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关于流感应急处置预案【九篇】

2025-04-02人围观
简介关于流感应急处置预案【九篇】,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Avirus)为常见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最容易发生变异,而人禽流行性感冒(简称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
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Avirus)为常见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最容易发生变异,而人禽流行性感冒(简称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流感应急处置预案【九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 流感应急处置预案

  一、目的和依据

  为了确保在发生h1n1甲型流感疫情时,实时、迅速、高效、有序地措置疫情,最年夜限度地减轻疫情造成的风险,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社会安靖,按照《流行症防治法》,连系我校现实,拟定本预案。

  二、合用规模

  本预案合用于汛桥镇中心校规模内所涉及的h1n1甲型流感疫情节制应急工作。

  三、工作原则

  统一批示、分级负责、反映实时、法子判定的原则,采纳响应的综合性防治法子,迅速上报、节制和杀绝疫情。

  四、组织打点防控h1n1甲型流感应急预案

  (一)、组织率领

  h1n1甲型流感应急防控工作由校长负总责,按照“学校牵头、专班负责、班级落实”的原则,实施率领督办制、班主任负责制,明晰责任,慎密亲密配合,狠抓落实,配合做好h1n1甲型流感的预防和节制工作。学校成立疫情防治率领小组,率领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统一率领、批示、协调本校h1n1甲型流感应急防治工作。

  (二)、率领小组和各班级职责

  率领小组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等

  率领小组职责:

  1、率领小组负责本校内h1n1流感防治工作的带动、组织和协调。督导各完小各班级落实h1n1甲型流感的防治应急方案。做好教职工工作,组织、协调、落其实本校内疫情查询拜访,紧迫免疫接种,情形消毒工作。

  2、各班应按照工作部署,督促落实防治应急方案。负责做勤学生工作,组织、协调,落实晨检轨制,落其实校内、班内查询拜访疫情上报,紧迫免疫接种等工作。

  五、疫情监测和陈述

  (一)、疫情的监测

  各班级班主任负责开展h1n1甲型流感的日常监测工作,实时、切确向学校防控风行疾病办公室预警预告疫情。

  (二)、疫情的陈述

  (1)h1n1甲型流感疫情,实施逐级陈述轨制。

  (2)任何人发现发生或疑似h1n1甲型流感时,必需当即向率领小组陈述,接到陈述后理当即赶往现场体味情形,并按要求向学校陈述。

  (三)、疫情陈述形式:

  各小学发现合适病例界说的病例时,理当即送医,并在2小时内陈述当地疾控中心,同时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在接报后应在2小时内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6小时内报至省教育厅。

  接到当地卫生、疾控部门通知学校、幼儿园发现疑似病例时,学校、幼儿园应在1小时内当即陈述主管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在接报后1小时内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4小时内报至省教育厅。

  1、各年级各班电话或书面向办公室上报;率领小组负责向上级陈述。

  2、自疫情初步诊断之日起,应天天上报一次疫情;最后一个病例措置后,疫情后续进展情形每周上报一次,直至疫情解除。

  3、任何人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阻碍他人陈述疫情。

  六、节制法子

  (一)、紧迫监测

  对疫区、受威胁区内易打动物实施紧迫疫情监测,实时把握疫情动态。待疫情解除后,转入正常监测轨范。

  1、慎密亲密跟踪疫情成长情形,做好疫情研判和风险评估工作。

  2、成立人传染h1n1甲型流感防控机制,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做好预案筹备,确保各项防控法子落到实处,提高防控效能。

  3、增强人传染h1n1甲型流感疫情监测,出格是要增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流感样病例监测。成立疫情直报轨制,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陈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4、做大好人传染h1n1甲型水流感防治常识宣传普及工作。让师生和家长普遍体味人传染h1n1甲型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提高群众自我呵护意识和防病能力,提高群防群控。在主管部门和卫朝气关的指导下实时切确地发布信息,解疑释惑,正确指导社会舆论。

