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知行统一的精选例子

2023-11-02人围观
简介

近日,许多网友好奇有关知行统一的人格教育例子有哪些,所以小编特地收集了有关知行统一的人格教育例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例子一

知行合一i的典型代表就是王守仁了,明代著名大臣,心学的创办者,和孔孟朱并称的圣贤,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

王守仁从小有当圣贤的志向,即使不被重用也一直刻苦追寻所谓的“理”,即使面对一切困苦也坚定前行,可朱熹的一句“存天理、去人欲”困扰了他多年,“欲”在心中,那“理”在何处?最终历经沉浮的他幡然醒悟,天理即是人欲,从此以“知行合一”为指导思想的心学诞生。

王守仁用一生阐述了他的知行合一:他清剿盗寇、平定叛王、勇斗奸官,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传奇。他的高风亮节被世人所传唱。

例子二

通过陶先生改名,我们可以看出他教育理论认识论的转变b。从盲目到“知行合一”到“行知论”。 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用了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例如:小孩子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等等。例子很简单也很有说服力。 行,是行动,是实践,是亲身体验。知,顾名思义就是知识,在这里应该是动词,学习理论知识。陶先生强调“亲知”,即从“行”中得来,亲身得来;而不仅仅是“闻知”,从师得来,或从书本得来。 他的“行知”认识论对于我们的现实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而且我们可喜的发现了一些改变。 其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些学生已经走出课本,走进生活,以更直接的方式参与学习。他们通过亲自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物理课,化学课,生物课,学生不再是听老师在那枯燥乏味的讲,而是自己亲自做试验得出结论。我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其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上课不再是填鸭式的,不再是按照“讲授--接受”的模式上课。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主人,他们已经从被动的听课者转变成主动的参与者。因为“行不是知之成”,而是“知之始”。我们教师上课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创设情景给予学生更多的展示空间。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排行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