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初中体育教学论文(精选5篇)
初中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一 激发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我们对此更有切身的体会。参加体育项目的训练是艰苦的。每个人都有惰性,这是人的本性。所以,每节课的体育课教学,往往有些学生会偷懒,没有学习兴趣,没有训练的兴致,这就、是体育教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必须迈过去的一个“门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职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一“兴趣”被激发唤醒了,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上体育课就会轻松了许多,就能让体育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创设宽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一个宽松的环境,可以让人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更加乐于从事某项活动或工作。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宽松环境的创设也是不容小觑的,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以落实。如在教排球移动时,我没有单纯地进行移动教学,而是在教之前,用绳子绑住球,两人一组进行一个投一个躲的游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脚步移动,然后再把移动步伐融于排球练习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起来了。
2.多用激励语言,强化学习信心
学习的兴趣,需要信心的支撑。没有信心,也就没有兴趣。学生的成长需要鼓励,对体育课的兴趣,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激发,才能让兴趣永葆青春活力,长盛不衰。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有时会遭到一定的挫折,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般从不会到会,需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有进步,也会有波动;有成功,也会有失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寓情于教,循循善诱。在教学中,我多采用鼓励、激励的语言去鼓励学生练习。
二 构筑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
参加体育活动意识的强弱或高低直接影响着初中体育课教学的效果。因为大家都清楚,人的意识决定着人的行动。一切人的行动都是由人的意识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目前,初中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已经被广大师生所接纳。但体育训练是会有波折的,教师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构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
第一,讲解“灌输”。初中体育课的教学,虽然不乏体育技能的训练,但一切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通过讲解“灌输”,能让初中学生明确参与体育训练的目的,从而端正学习体育、积极参加体育的态度。态度一旦转变,体育课的学习就有了一个落脚点。如,人教版第八册“快速跑”的学习,教师通过讲解快速跑的目的要求以及作用,然后再进行训练,学生就有了一个训练的“意识”,学习起来就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从而增强了学习效果。
初中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字:提问 注意力 动作技能
体育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进室外的身体锻炼来完成的。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动作技能教学中,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外界的干扰和影响,是长期以来体育老师在教学中关心和探讨的课题。笔者通过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提问的方式方法教学进行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尝试性探索,取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体育课教学要完成三项任务,第一是通过组织教学和身体练习,增强学生体质,第二是在教学中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第三是通过组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完成这三项任务,教师除了思想上重视,熟悉教材并对教材内容精心安排,以及良好的课堂气氛外,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由于体育课教学的特殊性,课堂经常受到突如其来的外界的干扰,有的学校长期存在几个班同时上体育课的现象,特别是受到场地小、器材少、班级多等客观限制的情况下,相互影响和干扰的现象就更为严重。由于种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注意力经常表现出不集中注意力分散的现在象。
一、提问角度
问题的设置应注意角度,角度选得好,教学效果就好。首先,问题的设置应注意角度新颖,要有启发性。例如:国家为推动全民健身计划施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延年益寿,采取了一系列全民健身的具体措施。作为中学生,要全面发展自身的身体素质,在学生时代,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这时我提问:中学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有什么关系?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就觉得新颖,更能理解体育运动的意义。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体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次,问题的设置要从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这一角度出发。例如:快乐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区别是什么?要让学生深刻领会这二者的内在区别,使大家了解中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快乐体育教学应该是我们中学体育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真正能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
二、问题难度易程度
通过设疑、解惑,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由现有的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设置问题应有适当的难度,使解决问题所需的思维水平处于邻近发展区,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跳一跳,摘桃子”。例如,在初中短跑课教学中,提问:短跑分为几个阶段?这样一个问题就太简单了。如提出:途中跑在整个短跑过程中对运动成绩起什么决定作用?这样一个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和运动实践也能解答出来,并能使学生在跑的过程中自己有思索和体会,对提高短跑成绩大有益处。
三、广度
体育教学中设置的问题一般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此,问题的设置既要考虑一定的难度和跨度,同时还应注意到大多数学生的认识水平,所设置的问题应能让大部分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显然,问题愈简单,则广度愈大,但随之学生思维的层次愈低,通过提问所获得的效果愈差。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可适当增加问题的坡度来增加问题的广度。在适当的情况下,也可变更问题的角度,使问题具有广泛的思维空间,从而增加问题的广度。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我们讲解了国际业余篮球裁判规则,但很多学生对美国的NBA很感兴趣,NBA与业余篮球赛有什么区别?NBA职业联赛共有几支球队参赛?为什么NBA球星又能参加奥运会?飞人乔丹的年收入列世界体育明星之最吗?我们可用一系列与NBA有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由于体育教学面对一个班集体,每个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有的反应快、好冲动,有的反应慢、考虑问题认真细致,所以,设置的问题既要侧重整体解释,又要注意细节的分析,使问题能覆盖全体学生。
四、提问对学生注意力有暗示作用。
一般来说,思想不集中,注意力分散的学生,由于注意力没有放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上,因而对教师的提问也无从回答,教师在有必要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外,帮助学生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做暗示了学生注意力要集中,又加深了讲解示范的力度,有助于学生对动作要领的进一步理解,当教师对一名学生进行提问的时候,其他的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某些反应和想法,如果老师提问到我,应该怎样去回答,这种心理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也是检验教学成败的标志之一。