  (二)、宣传教育

  连系学校现实情形,操作各类体例、各类场所和各类手段普及h1n1甲型流感防治常识,提高泛博师生对h1n1甲型流感的'体味水平,争夺全社会的撑持配合,消弭不需要的焦炙,同时,切确把握宣传导向,在疫情的宣传上做到不争先、不猎奇、不炒作,以免加剧公家焦炙心理,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三)、措置记实

  各年级各班以及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办公室对措置疫情的全过程必需做好完整的具体记实,以备搜检。

第2篇: 流感应急处置预案

  为了认真贯彻国家、省和市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各项措施和要求,积极预防甲型h1n1流感发生,保护来我市的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健康安全,维护我市经济社会秩序稳定和我市良好旅游形象,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建立工作机制

  (一)市、各区(市、县)旅游局建立健全防控甲型h1n1流感应急工作方案,成立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领导机构,确定联络员,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严格值班制度,保持值班电话(手机)24小时有人值守,确保信息畅通,能及时应急处置。

  (二)旅游企业由企业法人代表或总经理亲自抓、负总责,明确各操作环节上的处理步骤、处理方法和具体责任。

  二、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情况

  (一)旅游管理部门

  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动态,向所辖区域内旅游行业通报预防信息,向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景区提出预防要求,开展防控宣传教育。

  (二)旅行社

  1、各旅行社要认真落实出、入境旅游团队台帐日报和零报告制度,按要求填报,做到每日上报及时、全面、准确,填报的内容要增加团队行程计划表,其中包括组织接待社、团号、游客人数及名单、国籍、出入境时间和口岸及航班号、负责人和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同时密切关注来至四川、北京和上海等三地游客。

  2、旅行社要加强对员工的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教育,带团的导游、领队和一线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当前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规定,熟练掌握该流感防控工作的各项要求,注意个人的健康防护。同时要做好发生疫情的各项应对准备,发现游客有流感样症状时,要立即协助其就医,一旦确认为疑似病例,要迅速向当地卫生、防疫和旅游等部门报告。

  3、在认真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注意自身的卫生防疫与保护。旅游团队行程中发现客人疑似症状或疫情,必须在第一时间及时联系医院或疾控中心,同时必须服从、配合当地预防指挥部的指挥和管理,坚守岗位,认真负责,做好有关工作。

  4、对旅游团队相关接待单位要实行严格选择制度。对接待旅游者的饭店、餐馆、景区(点)、娱乐场所、旅游车船公司等,事先要进行调查,看这些单位是否按要求开展了防控工作及各项防范措施是否到位,尽量不地接疫情发生地团队和不组团到疫情发生地旅游。

  (三)宾馆饭店

  1、饭店的对客区域及后台操作区域,要按照有关疾病防控机构及市政府有关部门公布的有关预防措施和要求,搞好各项卫生防疫。必须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各级政府有关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各项规定,对食品的采购、运输、加工、储存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防止食品受到污染。

  2、饭店要加强对员工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教育,要求他们在认真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注意个人的健康防护。

  3、饭店要将预防疾病和防止可能出现的疫情扩散作为预防控制的工作重点,清扫客房时,必须打开全部门、窗通风15分钟以上,保证饭店中央空调系统安全送气,确保向客房输送新风,如有必要,需对整个供气设备和送气管路使用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

  4、饭店可根据自身情况,尽量将来自疫情发生地的客人安排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入住,并对该区域加大通风、消毒和其他防疫追踪的力度。

  (四)旅游景区(点)、旅游定点单位、旅游客运公司

  1、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要求,搞好清洁卫生并加强卫生管理,重点做好对旅游景区(点)的旅游餐馆食品的监管,旅游车辆驾驶员做好旅游车辆的消毒工作。

  2、加强对员工的健康防护、知识教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三、疫情预警及采取的措施

  根据国家、省市防控甲型h1n1流感应急工作领导机构发布的预警信息,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向各旅行社、旅游景区以及通过旅游网站向市民发布旅游预警提示,并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和国家、省旅游部门部署随时调整或终止各项旅游活动。

  四、疫情预警解除

  国家、省市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领导机构发布疫情预警解除后,恢复旅游市场工作要及时跟进。各旅游接待单位在接待游客时,应明确“旅行中一旦出现疫情,游客要积极配合,接受监管保护,并接受对行程的合理调整”等内容。

