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十岁男孩为爱写退学申请书[组图]

2023-10-30人围观
简介

近日,在国内首个专为儿童设计的创作分享社区天空城儿童创作社区里,一位名叫冯邵一的十岁男孩发表一篇《申请书》称,“我申请退学,我不想把我的理想葬送在这无聊的考试中”.文章不仅展现了这个10岁儿童对“理想”等问题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学校各种僵化制度的不满.他的表达随即引发了天空城内小朋友、老师以及家长的关注及讨论.

与以往的“愤世嫉俗者”不同,他并不排斥“万恶”的高考制度,也并非不热爱学习,但他所希望的是“更舒服、更自由地去读书”.

在“虎妈”、“狼爸”的风潮过后,这次人们的关注直接指向学校教育的主体儿童究竟想些什么、需要什么.“能不能让我们的学校教育制度更加柔软一些,为不同的孩子留下一些‘自由选择空间’?”这是学校、家长和孩子需要共同思考和讨论的.

缘起 “除了考试排名次,我们还剩下什么?”

“我的理想就是和心爱女孩一起生活,哪怕以砍柴、捡破烂为生.”“几十年青春花在上学路上,最终只是找一份工资高一点儿的工作,有意义么?”“无数战争,多少血泪和家破人亡,哪种破坏不是有远大理想的人干的?”“每天无非是上课、作业、考试、排名次,除了这些,我们还有什么?”这些看起来有些离经叛道的话语出自冯邵一的退学申请书,这篇文章里冯邵一谈理想、谈志向,并对“远大理想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

令人意外的是,冯邵一并不是一个老师眼中“坏孩子”,也并非一个愤世嫉俗之人.相反,他是一个标准的全面发展的“优等生”:他在小学因为成绩优异连跳三级,年仅10岁已经读初中一年级.在业余时间,他还做过主持人、拍过影视剧,早前在数学、钢琴、书法等比赛中多次获奖.他擅长写作,被《成长周刊》聘为专栏小作家小记者.

“他想要的生活就是有时间练琴、绘画,能够观察他喜欢的动物和昆虫标本,能够有时间爬山,在想学习的时候学习,累了的时候就可以休息”,冯邵一的父亲冯银刚告诉记者.而在采访中,冯邵一更加直接地表达了他的不满:“现在中学教育的终点都是高考,如果我能通过别的方式达到这个目标,为什么非得每天呆在学校里接受这种僵化的教育?”

在冯银刚看来,“他的不快乐应该是从上初中开始的”,冯银刚回忆,小学期间的冯邵一凭借自己的聪明“一本教材几天就能看完,并且可以考个不错的成绩”,所以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并不多;而课外他参加了影视剧拍摄、绘画、写作等多种活动,“生活多彩、成绩优异”.“但是上初中之后,学校的教学比较枯燥,大部分时间都是上课、做作业、考试、排名,孩子很不适应.而升学后的首次考试,冯邵一班级第9、年级100多位的排名也不能令孩子自己、老师和家长满意,骤变的环境和心理落差都让他感觉一下子难以适应.”冯银刚表示.

此外,在冯银刚看来,不同的教学方式也会影响孩子对学校的感知和认同感.“邵一小学阶段老师的教学更温和,也会鼓励学生多参加辩论赛等一些课外活动,甚至给学生一些小甜头以资鼓励.”冯银刚向记者介绍.

进展 达成《父子谅解备忘录》 可申请休学

冯邵一的退学申请书在天空城社区引发了很多关注,尽管不少网友表示“很少孩子能这么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但冯邵一仍然不得不面对一些拍砖和质疑.针对是不是真的要退学这个关键问题,冯邵一随后发表文章阐明自己此次举动的目的:“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看看大家的意见”;“表明自己是有看法的”;并“通过对话选择一种大家都接受的方式,引起爸爸妈妈和老师的注意”.在这篇文章里,他明确回应,“要读书、要学习,只是能不能让我们更舒服一点地去读书?”在他看来,自己所想所写并非一个人的态度,只是自己最终选择用一种方法表达出来.

如他所愿,这封《申请书》成功地触动了冯银刚.“心疼”,冯银刚回忆,自己最初通过微博看到这份申请书时的反应并没有像孩子担心的“咆哮如山洪”,“因为想一想也能理解孩子的压力;每一次考试后,我们家长都能够收到学校发来的有关孩子成绩排名的信息,时间长了也会感觉到压力,更何况小孩,每天考虑考试、排名,难免会觉得枯燥单调.”他看来,冯邵一的叛逆是在可控范围内的.

“我尽管也不赞同这样的教育方式,但是作为家长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冯银刚说,作为家长自己更倾向于中西结合的教育,即希望学习成绩能和个人其他能力综合发展,“但是目前的升学方式必然导致了现在以成绩至上的教育模式,作为家长我们也是被动的.”

