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傣族的泼水节因了1961年周恩来总理的参加而变得人尽皆知,大多数人也想当然地把泼水节当成了傣族的节日,其实,不仅是傣族,我国其它少数民族如德昂族、黎族、阿昌族、佤族等也有泼水节.
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泼水节是我国云南地区参加人数最大、影响最大的一个节日,是使用傣历的傣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等少数民族的节日,傣族的泼水节最为热闹,但不是所有的傣族都过泼水节,傣族的旱傣和水傣过泼水节,花腰傣就不过泼水节.泼水节举行的时间是傣历的新年,一般在阳历4月13日到15日之间,傣历的6月份,泼水节是为庆祝傣历新年而设定的节日,是新旧年的交替.泼水节一般持续3至4天,前两天是送旧,后两天是迎新.泼水节第一天在傣语中叫“麦日”,类似农历的除夕;第二天叫“恼日”、“空日”,这一天既不是旧年,也不是新年;第三天叫“叭网玛”,是新年第一天,被认为是最吉利、最美好的日子.泼水节来临之时,傣族的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寺院去浴佛,然后开始泼水嬉戏,互相说一些祝福的话,人们一边跳舞,一边大声说着:“水!水!水!”场面甚是壮观.
泼水节是傣族人最隆重的节日,人们提前杀猪宰鸡、酿酒,并准备大量的年糕,当地人称“毫诺索”,在节日期间食用.
泼水节一般在澜沧江畔举行,从佛院出来,人们聚集在江边,观看龙舟比赛,一艘艘龙舟整装待发,一声令下,势如破竹,快速前行,现场的激烈揪紧了人们的心情.然后就是泼水活动了,傣家姑娘先是用竹叶沾水,说一些祝福的话,洒向周围的人群.当地有“水花放,傣家欢”的说法,到泼水高潮的时候,人们用铜盆、木桶来泼水,现场就是水的海洋,还有人踩着象脚鼓翩翩起舞,甚至一边饮酒一边泼水,热闹异常.
泼水节的习俗
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的节日,傣语称新年为“京比迈”,称泼水节为“厚南”,泼水节是傣历新旧年交替的标志.泼水节历时3天,第一天主要是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第二天主要是泼水活动,第三天主要是青年男女交往和物资交换活动.
泼水节第一天清晨,傣族男女来到澜沧江畔观看龙舟比赛,傍晚的时候在村寨里放高升,先提前搭好高架台,将自制的火箭点燃,将其送上天空,哪个村寨的高升飞得最高,就越吉利.晚上大家围坐一堂,在铿锵的象脚鼓声中跳起传统的孔雀舞,其乐融融.
泼水节第二天,大家担着清水来到寺院,用沙堆造起来4、5座塔,大家围坐在塔四周,听长者诵念佛经,然后用清水为佛像洗尘,接着就是令人振奋的泼水活动了,花枝、木桶、铜盆、水瓢,能用的工具都拿出来,傣族人认为水能洗干净人身上的一切罪恶,被泼的水越多,表示得到的祝福越多.
泼水节第三天主要是青年男女的活动,最有名的就是丢包游戏,傣家姑娘用花布做成花包,外面绣上五彩穗子,是爱情的信物.年轻人通过丢包互相认识,表达爱意,两人如有感觉,姑娘会故意输给意中人,男孩子就把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两人就可以离开去树林谈感情了.
泼水节期间的习俗还有斗鸡、放河船、放孔明灯等,都是古老文化的传承,近年有开发了民俗视察和经贸洽谈的活动,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东坑泼水节的来历
东坑泼水节源于古代青壮年为找工作养家糊口,将自己卖给富裕人家,富人经过挑选,将看中的小伙身上射水演变而来.传说古时东坑塘唇村有一户姓卢的大户人家.清明节前要耕种了,主人要雇长工干活,就贴出告示,附近穷苦人家的青壮年就在农历二月初二这天来到卢家门前,穿着粗布衣裳,一字排开,坐在门前的篱笆边,等待主人来“挑人”.被主人看中的小伙,主人往其身上喷水,一雇就是一年,这就是“卖身”.后来,这种“卖身”的行为远近闻名,大家都在清明前慕名而来,希望被主人挑中,好补贴家用.在后来,人们将这块地方传出了很多“遇仙记”,传说二月初二这天天上的神仙会下凡,到东坑观看“卖身”大会,行善事,拯救受苦的农民,还出现了很多遇仙的文学作品,如《直鱼钩》、《金色的锄头》、《东仔故事》等,于是“卖身节”也被称为“遇仙节”,这一天周围的商贾蜂拥而来,希望看到仙人的身姿,并在走的时候买一两件商品,以示对神仙的尊重,祈求好运,慢慢发展下来,形成了现在的东坑泼水节.