第3篇: 流感应急处置预案

  一、目的为了有效控制手足口病在我园的传播,杜绝传染源入园,切断传播途,保护易感儿童,特制定此预案规范操作,保障教职工和幼儿健康,确保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二、工作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以及市、区卫生局、市教育局、街道教办的有关规定,以幼儿园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主体成立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

  三、组织体系及职责任务

  (一)、防控工作小组成员名单、联系方式、

  工作职责及流程组长:xx(园长)联系电话:

  副组长:(园医)联系电话:

  xx(教学主任)联系电话:

  组员:各班班主任、生活老师

  (二)职责分工组长:全园预防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指挥协调。

  副组长:本园预防控制工作直接责任人,负责建立全园传染病控制制度,检查本园制度落实。

  保健医生:本园防控执行人,负责本园卫生保健检查、观察防治和全园宣传工作。

  食堂管理人员:本园食堂防控工作责任人,负责执行和检查本园食堂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

  班主任:防控工作班级责任人,负责检查本班传染病防控制度的落实,负责本班幼儿卫生常规的养成,负责向幼儿园保健室及时上报本班幼儿缺勤原因以及可疑或确认病例情况。

  生活老师:防控工作班级执行人,负责本班体弱幼儿以及服药患病幼儿的观察、护理和记录,及时检查、尽早发现可疑病例,负责本班环境卫生开窗通风和消毒工作。

  (三)流程1、制定预案。

  2、学习宣传预防手足口病的知识。

  3、各司其责,落实专用经费,做好防控工作。

  4、准备好病例发生后的处置。

  5、隔离并上报病情。

  四、园医对发热病人的处置和监控措施加强晨检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和身体状况,重点检查幼儿有无发热、咳嗽、咽痛、躯体/肌肉疼痛、头痛、畏寒和疲劳等症状及腹泻或呕吐、眼睛发红等立即通知家长带患病幼儿到医院就诊并要求家长及时反馈就医的情况或班主任老师电访、家访,按情况在家或医院治疗。

  五、对疑似病例的送诊,对密切接触者的"居家观察"、对一般接者的"登记随访"等的应急处置工作流程:

  1、将严重发热幼儿送往医疗机构发热门疹就诊的责任人:保健医生、班主任或生活老师。

  2、向当地疾病预防中心报告责任人:保健医生。

  3、确认疑似病例后登记密切接触者姓名、单位、联系方式的责任人:

  各班班主任。

  4、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责任人:园长、园医和各班老师。

  六、发生确认病例后终末消毒措施生活老师对患病幼儿的衣物、棉被等用品、用具进行晾晒或消毒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第4篇: 流感应急处置预案

  为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能力和水平,规范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普及防治知识,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减轻直至消除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组织领导机构,积极应对疾病防控。

  1、成立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______

  副组长:______

  组员:______

  2、成立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工作专班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______

  副组长:______

  组员:______

  信息报送员:

  二、明确职责,落实学校各部门责任分工。

  1、根据省、市、区教育局制订的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应急预案。

  2、对学校现有的相关物资和设备配备情况进行一次清点,及时补充配备。(总务处)

  3、强化健康教育工作,利用健康教育课向学生做好甲型h1n1流感基本常识和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班队会、黑板报等宣传阵地教育让学生了解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可治,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避免学校师生产生不必要的恐慌情绪,普及科学防范知识。通过适当的形式对家长进行宣传,并给每位家长发放致全省居民的一封信及致全体家长的一封信,提醒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流感样症状,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治疗,并及时让学校了解掌握情况。______(班主任)

  4、建立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午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甲型h1n1流感相似症状的学生,及时向市防控领导小组及市教育局报告并进行隔离,通知家长带领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切实落实措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学生室外活动的时间,鼓励学生多到户外进行身体锻炼,注意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提高免疫能力

  6、加大对校园环境的整治力度,保持学校教学和生活场所空气流通、清洁卫生、温度适宜。对学生食堂、教室、教师办公室等重点场所要定期进行消毒,保证空气流通。

  三、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一)突发事件监测

  1、在学校建立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制度,由班主任对学生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在每天上午报校长室。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甲型h1n1流感疫情报告

