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昆虫的故事]关于虫子的故事

2023-10-29人围观
简介

话题:

【昆虫的俗称】

儿时庭院里的昆虫们

邓元昌

老北京民居没有楼房,平房四合院无论大小都有个院子,大一点的还有个小花园,除了用砖漫成的甬路外都是土地,种些树木花草,也长出许多杂草野花,有各种各样的小昆虫生活在那里,为我们的儿时平添许多乐趣.时过一个甲子,现在再难见到他们,回忆起来还很想念.那些小昆虫,有的可爱,有的可怕;有的是叫做“益虫”,有的视为“害虫”,有的不知道算是益虫还是害虫.相信那时与他们相伴的孩子谁也不会忘记它们.

萤火虫:夏夜游弋于院墙角落里的萤火虫,像流动着的小灯笼闪着黄绿色的光.他们飞得很从容,美丽而优雅,让你不忍心粗暴地伤害它们.早就听大人说过:古时有个穷苦的读书人,晚上把他们收集起来借光读书的故事,留下了“囊萤映雪”的佳话.

臭大姐:学名是叫椿象吧?她会飞,大约指甲盖大小,浑身黑灰,只翅膀下有点粉红色,不知何以称为大姐,其实一点也不好看,而且有无比的臭味,粘到手上半天也洗不掉.她有这招防身本领,足以让不怀好意的东西退避三舍.

吊死鬼:学名槐蚕.过去北京四合院宅门前大多一边种一棵槐树.夏天开白花香透一条胡同,但是爱长虫子,就是吊死鬼.他用一根长丝吊在半空中,大人讨厌他,往往经过树荫下觉得脖子一凉,用手一摸软软的是一条虫子,吓一跳.小孩喜欢它,托在手上凉凉的,他会一屈一伸一拱一拱地向前爬行.后来在“文革”当中的“批林批孔”时才知道,林彪用韬晦之计叫做“尺蠖之屈,是为伸也”,理解这句话有了形象的依据.现在,当我看到世界名牌钟表“欧美加”弯曲的标志时,也会马上想到那条绿色的小虫子.

洋拉子:北京的枣树很多,枣虽好吃,洋拉子很可怕.他有伪装术,浅绿色的和半个青枣差不多,软软的又像马鳖,浑身有细绒毛,一旦粘到手上身上,又红又肿奇痒无比,须用一块面团,最好是嚼过的口香糖,把看不见的细毛毛粘出来才好些.

蚂蚁:它们一天到晚总是忙忙叨叨地在路上奔波,我喜欢蹲在地上跟着看,看它们到底要干什么,看它们是怎样把比自己身体大一两倍的东西拉回家.还有一种个头比较大的叫“疯蚂蚁”,腿挺长,爬得也快,东一头,西一趟,有时忽然停下来,环顾左右,好像漫无目地.若拿一个卫生球在地上画个圈,它就像遇到“鬼打墙”,半天走不出去.一旦冲出去,晕头转向像喝醉了一样,怕是找不到家了.蚂蚁打仗是一种壮观而惨烈的景象:黑压压的一团一片,沉默着互相撕咬,仗打完了,剩下死蚁遍地,它们为了什么?

灶马:那时厨房做饭用砖砌的灶火,晚上封火昼夜不灭,并在火眼旁边砌进一个细长的小水缸,叫“塘罐”,利用余温做热水,洗脸或刷碗用,是一个很好的节能办法.冬天里也很暖和的厨房便生出许多灶马,据说那是灶王爷的马.灶马与蛐蛐长相相仿,但体小色黄,不及蛐蛐健壮漂亮和好斗,叫声也不响亮.声色不佳的灶马,以它们的不起眼,才没有像蛐蛐那样的命运:被人养在罐里并挑拨它们互相争斗取乐.那时厨房似乎没有现在流行的蟑螂,不知蟑螂是什么时候引进的,它比灶马讨厌多了.

磕头虫:体长约1.5厘米,黑色,头尖尖的很硬.拿着他放在指甲盖上,它就会把头磕向指甲盖啪啪作响,小小的东西,脖子竟有那么大劲.小昆虫们大都有一种装死的本领,遇到危险时便装死躺下,甚至仰面朝天,一动不动和真的一样.呆一会儿自觉风险已过,翻过身来撒腿就跑,不料小小东西也有如此心计.

水牛(儿):蜗牛的昵称,它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条银色的亮线,顺着亮线就可以找到它.那两只犄角十分敏感,轻轻一碰便羞涩地缩进去,样子温柔可爱.孩子们会为它歌唱:“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儿)后出头(儿)喂,你爹,你妈,给你买烧肝(儿)烧羊肉去嘞XXXXXXXXXX”不知蜗牛与烧羊肉有什么关系,但那时也算是流行歌曲.

土鳖:许多虫子分不出公母,土鳖却很明显:公的个小,有翅膀,母的甚至像银元那么大,没翅膀,一个圆形的盖子扣住全身,造型很简练.把它翻过来,它会用爪儿使劲顶地,努力让自己正位,那样子笨拙但执著.

