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于丹《庄子》心得一书会误导您离庄子越来越远

2023-10-29人围观
简介

庄子难得的开悟者,奥修也是难得的开悟者,我想毛泽东主席也应该早就开悟了,在他的《矛盾论》里,有庄子的影子!

我不敢说我是个完全的开悟者,但是,在奥修的引导下,我有幸走进了庄子的世界,一个道的世界,是如此神奇,是如此玄妙,那是一个我从未感知的世界!

在你还未进入庄子的世界前,你会有一段时间的难过,大概有两到三个钟头,心理冲突,有些不适,不过在奥修的引导下,我度过了难关,就在那一刻,超越了,我感觉非常轻松,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一切都那么新鲜!

要知道在此之前,我经常的睡不着觉,心理上的冲突和压力几乎让我爆炸,心像缩小得如针尖般难受,常常靠打吊瓶来入睡,可是那天晚上,我睡得很香,精神很轻松!

我知道,我到了庄子的世界,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会有两个小时的难过,你要知道,在接受庄子之前,我们接受的是传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另外还有哲学,佛家的禅,宗教信仰等,但庄子同他们是完全不同的,甚至可以说是对立,这使得你在进入庄子之前,要把以前的教养统统抛开,再慢慢适应庄子的世界!

庄子是反对教养的,反对孔子,反对哲学和宗教的,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些庄子所反对的,都是人为强加的,是不自然的,而庄子的世界是道,是自然!

自然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只有进入无意识的状态,你才能进入庄子的世界!当你的脚被鞋子打脚的时候,你的意念,你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那里,当鞋子合脚时,我们的脚被我们忘却,脚已经不存在了,难道不是吗,这就是一种无意识状态!

你看那小女孩子,天真活泼可爱,她是自然的,她无忧无虑!你看那花儿开得多艳,它是自然的,只有我们,被人教化的人,是不自然的,为什么,你心里那么多的错与对,那么多的认同和反对,那么多的这个,那个,一个字,累!

庄子引领我们到一个自然的世界,那里有道,你将在那里看到自己的本真,自已的回归,自己的冷漠,自已的欲望,自己的自我,自己的一切,庄子将帮你成为一个完整的自已!

只有完整的自己,自然的自己,才不会有那么多的对与错,那么多认同和反对,才不会那么累!

一个朋友心理紧张,我把庄子推荐给了他,我对他说,这个我不能教你,你得靠自己,因为庄子的世界是无意识的,需要静心,排除一切意念,基至连自己都得忘掉,我说听说于丹教授写了一本《庄子》心得,你可以读一下!

回来后,我还特意的上百家讲坛看于丹教授的视频,这一看,我有了心理冲突,这和庄子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庄子不提倡的东西,几乎全部都有,我再也看不下去!我的担心涌上心头,发行了多少本书啊,数以万计,将会有多少读者会去看,会去读,我不敢想象,这样的庄子,真的能带给他们福音吗?

为此我给百家讲坛发了电子邮件,谈了我的忧虑,谈了读者被误导的后果,但是百家讲坛没有给我回音,我给于丹教授的博客发了留言和评论,同样也是没有回音,我感到愤怒和悲哀,我真的想哭!

这些读者将与庄子无缘,而且还可能会有心理认知失调导致的心理冲突,为此我还专门买了一本于丹《庄子》心得,想看看到底有多少差别,我发现,这本书完全没有一点庄子的存在!

我发现于丹《庄子》心得,是把孔子,还有佛家的禅宗,转嫁到庄子身上了,真正的庄子是不下结论的,由读者去自已悟,而于丹的到处是结论,真正的庄子是引导读者进入庄子的世界,而于丹的只是小故事大道理,让读者认同!我们说庄子反对道理的,反正认同的,那么于丹的心得到底是什么,是儒家思想?佛教的禅?还是什么呢?

在于丹《庄子》心得里面,我发现了一个词,就是“觉悟”(第34页于丹心语),这代表什么呢?这是在百度里搜到的:

佛教很强调"觉悟 ,觉悟是指对世间种种现象,真理的透彻了解,不为迷惑,开启真智.慧远大师<大乘义章.卷十二>有云:"觉察名觉,如人觉贼;觉悟名觉,如人睡寤.

觉悟也是佛教教义名词,梵文意译为“无上正真道”、“无上正等正觉”等.

