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红色经典故事小兵张嘎

2023-10-30人围观
简介

《小兵张嘎》是我国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冀北白洋淀地区一个名叫张嘎的男孩,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在革命队伍的培养下锻炼成长的故事。

《小兵张嘎》

在冀北平原的白洋淀边上,有个小村庄叫“鬼不灵”,名字听起来有些古怪。淀边的芦苇长得葱茏茂密,直从那琉璃似的淀水蔓延到岸上。善良的村民们一直照顾着一个失去父母的小男孩,因为他活泼、调皮,也讨人喜欢,大伙儿给他取名“小嘎子”。嘎子有个宝贝——一把木头手枪。

1943年夏天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嘎子发现村里也悄悄的发生了一些变化:英勇的八路军活跃在深密、开阔的芦苇丛中,到处打击敌人,把敌人的很多据点拔掉了;鬼子和伪军白天不时地下乡扫荡,晚上则集合兵力驻扎在岸边的大炮楼里,控制着交通要道。

嘎子一直有个心愿:他要去找八路军,他要有把真枪,他要去打鬼子。

一天,嘎子在井边舀水喝。突然,他听到一串自行车铃声,看到一个“汉奸”模样打扮的人,于是便跟了上去趁机放了他轮胎的气,还用木头手枪顶着那人的后背。

真是不打不相识,眼前这个人,竟然就是传说中的大英雄罗金保叔叔。嘎子又羞又喜。

嘎子做梦都想有一把真枪。他去问金保叔叔要枪,叔叔却说:“别的战士的枪都是从敌人手里得到的,你还是个孩子,不能有枪。”这让他有点生气,可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一天,嘎子陪罗金保叔叔乔装成卖西瓜的去侦察情况。叔叔一边像一个鬼子的胖翻译推销西瓜,一边给嘎子使了一个眼色。嘎子机灵地闪到胖翻译身后。

胖翻译只觉得背后有一个硬家伙顶着,吓得心慌意乱起来。他两腿哆嗦,嘴里喊:“小八路饶命!小八路饶命!千万别开枪,有话好说!”嘎子轻而易举地从胖子腰间抽出了手枪。被缴了枪的胖翻译连声求饶:只要不杀他,过两天就给八路军送重要情报。

回村后,嘎子迫不及待地站在村前的大杨树下,右手举着沉甸甸的真手枪,左手拿着木头手枪,跟围着他的小孩子们讲今天的战斗故事。

可是这时,金保叔叔却过来找他要枪,理由是嘎子还小,又没有作战任务,不能带枪。小嘎子立刻变得垂头丧气,可金保叔叔的命令又不能不听。

嘎子闷闷不乐地坐在堤上。胖墩看着垂头丧气的嘎子,安慰他:“下次你一定能佩戴真枪。”嘎子双手紧握他的木头手枪,眼泪汪汪地看着胖墩,说不出话来。

过了两天,胖翻译果然送来了消息:鬼子要出来扫荡。这一天,天刚蒙蒙亮,公路上边开来了两辆鬼子的汽车。等敌人进入伏击圈,八路军的子弹像雨点一样射向他们。敌人死的死,伤的伤,还有的夹着尾巴慌乱逃窜。

有过一次缴枪经验的小嘎子,刚好看到一个想要慌乱逃跑的伪军。他悄悄地绕到伪军背后,用木头手枪抵住了伪军的后腰,大喊一声:“不许动!伪军马上举手投降。嘎子又缴获了一把真手枪,乌黑发亮的壳,硬邦邦的。

他赶忙把宝贝塞进怀里。他怕金保叔叔发现又要求他上交,可把枪整天揣在怀里也不是事儿,得想个办法。

“有了!”前几天他和胖墩爬树,发现大杨树上有个喜鹊窝。大杨树茂密的枝叶伸向天空,把喜鹊窝遮的严严实实的。

嘎子左右张望,见没有一个人,便抓起一把稻草,像猴子似的爬上树。他掏出亮闪闪、沉甸甸的枪,在脸上蹭了蹭,不舍地塞进窝底。

金保叔叔乔庄打扮成运量的,他一边给伪军递上一叠钞票,一边说:“老总辛苦了,抽支烟吧!”胖翻译接到叔叔的信号,对放哨的伪军说:“开门吧!”

城门开了,金保叔叔回过头喊:“快!快!快!”说时迟,那时快,箩筐里,麻袋里瞬间钻出了很多八路军战士。

嘎子没有枪,他机灵地摘下油灯,脱下衣服,点燃了大炮楼旁的梯子。他觉得火还不够大,于是又抱起一堆芦苇填在火苗上。火越烧越旺,照亮了天空,只听得鬼子们嗷嗷大叫。敌人的大炮楼被端掉了。

嘎子立了功,可大家都不知道他跑到哪里去了。

大家正在寻找嘎子,只见他气喘吁吁地跑回来,跑到金保叔叔面前,先敬了个礼,然后说道:“叔叔,我犯了个错误,我上次缴了敌人的枪,没有交公。”说着,他从胸口掏出那把乌黑发亮的枪。原来,他刚上树取枪去了。

金保叔叔看着嘎子的认真劲儿,拍拍他的肩膀说:“好样的,嘎子!组织已经正式批准让你加入八路军了,折纸枪发给你。”说着,还从口袋里掏出几粒子弹奖励给嘎子。

嘎子紧紧地握住枪,把它贴在脸上,泪水又在眼里打转。这突如其来的幸福让他呆住了。半响,他郑重地对叔叔说:“敬礼!”

胖墩过来。嘎子果断地拿出木头手枪:“胖墩,我现在有真枪了,这把木头手枪给你,希望你也能用它缴个真家伙。”

胖墩庄重地接过木头手枪:“我一定也缴支真枪,跟你一起去打鬼子。”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排行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