  1、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期间,学校领导及专班负责人实行24小时开通联系电话,确保信息畅通。

  2、严格执行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报告程序,出现疑似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学校领导小组必须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

  3、不得隐瞒、迟报、谎报或者授意向他人隐瞒、迟报、谎报甲型h1n1流感疫情。

  四、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应急响应

  学校一旦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做出应急响应。

  (一)启动“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系统内的。疫情通报。

  (二)学校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必要时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在校学生不得离开学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三)学校做好卫生疾控部门落实各项防治措施的准备。

  (四)发现疑似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及时与卫生、疾控部门联系,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做好消毒工作。

  (五)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和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六)如果疫情加重时,学校要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校长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疗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七)在疫情加重时,不得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调整大型活动和会议的时间;学校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和学术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应暂缓进行;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必要时可以报请上级部门同意,实施全面或部分停课。

第5篇: 流感应急处置预案

  (一)总则

  1、目的

  为了及时控制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秩序。

  2、工作原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贯彻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快速反应、依靠科学、依法管理的原则。

  3、编制依据

  本预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为依据编制。

  4、定义

  本条例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及医院公众健康、环境安全及正常医疗秩序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环境安全及正常医疗秩序的事件(如:重大食物中毒及饮用水污染事件、医源性感染爆发、生化恐怖袭击事件、免疫接种引起的群体性事件、重大医疗事故、医院水电及医疗设施事故、自然灾害、水灾、火灾、特大车祸、地震、战争、动乱)。

  5、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6、应急组织及职责

  医院设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小组、应急指挥办公室、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应急处置队。

  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小组:负责协调与上级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关系,确保在上级行政部门领导下,统一领导全院医疗救治工作,统一调配全院人员、物资、技术,使医疗救治工作及时有效地进行。由院长任组长、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各职能科室负责人任组员。

  应急指挥办公室:在指挥小组领导下协调好院内各科室关系,具体组织协调院内各相关部门,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工作在我院顺利实施。主要由医务部、院办、护理部、总务科、设备科、保卫科负责人组成。办公室挂靠医务科。为保证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医疗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应急指挥办公室统一协调院内各部门的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医务科负责安排院内外病人的收治、会诊、转诊、组织抢救及医务人员的调配工作;

  (2)护理部负责护理人员的调配及病区医疗物品准备工作;

  (3)总务科负责组织院内各种后勤物资的供应、后勤设备(施)的维护以及院内环境和被服的清洁、消毒工作;

  (4)设备科负责相关医疗物资的采购、储备和供应;

  (5)科教科负责组织开展相关科研工作;

  (6)保卫科负责院内安全及医疗秩序的维护;

  (7)药剂科负责各类药物的采购、储备和发放,保障供应:

  (8)保健科负责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并开展相对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培训工作;

  (9)院感科负责组织院内感染的预防及处理、培训工作。

  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在应急指挥办公室领导下,针对不同类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导应急处置队进行具体医疗工作并组织开展相关科研工作,及时提出建议和整改措施。由各临床科室负责人、流行病学专家、医院感染专家等组成。

  应急处置队:在应急指挥办公室指挥下,参加院外及院内医疗救治工作。由急诊科主任或相关医疗专业人员任组长,各组相关科室医师人组员。

  (二)报告与响应

  1、监测

  (1)对法定传染病进行系统监测,对传染性大或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实行重点管理,中毒监测网络和食物监测网络加强生物毒素和化学毒素的监测。

  (2)加强重点科室工作,当出现不明原因的传染性疾病,常用方法或治疗无效或效果不良,疾病发病或死亡异常增多时应进行报告。

  (3)严格按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要求开展工作,以利于尽早发现和识别生物、化学恐怖袭击事件,加强疫情监测分析和信息交流。必须做好监测资料相关分析,及时发现异常现象,以便排除和确认生物、恐怖袭击事件和及时发现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4)对医院内有化学毒品、放射性药物储存和使用的地方以及造成环境污染及人体危害和社会恐慌的场所进行卫生学评价,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测,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

