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报告范文

语文宝典:上册人教版教案全解析_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名师指导,轻松学习

2024-05-19人围观
简介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生字,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记忆生字,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赞美

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生字,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记忆生字,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赞美母爱,教育学生尊敬母亲,爱戴母亲,关心母亲。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字;

  2.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理解课文说蕴涵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假如你在街上和妈妈走散了,你该怎么办?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练读课文,圈画生字。

  3.学习生字

  城:左右结构形声字城市、城府、城镇;

  牵:上中下结构部件组合法牵挂、牵牛花;

  掌:上中下结构掌握、手掌、掌心;

  围:半包围结构口字部形声字包围、围棋、周围;

  笑:上下结构竹字头笑话、苦笑、苦笑不得;

  善:数笔划方法注意笔顺善良、善事、善后;

  淡:左右结构平淡、清淡、冷淡;

  互:数笔划方法注意笔顺互相、互助、互生;

  4.指名读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作业:书写一类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熟读课文,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多种方式读课文,以读代讲:如自由读,小组读,齐读。

  二、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文,画出描写妈妈眼睛的句子,读一读。

  2.画出描写妈妈头发的句子,读一读。

  3.画出描写妈妈手的句子,读一读。

  4.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5.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妈妈头发、手、眼睛都是什么样的吗?小女孩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三、如果,你的妈妈现在就在你的面前,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围、牵、善、互”。

  二、完成课后练习: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贯穿在讲读课文中)。

  2.读一读:简单说说“掌上明珠、哭笑不得、善始善终、惊慌失措”各词的含义;用喜欢的词语说话。

  3.写一写,积累词语。

  4.做一做。

  (1)小组内先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2)画一画自己的妈妈(爸爸),在下面写上自己想说的话。

  三、板书设计:

  课件温柔的手、生字

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课文。

  2.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3.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认识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知道青蛙冬眠的特点。

  4.学会6个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词句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2.练习根据课后问题,读课文,回答问题,理解课文。

  3.识字、写字。

  4.朗读,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图片(竹叶、梅花、枫叶),田字格小黑板,写课后第2题填空题的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音、读成句。

  (二)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三)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读懂课文;认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知道青蛙是冬眠动物。

  (四)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二)读懂课文内容,学会知识。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板书:13 雪地里的小画家

  1.“雪地”是什么样子的?(下大雪以后,地面上积了一层厚厚的雪,把大地都变成银白色的了)

  2.什么是画家?(绘画技艺很高的人)

  3.课题讲的谁?(小画家)

  4.什么地方的小画家?(雪地里的小画家)

  师述:我们学学课文,看看这些雪地里的小画家是怎样画人的,都画了些什么画。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准生字的音。

  1.学生自练看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记住生字的读音,要读成句。(读几遍后教师检查,指名读)

  2.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3.这篇课文有几句话?从哪儿到哪儿是一句?(说出每一句是第几行)

  4.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知识?(四种小动物的爪或蹄子的形状不同,青蛙是冬眠动物)

  (三)细读课文,理解词句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1句,问:小动物们要在雪地画画,看到下雪了高兴吗?你从哪里看出它们很高兴?(从第1句两个“下雪啦”看出它们很高兴)师述:这句话最后的标点符号叫叹号,在这里是表示高兴的语气。你们自己练习读出高兴的语气。(自读几遍后指名读)

  2.读第2句。自由练读,指名读。

  (1)这句话讲在什么地方?来了谁?(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2)“雪地”与上句有什么关系?(冬天下了大雪,才会有雪地)

  (3)“一群”是多少?(好多个)

  (4)这一群小画家和“雪地”有什么关系?(雪地是小画家画画的地方)

  3.读第3句话。自由练读,指名读。

  (1)谁在雪地上画画?(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上画画)(自己练说)

  (2)它们都画了什么?(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板书:小鸡 竹叶

  小狗 梅花

  小鸭 枫叶

  小马 月牙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的形状,说出它们形状上的特点,说说它们的名称。看书上插图与图片比较,说说小画家们画得像不像。

  (3)说说小画家画的画是什么?(是它们在雪地上踩出的脚印)

  (4)为什么说小鸡画竹叶呢?(小鸡的爪子印出的形状像竹叶)依次问其他几个动物画的为什么是……(小狗爪子下面的肉垫像梅花,小鸭的脚趾间有蹼连着,印出样子像枫叶,小马的蹄印像月牙)

  4.读第4句话。(自己练读后指名读)

  (1)你们平常画画时要用什么?”

  (2)这4位小画家是怎样画画的呢?(不用……不用……几步就成一幅画)

  (3)“几步就成一幅画”是什么意思?(小动物走过雪地,爪子或蹄子踩在雪地上,在雪地上留下的爪或蹄印就是它们画的画。把它们各种形状的爪或蹄印比作一幅美丽的画)(自己练说后,指名回答)

  5.读第5、6两句话。想一想,青蛙为什么没有参加?它为什么大白天“在洞里睡着”了呢?(因为青蛙是一种冬眠动物)

  师述:因为在寒冷的冬季,食物和水分都很缺乏,青蛙为了减少消耗,就卧在洞里不吃也不动,像睡觉一样,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冬眠,等到春天,天气暖和了,再恢复正常活动。

  (四)指导朗读。

  师述:你们觉得这篇课文有趣吗?读出小动物的快乐的情趣。(自己练读后,指名读,找2~3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6个生字:画、叶、牙、用、笔、几,认识新偏旁“?”,竹字头。

