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甲状腺瘤的治疗方法(精选5篇)
甲状腺瘤的治疗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微创手术;甲状腺瘤;临床疗效
近年来甲状腺瘤在临床上发生率越来越高, 尤其是缺碘地区, 并且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甲状腺瘤具有较高的复发率, 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影响[1]。良性甲状腺瘤不会引发明显的临床症状, 而自主功能性瘤能够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甚至癌变。甲状腺瘤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 随着医学的进步, 手术方式也逐渐增多, 选择一个合适的手术方法对于改善甲状腺瘤患者病情来说具有很大意义[2]。本院将传统切除手术和微创手术进行对比, 探讨治疗甲状腺瘤最适宜的手术方法,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90例甲状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5例。观察组中男14例, 女31例, 年龄23~75岁, 平均年龄48.2岁, 病程0.4~2.0年, 平均病程1.2年, 其中甲状腺腺瘤12例, 甲状腺囊腺瘤15例, 良性肿瘤18例。对照组中男12例, 女33例, 年龄22~78岁, 平均年龄49.7岁, 病程0.3~2.0年, 平均病程1.3年, 其中甲状腺腺瘤13例, 甲状腺囊腺瘤12例, 良性肿瘤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切除手术进行治疗, 麻醉手术部位后在距离胸锁关节2 cm处进行横切, 最外端达到胸锁乳突肌的外缘, 从舌骨游离至胸锁关节上端的皮瓣, 将瘤体切除, 并放置硅胶引流管。
观察组使用微创手术治疗, 在距患者锁骨2 cm的上端位置进行平切, 并注射10 ml的0.5%肾上腺素到皮下, 将皮瓣与颈前结缔组织分开, 在中间位置切开颈白线, 尽量保证肌群完整程度, 提起瘤体并切除, 手术后止血要充分及时, 随后缝合甲状腺的残端, 并将甲状腺动静脉加压结扎[3]。
1. 3 观察指标
1. 3. 1 手术一般情况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切口以及住院时间等一般情况。
1. 3. 2 术后并发症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 包括切口感染、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颈部紧缩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甲状腺瘤在临床上很常见, 病理改变主要是甲状腺滤泡增多及组织肿胀, 多数为良性肿瘤, 较柔软, 而恶性肿瘤则较为坚硬。甲状腺瘤主要出现在缺碘地区, 尚未有明确的发病原因, 但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手术切除是治疗甲状腺瘤的主要方案, 由于传统手术方法留下的创口较大, 术中出血量多, 很容易造成血肿, 重则导致患者呼吸及吞咽障碍以及其他的并发症, 并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瘢痕, 另外周围神经的切断也有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 所以目前传统手术方法已很少被使用。微创手术方法对于甲状腺瘤的治疗来说具有较多优势, 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切口较小, 以超声刀为工具, 并压低切口来减少切口的长度, 留下的瘢痕较小。与此同时, 患者的颈部肌群也相对完整, 不仅将病灶完全去除也使颈部的正常功能不受到影响。再有, 手术切口较美观, 这与大多数的女性患者的要求相符。微创手术的出血量较少, 如果手术过程中操作正确并且止血及时, 手术过后就不用放上引流管, 可以加快切口愈合的速度。尤其是甲状腺瘤相对小的患者, 更适宜应用微创手术进行切除, 但是如果患者甲状腺瘤的体积过大, 还是传统的切除手术更为合适, 以便将瘤体完全切除。
本文以探讨微创手术对治疗甲状腺腺瘤的效果为目的, 分析比较其与传统手术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 得出结论微创手术方法与传统切除手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减小切口长度, 并且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采用微创手术方法治疗甲状腺瘤能够减小创伤面积、促进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林彩娟, 李雪华, 梁燕霞.认知护理对甲状腺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12):1401-1402.
[2] 李爱艳.认知护理对甲状腺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4):65-66.