  2、报告

  (l)责任报告人:发现疫情的首诊医师、应急指挥办公室工作人员,发现生物饮用水污染事件、医源性感染爆发、生化恐怖袭击事件、免疫接种引起的群体性事件、重大医疗事故、医院水电及医疗设施事故、自然灾害事故等事件的任何人均为责任报告人。

  (2)报告程序:责任报告人除常规疫情报告、疾病监测及其他常规监测系统规定要求进行报告外,以发现的各种公共卫生异常现象要尽快向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办公室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卫生厅报告。

  (3)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医院职工对发生和可能发生突发事件及其潜在隐患均应在发现情况后立即报告相关科室。办公室:8337298(外线),7298(内线);医务科:8330592(外线),6592(内线);护理部:8331329(外线),1329(内线);院感办:8301502(外线),2501内线);总务科:8314212(外线),4212(内线);保卫科:8310888(外线),6888(内线);设备科:8325455(外线),5455(内线);节假日休息及夜间报告院总值班:8315385.5385(内线)。

  3、启动条件:

  临床上遇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接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指令时。

  4、工作程序

  (1)医务科或总值班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向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小组汇报,以决定是否成立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若应成立,则由医务科或总值班通知相关专家到位。

  (2)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在接到指令后,立即到首诊科室对患者进行会诊,判断事件严重程度,指导首诊医师进行初步诊治,并建议应急指挥办公室是否启用应急处置队对患者进行诊治。

  (3)应急处置队在接到通知后,根据情况立即到达院内或院外开展医疗施救。

  (4)应急处置队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小组及应急指挥办公室指挥下及时做好伤员和病人救治工作,开辟专门病房对病人进行隔离和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工作。

  (5)个人防护:突发疫情应急处理人员在开展救治工作时应注意个人防护。收治病人的科室应采取相应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三)保障

  1、物资保障

  药剂科及设备科要根据要求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药品及物资储备。应急储备物资应妥善保管,及时补充更新。各临床科室要做好病区各类急救药品的储备。

  2、技术保障

  (1)培训:各级医务人员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救治能力。

  各临床检验科室要积极开展相关实验检查项目,提高检测水平,为更快识别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提供实验室保障。各科室应收集、整理、分析各种资料,为开展相关科研制定应对措施。

  医务科、护理部应对医务人员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推广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

  (2)演练:医院定期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四)结束后处理

  1、评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小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完毕后,要对处理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通过科学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2、奖励与处罚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科室及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失职科室及相关责任人改进情节严重程序予以追究相应责任,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6篇: 流感应急处置预案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坚强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执行标准预防,保护医患双方的身心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一、在短时间内出现整个病区或多个病区的同样性质的医院感染病例时,由院长决定紧急启动本预案。

  报告程序:临床科室——医务科、院感科——院长——进行调查、分析、协助处理——启动预案。

  全院采取如下措施:

  1、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及执行监控措施。

  2、院感科进行如下调查处理:

  (1)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罹患率。

  (2)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病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进行流行性病学检查。

  (3)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流行性病学调查。

  (4)根据情况进行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甚至暂停收新病人。

  (5)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二、对被确认为医院感染的散发病例

  1、临床科室的经治医师及时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报告,科主任组织医师、护士查找原因,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

  2、确诊为传染病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三、短时间内出现确诊为同样性质的感染病例

  1、报告程序:临床科室—院感科、医务科—院长—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2、采取措施如下:

  (1)临床科室的经治医师及时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报告,科主任组织医师、护士查找原因,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

  (2)院感科进行调查、分析,与临床科室沟通,将结果反馈院长及医务科。

  (3)医务科组织、指导临床的治疗工作。

  (4)检验科做好病原学的监测工作。

  (5)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6)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形成文字资料存档。

第7篇: 流感应急处置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重大传染病对社会的危害和影响,保障人民安全,特制定我院应急处理预案。

  (一)工作原则

  l、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为主方针。积极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重大传染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

  2、高度敏感。始终保持对突发重大传染病的高度敏感性,及时发现各类突发公共卫生苗头事件及可疑重大传染病,并及时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理。