觉悟就是对事物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一个人觉悟的高低决定了其能动地参与自身及社会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从而最终决定其社会活动效率和成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也可以说觉悟就是态度、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觉悟的来源取自于人类的社会知识财富及自身的经验积累,一个人积累的知识阅历越丰富,其觉悟程度就应当越高.但是由于人的个体经验积累途径和认识活动等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觉悟程度的高低也并非一如既往地能够得到正确的或充分的体现,所以才会出现具有相似知识层次结构却世界观迥然不同的人的个性差异.

大家看到了,“觉悟”一词源自佛教的禅宗,而禅宗的特性就是小故事大道理,于丹把佛教的禅宗引入了庄子,强加在庄子头上了,这是什么,是误导,是不负责任,是浅薄!

庄子同样是悟,但不是“觉悟”,庄子强调无意识,哪来的“觉”,庄子说不思考,不行动,“觉”可是要思考的哦!那么庄子的悟是什么呢?是“领悟”,是一种静心,跟印度的瑜珈是类似的,练过瑜珈的应该知道的!

那么于教授怎么能把禅宗的思想用来理解庄子的道呢,要知道禅宗同样是悟,但是禅宗是外在的,而庄子是纯内在的!

不仅仅有禅宗,而且还有儒家文化在里面,那是于教授自己加上去的,我不知道于教授自己能不能看懂,反正我是不懂!

庄子是反对这些的,你怎么能够乱来呢,你既然不懂,你怎么就出书了呢,上了百家讲坛了呢!

在第18页,于丹说看过《庄子》中的很多故事,会通达他的一套生命哲学,这不是简单地积极或消极,而是在我们生命的不同体系上给我们建立起来的一套参照系统.

首先说《庄子》中的故事是哲学,这是错的,为什么,庄子是反哲学的,哲学是寻求真理,庄子是道法自然,扯得上吗,哲学是人定义的,强加在人头上的枷锁,庄子是自然的,讲的是尊重人的本性,回归自我,这是两完全对立的思想,《庄子》是哲学是错误的,《庄子》应该是包含了心理学和玄学的一种学问!

其次是她的自相矛盾,第18页她说《庄子》是一套参照系统,而在第164页于丹心语里,她写道:当我们忘却了一个一个人生坐标的参照,真正洞明自己的内心,我们才会把握住人生独一无二的自己.

这不前后矛盾吗,你说《庄子》是一套参照系统,你要人忘却参照.到底哪个才是对的呢?还是两者都不是呢?

第41页于丹心语:人需要看清自己的目的,看清自己的方向,看清眼前的权衡.

第27页于丹心语:只有打破这种常规思维,我们才有可能去憧憬真正的逍遥游.这两句话跟庄子也是相对的,庄子是无意识状态,你那么目的,那么多方向,那么多思维,还要打破思维,庄子讲的是无为,是不思考,不行动,你那么多道理道德,庄子是无意识,既然是无意识要那么多的道理做什么,道德做什么,庄子要的是自然而然!

鉴于这本书与庄子的道背道而驰,要找缺点,没有一篇一页能符合庄子的道法自然,所以这本书是个大杂烩,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庄子,但封面却是《庄子》心得,我真的不知道这样一本书会给读者带来什么影响,我分析了一下共三点:

一、对于已经开悟的,和曾经进入过庄子的世界的受众,会产生强

烈的心理冲突,就如我,完全排斥,不可调和!

二、对于没有开悟的不自然的受众,不会有害处,因为那里面的禅宗也是一种很好的外部修炼,所以也可以解决部分人的问题,但不系统不全面,这里通了,那里可能不通了!

三、对于很自然的和小孩子们,因为本身很自然,会因为这些外部思想的介入,短时间有抵触,因为违反了他们的本性和自然!

最后,我只能奉劝各位读者,读后面的译文可以,没问题,但是前面的心得就不要读了,被误导会导致你与庄子无缘,我们的国学,我们的国人,我们的自己的文化,将会被人捧为笑柄,怡笑大方!

最后推荐大家读印度奥修的《当鞋合脚时》,这本集印度静心和中国庄子于一身的书,会带你进入庄子的世界,要想进入无意识首先要静心,不然那么多杂念怎么进入,天涯就有这本书,大家可点击下面的网址查阅!http://www.tianyabook.com/zhexue/shoe/002.htm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排行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