冯邵一说,经过谈判妥协,他和冯银刚达成《父子谅解备忘录》,里面有重要的四条决议:“我不出卖自己的主权,爸爸只享受监护权.我继续上学,也可以申请休学,但学习不能停止.允许我抗议,实行家庭两票通过的抗议有效.拒绝家长长期在我身边三米内巡航.”

(来源:南 方 日 报)

近日,一篇小学生作文在网络爆红,其强大的逻辑而令人捧腹的逻辑思维让网友笑称,“小小年纪就领悟了蝴蝶效应,前途不可限量”.还有网友表示,看完后责任感油然而生.

11岁的晓杰回忆,首次跟萌萌告白是二年级,两人在学校操场上玩单杠.晓杰憋了半小时才对萌萌羞涩地挤出一句:“我很喜欢你”.就这样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萌萌大方地承认是晓杰的女朋友,还表示两人长大后会结婚.

近日有媒体随机采访武汉三镇的80名小学生,其中54人表示同学间有“谁喜欢谁”的绯闻,14人承认有恋爱对象,约占访问对象的两成.长得漂亮、性格温柔、成绩优异成为小学生“恋爱准则”的三大标准,不少小学生喜欢他人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她漂亮”、“因为他帅”.

微调查

逾七成网友表示小学喜欢过同学

在新浪微博上,一条题为“你小学时喜欢过同学吗”的网络调查受到网友们的热捧,截至昨日18时30分,共有16671名网友参加了投票.

网友观点

“早恋”一词应慎用

调查结果一出,不少网友在微博上为孩子们“喊冤”,认为这种情窦初开式的好感不应该被冠以“早恋”之名.@佛光普照黄小迅说:早恋这个词应该慎用,小孩子从一开始排斥异性到对异性开始憧憬是很正常的一个过程,谁没喜欢过班里那时的一些女生呢?@天天都happpy也表示:“这种懵懂的喜欢并不是爱情,而只是纯粹的对异性的好奇跟好感而已!也不能算恋爱,叫早恋有点牵强啊!”@母老虎哇唔调侃道:“那只是叫喜欢而已.喜欢也叫早恋?我小学喜欢过苏有朋,哈哈!”

@dancingirl认为,那时只是很纯粹地喜欢一个人而已,完全跟爱无关,但也不能说这种喜欢不值一提,毕竟学校这么多人,男生女生总会有小打小闹,不经意间总会有懵懂的情绪在里面.@牛奶跟oreo是绝搭说:“小学生只是用喜欢表达两个人的感情好,仅仅只是友谊.家长也没必要太紧张.我一个上幼儿园的妹妹都说自己有喜欢的人了,全家笑翻了.”

甚至有网友提出应该废除“早恋”这一说法.@桌子同学说:“‘早恋’这个词真的该废除了.欣赏喜欢异性发生在任何一个年纪都是自然的事情,而相信最初懵懂的喜欢也都是与情欲无关.倒是早恋这个词赋予了这种喜欢欣赏和亲近过于成人化的暧昧.别让一个模糊的词,毁掉孩子纯洁的必须的成长过程.”

网友大晒“当年情”

有不少网友面对这个话题,开始回忆起自己小学时候的“恋情”.@金孜懿kk说:“那个女生是我四年级的同桌,我是宣传委员,她是劳动委员,她送给我一本印有她名字的《哆啦a梦大冒险》,还送过我一支橘色的水笔,那支笔我一直用到初三”.@红星闪闪的河东则说道:“小学我暗恋过班里当学习委员的小男生.就盼着数学老师写一黑板题,眼神不好的他搬凳子坐我旁边来做题,正好让我多瞄几眼,别提多开心了.不过真正恋爱却是在大学毕业后.”

专家观点

这是孩子的模仿行为

对于小学生对异性“告白”甚至“谈恋爱”,广州越秀区教育学会心理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李艳月认为这是孩子的好奇心所致.

李艳月表示这种现象在现今的小学里并不罕见,她身边甚至有些还在读幼儿园的小朋友已经“宣称”自己喜欢谁,和谁谁是男女朋友.她表示这是孩子对成年人的一种模仿,当前社会的媒体和资讯都很发达,人们去表达爱恋关系比较公开化,很多青少年中学生也有这样的表达,父母在子女面前表达也会比以前更开放一些,甚至连看电视都会看到恋爱表白等情节,当小学甚至幼儿园的孩子接触到这些时,就会简单模仿.李艳月认为小学生所谓的“表白”,其实并没有成年人世界中那种真正带有性的表达,而只是对两性世界的一种初步认识,简单模仿.

