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2014事业单位涨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怎么改
据统计,全国在职的公务员数量约为700万,126万个各类事业单位在职人员达到3000多万.长久以来,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实行不同的退休养老制度,养老待遇有一定差距.前者是由国家财政或单位负担,后者则是由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来保障.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双轨制”,一直备受百姓议论,迫切需要改革.
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已经破冰.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已明确将“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作为2014年的重点工作,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制订具体方案.2014年7月1日施行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改革总的目标就是要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让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在统一制度安排下,承担同样的缴费义务,享受平等的养老保险权益.
建立养老“基金池”.按照统账结合的制度设计方向,机关事业单位和个人均要缴费,建立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互济,同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建立职业年金制度.这是一种针对公职人员的补充性养老保险,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进入个人账户,可以体现其服务贡献程度,也保障其合理的退休待遇.比如,深圳针对新进入的聘任制公务员,由财政每月按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职业年金,待退休后领取.
完善激励机制和待遇调整机制.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待遇结构,建立待遇高低与缴费多少和缴费年限相关联的激励约束机制,基本养老金水平与个人历年的缴费水平、缴费年限挂钩,更好体现整个职业生涯的贡献.同时,根据工资增长和物价变动情况,建立统一的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不断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不论这项改革有多难、阻力有多大,都必须坚持下去.下一步就是要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有过渡办法”的思路,尽快拿出具体妥当的改革措施,确保改革平稳地向前推进.
“最美桑榆景,人间重晚晴.”这是我们对老年生活的美好期许.有理由相信,通过改革的不断深入,养老保险制度将焕发新的青春活力,为人们提供一个人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安”的制度保障.
事业单位工资条增加养老金扣除项
“工作了20多年,工资条上头次多了一个‘养老金’的扣除项.”9月10日,就职于某血液中心的王女士拿着刚发不久的工资条告诉记者,早就听说事业单位要缴纳养老保险,但一直未有什么动静.如今,工资条中虽然多了这么一项,但戏剧化的是,对应的金额却为零.
也就是说,该事业单位的工资条结构虽有调整,但养老金并未开始扣除.不过,王女士通过其财务部门了解到,这种调整确实在为后期缴纳养老金做准备,而且为时不远.
“治大国如烹小鲜,这仅是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小步快跑前的一个动作,先行单位的占比不会太大,同时任何一家事业单位都不会借着进入社保的机会减少员工收入.”9月11日,一接近人社部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改革近三年内暂不会大面积推进.
工资先涨后缴?
作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工作之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一直备受关注.
7月1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内容除了明确事业单位将纳入社保体系外,同时提出的还有“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而这也被众多专家解读为是事业单位即将涨薪的信号.虽然该说法一度被相关部门否定,但如果为了纳入社保而变相降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似乎也并非是改革的初衷.
“如果总体收入没有太多减少的前提下,扣不扣养老金对我们的影响也不是很大.”王女士向记者表示,他们的工资主要分工资和奖金两部分,从这月开始,工资部分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奖金部分涨了几百块钱,并且从年初开始进行了补发,即便开始扣除养老金,员工似乎也没有最初听到消息时那么抵触了.
本报记者采访获悉,在此之前,很多事业单位员工的收入已多年未涨.
“如果要缴纳养老保险,一定会先涨后缴,从原有工资里扣除是不可行的,但如果涨的恰恰是需要扣除的那部分,职工本人虽然没有得到什么实惠但也不痛不痒.”9月11日,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至于涨多少、如何涨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考评制度和机制,这些机制要能反映出不同类型、不同领域、不同收入来源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
据本报记者了解,已将“养老金”扣除项单独列出的事业单位并不多,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人员占比最大的这部分单位尚未有相应的动作,而血液中心等有望先行的事业单位恰恰属于财政差额拨款的那部分.同时有专家估计,教育、卫生机构和农技服务从业人员,共占到中国事业单位人数的四分之三.其中,医疗卫生机构属于差额拨款类型,教育系统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单单就教育人员数量就已达事业单位总数的一半左右,也就是说,工资一旦有所上涨,至少有一半事业单位人员将会有所涉及.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重心原本就是要提高基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这与养老改革并不矛盾,而先涨后缴‘涨’的这部分资金来源也分两种情况,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是由财政拨款,差额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中,前者有部分财政拨款,后者完全是单位自己挣的钱.”上述接近人社部人士强调,任何改革都需要先投石问路,改革全面展开尚需时日.
财政短期压力依旧
众所周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制度的公平性、缓解财政压力,但先涨后缴,从表面来看似乎恰恰增加了财政负担.