甲状腺瘤的治疗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甲状腺单发结节;高频超声检查;腺叶切除术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21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72-02甲状腺结节是临床中常见的一个问题,有良性和恶性之分[2],而单发性结节发生恶性病变的几率很大,所以,临床中应重视对甲状腺单发结节的诊断与治疗。本文为提升甲状腺单发结节在临床中的医疗效果,现对在2008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就诊的278例单发性甲状腺结节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木组的278例患者中,有69例男,209例女,男女比例约为1:3。年龄16-73岁之间,平均年龄42.13岁。
1.2诊断方法在本组的临床诊断中,主要是运用高频超声的方法进行检查,而高频超声不单应用于临床诊断,还被应用于了解患者结节、淋巴结的变化情况和手术后的恢复情况。本组患者经诊断均为甲状腺单发结节,有230例实性结节和48例混合性结节。
1.3治疗方法甲状腺单发结节临床中表现不同,临床处理方法也不同,对于结节大小1.5cm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首选中侧腺叶加峡部切除[3]。
1.4统计学方法木组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来进行统计学处理,P
在本组资料中,有4例患者是超声提示结节1.5cm且全部运用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临床手术之后病理送检发现,本组患者中有18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瘤,21例腺瘤,2例桥木甲状腺炎,60例状癌,9例滤泡状癌,1例髓样癌。在全部278例患者中有70例为恶性肿瘤,约占25.18%;在16例结节大小1.5cm的患者中有72例为恶性肿瘤,占27.48%。通过对患者术后1-2年的随访发现,本组患者均无复发。3讨论
有关数据统计显示,在甲状腺结节中,组织学上的微小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可高达20%以上,而单发性结节发生恶性病变的几率很大,这引起了医疗人士的足够关注,但对于甲状腺单发结节临床的治疗与诊断,还有很多得异议。
我院在对本组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均采用了高频超声检查的方法,在确诊患者有甲状腺单发结节后,结合患者各项资料及配合运用其他检查,判断患者结节恶性病变的几率,并根据患者结节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和复查方式。在本组资料中,病理送检后确诊有70例恶性肿瘤,与术前超微诊断一致,约占总数据的25.18%;在16例结节大小1.5cm的患者中有72例为恶性肿瘤,占27.48%。所以,笔者认为运用高频超声的方法对甲状腺单发结节进行临床诊断,可有效地为后期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并且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起着决定性作用。针对甲状腺单发结节的临床治疗手段,我院采用了单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的方法,且通过对患者术后1-2年的随访发现,本组患者均无复发。
总之,甲状腺单发结节发生恶性病变的几率很大,所以,临床中应重视对甲状腺单发结节的诊断与治疗,运用高频超声的方法对其进行临床诊断,可有效地为后期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并且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起着决定性作用。并且在结节大小>1.5cm时应采取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及时的治疗,首选中侧腺叶加峡部切除的方式。参考文献
[1]施秉银.美国“甲状腺结节和分化性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指南”解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3):306-307.
[2]牛丽娟,郝玉芝,周纯武.超声诊断m状腺占位性病变的价值[J].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6):310-311.