李艳月认为,小孩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小学阶段对异性等会感到好奇,甚至会因此动手动脚,而到了中高年级,随着身心快速发展,就会进入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与好奇.她表示现在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兄弟姐妹比较少,小时候很少机会得到这种和别人相处,因此更容易引发他们尝试在异性之间建立一种更亲密的关系,李艳月强调这跟成年人的爱恋关系有区别,更多的其实是“过家家”性质.

家长老师要“淡定”

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对异性“表白”或“谈恋爱”的情况,李艳月认为作为家长首先要保持“淡定”,不要以大惊小怪或者严肃的情绪去训斥孩子,应选择适当的空间、使用适当的语言去引导孩子如何跟异性相处.

李艳月表示目前不少家长遇到这种情况,都是以训斥、阻止或者干脆转移话题为手段,但她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引导,从小开始让孩子有性别意识,认识到不同的性别的特点不同,相互去接纳对方,打消他们的好奇心,同时要对孩子建立尊重他人尊重异性和学会自我保护,家长老师可以组建更多的集体活动让他们去熟悉与其他人相处.

若发现孩子有与异性交往过密行为,可以找合适的机会肯定他的这种好感,告诉他我们可以喜欢一个人,但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去表达,也可以跟同学一起玩,但有些游戏不适合我们这些小孩子玩,如果真的喜欢一个人的话,就应该去认识怎么跟异性去交往,我们这个阶段可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跟异性相处.李艳月提醒家长与老师,与孩子沟通这些问题时应避免大惊小怪或者过于严肃,否则可能反而会引起孩子抗拒,应该以一种自然、平等沟通的方式去沟通.

发现孩子早恋,也不要喊打喊杀

小学生就玩惊天动地恋爱?听上去很偶然,想想其实又是必然.我们生活在一个“爱卖多少钱一斤”的感情泛滥时代,每天面对以爱之名的事物实在太多,这也让被迫收视的孩子有样学样.

堵是堵不住的,于是问题关键就是疏.笔者也是个曾经早恋的坏学生,虽然当初的爱情早已灰飞烟灭,但如今回首却也发现并非一无是处,最起码与人相处、沟通的技巧有所提升,所谓的“情商”也得到了锻炼,恋爱本身就应该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一门课.

其实老师家长即使发现孩子“早恋”,也确实不要喊打喊杀,就算孩子正如歌词唱的“那么疯癫过,那么珍惜过,那么动地惊天爱恋过”,只要适当疏导就好,反正现在学生的恋情,绝大多数结局也是“在最终你竟抛低我,剩我孤单过”.袁建彰

“六年级二班-王乐乐”的感人情书

“你走了,我没什么好送给你,河边也捡不到一颗像心一样的石头.”如此恶搞深情的句子并不是偶像剧里的台词,而是一个自称六年级小学生所写的“情书”.这个名为“ 六年级二班-王乐乐 ”的微博网友于9月7日贴出一篇题为《你》的作文,虽文笔稚嫩,却情真意切,并紧跟网络流行语.该封“情书”看哭了一众网友,被称为“史上最感人告白”,还有女网友看完后遗憾六年级时没能收到过这样一封情书.

这位“六年级二班-王乐乐”的情书已获2万余次转发,评论4000余次.

信息获取渠道繁多家长老师引导未及时易致“情感转移”

就小学生“早恋”现象,记者采访了一些老师.有老师认为,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使孩子们接受各种信息的渠道多而繁杂,长期以来的耳闻目睹,对孩子的心理影响较大.此外,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情况看,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改善,孩子们的生理发育越来越早,有的小学三四年级的女生已开始出现生理变化.但是由于年龄关系,其心理尚处于稚嫩、朦胧状态,如果家长和老师未能及时给予孩子们以合理、恰当的指导和关爱,很容易使孩子们出现“情感转移”,也就会出现所谓“早恋”的现象.

社会学专家:家长要以身作则学校要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对小学生表现出来的早恋行为,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孙晓刚认为,家长们不必小题大做,或者粗暴对待,简单了事,但也不可任其发展,应该细心观察、温情教育,及早地对孩子的心理、生理进行正确引导.另外,家长要管好自己,收敛自己的不良行为,不让孩子接触过多的大人活动,要积极探寻健康向上的娱乐项目.学校方面要先入为主,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小学三年级起就要开设心理保健课,向儿童揭开异性的面纱,消除他们对异性的好奇感.同时要教育学生广泛阅读有益书籍和收看健康的影视节目,并形成习惯.学生有了广阔的知识视野,就会逐步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王乐乐”的情书受网友热捧

让人惊讶的6年级小学生的浪漫情书

1

1

1

十岁男孩为爱写退学申请书

1

十岁男孩为爱写退学申请书

1

男孩退学申请书

1

十岁男孩为爱写退学申请书[组图]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排行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