初中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等方式,灵活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活动。
1.借助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单一而枯燥,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度较低,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可以通过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融入体验式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当中,教师首先要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体验式教学要注意树立三维教学目标,即为知识与能力(Knowledge&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steps);情感态度和价值观(emotionalattitude&values),更加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或者视频。比如在指导学生对“运球”这一项篮球技能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NBA的相关视频或者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结合一些案例为学生讲解具体的运球技巧等等。在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运球”技能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为学生带来更多的体育学习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
2.借助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学的流程通常为“课前锻炼—课中指导—自由练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较差,体育学习热情度较低,对于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性影响。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实践活动,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同时也能够在丰富的体育实践活动当中,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及游戏教学法等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例如在指导初中学生学习篮球“传球”这一项技能时,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传球”游戏,将学生分为3-4个小组,在相隔一段距离内,进行两两传球。最快时间内完成全员传球的小组为优胜的小组,可以给予鼓励或者嘉奖。这种游戏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对体育课堂中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和练习,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学习情感体验。
二、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对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摆脱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单一、枯燥的教学氛围,更加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喜欢上体育课。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提升了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满足素质教育理念对初中体育教学的要求,为初中学生体育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初中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一)转变原有的教学思路
对于初中生来讲,这个年龄段正处于青春期,心理还不成熟。这个时期的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枯燥无趣的数学容易厌烦,并且对教师通过板书的讲解和灌输式的说教方式比较反感,再加上数学知识中的公式和定理都比较难理解,使得原本就乏味的课堂变得沉闷,因此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思路,让数学课堂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应该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提问的教学方式,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课堂气氛不再沉闷,调节好课堂气氛,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距离,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创设问题情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以往的教学方式主要依靠教师讲解,将数学知识的定理和概念灌输给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这样不仅容易让处于初中时期的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数学课程比较反感,而且达不到教学目的,大大降低教学效率。但是,现在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让学生都参与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收获数学知识。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教师在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数学意识渗透给学生,促使学生主动寻求新的知识。比如,在概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和学生做小游戏,进行简单互动,可以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装着几只不同颜色的球,让学生分别摸球,他们摸到的球的颜色有相同,也有差异,教师可以以此向学生提问:这是属于哪一类事件?随机事件还是确定事件?那抛硬币是属于什么事件?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什么事件?教师可以用生活中比较常见例子进行列举,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学生的提出的问题上,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自由发挥想象,进而学到数学知识。
(三)增加问题的趣味性
初中数学中的一些定理和公式对于初中生来说,枯燥不容易理解,以往教师提问的问题也都是关于定理的定义和公式的讲解方面的,很难激发学生兴趣。现在,教师可以通过增加问题的趣味性吸引学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增强问题的趣味性。比如,初中生一般容易被有趣的故事吸引,那么教师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将数学问题故事化,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在进行有理数的教学时,可以引入一个翻牌游戏的故事,假如桌上有9张正面朝上的牌,每次翻动任意2张,可以重复翻动,让正面向上的牌向下,反面向上的牌向下,这样一直下去,提问:能否使所有的牌多反面向上?通过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让学生在问题中学到数学新知。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法运用的实践思考
(一)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项重要工作,问题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营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并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得到了激发,进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学生是在教师的带领下投入到学习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具有鲜明的特点,学生提问问题的能力尤为关键,而这一能力的培养就与教师的教授方式和思想观念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当改变原有的“传道授业解惑”方式。在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首先教师依据现实的情况进行提问,其次是教会学生有意义问题的提出方式,做到“授人以渔”,支持和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提高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
