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普法小知识》
法律的明示作用主要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告知人们,什么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违法者将要受到怎样的制裁等。
一、什么是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宪法》第 53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内容上,规定了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 问题,具有国家总章程的意义。在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法律是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效力低于宪法但高于其他法律文件。宪法是制定普通法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 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只有确保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才能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和尊 严。 作为一名公民,我们有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我们必须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2)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于一定范围的人知悉的事项。 我国的《保守国家秘密法》将下列事项规定为国家秘密。①国家事务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②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③外交和外事活动中 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秘密事项; 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 事项; ⑤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⑥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 ⑦经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其他秘密事项。政党的秘密事项中符合前款规定的,属于国家秘密。保守国家秘密就是要保护国家秘密不被泄露、不被 遗失、不受刺探、不受偷盗。
(3)爱护公共财产的义务 《宪法》第 12 条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禁止任 何组织或者个人利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公共财产包括国有财产和集体财产。
(4) 遵守劳动纪律;劳动纪律是劳动者进行社会生产劳动必须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 遵守劳 动纪律是保证社会生产能够进行的必备条件,是提高生产效率、保护劳动者生产安全的重要保证。 违反劳动 纪律的劳动者,应当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给予必要的批评,对于情况严重的,应当视情节的严重情况给予相应的经济、行政或纪律的惩处。
(5)遵守公共秩序 所谓公共秩序,是指为了有效地进行社会生产、工作、学习和有序地生活而确立的人们必须遵守的基本社会生活规则 及法律、 纪律以及优良的社会习惯等行为准则。它包括生产秩序、社会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教学秩序。 维护正常的公共秩序人人有责,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既是一项法律义务, 也是一种道德要求。 对于严重扰乱和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应视其具体情节, 依法给予处罚和制裁。 (6)尊重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确认并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规则。 《宪法》第 24 条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 义的公 德。” 我们在尊重社会主义公德的同时, 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处理好个人、 集体、 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端正人生态度,崇尚高尚道德风尚。
二、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主要有哪些 ?
(1)在家观看电视台《政法在线》等法制栏目。
(2)接受普法资料和学习法律知识。
(3)参加法律咨询活动。
(4)因买假货向消协投诉进行维权。
(5)阅读报纸的法制报道。
(6)遇到法律问题向社区律师进行咨询。
(7)观看街道社区法制专栏、板报。
(8)参加司法考试等法律知识测试。
(9)参加单位或社区组织的法律知识培训。
(10)观看法制文艺演出。
(11)浏览法治网站或网站的法治文章等等。
(12)中学生在参加思想品德课考试时,试卷中有法律知识考题,也可视为参加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三、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在法制宣传教育方面有哪些具体要求
(1)积极实施法制宣传教育五年规划,弘扬法制精神;
(2)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 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
(3)推进法制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 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的普及率≥80%;
(4)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带头 学法守法用法,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四、什么是“五五”、“六五”普法 ?
“五五”普法,是2006—2010年第五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的简称,从2006年开始实施,2010年组织考核验收。 “六五”普法,是2011—2015年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的简称,从2011年开始实施,2015年组织考核验收。
四、普法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制实践,进一步增强公民法律意识,提高公民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公务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和社会组 织依法治理的自觉性,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
五、普法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普法的工作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服务大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求实创新、坚持普治并举。
六、普法的重点学法对象有哪些?学法的侧重点各有什么不同?
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其中重点对象是各级领导干部、公 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职工和农民。领导干部学法,重在提高依法执政、依法 决策能力。公务员学法,重在提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能力。青少年学法,重在培养法制观念。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学法,重在提高法律素质和依法经营能力。农民学法,重在提高法律素质。
七、“法律六进”指的是什么?
“法律六进”是指法制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
八、“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的由来是什么 ?
12月4日,是现行宪法实施日,为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2001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 转的“四五”普法规划明确规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
九、法制宣传教育“一学三讲”的内容是什么?
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
十、普法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加强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的宣传教育;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加强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相关法律 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地 方、基层和行业依法治理;大力推进法制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