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管理平台

2023-10-31人围观
简介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东软集团、亿达集团共同投资举办的一所以工学为主,兼办管理学、文学等学科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建校以来,学校围绕“为经济和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it应用型人才”的愿景,依托产业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以产学融合为途径,积极探索学校与企业共育人才的模式和机制.

2011年,在国家、辽宁省“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和辽宁省《“十二五”期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程实施意见》(辽教发[2011]162号)等文件精神的指导下,结合topcares-cdio教育教学改革,学校与东软集团协同创新,积极搭建校企融合新平台,探索共育人才新机制,扎实推进“嵌入式软件人才(东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中心自成立以来,开展了一系列务实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中心的管理与运行

嵌入式软件人才(东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自成立以来,在主任负责制的组织机构的领导下,逐步探索了一套中心管理和运行的模式,制定了相关保障制度和管理办法.

1.中心的组织结构

中心的运行机制为主任负责制,主任负责中心的全面管理工作,各副主任对中心主任负责.中心下设部门有: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企业实习基地,校企共建实验室,项目开发、竞赛指导团队以及中心职能部门.其中,由相关学科专家及企业优秀工程师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等;校企共建实验室对接教学体系中的实践教学课程,为校内实训和企业实习奠定基础;项目开发、竞赛指导团队负责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项目和竞赛,在实践中提升工程能力;中心职能部门为中心人员管理、队伍建设、运营经费管理以及外联项目招标等工作提供保障.中心管理组织机构示意如图1.

图1 中心组织结构图

2.中心的管理和运行模式

中心整体上采用“校企共建、分层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和运行,其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中心主任为核心,辅以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优秀工程师,旨在制定和修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企业实习基地和校内实训中心采用“双元管理、双导师制”,即学校和企业参与学生实习或实训管理,负责制定实习、实训计划和内容,并对学生进行考核,企业实习基地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校内实训中心则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校企共建实验室由学校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实验室配有专职实验员,负责配合专业教师完成集中授课的实验课程,同时也负责开放时间的实验指导;项目开发和竞赛指导团队以学校专业骨干教师为项目或竞赛负责人,负责组建学生开发团队,并带领学生完成真实或竞赛项目的开发,此过程中需辅以企业优秀工程师做技术支持和指导;中心职能部门的管理采用“专人专责”制,例如学生工作、财务工作等均需企业和学校各派人员负责管理,并相互协调.

3.中心的监督约束及保障制度

为了实现中心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中心制定(或拟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工作规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安全保卫及清洁卫生制度》、《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考勤管理制度》、《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开放实验项目运行管理办法》、《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技术创新奖励暂行办法》、《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主任岗位职责》、《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指导教师守则》、《指导教师教学工作质量考核办法》、《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生守则》、《学生成绩考核评分细则表》、《企业实习基地遴选办法》、《企业实习学生管理办法》、《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仪器设备借用制度》、《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物资管理制度》、《学生损坏设备、工具等的赔偿办法》、《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维护、维修有关规定》等.

二、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1.中心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各个环节

实践教育中心成立后,中心领导班子组织企业专家与骨干教师共同制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共计分为三个阶段,如表1所示.

表1 培养方案制定的三个阶段

阶段

合作内容

合作方式

合作结果

具体事例

前期需求调研

初步明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问卷调查

座谈会

专业定位:嵌入式软件工程师 确定了专业能力指标体系

企业对人才专业能力、个人素质等方面的综合需求

了解行业动态

方案制定

设计一体化培养方案并进行论证,包括:课程体系、实训项目体系

座谈会

论证会

研讨会

确定了“智能家居系统”作为培养嵌入式软件工程师能力素质的典型实训项目 确定了一二三级项目体系及课程体系 将企业项目融入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环节

研讨企业项目与人才培养方案融合方案

反馈完善

组织学校、企业、实习生三方座谈会,让学校跟踪了解实习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情况

座谈会

问卷调查

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前期阶段:主要以调查问卷和座谈的方式了解行业动态,初步明确企业对人才各方面的需求,经过反复讨论确定嵌入式软件工程师的专业定位和专业能力指标体系.历时约2周.

方案制定阶段:主要以论证会、研讨会和座谈会的方式对一体化培养方案进行内容设计,包括:课程体系、实训项目体系等,并探讨企业项目与人才培养方案融合的方案.经过约3周的讨论研究确定了“智能家居系统”作为培养嵌入式软件工程师能力素质的典型实训项目,确定了一二三级项目体系及课程体系并将将企业项目融入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环节.

意见反馈完善阶段:主要以调查问卷和座谈的方式组织学校、企业、实习生三方座谈会,跟踪了解实习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情况.从实际的运行中积累经验,不断修改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人才培养方案已经确立并实施.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定期了解教师、学生、企业三方情况并给出相关的指导性意见.

2. 设计topcares一体化培养目标体系

如图2所示,中心组织骨干教师根据社会需求对专业进行定位,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及topcares-cdio能力指标体系;依据培养目标及能力指标体系,进行一体化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其中包括课程设计与开发,项目设计与开发以及课外活动设计与组织等.