  (二)统一领导,科学管理

  1、成立应急组织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院领导及职能科长组成。

  2、医疗救治专家组:由分管医疗副院长任组长,医务科、护理部以及各临床资深专家组成。

  3、根据突发重大传染病的范围、性质、危害程度和所需动用的资源,实行统一领导,按各专业预案实行分级响应。

  4、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根据相关卫生技术规范,遵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院部制定的各项应急预案等,果断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重大传染病。

  (三)适用范围

  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不明原因水污染等突然发生的重大传染病适用本预案。

  (四)报告程序

  发生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时,急诊科或相关科室应及时上报医务科、院感科,再由医务科上报院领导,院感科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节假日期间上报院总值班。值班电话:8315385、院内:5385

  (五)启动预案

  接到报告后,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医疗救治组专家赶赴现场指导救治,医疗救治专家应在10分钟内到位。医疗救治组成员离开城区要实行请假制度。

  (六)物质保障

  药剂科做好应急预防性药物、抗病毒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药品的必要储备。

  (七)善后处理

  突发重大传染病结束后,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医疗救治组对突发重大传染病情况和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同时按有关规定上报。

第8篇: 流感应急处置预案

  秋季是传染病的高发期,为保障师生安全,防止学校可能出现的流感疫情暴发流行,进一步做好甲流防控工作,根据省区有关要求,结合学校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做好新学期开学准备工作,对学校卫生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学校食堂及校内其它餐饮,学校的自备水和饮用水设施,确保不留死角,全面消除卫生安全隐患。鉴于当前的形势,学校传染性防控要以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为重点,加强领导,切实落实规定的各项防控措施。

  二、召开全体教职员工大会,布置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使全体教职员工明确形势任务,知晓防控措施,落实工作职责,重点做好学生晨检、因病缺课报告和教室定期开窗通风等工作;开学后第一堂课统一对学生开展卫生健康教育,把有关甲型h1n1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宣传到位,增强学生的防护意识。利用开学典礼对全校师生进行防控宣传。加强与学校家长的沟通,争取学生和家长配合学校落实防控措施。科学合理安排学校集体活动。

  三、加强与上级教育、卫生、疾控等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学校的各项防控工作,由卫生老师负责,班主任积极协助,保持24小时通信畅通。争取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并做好相关培训工作。

  四、成立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领导小组。学校甲流防控小组人员组成: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行政、各位班主任老师

  主要职责:负责学校甲流防控工作的制定,检查指导师生甲流防控工作情况,积极与上级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提出相关整改意见并落实。

  五、其他要求:

  1.晨检:把好两道关(校门口和教室门口),值日教师、值日行政及卫生老师按时到达校门,班主任老师在教室内,询问、观察学生有无出现发烧、咽痛、咳嗽等流感样症状。如学生有相关症状,应劝其及时就医,病愈后复课,并做好相关记录,及时报卫生室。对与流感样病人有密切接触史的学生,应劝其居家隔离医学观察7天。学生隔离医学观察期结束后,如未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则可以正常到学校上课;如果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则应到医疗机构就诊或采取居家隔离治疗。对班级感冒发烧情况严重的班级,要做好消毒等防控工作。

  2.上报:各班主任每天上午8:30前,将有关学生因病未到的学生名单上报卫生室庞老师处。一旦出现三人及以上流感情况,应把情况及时上报到上级有关部门(区教育科和区防疫站)。对学生因病缺课,要求班主任和卫生老师学生生病医治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3.防护:近期一般不组织大型的集会或到人群集聚区的活动。增强学生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争取学生积极配合学校防控措施落实。要教育学生尽量避免到校内、外人群聚集性场所,注意日常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报告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

  4.宣传: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治,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积极争取学生家长支持,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日常健康观察。一旦学生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报告。

第9篇: 流感应急处置预案

  为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进一步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为科学、有效地处置我校突发传染病事件,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传染病事件造成的危害,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我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教育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有关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处置预案。