东坑泼水节的名字几经变迁,最初是“卖身节”,后来改为“遇仙节”,然后改成“翻身节”,今年来又被称作“欢乐节”,由于节日期间人们到街上用水枪互相喷水,所以节日又形象地被称为“射水节”.人们在二月初二这天互相射水,希望水能带走一身的霉运,博得好彩头.
德昂族泼水节的故事
泼水节也是云南德宏地区的德昂族人民的重大节日呢,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泼水节和德宏州的德昂族泼水节每年都同时举行.德昂族的泼水节在清明节后的第七天,节日持续3天,节日期间有上山采花的活动,所以德昂族泼水节也叫“采花节”.
传说古时候在云南的德昂村有一位勤劳的妇女,她的丈夫在独生子阿佛刚满一岁的时候就撒手人寰,妈妈含辛茹苦把儿子抚养成人,自己却积劳成疾,瞎了一只眼睛,儿子却不懂得孝敬妈妈,经常责骂和虐待老母亲.有一年,在清明节后第七天,阿佛去地里干活的时候,看到一只乌鸦飞来,口里叼着一只虫子去喂一只年老瘦弱的乌鸦.阿佛从乌鸦反哺中得到启发,决心以后好好对待妈妈.老母亲担心天热儿子饿着,就拄着拐杖给儿子送饭,她怕儿子等得太久骂自己,就加快步伐,不料摔在了一块石头上,她顾不得疼痛,马上爬起来继续往前走,血迹一滴一滴落在地上.儿子朝妈妈跑来认错,老母亲以为儿子要打她,就快跑起来,岂料天命不遂,一头撞在了老树上,断了气.儿子本来是要向妈妈认错的,此时已是阴阳两隔,阿佛再没有了认错和孝敬妈妈的机会,他十分后悔,就将妈妈埋在那棵老树下,并用刀子在树上刻下妈妈的画像,每天都来树前为妈妈送饭,表示忏悔.经过风吹雨淋,刻像有些变形,阿佛就把它带回家供奉,而且每年在妈妈逝世这天,阿佛都会上山采摘鲜花,用花沾水擦拭木像,久而久之,形成了德昂族传统的采花节,也叫泼水节.
德昂族泼水节的第一天主要是采花活动,人们一清早就上山采花,穿着节日盛装,提着采花篮子,累了就坐下来歇息,很有种原始的乡土风味.休息的时候,人们还会伴着象脚鼓声和铓锣声跳起传统的孔雀舞,青年男女互赠香包聊表情意.日落西山之时,采花大队回家,各家各户互赠鲜花表示祝福,居民将鲜花插在房顶、篱笆上,用鲜花蘸水洒在佛像上洗尘,晚上的时候大家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德昂族泼水节第二天是真正的泼水活动,大家穿上漂亮的服装,姑娘们头上插着芳香的鲜花,先拿着香烛、米粑、幡旗等供品到佛寺浴佛,众多善男信女认真聆听寺院长老诵念佛经,女人将用鲜花泡成的香水洒向佛像,给佛像洗尘,然后开始激动人心的泼水仪式.长者先用沾过水的鲜花,把水洒向民众,象脚鼓声响起,人们举起高高的竹筒,将水滴在老人的手上,为老人祝寿,然后就是声势浩大的泼水活动了.德昂族泼水节分文泼和武泼两种,文泼是人用花枝沾水,一边说着祝福的话,一边向对方背上泼水,被泼者不能躲避;武泼就是随意泼水,被泼者可以跑开,不过泼水作为一种祝福活动,谁舍得走开呢?
德昂族泼水节第三天是节日的尾声,是青年人的活动时间,青年男女经过泼水节互相认识后,便成双结对谈情说爱去了.
德昂族泼水节的故事感伤而动人,德昂族的泼水节不同于傣族泼水节,它更多传达的是一种孝道,有机会来德昂族泼水节感受一下吧!
上一篇:美国独立宣言全文(中英对照)
下一篇:小虫网英德生活小门户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