图2 topcares-cdio一体化培养目标体系

构建东软特色的topcares-cdio专业能力指标体系包含8个一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和110个三级指标,是学院“教育创造学生价值”办学理念的发展与延伸,体现了对学生的最高关注,通过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来创造学生的价值,并通过学生进入社会的实践创造社会的价值.

一体化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主要是围绕培养目标,设立一级实训项目,并围绕一级实训项目进行课程及二级项目建设.并要求课程中需设立三级项目,以项目为目标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图3所示为中心领导及骨干教师与企业对专业培养方案建设进行探讨.

图3 中心领导及骨干教师与企业专业共同探讨培养方案建设

三、落实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教学安排

中心成立以来,在中心的协调下,企业为学校实践教学的“软硬”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校企共建实验室

在东软集团avnc事业部的帮助下,改造后的车载音响实验室、车载导航实验室已经交付使用,学生可以通过该实验室的新增设备掌握车间无线通信技术和车间信息交换通信协议等技术;东软集团又为嵌入式实验室提供“熙康益体机”10台、腕表10台,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室的实践学习锻炼meego平台下的应用程序开发.

2.修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完善实训体系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每学期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调研,与企业中一线工程师及人力资源经理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以及主干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保证与市场人才需求同步.逐步形成了“基本理论不变,专业技术紧跟潮流”的培养模式.例如:近年来手机联网时代来临,移动应用软件开发人才紧缺,计算机专业嵌入式软件方向在企业的协助下,及时增设《ios应用开发》、《android应用开发》等课程.

同时在企业的帮助下,学校对已有的《嵌入式工程师实训》、《java工程师实训》以及《.net工程师实训》进一步完善,使实训项目更接近企业真实项目,并对需求文档、设计文档进行了企业化的改造.

3. 共建大学生创业中心sovo,扶植学生创业

东软信息学院大学生创业中心(sovo)由学生组建的虚拟公司和工作室构成,是学生课外实践能力的锻炼场所,也是学生自主创业的基地.学校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优势,硬件优势及中心的师资优势,在sovo建立多个软件开发工作室,并为其引入真实项目,配备企业导师,本专业学生可通过面试等考核进入sovo,使得在校学生得到先进、专业的软件开发指导和实践,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技术能力,也培养了其团队意识、管理能力,更有助于他们在日趋激烈的人才市场中建立属于自己的优势.目前中心协助成立的sovo工作室有:嵌入式应用开发工作室、移动应用开发工作室以及熙康应用开发工作室.

此外,企业通过资金注入的方式,帮助15家虚拟公司转为实体公司.

4.企业实践基地建设

从去年至今,东软集团的嵌入式、avnc以及软件测试事业部共接收我校计算机系近150名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从事软件开发测试等工作,见表2.

表2 学生实习情况

时间

实习部门

人数

专业

岗位

2011年7-12月

东软嵌入式事业部

2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

嵌入式软件开发

2011年7-12月

东软avnc&is事业部

3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

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硬件开发

2012年5-11月

东软嵌入式事业部

4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

嵌入式软件开发

2012年5-11月

东软avnc&is事业部

1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

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硬件开发

2012年5-11

软件测试部

2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

软件测试

四、建设指导教师队伍

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很重视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方法可概括为“引、聘、训、评”四个字.

引:引进企业工程师实施实践教学,例如:2012年avnc事业部为学生培训课程20余门,见表3;

聘:从东软集团、思科、sap 、hp等企业聘请70余名具有企业实践经验和授课能力的教师,建立一支“双师型”、“双薪制”、“双岗位”的师资队伍;

训:企业技术专家来院培训,委派教师赴企业实训以及进行实验室实践技能训练,不断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表4为企业技术专家来院培训情况;

评:将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作为考核教师的一项重要考核和评价指标.

表3 企业培训课程表

课程名称

课时

课程名称

课时

信息安全宣导

1.0

ossp软件开发流程

2.0

制具静电防护

1.0

电源管理以及电源状态迁移

4.0

sourcesafe

1.5

音响设备认识以及使用

3.0

svn使用方法培训

1.5

音响软件构造

4.0

cmmi体系概述

2.0

评价方法

2.0

misra-c编码规范

6.0

制品操作

3.0

mx os

4.0

单片机基础

35.0

proeng

5.0

模拟项目-需求分析及计划制定

16.0

project

2.0

模拟项目-设计、编码以及调试

36.0

rtos

6.0

zipc基本讲座

3.0

modematrix

4.0

hmi概述

3.0

示波器/逻辑分析仪

2.0

表4 企业技术专家来院培训情况

日期

时间

任务

参加人

2011/6/19

9:00-17:00

meego技术培训

科研骨干教师、学生精英团队65人左右

2012/3/6

pm2:00--5:00

与熙康合作启动仪式(熙康杯创意大赛启动仪式、熙康与学院合作协议签定仪式、熙康益体机与健康腕个捐赠仪式、科研业务培训)