甲状腺瘤的治疗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特点
甲状腺肿瘤是颈部的慢性病变,好发于颈前部,形状似核桃,质地较硬,可随吞咽而上下活动。发病初期一般无明显症状,不痛不痒,不影响说话、吃饭。所以,通常当人们体检时才被发现。但有的可短期迅速增大,颈部变粗,再继续发展可影响呼吸,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2]。普外科手术治疗是除了没有分化癌以外的各种类型甲状腺肿瘤的基本治疗方法,采用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并辅助使用碘131治疗以及甲状腺激素和外照射等对甲状腺肿瘤患者进行治疗[3]。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对所有的甲状腺肿瘤患者采用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效果明显,相关的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为:男性甲状腺肿瘤患者14例,女性甲状腺肿瘤患者26例,年龄在18至52岁之间,平均年龄36.8岁,患者病情包括单纯性的甲状腺肿12例,甲状腺炎9例,甲状腺腺瘤13例,甲状腺囊肿6例;观察组为:男性甲状腺肿瘤患者15例,女性甲状腺肿瘤患者25例,年龄在20至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2±3.1岁,患者病情包括单纯性甲状腺肿10例,甲状腺炎11例,甲状腺腺瘤12例,甲状腺囊肿7例[3]。所有患者在普外科手术前均经过甲状腺功能化验、核素扫描(ECT)及B超检查确诊为甲状腺肿瘤。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征、病情等方面的差异都没有显著(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保守治疗,中医治疗甲状腺肿瘤依靠辨证论治,从整体观念出发,既考虑局部治疗,又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系统的调理,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临床中采取“三联疗法”。
1.2.2 观察组 采取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①甲状腺癌患者:对癌肿局限在一侧的腺体,将患侧腺体连同峡部全部切除,同时行对侧腺体大部切除。对癌肿已侵及左右两叶,将两侧腺体连同峡部全部切除[4]。对低恶性的甲状腺癌采取血道转移的方法治疗,医师选择性的采用治疗性颈清扫术实施治疗[5]。②良性肿瘤:地甲状腺囊肿选择一侧甲状腺叶全切术加上选择性颈清扫术,并单纯地甲状腺肿采用全切除术进行治疗[6]。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法,P
2 结果
对照组40例患者经过保守治疗之后,统计呈显效的有20例,有效的有14例,无效的有6例,总有效率为85.0%,观察组40例患者经过甲状腺普外科手术治疗之后,统计呈显效的有25例,有效的有13例,无效的有2例,总有效率高达95.0%;术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对照组甲状腺肿瘤患者出现3例复发,复发率为7.5%,观察组甲状腺肿瘤患者出现4例复发,复发率为10.0%,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
3 讨论
甲状腺肿瘤是头颈部常见的肿瘤,多见于女性[7]。甲状腺肿瘤的症状有良、恶性之分,其中绝大多数是良性肿瘤,少数是癌。良性甲状腺瘤本身并不严重,一般瘤体小时无明显症状。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瘤体会日益增大,个别瘤体较大的患者会因为瘤体压迫气管、食管和喉返神经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此外,良性甲状腺瘤有10%-20%的恶变率,所以发现后应尽早治疗[8-9]。恶性甲状腺肿瘤的症状即甲状腺癌,多数属低、中度恶性,患病后患者存活率比较高。但是,少数患者为高度恶性,严重危及生命,所以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
综上所述,采用普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能够大大的提高治愈率,为了降低相关的复发率,临床医生结合保守的甲状腺治疗方法来对患者进行治疗,这样更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这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武林枫,刘连新,赵明,等.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意义[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5,20(2):92-94.
[2] JATZKO G R,LISBORY P H,MULLER M G,et a1.Recurrent nerve palsy after thyroid operations:principal nerve identification and sub literature review[J].Surgery,1994,115:139-144.
[3] 欧阳敢丰,曾德改,江辉.巨大甲状腺肿瘤切除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7):131-132.
[4] 张为龙,钟书镇.临床解剖学丛书头颈部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1988:369-371.
[5] 刘建摘.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结扎甲状腺下动脉对术后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5,4:228.
[6] 胡志刚,韩辉.甲状腺肿块手术治疗45例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0(12):2360-2362.
[7] 郑世平,王延琳.210例甲状腺肿瘤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19):214-215.
甲状腺瘤的治疗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甲状旁腺腺瘤;诊断;手术治疗;定性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3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6(a)-033-02
The experience of diagnose and therapy in seventeen parathyroid adenoma
SUN Yi1, SHI Yong1, TANG Xinya1, LI Zhen2, CUI Huxiao1
1.The Central Hospital of Xuchang City, Henan Province, Xuchang 461000, China; 2.The People's Hospital of Xuchang City, Henan Province, Xuchang 46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is and surgery therapy in parathyroid adenoma patienysis was carried out in seventeen parathyroid adenoma patients from 1999 to 2010 abts. Methods: To retrospectively analout clinical manifestation, diagnosis and surgical therapy. Results: The serum calcium and PTH levels were above average, and the accuracy of location of parathyroid adenoma with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CT and 99Tcm-MIBI was 94.1% before operation. All these patients occured short-term hypocalcemia after operation. Conclusion: It is a reliable qualitative diagnosis by detecting the plasma calcium and PTH concentrations and it is a sensitive localization diagnosis with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CT and 99Tcm-MIBI. An effective therapy for parathyroid adenoma is parathyroidectomy.