  1、适用范围

  学校突发传染病防治是指在学校师生员工中发生的群体传染病防治,如肺结核、肝炎、脑膜炎、流感、水痘、腮腺炎、红眼病等的防治。

  2、组织机构

  学校由校长室、医务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等人员组成安全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提供突发传染病的危险信号,畅通信息渠道,提醒领导和学生注意险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竭力避免发生突发传染病。

  组长:xx

  副组长:xx

  组员:各班主任

  3、建立保障机制

  突发传染病发生后,能客观反映情况,及时向领导建言献策。学校突发传染病的预防应坚持教育在先、预防在先、多方配合、共同负责的原则。

  3.1加强健康教育

  学校每学期开学初,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有关健康教育要求,开齐、上足、上好健康教育课。学期结束前组织一次有关安全、健康的专题讲座,进一步提高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

  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告家长书等形式向家长讲解预防传染病知识和防治工作要求,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3.2严格门卫管理制度,加强门卫值守、管理工作,及时掌握校内、外各种人员流动情况。

  改善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加强对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和校园内公共用具的'消毒,搞好校园环境卫生。

  3.3坚持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积极做好因病缺课学生情况统计分析工作,对生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对暂无法通知家长的学生由班主任陪同前往),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学校医务室。

  3.4加强师生体质锻炼,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运动,督促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3.5预警联动

  学校应做好日常预警预防工作,与属地应急指挥中心、派出所、交警、消防、医院等基层应急单位建立联动机制,保持联系渠道的全天候畅通。

  4、学校突发传染病防治应急处置

  4.1启动预案

  突发传染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学校突发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负责具体的施救和各项善后处理工作。其具体职能为:发布应急救援命令;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及时向上级和向有关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工作,认真调查取证,写出书面材料。

  4.2应急措施

  由校长负责的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主要职责包括:根据上级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制定本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责任制度,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认真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治措施,利用校内、校外和各种活动,课内、课外的不同形式,组织开展对学生和教职工的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防病科学知识;建立每日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发现有病症的学生,要及时督促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向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及区教育局等有关部门汇报有关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有异状病人的隔离消毒工作。疫情发生时,学校要根据街道办的部署启动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并组织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治措施;负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资料收集与归档工作。

  4.3迅速启动与实施措施

  4.3.1建立和完善学校预防传染病传报信息网络:各班级传染病信息传报的第一责任人为班主任,学校传染病信息传报的第一责任人为校长。

  4.3.2预防传染病信息报告范围:出现个别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的;出现聚集性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的;出现集体性不明病因发病症状的;其他需要报告的防疫情况。

  4.3.3预防传染病信息报告的途径与预防要求:

  凡出现上述情况的,要立即了解患者病因,在两小时以内,书面信息报区教育局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并跟踪后续信息,定期报告。

  4.3.4建立考勤制度:对缺勤的师生员工要逐一进行登记,并立即与其取得联系,查明缺勤的原因。

  如发现学校师生员工有身体异状,学校则迅速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采取隔离。学校在区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发病学生(包括与发病学生有密切接触的师生)采取隔离措施。严格实行患病学生休学制度,学生病愈后方可复学。

  4.3.5采取消毒措施,对患者活动过的校区、室内场所按照要求、安排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消毒,并保持空气流通。具体为:对环境与物体表面等进行擦拭消毒,对地面进行湿性清扫,对空气进行喷雾消毒,用紫外线消毒灯对有关区域进行物理消毒,实行室内强制通风。

  5、信息报送与现场保护

  5.1学校突发传染病事件发生后,学校、当事师生应立即将情况发生地点、时间等基本情况和有关信息向上级领导报告;学校要尽快核准情况,在规定时限内将突发传染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危害程度、发展趋势、所采取的处理措施、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等情况,迅速向上级汇报。在迅速展开抢救工作的同时,对事故现场实行严格的保护,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的痕迹和物证。

  5.2学校建立完善的值班制度,配备专兼职信息监测员(应急专干),综合信息小组(应急办)及时接收报送学校有关警务信息。

  5.3信息报送要求属一般事件,学校应在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将基本情况向街道应急指挥中心(总值班室)报告;属于较大突发事件必须在事发30分钟内报告;重大、特别重大事件应立即报告。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排行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