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围绕以学促干交流发言范文(精选3篇)
围绕以学促干交流发言1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落实“重实践”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党员干部要执“实”“敢”“干”之笔,围绕“以学促干”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绘就“主题教育”色彩斑斓画卷。
“学愈深”而“信愈坚”,执“实”之笔,绘就一幅“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画卷。“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主题教育中愈学深理论,愈悟透真理,信仰愈坚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答案愈清晰。念兹在兹,民为邦本。无论是打江山,还是守江山,人民群众都是我们的“靠山”,党员干部要始终如一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时时刻刻站在人民的立场谋发展、作决策,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把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做“国之大者”,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念兹在兹,枝叶关情。广大党员干部要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脚踏实地,不务虚功,用心用情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实事求是,不图虚名,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暖心人、领路人,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信愈坚”更“行愈笃”,执“敢”之笔,绘就一幅“斗志昂扬,干劲十足”的“奋斗”画卷。“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我们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要以健全的制度机制为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保驾护航”,让党员干部以饱满充沛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躬身入局。“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坚定的信仰力量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把担当作为的精气神提起来,把“要我上”变成“我要上”,以“舍我其谁”的万丈豪情,前往亟待攻克的矛盾关口,以“跳起来摘桃子”的拼劲,挑最重的“担子”,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接最烫的“山芋”,以“一竿子插到底”的决心,啃最硬的“骨头”,不断蓄积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闯劲,在“大风大浪”中越战越勇,在“千锤百炼”中淬火成钢,用自身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行愈笃”再“越千山”,执“干”之笔,绘就一幅“勠力同心,全力以赴”的“实干”画卷。“要抓实、再抓实,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落实就是要实干到底,但这条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有风有雨是常态,还会出现惊涛骇浪,甚至是险滩暗流,想要排除万难、驶向彼岸,就必须勠力同心,全力以赴。“人心齐,泰山移”,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系统观念和大局意识,发扬“踏平坎坷成大道,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魄力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时刻保持劲头不减、力度不松、方向不偏,精准锁定高质量发展中的“难点、堵点”,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拧成“一股绳”、汇成“一股劲”、合成“一股力”、聚成“一条心”,以万众一心的澎湃力量,实打实地干、硬碰硬地抓,攀上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打开狠抓落实的新局面,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围绕以学促干交流发言2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围绕“以学促干”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主动抓落实,聚合众力抓落实,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聚焦实际问题抓落实,在抓落实上取得新实效。”落实才能出成绩,执行才能见成效,干事创业要狠抓落实,而不是纸上谈兵,做表面功夫,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深入基层,不折不扣地将一个一个问题解决,一件一件事情办好。
抓落实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业就要有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干事创业要稳扎稳打,锲而不舍,一点一滴积累,才能增长学识、锻炼才干。我们党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中,始终保持战略定力,遇到问题始终不动摇、不畏缩,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解决了长期没有解决的顽瘴痼疾。发扬钉钉子精神,全力以赴,久久为功,才能稳扎稳打向前走。
抓落实要聚焦实际问题。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要深入调查研究,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结合实际情况,找准问题根源,特别是群众强烈反映的问题、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干出实实在在的事情。
抓落实要聚合众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继续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和大局意识,团结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各司其职,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要狠抓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没有捷径可言,以学促干,唯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才能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围绕以学促干交流发言3
“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落实‘重实践’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江苏考察时围绕“以学促干”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动新时代伟大实践、引领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强大思想武器,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以学促干,就要真切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用以改造客观世界、推动事业发展,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以学促干,首先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把握“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等党的创新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谋划推进工作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高质量发展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只有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就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要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不搞贪大求洋、盲目蛮干、哗众取宠,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必须“坚持出实招求实效,不搞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数据造假”。要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善作善成,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的做法。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不做表面文章,不耍花拳绣腿,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提出的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一切工作都往实里做、做出实效,以创造性工作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强化精准思维,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不要搞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多做一些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孙的事情。”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就要坚持打基础利长远。必须深刻认识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有近期的,有中期的,也有长期的,要分清轻重缓急,既要全面推进,又要突出重点;既要狠抓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多办打基础、利长远的事,防止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当务之急,要立说立行、紧抓快办,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对长期任务,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滴水穿石,久久为功。要把握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搞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劳民伤财,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搞现代化建设。
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都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拼出来、干出来的,要把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仍然要靠拼、要靠干。奋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我们就一定能够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