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3-10-25人围观
简介

教学作为知识传承的手段,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即教授间接经验,教会学生获取直接经验的方法.教学应以学生为基础,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只有实现了教学的个体价值,才能实现教学的社会价值,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要实现课堂教学的价值,教师就必须使课堂教学高质高效,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掌握教学内容,获取愉悦的学习体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活动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美国心理学家a.l拉扎若斯做了兴趣与智能对比的实验和研究,认为兴趣较浓的学生比智力较高的学生在学业上更占优势.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

2、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参与动机.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

二、拓展创新思路,注重研究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在重视让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今天,我们也应重视并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我们要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及时加以点拨指导.学生也许会认为数学知识十分抽象,学习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采取通俗易懂、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运用探究学习进行观察和实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充分引导和启发.

1、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只有经过学生积极参与,动作操作,主动探究之后的知识内容,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探究”式学习作为新课程强调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正是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利器,已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

如教学“量长量”时,主要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为了巧妙地引出测量工具“直尺”,我先将学生分成4组,并要求每一组采用不同的工具量一量书桌的长度.第一组有用手指长度测量的,也有用学习工具测量的.比如用课本、铅笔或体育用具进行测量.在这五花八门的测量操作中,学生得出的结果不尽相同,此时学生会疑惑不解:同样的桌子,为什麽测量后长度不一样呢?学生在小组交流后,逐步意识到测量长度时必须统一测量工具.

当然,教师没有必要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都让学生去亲自发现和独立探索.只有适合学生探究学习的学习内容,我们才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确保学习的有效性,这正是教师教育教学的智慧体现.

2、 辅导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互助学习.

“合作学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社交能力,也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有力体现,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约束、规范和指导自己的课堂行为,加强自我管理.我们必须紧扣时代要求,指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学会合作,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提供最大的可能和空间.为使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课堂是师生共有的课堂,我们要正确把握教师的定位,重引导,去权威,少威胁,积极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同时,教师不打无把握之仗,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考虑本节课是否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则教师需要考虑时间控制、提问方式、时机选择、偶发事件预测等问题.如果没有,教师则应该考虑是实行普遍教学还是要求学生自学.教师只有灵活选择教学方式,使教学方式与学习内容有机衔接,才能让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②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让学习小组发挥其应有的效用,让学生成为小组的主人,让合作成为小组学习的常态,使学习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互助提高.

③建立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当学生在回答问题、遵守纪律、学习进步、学习能力等方面表现优异时,考核结果计入学习小组内,这有利于让每一个小组成员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个小组的评价.小组评价结果也是学生个人评价结果的参照,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3、教师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譬如,笔者在四年级的“乘法分配律”一节的教学中,对如何归纳出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出示了4道计算题,首先让学生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出答案,然后启发大家自己找寻这4道题存在的规律,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经过几分钟思考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引导学生组内合作学习.最后由各小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分享组内成果,并最终总结出乘法分配律.教学实践表明: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切实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注重学法指导 教给学生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灌输学生知识,还要注重教会他们独立学习的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数学方法的渗透,如:在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时,可以类比整数加减法来理解记忆,让学生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比例时,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圆形时,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等等.因此,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数学思想方法,掌握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实施有效课堂的最终目的.

总之,有效的教学课堂,是每位数学教师永恒的追求.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既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也要重视学法引导,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蒋佑川)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排行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