(二)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反思性学习作为数学问题式教学方式之一,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而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关键就是在于教师教学内容设置的巧妙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而且应该研究和思考如何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和习惯。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反思性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利用设计巧妙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反思,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有的收获和失败的经验,对其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得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其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反思的关键意义,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亲身体验从迷茫到顿悟的感觉。反思性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内在的思考和外在的行为的结合。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促进学生反思能力的提高。
初中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156-01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课是一种基本课型,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目的的去获取信息、预测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广大英语教师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不少教师对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的认识还存在不少误区。当前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不高等现象,与问题设计单一、问题内容不够深入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果,必须优化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艺术。
1 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
初中英语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进行的,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阅读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行教材中有大量的阅读板块,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具有容量大、密度高、课时紧的特点。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问很重要。问题设计的得体、巧妙,能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英语教师不重视问题设计艺术,致使问题设计存在一些误区。
1.1无效设问
从问题质量上来看,设计的问题多但能力训练目标不具体,有的甚至是无效提问。问题涉及到文章的主旨、脉络、目的的比较少,忽视了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1.2问题形式单调
一些教师为了方便,问题设计时常采用对或错的形式,学生的听觉、视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开启学生的思维活动。
2 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艺术
2.1读前设问,激发兴趣
阅读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教学8A Unit 4 Reading Giant pandas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熟悉的图片,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猜Who is it?并让学生分组讨论作出回答。学生很容易就能猜出It is Po,a hero panda。师:Yes.In the film,which is his favourite food?生:Noodles.师:In the film,what can he do?生:Play Kungfu.师:Good!What dou you think of Po?生:Lovely,brave…在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Today,we will meet another lovely giant panda named Xi Wang.Let's see wether the two giant pandas are different or not.通过这样的一问一答,学生对大熊猫的认识有了初步的印象,为有效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读中巧问,逐层推进
2.2.1读中设问,层层递进
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因此,问题设计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层层递进,体现知识结构的严密性、条理性,深化学生思维。如教学8A Unit 5Reading Birds in ZhaLong时,可以先设计一级问题:where is ZhaLong?What makes ZhaLong special?What problem does ZhaLong have?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分别在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可以促使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弄清文章大意;再设计二级问题:Why are there so many birds and wildlife there?这个问题是在前面一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关键信息;最后再设计一个开放式的讨论题:What will happen if we don't protect wetlands?要问答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回读课文。这样由浅入深的问题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2.2.2读中追问,开启思维
阅读课堂教学中常会出现一些即时生成的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追问,开启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8A Unit 4 Reading Giant pandas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前三段,并根据the growth of Xi Wang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本部分细节。What did Xi Wang look like when she was ten days old?What did she start to do at four months old?这样的问题容易吸引学生,学生会透彻了解“希望”的成长过程。然后教师追问:Why does the writer give the giant panda the name Xi Wang?这个问题稍带有深度,能引起学生深思,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促使学生不断的深入阅读材料体会作者的意图,从而开启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2.3读后设问,注重应用
阅读教学中可以设计知识性问题,这类问题一般都有明确的答案并且学生的答案基本上趋同,虽然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但不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开放式问题则没有固定的答案,容易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阅读教学中要加大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比例,激发学生的参与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语言输出,使师生课堂互动更具有交际性。如教学7B Reading A ghost in the zoo后,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What will you do if you meet something unusual?提示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社会经验给出答案。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会给出很多答案如call 110 for help;shout loudly for help等。这样的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能激发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他们在积极的参与中能张扬个性,体验成功的喜悦,实现阅读的交际化。
总之,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只有优化问题设计,改革英语阅读教学,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标的目标。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公司职业健康工作总结(精选5篇)
下一篇:某某我想对你说(精选5篇)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