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精选
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老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就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课前先写好教案,这样上课才会更方便。整理了关于《夜间飞行的秘密》的教案,有需要的可以看看。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蝙、蝠”等 11 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学习多音字“系”,会写 14 个常用字。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并尝试从不同角度提问。
3.能借助问题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认识“蝙、蝠”等 11 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学习多音字“系”,会写 14 个常用字。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并尝试从不同角度提问。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
1.回顾前一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课中所学习的提问策略 。
2.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二、质疑导入
1.根据题目质疑
2.解决质疑,了解文章内容
三、初读课文,掌握生字
1.学习“蝙蝠”
(1)读准字音
(2)介绍资料
2.学习“雷达”
(1)了解雷达
(2)组词运用
3.通读全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
(2)读准本课生词
即使 敏锐 障碍物
证明 研究 驾驶 荧光屏
4.学习多音字“系”
(1)了解“系”的字理
(2)结合语境读准字音
①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②这点小磕碰,没关系。
(3)理解“横七竖八”的意思
5.区分形近字“蝇、绳”
6.指导书写
(1)明确重点字的关键笔画
(2)细致指导生字“即”、“横”、“系”
(3)书写生字
四、再读课文,初步质疑
1.再读课文,填写问题清单
梳理问题清单
(1)针对课文内容提问
(2)从课文的写法提问
(3)联系生活经验提问
2.了解内容解决“夜间飞行的飞机和蝙蝠有什么关系?”
(1)解决问题
(2)变换表达方式回答问题
3.总结归纳从不同角度思考,从多角度提问。
五、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要写的字。
2.从不同角度思考,完善提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回顾全文
1.巩固词语,回顾课文内容。
(1)完成学习单第一题
(2)订正,修改
2.朗读词语
蝙蝠 敏锐 即使 蚊蝇 证明
铃铛 障碍物 荧光屏 横七竖八
二、梳理问题,巩固策略
1.回顾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的策略。
2.梳理同学问题清单,明确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三、细读课文,解决问题
1.揭示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1)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最能说明蝙蝠夜间飞行特点的词。
(2)体会蝙蝠飞行的灵巧。
(3)读出自己的感受。
2.记录实验,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1)朗读4-6自然段,了解实验过程。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3)交流、完善表格填写内容
(4)结合表格解决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试验?
3.结合文字描述,写蝙蝠探路示意图。
(1)朗读第七自然段,了解内容。
(2)想象画面,写示意图。
(3)结合示意图描述蝙蝠探路的过程,知道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
4.探寻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
(1)朗读第八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
(2)想象画面自学,写飞机夜间飞行的示意图。
(3)交流雷达工作的原理。
5.建立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联,解开夜间飞行的秘密。
6.联系生活经验提问,引发阅读思考。
7.巩固从不同角度思考提问策略
四、补充阅读,巩固质疑
阅读课后补充片段,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1)朗读片段,思考问题
(2)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3)交流提问。
五、总结布置作业
在阅读中运用提问策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2
【学习目标】
1.学会认“蝙、蝠、漆、启、避”等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系”。正确书写“达、蚊、即、科、横”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同学交流。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6课。(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出示会认字。
出示会认字“蝙、蝠、启、即、锐、系、铛、蝇、证、揭、障、荧、屏”
“蝙、蝠、蝇”的偏旁都是虫字旁;如“蝙”不能读成“piān”,“锐”翘舌音要读准,“ 蝙蝠 即 、铛、蝇、证、揭、障”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荧”要与“萤”区别开了。
2.出示会写字。
“达、蚊、即、科、横、竖、绳、系、蝇、证、研、究、驾、驶”
指导书写:“绳”去偏旁加一虫字旁变成“蝇”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即”的第五笔是点。“横、绳、蝇、驶”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3.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听写词语。
飞蛾 系着 驾驶 研究 苍蝇 证明 科学
2.多媒体出示蝙蝠图:
师:同学们,你从课外资料中知道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师板书)
师述:无论何种蝙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夜间都能安全地飞行。
二、理解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指名读,思考: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
飞机的飞行是从篇幅身上得到的启示。
2.自读第3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在书上做个标记。
小组讨论。
a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敏锐)
(飞行特点)
b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圈出:还能、无论、即使、也)
3.这段话该如何把它读好呢?谁来试试,这样吧,我们先练练,待会儿我们来比赛。
学生练习———指名两人比赛———学生评议———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朗读
4.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怎样探路的)(多媒体出示最后一句话。)
5.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斯兰瑞尼已经做了很多试验,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根据表格自学第4、5自然段。把表格补充完整。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学生分小组学习。
b.检查:假如你就是意大利的著名科学家,现在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
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我是科学家--------,我在第---次实验中是这样做的-----------)
6.小结:三次试验证明-------(多媒体出示,学生读)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请大家把书上的这句话用双横线划出来,然后仔细地读读。边读边想想你还想知道什么?
7.学生自读后提问,并列出问题清单。
a.引导学生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探路的?
b.同桌一起自学第七节,找出有关蝙蝠飞行的秘密的句子,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能理解它吗?
8.同桌自学第七自然段。
a.检查:交流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
多媒体出示第七自然段。
b.老师根据回答画出2、4两句。
c.请大家自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能自己读懂它吗?
d.学生介绍读懂的地方。(教师板书:蝙蝠 嘴 超声波障碍物 耳朵)
e.老师操作课件示意图
f.请学生上黑板标出超声波传播方向。(生板演,生简评)
9.师生分读第七自然段。
10问: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11好,那我们再一起来当一回研究成功的科学家,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齐读第七自然段)
过渡: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后,就模仿它来发明了雷达。那么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呢?请用同样的方法自读第八自然段,同时也帮老师设计一个雷达探路示意图的板书。
教师板书:雷达 天线 无线电波 荧光屏
12.集体朗读第八自然段。
13.学过课文,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分组讨论,列出清单。
a.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
b.为什么课本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c.“蝙蝠探路”还可以用在上生活中的什么地方?
反馈:
生:我发现这三个问题的提问角度是不一样的,第一个问题针对课文内容来提问的。
生:第二个问题是从课文写法上来问的。
生:第三个问题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提出来的。
四、总结
同学们,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呀?
像这种人们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来创造发明东西,为人类造福,这门学科叫仿生学。
【板书设计】
嘴巴 超声波
耳朵 障碍物反射
蝙蝠和雷达天线 无线电波
荧光屏 障碍物反射
教学反思: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普类说明文。这篇文章介绍了蝙蝠和雷达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自主识字。
对于生字的教学,我主要是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在识字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自学和小组活动解决生字词。为了防止学生学习浮于表面,我还进行了易错字和易混字的指导。这样双管齐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就会更加准确,成就感也就更高。
二、层层递进,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先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为下节课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在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我通过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剖析、整合。让学生对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原因有了清楚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对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有了清晰的了解。
三、提出质疑。
发散性思维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这种方法,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来提出自己的问题,并想办法自主解决,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