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防震减灾知识基本常识
我国有许多地震频发地区,地震带来的危害巨大,且爆发时间迅速,了解一些地震有关知识,能够让我们在地震当中快速逃生。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地震基本常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地震常识
(一)十几秒钟
强烈地震发生前的瞬间,往往先出现地光、地声和地面的微动,这些现象先于强振动10余秒到达地表,这是大震即将来临的最后一次预警信号,也为人们提供了最后一次自救的机会。
地光(地面无影)是地表内溢出的气体,强化了低空静电声所致。
地声有78%出现在震前10分钟内,到临震十余秒时,响声最大,多为“呼呼”、“轰轰”、“咚咚”等声。
地面微动可能是临震前震源区断层预滑造成应力波致。
(二)楼房避震
1.如果在二楼以上居住建议就地避震,选择到厨房、厕所跨度小而刚度大的房屋暂避一时,震后立即撤离。
2.地震发生时坚固的家俱下也是一个临时避难所。
(三)室外避震
地震时千万不能往家里跑。街上行走要注意保护头部,防止高处堕下物伤害,警惕围护墙倒塌。不要站在悬崖陡坡下,迅速离开桥梁,人行天桥、高层建筑。到开阔空地上躲避。一定要注意:逃避毒气污染要朝上风处奔跑、氯气中毒不能进行人工呼吸。
(四)学校避震
在教室发生地震时,我们要蹲下或坐下,头部躲进课桌下。讲台旁,绝不要乱跑.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停止后,应当马上在老师指挥下有顺序地撤离,撤离时把书包顶在头上,前后同学要保持一定距离。特别在教室门口、楼梯间等狭促地方,一定要放慢速度,发现有摔倒的同学要相互帮助,并及时通知后面的同学以免发生拥挤。跑到室外后,一定要躲在尽量空旷开阔的地方,周围和头顶没有易掉落物的地方。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千万不要因忘拿某些东西,再回到教室去。
(五)动物异常
震前动物有前兆,家家户户应知道。
骡马发惊不进圈,猪不吃食跳栏跑;
猫儿躲得无踪影,鸡飞上树狗哀嚎;
鱼儿浮头跃出水,鸭不下水岸上闹;
冰天雪地蛇出洞,老鼠搬家四处逃;
摸清习性辨真假,发现异常要报告;
综合分析要判断,群测群防很重要。
(六)惨痛教训
大震预警现象、大震预警时间、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条件。据对唐山地震中974位幸存者的调查,其中有258人采取了应急避震措施,188人获得了成功安全脱险;成功者占采取避震行为者的 72.9%。
1995年9月20日临沂苍山发生5.2级地震,地震本身没砸死一个人,却造成320人受伤,其中56人重伤,其中绝大多数为震时跳楼受伤或争抢外逃而被挤倒踩伤。
然而,1976年唐山大地震青龙县几十万乡亲无一伤亡。另有丰南县一村民夜里被院子里机井的流水声惊醒。他听过地震知识宣传,立刻想到可能要地震,便迅速叫醒家人,逃离房屋。他们刚出屋,大地震就发生了,转眼间房倒屋塌,但全家6口人都安然无恙。
2008年汶川大地震,最牛校长--叶志平。绵阳地区的安县(紧邻北川县)桑枣中学2200名学生和100名教师安全撤离、毫发无损。都因为平时演练有方(1分36秒),创造了零伤亡的奇迹。
1994年9月,我国台湾海峡南部发生7.3级地震,福建、广东沿海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和影响。在这次地震中,有700多人因震时慌乱出逃拥挤而受伤,其中多为中小学生。但在离震中较近的福建漳州市的一些学校,由于学生在老师指挥下避震,无一人受伤。
火灾是地震发生后最普遍、最严重的次生灾害,因此在震后撤离前,一定要灭掉明火,关掉煤气,切断电源。
我们这个世界,有的人不幸死于像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也有不少人是死于无知,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公民,平时多学一些地震常识和自救互救安全逃生知识。
(七)地震预报
1.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
2.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
3.短期预报:是指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4.临震预报:是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1975年,我国成功预报了2月4日发生于辽宁海城的7.3级强烈地震,凌晨在震前果断地采取了预防措施,使这次地震的伤亡和损失大大减小。
但是,地震预报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所作出的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主要是经验性的。
根据全区地震趋势会商意见,确定辽蒙交界地区(辽宁海城-内蒙青龙山地震带)为全区地震危险区,自治区地震局成立震情跟踪协作区,通辽市地震局要求奈曼旗、库伦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开鲁县应急管理局配合协作区开展工作
我旗青龙山镇位于辽蒙交界地震危险区,青龙山镇要加大地震宏观观测力度,充分发挥群测群防的作用,密切注意境内及周边地震活动。我旗土城子乡、沙日好来镇、新镇、义隆永镇等南部山区乡镇,要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意识,按要求做好地震监测、震情跟踪、应急准备等工作。
(八)地震谣传
1.预报的震级很大或很精确,预报的发震时间、地点很具体;
