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布兰诗歌》
《布兰诗歌》 - 基本介绍
《布兰诗歌》(burana)是一部十三世纪的神秘诗稿,它深藏在内多少世纪不为人知,一旦被公之于众后震惊世人,它是目前所知的保存最为完整的也最具艺术价值的中世纪诗歌.仿佛它来自天国,而非人间产品.二十世纪德国作曲家(carlorff1895—1982)长期生活在巴伐利亚,他从这部诗稿中选取25首诗歌,谱成这部《布兰诗歌》,分"春天"、"酒"、"爱"三个主题.[1]
《布兰诗歌》 - 歌曲内容
序诗部分壮美凝重,作曲家仿佛企图借助吟唱与谛听来建立起一座神庙;正歌的第一部分"春天",轻快、明亮中蕴涵着悠远,合唱男女声部交替呈现宛如时序中的昼夜变化;第二部分"酒馆"则是一片世俗景象,唱腔中运用优伶式的假声与转调,
有如在描绘一个假面聚会的场景中人们醉生梦死的世态;但奇怪地是,欢腾的场面似有幽灵掠过的阴冷;第三部分"爱"中,有着对爱的渴望的宣泄和对爱的忧伤的赞美,以及对情欲的质朴的歌唱,其中,女声吟唱"intruitina"(inthebalance)华美而凄艳,已经成为演唱会中的经典保留曲目.作曲家卡尔XXXXX奥尔夫在继承古典作曲法基础上加入新式旋律,他在"表现主义"的影响下运用了新原始主义元素,节奏上加重打击乐成分,使《布兰诗歌》将中世纪的游吟与现代歌咏结合得非常完美.
《布兰诗歌》充满了令人惊奇的成分和戏剧性,它大开大阖,既有雄壮的呐喊,又有委婉的咏叹,犹如汹涌的急流撞向岩石发出澎湃的声响,又如潺潺小溪蜿蜒地流向柔软的草滩.乐队与唱咏交相辉映;令人震撼的打击乐像是命运的召唤,有着强烈的扣击灵魂的效果.[1]
《布兰诗歌》 - 歌曲评价
《布兰诗歌》是一曲对生命的赞歌,似乎有神的目光在暗中注视.它在三个主题引导下微妙地涉及了"信仰"、"死亡"等动机,调性既有着世俗的欢乐成分,又有着史诗般的恢弘气势.其中所隐含的真正的动机,则是对短暂人生的垂怜、惋惜和哀叹.借用里尔克的诗句来描绘这部作品就是:"真正的怜悯之神,他来时威风凛凛,光芒/耀眼地向周围传播,跟诸神一样./比吹着安稳的大船的风更强." [1]
《布兰诗歌》 - 作曲家
卡尔XXXXX奥尔夫(carlorff,亦作或卡尔XXXXX奥夫,1895年7月10日~),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指挥家.
奥尔夫一生与慕尼黑这座城市紧密相连,他生于慕尼黑,就学于慕尼黑学院,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离校参军,1920年随卡明斯基深造又回到慕尼黑.1924年与舞蹈家歌特(gother)在慕尼黑创办冈特学校,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儿童音乐教育事业,这也使得他和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并称的儿童音乐教育专家.1982年3月29日,奥尔夫逝世于慕尼黑.
奥尔夫的音乐创作以《博伊伦之歌》(carminaburana(英:songsofbeuren),又译作《布兰诗歌》)最为著名.博伊伦之歌首演于1937年,是奥尔夫的舞台作品《胜利——三联剧》(trionfi-tritticoteatrale,(英:triumphs-theatrical))的第一部,副标题为“世俗歌曲”(cantionesprofanae);后两部分别为《卡图利之歌,带布景的表演》(catullocarmina(英:songsofcatullus),ludiscaenici,1943年),《阿芙洛狄忒的胜利,带布景的协奏曲》(trionfodiafrodite(英:triumphofaphrodite),concertoscenico,1950年-1951年).博伊伦之歌最初作为有布景的舞台音乐发表,后来奥尔夫表示也可以作为音乐会演出使用.
奥尔夫成熟期的舞台音乐风格冷峻,强调节奏的支配地位,这也和他的儿童音乐教育理论相适应.他的作品大量使用打击乐,和声简化到只留下基本的三和弦等几种,旋律创作也强调配合节奏型,但是他的节奏运用非常丰富,具有很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奥尔夫早年曾经整理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的几部歌剧,包括《波佩阿的加冕》(l"incoronazionedipoppea).[2]
上一篇:工作中对公司建议大全
下一篇:小动物儿歌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