院领导、熙康、基础部、各系领导、科研主干教师、学生精英

2012/3/7

pm3:40--6:30

new-apps apps开发流程

科研骨干教师、学生精英团队65人左右

2012/3/8

pm3:40--4:30

东软睿道幼儿教育与出版业务研讨

科研骨干教师、学生精英团队75人左右

pm4:40--6:30

东软睿道数字业务研讨

科研骨干教师、学生精英团队60人左右

2012/3/9

pm1:30--6:30

intel公司 meggo\qt 技术培训

科研骨干教师、学生精英团队80人左右

2012/3/10

8:30--16:00

熙康公司 apps技术培训及基于益体机、腕表等熙康产品的技术培训

科研骨干教师、学生精英团队85人左右

图4 meego技术培训现场

此外,在教师工程能力提高并被认可后,中心发挥教师的授课能力强的优势,在2012年2-3月派出5名教师到企业为企业员工进行技术培训.授课效果得到企业的好评,同时授课教师在给企业人员培训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企业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具体需求,培训回校后立即对校内的教学内容作出整改.表5为学院教师为企业员工培训情况.

表5 学院教师为企业员工培训情况

时间

学院教师

培训内容

企业员工人数

2012年2月14日-21日

linux系统编程

约50人

2012年2月21日-28日

董宗然

android应用开发

约50人

2012年2月-3月

孙风栋

oracle

约40人

2012年3月-4月

李绪成、宋晓慧

java

约40人

图5 校内教师到企业培训现场

五、与企业联合开发真实项目

通过中心的协调,2012年东软集团将其正在研发的益体机项目、neu apps项目中的部分模块交由学校研发.为此,学校组建了2支开发团队,举办了一次关于熙康益体机应用的创意大赛.

1. 熙康益体机应用开发项目

本项目设计若干基于益体机终端、与老年人健康相关的应用,项目开发小组由教师队伍、学生队伍和集团研发人员共同组成,前期共开发完毕14个应用,集团验收后,对第一批应用开发给予了高度的肯定.预计今年将扩大学生的参与程度,让20%的优秀学生参与其中,并开发300个应用,预计明年将完成1000个应用的开发,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开发流程和开发体系.图6所示为益体机开发部分app截图.

图6 熙康益体机部分应用截图

2. neu apps 项目

neu apps 项目来源于东软集团,主要研发手持设备上的多媒体儿童读物.学校组建了由6名专业教师及25名学生构成项目研发团队,共参与13个大项目和63个子项目的开发,主旨为提高教师及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充分利用学院及集团间的一体化优势,保证学生及时接触到企业的实际需求,实现知识到实践、校园到企业的自然过渡.

3. 熙康益体机应用创意大赛

为激发学生创意潜能,发挥学生聪明才智,熙康益体机应用创意大赛于2012年初举办,计算机系全体学生均参与了本次创意征集工作,充分挖掘了学生在游戏和娱乐中的思路和想法,发现了很多的金点子.本次大赛共收集创意80余个,经可行性分析后采纳部分创意作为前期的14个应用进行项目开发.

六、学生的评价考核与管理

关于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管理工作主要分为前期准备、培训考核、过程监控和验收总结四个阶段.

1. 前期准备

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之前,学校和企业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共同制定课程替换方案,即企业集中培训课程代替学校原有课程,同时,学校、企业为学生安排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

学生需要与企业署实习协议及保密协议,并接受企业的信息安全、企业文化以及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

2. 培训考核

学生在企业进行具体实习工作之前,企业都要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培训,包括安全方面、企业保密制度、知识产权保护、企业文化教育、入职培训等.每一项培训结束后,企业都要对学生进行考核鉴定,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安排不同的实习岗位,同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校内导师,代替校内课程的成绩.

3. 过程监控

学生上岗实习后,企业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并对学生进行考核,每周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评分,并形成周报,部门每月完成学生实习月报,以此作为实习考核成绩及实习津贴发放依据.并反馈给学校,作为学生实习成绩的依据.

学校方面除校内导师需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及时与对应企业导师沟通了解学生情况之外,中心负责人需到企业回访1-2次,整体上了解和把握学生实习情况.

4. 验收总结

11月实习期结束后,实习学生每人向学校提交一份实习报告,对本人的实习做出总结.同时,在学生、企业双方同意的情况下,学生可与企业续签实习协议,在企业继续实习,并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对于继续实习的学生,学校重新安排毕业设计指导教师.2012年5月,08级实习生的毕设工作已接近尾声,出于信息安全的考虑,学校将派专人到企业为实习生进行毕业答辩.

综上,“嵌入式软件人才(东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在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合作企业的协同支持下,积极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学生在企业学习教学安排,共建指导教师队伍,使学生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完善学生考核管理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阶段性运行实践的基础上,中心将进一步完善不足,发挥优势,在校企共育工程人才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和贡献.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排行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