2.称是某某专家或外国人的预报意见;
3.非政府传达的地震消息;
4.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或伴有离奇传说的消息。
5.识别技巧:
①普及地震知识,消除恐震心理;
②要清楚国内外当前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
③我国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政府,任何其他单位或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
二、防震减灾知识
国家对于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就是“三大体系”建设,即地震监测、震害防御和地震应急。“三网一员”工作是三大体系建设的具体化。
(一)地震宏观测报网
1.概念: 对地震异常现象进行宏观观测为基本职能的观测网络。这个网就是我们多年前所说的群测群防中的“群测”部分。1966年邢台地震(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专区隆尧县发生震级为6.8级的地震,震中烈度9度)后,我国的地震工作基本方针政策就是群测群防,专群结合。
2.职责:地震宏观异常测报员要观测和收集动物、植物、地下水、地声、地形变、气象等地震宏观异常现象,认识其正常的变化规律,并记录观测结果。在发现宏观异常后,应及时进行异常的调查核实,确定异常本身是否可靠,同时分析异常原因、规模、出现的区域和时间等特征。对突然出现规模较大的、情况严重的异常,应以电话、微信等方式,用最快的速度上报旗应急局。
3.这项工作一般由村支部书记(长期居住本村)担任。
(二)地震灾情速报网
1.概念:以地震灾害调查和震情速报为主要职责的网络。这个网对应的是“三大体系”中的“地震应急”内容。
2.职责:就是地震发生后,及时观察所处环境及附近房屋、景物的变化,根据观察结果,初步估计地震灾害程度,并将地震灾情的初步观察结果及时向旗应急管理局报告。接下来要详细调查了解自己负责区域内震后情况,重点调查:(1)人员伤亡及分布等情况;(2)建(构)筑物、重要设施设备损毁情况,家庭财产损失、牲畜死亡情况;(3)社会影响,包括群众情绪生活秩序、工作秩序、生产秩序、上课秩序,受影响情况;(4)地震造成的其他灾害现象等。
3.这项工作要求就是“快、准、实”。且时间性强、责任重大,一般由乡镇包村干部担任。
(三)地震知识宣传网
1概念:就是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宣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地震科普知识,全面提高村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震时自救互救能力。这个网络对应的是“三大体系”中的“震害防御”内容。-般由乡镇包村干部担任,平时要利用各种条件和机会,宣传防震减灾知识。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这个网络就是灾情速报网。
2.职责:一是搞好平时宣传:把地震基本科学知识,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预防和应急与救援的有关知识,个人及社会防震减灾基本技能常识。二是强化临震宣传:把各级政府地震应急预案,地震宏观异常现象的观察、识别和临震异常信息的上报。社会公众地震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知识,地震谣传的识别与预防,有关地震预报、地震应急的法律、法规等知识向广大群众宣传;三是重视震后宣传。把党和政府抗震救灾的对策措施,伤病员抢救转移知识和方法,防止地震次生灾害、震后恢复重建时场地选择及抗震设防要求。
(四)防震减灾助理员
1.概念:由乡镇政府确定的负责防震减灾工作的干部。
2.职责:一是做好宏观观测点(亲自监管)的日常管理及信息沟通工作,发现异常第一时间上报。二是当本地发生破坏性地震时,指导群众自救与互救,积极做好灾情速报,为政府抢险救灾决策提出合理建议。三是当本地发生破坏性地震或有感地震时,积极做好地震现场考察工作。四是积极开展地震科普宣传和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宣传,努力提高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五是当地发生地震谣传时,应及时向旗应急局报告,并积极开展辟谣工作,平息地震谣传,维护社会稳定。六是加强民居的抗震设防知识。积极为居民点规划提供合理化建议。七是及时做好本级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工作。
(五)做好“三网一员”工作的重要意义
“三网一员”工作说到底就是过去经常说的“群测群防”。我国开展群测群防工作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虽然现在专业地震台网不断发展建设,监测预报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群测群防在地震监测预报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5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群测群防工作,在减轻地震灾害方面的确发挥了巨大作用。防震减灾也是一场人民战争,只要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发挥集体智慧,工作就一定能做好。
上一篇:2013两会思想汇报
下一篇:参赛宣言大全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