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抗美援朝感人事迹集锦》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弘扬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而且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种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钟樟彩背水
在1953年朝鲜战场夏季反击战中,美军938.2高地主峰的前沿阵地被我志愿军某部某连夺取,志愿军某部三连迅速跟进,接替了友军的防务。阵地对面不到百米处就是美国鬼子,他们不甘心高地被我军夺取,天天向我方阵地实施狂轰滥炸。那时,山沟里的炊事班送饭到前沿阵地,三天两头有伤亡,两三天才能送上一次饭。吃饭难,还有压缩饼干啃几口,可以抵一阵子饥饿,而饮水难,却时刻威胁着战士的生命。
炎热的夏天,三连战士为坚守阵地与敌军激战,还没到下午一壶水早已喝光了。捱到晚上,大家唇干舌燥难以忍受。上阵地后的第四天,天刚黑下来,指导员余发荣来到3排10班的猫耳洞,对班长钟樟彩说:“没有水喝,有的人已经接小便喝了。情况危急,要给你增加一项紧急任务,到山沟里找水源。只要找到了水,拼上命也要把水背上来。”钟樟彩是个讨饭放牛长大的农村娃,矮墩墩的他非常勇敢机灵。战斗中,他发现不管美国鬼子的武器多么先进,炮弹多么威猛,但每次飞过来的炮弹没有重复打入同一个炮坑的,所以每次炮弹密集飞射无处躲身时,他就毅然跳入刚炸开的弹坑,像青蛙一样隐藏,每次都幸运地活了下来。指导员走后,他立即收集了30多个军用水壶,然后背上冲锋枪,离开猫耳洞奔往前沿阵地的山沟。
在泛着少许白光的小路上,钟樟彩仔细辨认路痕,确认没有埋着地雷后,加快速度走几步,又低下头仔细查看一段,赶紧再走几步。就这样辨认一段,走上一段,当走出大约一百米时,山坡上已逐渐有些灌木和青草了,他放慢了速度,仔细搜索,特别注意听水流的声音。猛然间,他发现不远处的小树丛里横着两段似原木一般的东西……他猫着腰,手提冲锋枪,警惕地向那边走去。待走近了,才看清是已经牺牲的两个穿志愿军服装的年轻战士,身上背着枪和一些水壶,其中一个手里拿着军用水壶,半举在空中。他判定这两个战士是到这里灌水时,遭敌人机枪扫射而牺牲的。钟樟彩心里一阵难过。他又仔细一看,在紧靠上面那具尸体边的岩缝里,向上喷涌着一股清水,水量还不小。钟樟彩顿时又兴奋起来。他连忙趴下喝足了泉水,又急速卸下身上背着的全部水壶,很快将所有水壶灌满,背了回来。
自从那天背水成功后,他就每隔一两天去背水。每次都遇到定向、定点打到泉水附近的子弹和炸弹,但钟樟彩都根据美军打枪放炮的规律避了过去。后来,钟樟彩因背水荣立了三等功。
“爱民模范”罗盛教
罗盛教,湖南新化县相子村人,1931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1年,他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昂首挺胸踏上了朝鲜的土地,迎接战火的洗礼。
8月的一天,罗盛教与炊事班的同志到阵地送饭回来,美军发射的炮弹越过头顶,落在南映里和平村庄的土地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炮声过后,在一个防空洞旁边,罗盛教发现一个小孩子正扑在一名妇女的胸脯上,边哭边叫着“阿妈妮”。孩子的身上、脸上、手上沾满了鲜血。母亲手里紧紧握住锄把,背上的婴儿已经被炸得只剩下半截身子了。罗盛教有生以来第一次目睹如此悲惨的景象,他不顾一切把孩子抱起来,交给附近的一位朝鲜老大爷。尔后,他回去安葬了那位朝鲜母亲和她的另一个孩子。晚上,罗盛教躺在床上怎么也不能入睡……夜很深了,他打开手电筒,翻开日记本,写了一首诗。诗中写道:当我被侵略者的子弹打中以后,希望你不要在我的身体面前停留,应当继续前进,为千万朝鲜人民和牺牲的同志报仇……
1952年1月的一天,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风雪弥漫,气温降到了零下。这天,朝鲜少年崔莹在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压破了冰层,掉进冰窟窿里,一瞬间就没了顶。见此情景,刚刚投弹训练归来的罗盛教像接到战斗命令,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他边跑边脱掉棉衣,纵身跳进冰洞,潜入水底寻人。河水深达3米左右,在刺骨的冰水中,罗盛教一连两次沉入水底,摸到崔莹后,几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但因冰洞四周冰层太薄,崔莹无法爬上去,又塌陷进冰水中。罗盛教第三次潜入水底摸住崔莹,双脚蹬着河底的碎石,使出最后一点力气,用头将崔莹顶出水面。崔莹得救了,罗盛教却被冲到远处的冰层下,再也没有出来……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罗盛教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称号。
“孤胆英雄”刘光子
1953年,世界青年联欢大会在莫斯科举行,抗美援朝战争中活捉63名英军官兵的志愿军英雄刘光子,有幸参加了这次大会。斯大林得知了刘光子的事迹,好奇地提出接见这位传奇式中国英雄。斯大林兴致勃勃地用俄语问刘光子:“你一个人靠什么俘虏了那么多英军?”翻译后,刘光子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笑说:“英国佬怕死,我不怕死,反正当时豁出去了,这些家伙被我打傻了,乖乖地听我指挥了!”斯大林听了翻译后,爽朗地大笑。
1951年4月24日,抗美援朝第5次战役中,志愿军63军第187师突破临津江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雪马里地区完成了对英军“格洛斯特营”的包围。“格洛斯特营”已有150多年历史,先后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次日,志愿军第561团以猛虎下山之势,对被包围的这支英国王牌部队发起最后攻击。一番激战后,英军很快被打得四处溃逃。
这天中午,当二连战斗组长刘光子带领两名新兵冲上一个小高地时,忽然发现山梁下面有“格洛斯特营”的一个炮兵连,100多号敌人乱糟糟地正准备逃走。刘光子端起冲锋枪就是一阵猛扫。接着,他让两名战士趴在大石头后面射击掩护,自己一马当先冲下山去。距敌人数十米时,刘光子迅速投出一颗手雷,一下就炸倒了几个敌人。此时,借着手雷爆炸后产生的浓浓硝烟,他一边奋勇冲击、扫射,一边大喊:“一营向左,二营向右,给我冲!”此时,英军被打得晕头转向,再加之山上的两名战士不停射击,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从天而降”的到底有多少志愿军。
当刘光子冲到英军阵地前,用战前学的那点儿英语大喊一声“缴枪不杀”时,没想到英军无一例外地全部举起了手,表示愿意投降。看到眼前黑压压地站了这么多英军,说心里不紧张是假的,但刘光子思维敏捷,他向空中“哒哒哒”扫了一梭子后,马上大喊“立即站队,集合!”当英军拥挤着站好队时,猛地反应过来:原来对方只有一个人!接着就有人拾起枪试图向他射击,说时迟、那时快,刘光子一梭子就放倒好几个,剩下的吓得再也不敢反抗。接着,他就单枪匹马,押着这支长长的队伍往山上去,没想到刚走了一段路,又有一部分人要逃跑,他扔出一颗手雷,当时就炸倒了几个。并威严地大喊:“别跑,谁跑就打死谁!”就这样,在场的所有英军都被他给震住了。
刘光子是一位极老实、腼腆的战士,自己干出这样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却不愿意承认63名俘虏是他一个人抓的。
上一篇:划船的英文是什么
下一篇:校园安全事故警示案例精选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