听大人说土鳖可以入药,而且是母的,真不敢想象那是什么味?怎么喝?!

屎壳郎:学名蜣螂.“屎壳郎碰上拉稀的――白来一趟”,词虽不雅,但把它们的生活状况说得生动有趣,所以孩子们没有捉屎壳郎玩的.如果赶上他们正在专心致志地工作,那是很好看的,你会欣赏到他们的聪明才智,协作与敬业精神.

马蜂:形容健壮的小伙子细腰乍背叫“马蜂腰”,马蜂腰实在太细了,像用一根小棍连接着上下身.孩子们很怕它,越怕它越喜欢捅马蜂窝,找刺激,现在才想到,外出回来的马蜂们不见了自己的家和马蜂儿子该多么难过!

天牛:一种个头较大会飞的硬壳虫子,浑身黑亮黑亮的,最好看的是那两只细长而向外弯曲的犄角,黑白色相间,非常独特.它很有劲,所以叫天牛吧,套上一根线绳可以拉动玩具小木车,“天牛拉大车”成了孩子们有名的游戏.

蚂蚱:即蝗虫,它们若成了灾很可怕,城里的孩子没见过.蚂蚱的腿很好看,大腿粗壮像一个倒挂琵琶,小腿极细,弹跳力特强.在田径场上,你看跑跳运动员的大腿就是这个样子.

刀螂:即螳螂,你若发现草丛中的刀螂,它往往是站起来举着带刺齿的双臂,前后微晃着向你示威,那是螳螂拳标准的架势.

呱嗒扁:这种颜色碧绿,身材修长,头部尖尖很像协和式飞机的家伙很好看,但说不准它的大名叫什么.因其飞行时呱嗒呱嗒作响,所以叫呱嗒扁吧.也正因如此,常常暴露自己而遭到逮捕,它的响声是为了什么呢?

老琉璃:北京人把蜻蜓叫老琉璃,金黄色的(也少有红色,绿色和黑色的),像北京古城特有的黄色琉璃瓦一样闪光发亮,故此得名吧.夏天捉蜻蜓玩是儿时的一大乐趣,它们十分机警,速度与急转弯都非常快,还能空中悬浮,能捉到它又不损伤那对精巧的翅膀,就很不易.你若把手指尖放在它嘴边,它会咬你,但不疼,痒痒的很好玩.

蝎子:砖头,煤块,花盆地下潮湿阴凉的地方都是蝎子藏身的所在,各种小动物中,它算是最可怕的,避之犹恐不及,一般不去招惹它.后来在山东某地吃饭,端上来一盘当地名菜,炸蝎子,深褐色已经是面目全非了,很多人仍觉心有余悸,不敢碰它.

钱龙:多足虫,俗名叫钱串子.体色金黄,又有一大串腿脚而得名.可能是腿多的缘故,爬起来十分平稳如同游动,有时在卧室的墙壁上也能看到它,不知从何处来?要到何处去?它到底有多少条腿?从来没有机会细数.《红楼梦》中说到“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见过蜈蚣、蚰蜒这类的多足昆虫就会有形象的体会.近几年在电视上常看到大学生赛艇比赛航拍的画面,那模样就很像“钱串子”.

蜘蛛:老北京人住房和庭院挺讲究,但厕所十分简陋,多在外院一角,称为“茅房”,可想而知.棚顶常挂马蜂窝,墙角或结蜘蛛网.小时候常蹲在那里观察蜘蛛的作为:一只苍蝇撞在网上,急得嗡嗡直叫,努力挣扎,脱不得身.稳坐中军帐的蜘蛛迅速作出判断,冲过去用丝线把猎物团团缠绕,像一个小蚕茧.第二天再来看时,那只苍蝇已经剩个空壳.

蝎虎子:即壁虎,有一句俏皮话云:“蝎虎子掀门帘――露一小手”,细看那小手软软的也确实可爱.它还有一种“壮士断腕”的精神,遇到危险,果断地把尾巴留下,那段尾巴在地上摆来摆去吸引敌人眼球,趁此机会自己溜之大吉,慢慢再长出一条新的.生物课上知道那叫“再生能力”,不只蝎虎子有.看来随着基因科技的发展,也许不久人类也会像蝎虎子一样有再生能力了.

燕模虎:北京人把蝙蝠叫燕模虎,当然它们已经不算昆虫了.夏天傍晚,院子上空常看到它们飞来飞去,捕捉蚊子等小飞虫吃.据说你若往空中扔一只鞋,它会钻进鞋里掉下来.经试验,它真的一头飞冲过去,好像要看个究竟,但不会傻到要钻进鞋里去,鞋倒是经常上房.京剧《打渔杀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教师爷要打萧恩,萧恩说:“老汉幼年间听说打架,如同穿新衣过新年的一般,如今老了,打不动了.”教师爷回了一句歇后语:“你这是‘二姑娘逮燕模虎――撇鞋’”.撇鞋(鞋读轻声),北京的老土话,甩闲话的意思,今天已经难以理解,这句俏皮话也就消失了.

分享:纺丝蜘蛛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排行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