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国博《复兴之路》5部分介绍

2023-10-29人围观
简介

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徐徐升起.与此同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开启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

第一部分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单元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

17 世纪以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相继兴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开始大规模对外扩张和殖民掠夺.与此同时,在“康乾盛世”余晖中,中国封建社会走到末世.清王朝闭关自守、固步自封,生产方式落后,社会停滞不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危机四伏的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强国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第二单元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840 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掠夺财富、屠杀人民,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个不平等条约,攫取经济、政治和文化特权,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近代以来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三单元中国人民的抗争和觉醒

为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抗击外敌入侵,使帝国主义列强灭亡中国的图谋未能得逞.民族危机、人民苦难的不断加深,强烈激起仁人志士对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思考和探索.

第二部分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

第一单元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中国社会各阶层开始探索民族和国家的出路.农民阶级发起反抗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的武装斗争,封建统治阶级试图通过局部变革巩固政权,资产阶级寻求采用改良方式变法图强.这一切,在当时产生了程度不同的积极影响,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都没有成功.

第二单元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早期各种探索的失败,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改良道路行不通.他们举起民族民主革命旗帜,发动武装起义,提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第三单元辛亥革命失败和新文化运动兴起

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支持下,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果实,建立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资产阶级革命派挽救共和的努力屡遭失败.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表明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革命派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此后,以民主、科学为基本口号的新文化运动兴起,各种思潮涌现,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三部分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

第一单元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梦想.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五四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第二单元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依靠和发动工农群众,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战争,掀起大革命高潮.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逐步形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这一时期,中国其它阶层也提出了一些救国主张,都未能找到解决中国根本问题的出路.

第三单元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面对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倡导推动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经过14年浴血抗战,中国人民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第四单元为新中国而奋斗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历史性抉择.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坚持独裁、内战的反动政策,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积极斗争.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第四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

第一单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开启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巩固新生政权,医治战争创伤,为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第二单元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创造性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第三单元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明确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第四单元国际地位提高与国际环境改善

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冲破帝国主义封锁遏制,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改善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努力,为国内建设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

第五部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单元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

“”结束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提出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创立邓小平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单元开创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面对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和国内改革建设的快速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

第三单元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篇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排行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