[Key words] Parathyroid adenoma; Diagnosis; Surgical treatment; Qualitative Diagnosis
甲状旁腺腺瘤(parathyroid adenoma,PTA)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是引起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主要原因,临床较少见,早期常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误诊率较高。近年来甲状旁腺腺瘤发病率有所升高。本文对本院1999~2010年收治的17例甲状旁腺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甲状旁腺腺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7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11例,年龄23~69(42.7±13.1)岁,病程2个月~28年。先就诊于骨科的患者3例,先就诊于泌尿外科的患者7例,先就诊于内分泌内科的患者2例,直接由本科诊断入院患者5例。病史10年以上的有3例。临床表现:临床无症状的患者2例,表现为骨关节病变的患者3例,泌尿系结石病变表现者6例,有5例合并表现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反酸、食欲不振、消瘦等,1例伴有甲状腺瘤(术后常规病理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1.2 定性诊断
17例血钙均升高,在2.80~3.50 mmol/L,平均(3.08±0.42) mmol/L(正常值2.00~2.70 mmol/L);血磷15例低于正常,在0.60~1.72 mmol/L,平均(0.58±0.39) mmol/L(正常值0.80~1.90 mmol/L);术前测定血清PTH为132~1 720 pmol/L,均高于正常值,平均(1 102.6±327.1) pmol/L(正常值
1.3 定位诊断
术前17例均行多普勒彩超检查,14例阳性,阳性率为82.4%。行CT检查者12例,9例阳性,阳性率为75.0%,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甲状旁腺扫描11例,10例阳性,阳性率为90.9%。多普勒彩超、CT和99Tcm-MIBI联合检查阳性率显著提高,达94.1%。
1.4 手术方法
17例患者确诊后均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术前甲状旁腺腺瘤已经明确定位的患者直接行单侧探查;术前未准确定位的运用对称原则,探查双侧上下病变甲状旁腺并行手术切除。17例均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和常规病理检查。术后常规病理均证实为甲状旁腺腺瘤。其中1例发生于双侧,16例发生于单侧,16例单侧中右甲状旁腺腺瘤切除10例,左甲状旁腺瘤切除6例,伴有甲状腺瘤的1例行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
2 结果
17例甲状旁腺腺瘤除1例双侧单发,其余均为单侧单发。位于甲状腺右下极7例,右上极4例,左下极5例,左上极2 例。术中所见最小的甲状旁腺腺瘤为1.0 cm×0.5 cm×0.5 cm,最大的约3.0 cm×2.0 cm×3.0 cm,颜色多为暗褐色、棕红色,圆形或者椭圆形,质软或中等,其中1例为囊性。病理示17例甲状旁腺腺瘤,其中1例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本组17例患者于手术当日~术后5 d出现低钙血症状,经术后短期口服补钙或静脉补钙,均恢复正常范围。1例血钙恢复正常,PTH较术前下降一半,但仍高于正常水平。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在术后得到缓解。1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1~11年。甲状旁腺腺瘤患者骨质疏松骨关节疼痛缓解,肾功能、恶心、反复发作肾结石均不同程度改善,无复发患者。
3 讨论
