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陆游《书愤》教案

2023-11-02人围观
简介

《书愤》教案

编者

王耀宁

知识目标: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披文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爱国诗人和词人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能初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

情感目标: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

一、介绍作者: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二、背景介绍:

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

1186

年),此时陆游已

61

岁,在山阴闲居了

6

年,

扫胡尘

”“

靖国难

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书:书写;愤:悲愤.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

三、整体感知

这首诗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的生动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并由此府仰千载,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

四.鉴赏品味诗歌

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慨叹国事艰难,追述年轻时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上句

那知

一词写出了诗人年轻时血气方刚、天真纯真.

字有艰难的意思,直接道出诗经历的辛酸与坎坷,浓缩了因主战而受的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这两个词语暗含着对投降派迫害忠臣、阻挠北伐卑劣行径的斥责.它是诗人

的根源.下句一个

气如山

表达出诗人当年的豪情壮志,让我们看到一个意气风发、以身许国的爱国青年形象.

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连用六个名词集中描写宋军在镇江、南郑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

25

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可以想见他当年投身战斗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形象地表明了作者的理想,写出了诗人

青壮年时期战斗生活的向往.他渴望北伐恢复中原,向往着火热的战斗生活.

以上两联是诗歌的前半部分.回顾往事,抒写渴望北伐的英雄气概.

首联点题,追述青年时的豪情壮志.

颔联连用六个名词,描绘当年两幅气壮山河的抗金场面.

首联、颔联:回顾往事,抒写渴望北伐的英雄气概(叙事).

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鬃已先斑.

抒悲愤之情,感叹生平抱负未得施展,却早生华发.句中的

空自许

已先斑

形成鲜明对比.一个

字形象地写出因宏伟志向无法实现而生的那种沉重的失落感.一个

字生动刻画出诗人功业未就,人已才老的悲愤之情.两个副词吐露出诗人一腔忠义无处寄托,华鬓点点,壮志落空的愤慨之情.在现实的强烈对比之中,包含着对投降派罪恶行径的愤怒指责.

颈联抒悲愤之情,感叹生平抱负未得施展,却早生华发.

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

千载谁堪伯仲间

,一个反问句即抒发了因奸臣当道,壮士他国无门而主生的难言的悲哀,又可以从中看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体现了诗人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

如何理解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两句诗?

明确: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尾联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

五、艺术特色

1

、这首诗虚实相生,变化多姿.首联上句写实,回忆年轻时的天真单纯;下句以实写虚,

北望中原气如山

,用有形的

来形容无形的

,突出

的坚毅、豪迈、轩昂;颈联上句

塞上长城

写理想,气势雄伟,意境高远,从大远处落笔,是虚写;下句

镜中衰鬓

写现实,感情沉郁,格调凝重,从细处近处用墨,是实写.在虚实的映衬中,加重了诗歌雄壮悲愤的基调.

2

、诗歌还通过场面写人,通过场面写情.例如,颔联对仗工整,描画白雪皑皑,秋风萧萧,万马奔腾战船横空的征战场面,从而赞美当年气吞残虏,挥戈卫边的爱国将士,是对

气如山

这种豪情具体形象的说明,从中可以看到作者战斗的热情.此联表面写宏大的场面,实际歌颂英勇的战士,表面写战争,实际抒发感情.

3

、用典巧妙不留痕迹.《南史

檀道济传》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大怒道:

乃坏汝万里长城!

南宋名将檀道济曾自诩为万里长城,诗中陆游以长城自比,表明诗人对檀道济的敬仰,希望能像他的样建功立业.檀道济对当权派自毁长城的痛斥,也喊出了诗人的心声,揭露了南宋统治者摧残抗战力量的愚蠢.杜甫

勋业频看镜

杜甫曾用工业未就而揽镜自照.作者在这里表现了一种不甘老而无功,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用典贴切自然.这首七律是陆游诗中的上品.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排行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