把人、景、物融为一体,描绘了江南水乡小镇的早晨安静、热闹,忙碌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小镇新貌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了解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特有的美景以及小镇的发展与变化,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继续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细细品读。
3、认识并理解生字词,借助一些词句帮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幻灯片、课文伴奏带(建议选择钢琴曲或丝竹乐)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自然走入教材。
导入:同学们早晨几点到学校?每天上学的路上,都能听到些什么声音?看到些什么景象?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总结:这些都是我们北方小县城早晨特有的景象。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到另外一个不同的地方去看一看、听一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小镇的早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小镇的早晨》。看了课题,你猜这篇课文会写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老师这就带大家去,满足你的愿望。
(设计意图:江南水乡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所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自然走入教材,既构成对比,又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范读课文,听读识字,初步领略课文内容。
1、放伴奏带,范读课文。
2、你觉得小镇怎么样?有什么特点?学生谈听读后的感受。
3、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那就读一读吧!你们觉得怎么读好呢?给自己提提要求。(自己解决生字词的读音、互相交流对难点的理解)表扬读书习惯好的同学,树立榜样。
4、教师巡视,随时指导学生的读书习惯。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5、出示学生朗读中遇到困难的词语,鼓励学生教一教,读一读。掌握扎实。
6、通过读书,大家不仅学会了许多生字词,还了解到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又是热闹的,还是忙碌的。接下来就让我们随着木船的橹声,走进小镇安静的早晨,去听一听,看一看。
(设计意图:课文篇幅长,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读通课文,教师的范读既创设了优美的情景,便于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又能使学生在听读时识字,可谓事半功倍。在鼓励学生自己读一读,进一步巩固生字词,体悟课文内容和韵味。)
三、重点品读第二自然段,教给学法。
1、重点指导第二段。出示第二自然段。
仔细读读这一段,想想从哪儿能体会到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
为什么从这句话中你就能体会到小镇早晨安静的特点?
有哪些词语来体现这个安静的特点?你还能说出表达安静这个意思的词语吗?怎样读才能把小镇早晨的安静表达出来?怎样能读好?
说一说。(轻声读)指名读,评一评再读。听老师读一读,谈体会。再自己试一试。齐读有关句子。
配乐读
2、回顾学法,加以总结。读一读课文,画一画重点词语,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课文中的2-4自然段形式相同,所以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在品读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教育,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后两个自然段,是这一类型的课文较好的教学方式。)
四、自主选择,小组合作学习3、4自然段。
1、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我们就可以自己试着学习后面的两个自然段,深入了解小镇的早晨是怎样热闹和忙碌的了。同学们可以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先自己读一读,标一标,画一画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2、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第四段。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注意随时树立榜样,教给合作方法。
3、展示合作成果。说一说,读一读。注意关键词句的理解和训练。
(设计意图: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要学以致用,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既深入理解了课文,又进一步巩固了这种学习的方法,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四、总结,合作读全文,升华对课文的领悟。
同学们刚才游览了小镇的早晨,淡淡的霞光,净得透明的小河,热闹的街市,忙碌的人群,都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多美的小镇的早晨!我们合作来表达对小镇的赞美之情吧。女生读第二自然段,男生读第三自然段。教师读每段的第一句话。
(设计意图:美妙的音乐,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教材,进入情景,在抒发自己情感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受到美的熏陶。)
五、布置作业。
1、抄一抄,写一写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积累自己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词汇。
2、读一读,背一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小镇的早晨 篇12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弄清课文层次,概括段意。重点难点:学习生字、新词,弄清层次。教具准备:1、生字、词语、长句投影片,2、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 板书:小镇的早晨 2、 看看课题 3、 出示句式:小镇的早晨是————。然后说一说。(带着问题,自学课文)二、自学课文 1、 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2)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字词意思。(3)标上小节号,想想每节讲了什么?不懂的地方打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字词认读情况。 a 出示生字词投影片(一)恬静 波光粼粼 农副产品 诱人 淳朴 摩托声(二)摇撸 河埠头 旋涡 莴笋 韭菜 笼子 豆浆 馄饨 (三)恬静 节奏 地平线 碧绿 悠闲 交响乐 热气腾腾 b 说说词语的意思,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悠闲:闲适自得。
淳朴:朴素诚实。和谐:配合得适当、匀称。
交响乐:比喻街道上交织在一起的各种声音。
恬静:恬适安静。 清澈:清净而明澈。
波光粼粼:本文指湖面在阳光的映照下,泛起鱼鳞似的波纹。(2)检查课文朗读。(3)理清层次,了解各自然段意思。说说课文中“小镇的早晨是——的”教师板书: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热闹、紧张}多美啊!
第一层:(1—3小节)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热闹、紧张的。
第二层:(4)总写小镇的早晨多美啊!
三、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2)指导粼:左下右是“ ”不是“牛”,右边是“ ”写时应该靠拢。四、布置作业:(1)借题思考:在你的记忆或想象中,一些小镇的早晨是怎样的景象?
(2)课文中的小镇是什么样呢?按要求自学,同桌可商量讨论问题。自由读、指名领读齐读学生提出,讨论解决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并适当评议。(3)齐读(4)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写小镇早晨的?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课文抓住小镇早晨的特点,从“恬静”“热闹”“紧张”三方面写出了小镇的美丽。说说哪些笔画要注意的?