近20年来随着血清钙浓度筛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无症状”PTH患者被发现[1],且女性较男性好发。本组患者共17例,其中,女性11例,男性6例。本病临床较少见,且早期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常易误诊为甲状腺肿物、骨关节疾病及骨肿瘤、泌尿系结石、胸腺瘤、颈部及上纵隔淋巴瘤等,延误治疗。该病临床表现常为骨关节病变、泌尿系结石、胃肠道症状、代谢性脑病、胰腺炎等,在国内仍有许多患者在各个专科被误诊多年,造成严重后果。本组17例中先就诊于骨科的患者3例,先就诊于泌尿外科的患者7例,先就诊于内分泌内科的患者2例,病史10年以上的有3例。笔者认为对于骨关节疼痛、反复骨折、反复泌尿系结石的患者,常规进行血钙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如血钙有明显升高,则应测定血清PTH浓度。本组17例中血钙和PTH均高于正常,血钙、血清PTH检查仍是目前甲状旁腺腺瘤可靠的定性诊断手段。
影像学检查对于甲状旁腺腺瘤的定位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临床上有多普勒彩超、CT、99Tcm-MIBI等检查方法。有报道多普勒彩超对甲状旁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2],CT 和MRI达80%~90%,核素扫描,尤其是99Tcm-MIBI定位正确率可达95%以上[3]。本组多普勒彩超阳性率为82.4%,CT阳性率为75.0%,99Tcm-MIBI阳性率为90.9%,多普勒彩超、CT和99Tcm-MIBI联合检查进行甲状旁腺肿物定位阳性率达94.1%。笔者认为彩超检查简单、经济,应为首选的定位检查方法。但彩超对异位甲状旁腺腺瘤定位效果较差,故对彩超不能确定来源或疑为异位腺瘤者应辅以CT 检查,99Tcm-MIBI可以显著提高定位的准确率[4]。笔者认为对于术前难以定位的联合多普勒彩超、CT和99Tcm-MIBI检查更有利于术前定位。
甲状旁腺腺瘤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5]。笔者认为对于术前定位准确的甲状旁腺腺瘤患者,可直接采取单侧颈部探查术。有资料表明有80%~90%的甲状旁腺腺瘤患者只有1枚病变的甲状旁腺瘤,切除了这1枚病变的腺瘤即可达到治愈目的。常规行双侧颈部探查存在手术切口大,正常解剖结构破坏较广,并发症多,费时长等缺点。术前未准确定位的可运用对称原则,探查双侧颈部病变甲状旁腺。本组17例腺瘤中只有1例为双侧单发,其余16例均行单侧探查,术后血钙均降至正常水平,效果明显。而且单侧探查减少了手术创伤,减少了对喉返神经损伤的可能、降低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成功率亦较高。
总之,笔者的体会是:①甲状旁腺腺瘤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对有骨质疏松、反复骨折或反复泌尿系结石等症状应考虑甲状旁腺腺瘤的可能,可进行血钙、血磷及PTH检测排除。②多普勒彩超、CT 及99Tcm-MIBI 核素扫描对甲状旁腺腺瘤的定位诊断阳性率较高,必要时可联合三者定位检查。③对于定位不明确的患者或者术前检查已提示腺瘤位于双侧者,应行双侧甲状旁腺探查,而对于定位较准确的单侧甲状旁腺腺瘤患者,可仅行单侧甲状旁腺探查以减少手术创伤。
[参考文献]
[1]Mark LA,Pasieka JL.Asymptomatic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a surgical perspective[J].Surg Clin North Am,2004,84(3):803.
[2]蔡伟耀.有关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诊治的若干问题[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5,10(6):503-504.
[3]Moka D,Voth E,Dietlein M,et al.Technetium 99m-MIBI SPECT :a highly sensitive diagnostic tool for localization of parathyroid adenomas[J].Surgery,2000,128:29-35.
[4]Malinvaud D,Potard G,Fortun C,et al.Management of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toward minimal access surgery[J].JointBone Spine,2004,71(2):111.
