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创意教育特色课程

2022-12-30人围观
简介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29日 点击数: 创意教育特色课程

——快乐学校建设方案之给力课程

吴江区七都中学鲁文园

一、建设背景

1.顺应苏南经济发达地区优质教育的要求.

2.实现吴江“幸福地教、快乐地学”的重要途径.

3.满足学校特色转型发展的愿望.

二、概念内涵

创意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意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创意教育就是要从培养创意精神入手,以提高创意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以农村初中为背景,立足本土结合我校办学实际,开发建设,整合实施,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现我校“学有优教”视域中创意教育特色学校建设转型的综合课程.

三、目标要求

总目标:在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的基础上,继承借鉴我校传统的科技教育特色校本课程经验,创新发展创意教育特色校本课程,以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逐步衍生至学科课堂、德育等全面的学校创意教育特色.

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优教和成长开辟自由发展的创意空间和快乐的第二课堂.从科技特色向创意特色转型,逐步形成校园创意文化,促进学校创意教育特色的定位.

2.优化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和创意实践行为,分享体验创意教育的快乐.培养学生知行统一、学用结合、动手操作,创造性的计划、组织与实施活动的能力.

3.逐步形成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成长的课程体系.培养“会学习、会思考、会创新”的“三会”学生,培养“敢想、敢做、敢创新、敢发现”的“四敢”学生.

4.通过以学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建设,构建“教师幸福的教、学生快乐的学”的多元化课程.

5.培植教师的课程意识,提升教师的课程能力.通过课程建设,转型教育管理,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增强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意能力,构建创意教育校园.

四、内容措施

(一)课程的开发

近年来,我校就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不断探索创新,使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和文艺社团活动结合起来,使校本课程研究走向常态化,体现我校创意教育特色.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我镇地方乡土文化内容,挖掘开发富有创意特色的校本创意系列课程.我们已经开发建设实施的校本课程教材主要有《走近七都》、《航海模——科技创造未来》、《鲈乡风——走进家乡》、《太湖蟹》等.计划开发的有:

国家课程:以“创意文化快乐校园”为实施国家课程的学校追求,通过嵌入式微课程开发和学科校本化整合实施国家课程.

学校课程:

1.“创意文化”课程

以校园文化建设、“七中讲坛”、社团活动等形式,开展“创意改变人生,快乐美化生活”的系列活动,通过搭建整合各类创意平台,展示学生在校园创意教育特色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成果与风采.编撰校本教材《历史文化名人创意事例汇编》.

2.“创意科技”课程

在科技与劳技等教师的指导下,开设“创意变变变”、“航海模”、“科技创造未来”等多学科渗透的科技教育课程,每学年开展一次创意科技节,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编撰校本教材《学生科技创意小发明成果汇编》.

3.“创意研究”课程

在各学科教师的组织下,以研究实践活动为载体,关注生活、自然与社会,关注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创意实践能力.编撰《研究实践小组创意成果汇编》.

4.“创意读写”课程

在语文、体艺等教师指导和校图书馆服务下,通过湖畔文学社等文艺社团的活动,开展经典诵读、创意作文和每年一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拓展学生视野,指导学生深度阅读,通过小记者采访写作等活动,写校园事迹,培养学生创意读写能力.编撰《校园创意事例集》.

(二)建设与实施

1.常态化管理.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创意教育特色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各项主要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方案的落实与成功.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个连续、动态的过程,我们在教学活动中综合考察各方面的因素,适时对校本教材实施措施作调整.

2.制度保障.我们以教科研制度作保障,来确保校本课程高质、高效地实施.为此,我校建立了开放的、多元的教科研制度.一是建立校级教科研制度,以学校为单位,以教科室、教务处、学科组为主体,定期开展校本课程的研讨交流活动.二是建立年级教科研制度,以学年为单位,由同年级组的校本课程教师组成,定期开展校本课程的研讨活动.三是建立校内外的合作交流制度,从学校到年级建立不同的交流研究制度;邀请相关的专家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审议、论证;年级组根据校本课程学习的需要,邀请校外专家、学生家长和热心教育的社会工厂企业工商业等人士,共同指导参与研究和交流活动.

3.注重学生发展.我校的校本课程实施注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体验和实际运用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整合理念下学生研究性学习原创性的成果、教师研究的成果适时选录进校本教材中,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换个角度思考,了解多种观点,启发学生横向、纵向比较,给学生留有研究、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4.搭建创意平台.我们通过搭建创意平台来展示学生在校本课程学习中的风采.主要以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读书和研究实践等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创意火花.每学年开展一次“校园科技节”和“科技创想园”等经典活动,每学期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开展“传承传统文化,诵读经典创新阅读写作”等活动,构建“创意”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指导学生的创意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学用结合,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查资料、问专家、搞研究、做发明等.

5.重点突破.在课程的设置和实施过程中,我校以科技特色为突破口,构建科学有效的展示机制,开展形式丰富的活动.每个教室里都设有《科技畅想园》包括创意金点子、科技之光、模型天地、发明大家谈、我来发明、科幻作品、科技小论文、学生自制模型等展示栏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科技月中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视台、共青团、校园橱窗、班级黑板报、墙报等阵地进行科技教育宣传,要求“做到五个一”:举办一次科普知识的主题班会、观看一本科普影视(或阅读一本科普读物)、动手制作一个科技小制作、撰写一篇科普小论文、举办一次科学幻想画展,邀请教师、家长、学生等担任评委,对表现突出班级和个人进行表彰,评选“科技创造之星”等.学校还通过学生家长会,座谈会,向家庭向社会宣传科技教育,以赢得家庭和社会对学校特色教育的理解与支持.提倡有条件的学生家庭建立“小小科技角”,让科技教育的触角伸向社会、伸向家庭,使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形成科技教育网络.

6.开展校本培训.通过常态化的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指导水平,让一线教师参与学校课程建设,担当课程开发者、领导者、管理者和实施者的角色.我校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的发展,每学期邀请教育专家、企业界的管理精英来我校开展校本教材有关的讲座.

(三)课程实施模式

1.基本活动程序:自由选题、自动组合、自主研究、自觉反思、自我评价.

2.特色模式尝试:

(1)现场体验模式

(2)生活实践模式

(3)手工操作模式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排行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