  (二)完成书后作业 第2题。

  (三)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三、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二)学会6个生字。

  1.画,huà,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自学后指名提问。(画,huà,用部件加笔画方法记,半包围结构。上面是“一”,中间是“田”,下面是竖折、竖两笔,一共8笔)

  (2)自己默记字形,同桌互相检查。

  (3)口头组词语。

  画家 图画 绘画 画报 笔画

  2.叶,yè,读准字音,读词语:枫叶。

  (1)识记字形。自学后提问。(略)

  (2)口头组词语。

  树叶 叶子 落叶 绿叶

  3.牙,yá,拼读音节,读词语:月牙。

  (1)识记字形:自学后指名说。(用数笔画方法记,一笔横“一”,二笔竖折,三笔竖钩,四笔斜撇“牙”。一共4笔,月牙的“牙”)

  (2)口头组词语。

  月牙 牙齿

  4.用,yòng,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用,yòng,用偏旁加笔画的方法记,半包围结构,外面同字框,里面是横、横、竖。一共5笔。第一笔是竖撇)

  (2)口头组词语。

  用处 作用 用电 功用 费用

  5.笔,bǐ,拼读音节,读词语:画笔。

  (1)认识新偏旁“?”,竹字头。笔顺是撇,横(),点,两边一样。

  (2)识记字形。(笔,bǐ!,上下结构,上面竹字头,下面“毛”字,一共10笔)

  (3)口头组词语。

  毛笔 钢笔 铅笔 画笔 笔记本

  6.几,jǐ,拼读音节,读词语:几步。

  自学字形。与“几”字有什么区别?“儿”第二笔是竖弯钩(乚),“几”第二笔是横折弯钩。

  (三)指导书写。

  1.画:引导学生自己找准位置(整体部件),看教师范写字后,独立写字头。

  2.叶、牙、用、几4个字方法同上。

  提示:“用”第一笔是竖撇。

  3.笔。

  (1)整体位置:上小下大。

  (2)部件位置:①竹字头上的两上在竖中线左右各一个,左边第二笔横尾压竖中线,右边第一笔撇尖压竖中线。②“毛”字第一笔从竹字头右边的撇点之间起笔,撇到横中线上。第二横收笔在横中线上。其他写法同“毛”。

  (四)指导背诵。

  用填空法:

  ( )( )啦,( )( )啦!( )( )( )来了一群( )( )( )。小鸡画( )( ),小狗画( )( )。小鸭画( )( ),小马画( )( )。不用( )( )不用( ),几步就( )( )( )( )。( )( )为什么( )( )( )?它在( )( )睡着啦。

  (五)巩固练习。

  1.填空,再把句子读一读。(不会写的字用拼音)

  (1)小鸡会画( )( )。

  (2)小狗会画( )( )。

  (3)小鸭会画( )( )。

  (4)小马会画( )( )。

  (5)它们都是雪地里的( )( )( )。

  2.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口( ) ?( ) 冂( )

  3.背诵课文。

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 个字,会写 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古诗。(板书课题)

  二、识字写字,扫清阅读障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小组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小组汇报,检查读书效果。

  4、小组合作学习,记忆汉字。

  5、指导学生书写汉字。

  三、初读课文。

  1、作者简介。

  2、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诗的情感。

  3、学生自由读、小组内读、制名读、全班齐读。

  四、学生质疑,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

  2、互读。

  二、学习《赠刘景文》,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看图: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借助图画理解诗意,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不懂?画下来。

  3、小组汇报。

  4、配乐范读,学生模仿,小组互读

  5、想象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6、教师小结。

  7、小组朗读比赛。

  三、小组合作学习《山行》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根据学习《赠刘景文》的经验,确定学习方案。

  2、小组自学。

  3、汇报,师生合作解疑。

  4、教师配乐朗诵,学生说说感受。

  5、教师小结。

  6、背诵古诗。

  四、扩展练习。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古诗?

  识字2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词语的节奏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留心观察校园生活。

  重点: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积累词语。

  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词语的节奏感。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

  二. 认读生字。

  1. 自由读课文,把生字画下来。

  2.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 借肋图片,读词语。

  4. 同桌两位同学互相读一读,记住生字的读音。

  5. 小组合作学习,做猜字游戏,巩固生字的读音。

  三. 朗读感悟。

  1.“找朋友”游戏:出示图片,找生词卡片。

  2.对照图片,结合自己的实际,说一说你都做过什么,并且说说你的感受。

  3.有节奏地读词语。

  4.说一说:小组合作学习,给“戏、航、琴、钢、弹、养”这些汉字各组一个词。

  四. 读书比赛。

  第二课时

  一. 复习生字。

  1. 指名读词语。

  2. 师生合作读词语。师做动作,生读词。

  3. 同桌两位同学合作读词语。

  二. 学习汉字,记住字形。

  1. 小组合作学习: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记住字形。

  2. 全班汇报:你记住哪个字?你是怎样记住的?

  三. 指导书写。

  1. 观察: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及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 比较:“棋、钢、弹、观”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的区别;“琴、养”中间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上下部分要紧凑。

  3. 教师范写:“琴”。

  4. 学生练习写字:小组互评,教师评价。

  四. 作业。

  1. 抄写生字新词。

  2. 预习下一课。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