五、课堂练习:
1、描红、临写生字。
2、 熟读课文
3、抄写课后词语2遍。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小镇的早晨是什么样的?二、细读课文 1、自由选择一段朗读,思考:这一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围绕这句话写了哪些内容,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第一节。(不定)(1)学习第一节
a中心句: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
b从哪里可以看出恬静呢?
c朗读师生对读
d交流总结 (小结学法:a找中心句 b读句子体会) 3、交流第二节
a中心句: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
b“热闹”表现在哪些方面?
c体会用词用句的精当。
d熟读成诵出示填空题,帮助学生背诵。 4、第三节方法同上。 5、教学第五节小镇的早晨美在哪里?三、背诵课文反馈
1、听写词语。
2、自读课文,归纳。学生根据问题回答通过描写“小河”、“小桥”、“小船”、“太阳”、“晨练”的“老人”等句子加以体会。自由练读,指名读。按以上方法自学课文朗读体会读一读,说说好在哪里?齐读第五节联系上下文说说根据板书的提示背诵挑几句或一节指名背四、写作特点: 1、全文先分后总,每段内又“由总到分”的顺序来叙述的。层次清楚,结构严谨。 2、篇幅短小,语言浅显、流畅。在叙述中自然流露出对小镇的赞美之情。
六、实践活动参观南郊早晨的农贸市场、街道、商店、工厂等,并按“先概述,后具体”的叙述方法,抓住某一方面特点,作口头介绍。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围绕“课外活动时,校园真热闹啊”这一句中心句,把“热闹”写具体。
小镇的早晨 篇13
教学目标:
1、感受小镇恬静、热闹、紧张的特点。
2、感受蚕乡小镇改革开春风沐浴下的勃勃生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总分结构和抓住特点具体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仿写片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一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小镇的早晨》,大家回忆一下,小镇的早晨是怎样的?(板书:恬静、热闹、紧张)
2、这一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镇的早晨》。
二、导学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⑴想想这一段写出小镇早晨的什么特点,划出总起句。
⑵结合插图想想,课文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小镇早晨这一特点,用“△△”标出。
2、交流讨论得出:恬静:河水、小船(板书)
结合理解“恬静”
3、重点研读“河水”和“小船”的句子,用“··”标出表现小镇早晨恬静的词语,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交流,指导朗读,(用上插图)
(1)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净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银鳞指什么,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说明什么)
(2)沿街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
(3)两座拱形石桥遥遥相对,座落在小镇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飘过。
(“飘”换成“驶”,哪个好,好在哪里)
5、感情朗读:让我们边读边想象小河、石桥、小船组成的图画,感受一下小镇早晨的恬静美丽吧!(自由读,齐读,试背)
6、归纳阅读步骤:
(1)找出总起句,想想小镇早晨有什么特点;
(2)想想课文抓住哪些景物写小镇早晨的特点;
(3)读有关词句,体会课文怎样具体体现小镇早晨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扶学第3自然段:
1、按以上方法进行小组讨论学习
2、集体交流:
⑴总起句,特点:热闹(板书)
⑵景物:人流、土特产、赶集农民
⑶重点理解:
①路不宽,人很多,你会不由自主地随着拥挤的人流向前走去。(理解“不由自主”,为什么“不由自主”能看出热闹?)
②沿街摆满了各种土特产:……………………大白鹅……
③……甜甜地诉说……价廉物美。(理解“价廉物美”)
说话练习:农民是怎样诉说的,也学学农民诉说一番。
⑷上文说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这里又说是热闹的,这不矛盾吗?这里的“又”表示什么?
3、合理选择方式,如朗读、设计表演等,再现小镇热闹的景象。
a、设计表演:请一个同学当导演,设计这一段文字的表演,请大家结合插图,也可以根据平时经历,想一想。
(1)一位同学谈设计:谁愿意发表一下自已的高见。扫
(2)其他同学改正、补充意见
(3)分配演出人员:
(4)演后评价,小结:小镇的早晨就这么热闹,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吗?
b、感情朗读
四、自学第四自然段:
1、用以上方法自学第4自然段
2、交流(请一位同学上台当小老师)
⑴特点:紧张
⑵景物:店铺、小摊、熟食店、农家姑娘
3、重点理解最后两句话:
(1)为什么出现的人流是“彩色”的呢?
(2)过去,一尺丝绸一根丝线都要从外面买进来的蚕乡小镇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巨大的变化呢?(改革开放给蚕乡小镇带来的勃勃生机)
4、感情朗读
五、小结:
是啊,美丽的蚕乡小镇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焕发着勃勃的生机,这只是我们伟大祖国社会主义建设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让我们用敏锐的双眼去观察身边的变化,感受祖国快步前进的脚步吧!
六、仿写练习:学校(家庭)的早晨是紧张的。
(1)说:从哪些方面表现紧张;(2)写;(3)评;
板书设计:
恬静:河水 小船 美丽
小镇的早晨 热闹:人流 土特产 赶集 农民
紧张:店铺 小摊 熟食店 农家姑娘 勃勃生机
- 推荐阅读:
- 《小镇的早晨》(精选15篇)
- 小镇的早晨(通用14篇)
- 《小镇的早晨》(通用13篇)
- 小镇的早晨
- 小镇的早晨
- 《小镇的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