“简单来看,财政的压力不光没减反而增加了,但从长远来看,从退休后的费用来看,财政负担是逐渐减轻的趋势.”上述接近人社部人士同时强调,除了关注财政压力外,最需要关注的是事业单位养老制度一旦改革,对未来整体养老金的平衡以及整个体制公平的影响,这才是此次改革的根本所在.
本报记者从财政部公布的2013年全国社保基金预算来看:2013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8791亿元,其中财政补贴收入2669亿元,而支出达到16460亿元.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相应的财政补贴,养老保险当期会有近千亿的缺口.
与之相对应的数据则是机关事业单位一旦实施养老金改革,所缴纳的额度即便不能直接作为补充养老金缺口的资金来源,但对于养老金整体的平衡作用依然不可小觑.
根据人保部数据,中国目前有近千万公务员(包括参照公务员管理的群团机关)、3100多万事业单位人员;这其中,除了部分事业单位人员通过改革参加了养老保险外,其余全部属于财政拨款范畴.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201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6769元,相当于3900 元/月/人.
以此数据作为依据粗略统计:3900元×28%(个人应缴比例+单位应缴比例)×12个月×4100万人=5372.6亿元,其中,单单公务员的缴纳额度就可高达1310亿元.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实行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的矛盾,也就是说改革的目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和企业并轨”,而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标准和企业并轨”.
“此类改革不是钱的问题,财政也确实不差那点钱,而体制的改革恰恰是涉及人才流动、人才竞争上岗、激励机制等一系列的问题.”上述接近人社部人士强调.
“上半年养老金改革的步伐已经非常大,下半年应是进一步巩固上面的改革而不会再有大的动作出现,比如,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的可操作细则应会出台,但基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尚未完成以及事业单位涉及人员较多等因素影响,此改革的推行难度会比较大.”9月11日,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就目前来看,他们的工资结构尚未有任何变化.
2014年机关事业单位涨工资提高工资标准
7月初,人社部的一位官员对外表示,社会上有关从19日起,事业单位人员开始上调工资和上缴养老保险的说法,都纯属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误读、误传,事业单位在工资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方面的改革,还需要另行研究确定.
人社部一位专家表示,下一步,在工资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等方面,机关事业单位将实施联动改革,整体的改革方向也基本一致.
未来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增长,一方面要与国家经济发展、财政状况、物价涨跌等因素相适应,另一方面要参考企业管理人员的同期工资水平,两方面综合起来,作为提高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的重要依据.
事业单位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后,直接受益的是全部在编的事业单位人员,此外,许多事业单位的一些编外人员,也有希望逐步缩小与编内人员的待遇差距.
上述人社部专家表示,下一步,国家可能会公布一个事业单位人员的基本工资标准,在绩效工资方面,对于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国家会控制得较严格.
●涨工资机制
事业单位“马上涨工资”属误读
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启动是在2011年,标志性的政策性文件是国务院颁布的《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指导意见》.按照国务院的部署,2015年要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到2020年,则要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其中,建立工资正常机制是整个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部分,现在人社部等方面在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同时,已开始着手推进对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改革.预计明后两年,人社部将制定并出台专门针对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政策性文件.
对于《条例》中提出的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人社部方面对外的解释是,《条例》的实施并不意味着已开始给事业单位人员涨工资,是外界对《条例》的误读、误传,但前述人社部专家给出的分析是,现在事业单位涨工资已有法规保障,只是涨工资的时间要等到更具体的政策出台之后.
事实上,去年年底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部署2014年主要任务时,就提出要改革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优化工资结构.这也表明,人社部开始酝酿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改革,此外,人社部今年在评价人才方面,全面实施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际上也是推进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前奏.
未来事业单位的工资改革,将主要针对分类改革中留下来的事业单位人员.目前,中编办已经对外公开,现在全国事业单位在编人员为3153万.在事业单位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后,所有在编的事业单位人员将都有望享受涨工资的好处,其外,人社部、中编办等方面,也会妥善处理事业单位编外人员.
前述人社部专家介绍,由于种种原因,现在许多事业单位存在着不少编外人员,未来事业单位改革中,将逐步缩小编外人员与编内人员的待遇差别,解决编外人员面临的多种问题.
●绩效考核难
绩效工资制度整体实施效果差
在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结构中,绩效工资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条例》明确指出,在对事业单位人员的考核中,要重点考核工作绩效.
据悉,人社部在2006年7月首次提出在事业单位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旨在通过绩效考核激励事业单位人员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上一篇:2013年感恩节是几月几号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