甲状腺瘤的治疗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超低位;小切口手术;甲状腺腺瘤;颈前
作为常见的有滤泡分化、完整包膜良性肿瘤,甲状腺腺瘤有着较高的发生率,约占甲状腺肿瘤的70%~80%,男女患病率之比约为1∶6,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综合以往的治疗情况看来,常采取手术切除治疗方式,但往往会出现出血量多、切口大及易出现并发症等问题,且手术时间较长,术后颈前会留下明显的瘢痕,显然不利于患者的美观[1],针对此,我院选取96例甲状腺腺瘤患者,分组进行了不同方式下的治疗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甲状腺腺瘤患者96例,结合研究的需要,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8例患者中,男14例,女34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9.8±6.0)岁,22例为右叶肿瘤,22例为左叶肿瘤,4例为峡部肿瘤,肿瘤最长直径(2.7±0.7)cm,观察组的48例患者中,男12例,女36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0.4±5.8)岁,24例为右叶肿瘤,20例为左叶肿瘤,4例为峡部肿瘤,肿瘤最长直径 (2.8±0.7)cm,且两组在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对比方面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此次研究中,对于48例对照组患者,我院实施传统的腺瘤切除术手术,具体实施中,用颈丛阻滞麻醉,弧形切口则取于颈前胸锁关节上方约2 cm处横向处,借助于高频电刀沿颈前筋膜间隙和颈阔肌的疏松结缔组织完成分离,下达胸骨切际,上达舌骨水平,左右牵拉颈前肌从而使得甲状腺充分暴露出来,纵行切开颈白线,游离甲状腺叶,切除瘤体后续做好止血措施,并将硅胶引流管置于切口下进行引流,完善上述的基础上,缝合切口,略加压包扎。对于48例观察组想患者,我院对其采用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具体操作中,用颈丛强化局部麻醉,继而使患者头部后仰 30°拉伸颈部,取平躺仰卧位,弧形小切口作于胸骨切际上方 2~3 cm 处的皮肤横纹,大小规格为2~3 cm,在此基础上,将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依次切开,并沿颈正中线纵行将颈白线至甲状腺被膜切开,让甲状腺显露出来,进而采用高频电刀在甲状腺肿瘤边缘0.2~0.5 cm处进行直接切离,后续需要及时严密止血,并将硅胶引流管置于切口下进行引流,逐层缝合切口,对应的皮肤则用4-0不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后续略加压包扎,完善治疗[2-5]。
1.3疗效标准 此次研究中,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消失,经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发现无复发即为治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随访发现治疗后3个月内复发即为好转;手术过后仅呼吸困难解决,且未分化癌难以手术切除,则视为无效。治愈与好转的和除以总例数即为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我院在此次数据的统计分析方面运用了SPSS 13.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用t检验,并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用P
2 结果
2.1组住院及术中情况的对比 结合我院的统计分析看来,在两组手术及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引流量的对比方面,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均小(P
2.2两组的疗效及切口美容评分对比 经我院统计分析,在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综合以往相关研究及临床治疗看来,在甲状腺腺瘤的治疗方面,传统的切除手术存在这切口较长的弊端,这也导致即使用皮内缝合、可吸收线缝合等整形缝合方式都会不可避免地留下疤痕,一般的为6~8 cm的永久性疤痕,而此病的大多数患者群体为女性群体,这种治疗结果显然是难以接受的,而当前的微创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则为此类患者带来了福音,其根据患者的普通衣领高度进行对切口位置的设计,具体实施手术时让患者头后仰30°,遮掩上限施行手术,让医师有清晰的手术视野,没必要离断带状肌和分离颈阔肌下平面,手术彻底,操作精细,实为当前该病治疗过程中的首选[6-8]。
本次研究中,结合后续统计分析看来,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综上,经我院研究得出,在对甲状腺腺瘤患者的治疗方面,相比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具备了术中失血量和手术及住院时间少、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诸多优点,疗效更好,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具有高度的可行性,应当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罗渊明,黄永安,张超,等.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48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02:107-110.
[2]刘大林,南云广,高峰,等.低位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探讨[J].当代医学,2010,16:86-87.
[3]李章健,赵红,朱海路,李宏斌,曾平,何洪勇.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36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4,01:21-22.
[4]Boigon M,Moyer D.Solitary thyroid nodules. Separating benign from malignant conditions[J].Postgrad Med,1995,98(2):77-80.
[5]易磊磊,罗淞,冉进宝.传统手术与低位小切口行甲状腺瘤切除的临床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20-21.
[6]王伟.颈前弧形小切口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04:122-123.
上一篇:小学英语全英教案(精选5篇)
下一篇:内部审计(精选5篇)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