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方案(精选5篇)
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观光、休闲、娱乐、功能第一、亲水性、经济性、生态造园、可持续性发展
一、项目概况及现状分析:
总占地面积:109151.4平方米
工程建设范围:东临永乐苑,西至千峰北路,北临兴华南小区,南临漪汾苑,整个区域总面积10.915公顷。
现状分析:
漪汾公园位于太原市千峰北路以东地区,漪汾苑小区以北,兴华南小区以南,永乐苑以西。该区域目前已成为居住中心地带,主要有漪汾苑、漪汾花园、兴华南小区及太原外国语学校、双语小学等社区;西北部有晋机、汾机等大型企业,周围高楼大厦比比皆是,道路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建设完成,此处为住宅小区规划时预留的土地,近年来,由于没有使用,在其上建设有一些临时设施,目前已完全拆除。另外,本项目用地存在一些竖向高差,需要进行平整处理,再加上堆积假山,土方工程量较大。
自然气象条件
太原地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温带气候,一年四季气候分明,受西北气流和东南气流影响,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由于“三北”防护林带的建设,现今太原市地区冬季干燥,但不太冷,夏季的风多不太热,雨量偏为集中,全年平均气温为9.3°C,具体情况如下:
最冷月(一月)平均温度-7°C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12°C
最热月(七月)平均温度23.7°C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27.6°C
绝对最高温度39.4°C
绝对最低温度-25.5°C
平均年降雨量466.6mm
日最大降雨量183.5mm
全年主导风向N
夏季主导风向C19N8NW8
冬季主导风向C24N9NW9
全年平均相对湿度60%
平均气压926.8mba
全年无霜期188d
日平均气温≤5°C的天数135d
最大积雪深度160mm
冻土深度77mm
基本雪压200N/m2
基本风压300N/m2
平均风速2.5m/s
最大风速25m/s
全年日照时数2576h
地震烈度8度
二、漪汾公园主要建设内容:
漪汾公园区:由北向南共分三区:即漪北、漪中、漪南,按照动、静、动的理念设计。
漪北区主要建设:
1、次入口广场;
2、系列水景墙;
3、主广场:包括广场中心设计的钢架雕塑、雕塑背后设置的多功能舞台、水池及水景墙;
4、树阵广场,次入口以东为树阵广场,其两侧设计沙坑、景亭一座;
5、沿路侧、区设计停车场和自行车棚;
漪中区主要建设:
1、主入口广场(包括一处停车场、一处门卫);
2、4米高人工堆积假山(包括游园道路、假山制石 、景观亭、小型雕塑等);
3、人工堆积假山下设计儿童戏水池、栈道、小桥、木平台等;
漪南区主要建设:
1、次入口广场三处;
2、大型体育场(其内:包括2个篮球场、体育器材等);
3、体育场南侧设计一座景亭(考虑地形处理,最高为2.5米);
其他工程:
1、一级(3米宽,)、二级(2.3米)、三级(1.5米)道路建设;
2、照明、广播背景音乐、监控工程;
3、绿化工程;
4、监控广播工程;
5、公用工程;
三、 编制依据:
1、《太原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讨论稿)(2007年12月)
2、《漪汾公园总体改造规划方案》(2008年4月)
3、《漪汾公园规划总平面图》(2008年4月)
4、国家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5、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规范的有关条文(《公园设计,道路绿化设计》部分)
6、《太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1-2020)
7、其他相关的法规、规范及要求
四、总体规划:
1、 规划目标
(1)将漪汾公园设计成为服务于居民并富有山水景观和体育特色的文体生态园,具有观光、休闲、娱乐、锻炼、生态教育、文化传播、自然保护等功能,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休闲、生态公园。
(2)结合建设国家级园林城市的总体目标,有目标、有重点、大范围地进行绿化建设,以达到服务公园、绿化太原、锦上添花的目的。
(3)通过假山的堆积,通过人工河流的挖掘,通过宏观景点亭的配置,通过雕塑的展示,将漪汾公园建设成青山绿水的生态公园。
(4)、入门广场的建设将本着景点第一、宽敞使用的原则,一方面突出停车场的建设,另一方面突出景观配置的原则,强调绿化的作用,突出公园特色,体现“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公园绿化内涵。
(5)、对现有乔灌木基本保留,要进一步充实提高。应结合北方气候条件及养管经济条件,多种植乔灌木,少种花卉,并应增设游人休息纳凉设施,提高公厕档次。
(6)、公园在北、中、南面临千峰路上设有三个出入口,以充分考虑人流集散,停车位置,合理组织交通路线。
(7)、增加亲水环境及小品、雕塑、文化小景墙,提升文化内涵。水体考虑冬季无水状态下的景观,做到冬季能看、夏季能流。
2、 设计原则
(1)服务居民,建设道路、建筑、树林等园林小品,功能第一的原则。
(2)突出特色,协调统一、高起点、高要求、高科技原则。
公园规划要面向二十一世纪,在园内布局及景点、项目的设置上体现国内先进水平。
(3)公园规划体现生态造园思想
规划全面贯彻生态造园思想,体现生态体系的合理运用,实现良性生态循化,创造最大的生态环境效益。
贯彻以保留原有乔木为主体,植物群落配置,注重生物多样性的指导思想,最大限度的增强绿量,丰富植物品种,其主要体现在:运用现代的植物造景手法,结合“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创造出一座上、中、下(乔、灌、草控制面积比例约为5:3:2)相得益彰的城市生态型绿地。
(4)亲水性原则
强化绿地的生态功能,在增强其文化内涵的同时,重点考虑了水景的设置,以满足北方居民的亲水性与娱乐性,具体表现在旱地喷泉、戏水池、水景墙等。
(5)经济性原则
由于本次工程属于新建范畴,加之考虑到今后养护管理的便利、节省,应体现以下几点经济性原则:
a.地形实施考虑一次到位:本项目因为要考虑人工堆积假山,且地面高程存在高差,所以地形处理上要考虑一步到位,以利植物造景。
b.戏水池:考虑用一种设计方案,两种准备措施。春、夏、秋三季期间抽取自来水到池中,然后由西向东通过泵的抽取形成溪流,使池水循环使用,形成流水潺潺,池水涟漪的动态景观。冬季冰冻期间,欣赏枯河床,卵石滩,落叶树的自然冬季静态景观。这样就合理利用了有限的水资源,间接降低了项目投资成本和今后养护管理费用。
(6)绿化整体性原则
绿化种植物设计要积极运用本地的乡土树种,且考虑道路两侧乔木树种的统一性,做到整体风格下的个性化设计,整体为主,个性为次。
A、以人为本,以绿为主,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
B、植物的色彩及季象上,考虑不同季节开花植物及色叶植物的搭配,使四季有不同的植物观赏景观,使公园景观早晚不同、四季多变,不断激起居民游园的兴趣。
C、种植手法是规则与自然相结合的栽植方式,创造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
D、多使用多木本植物及宿根花卉,增加植物景观,使各景点植物配置协调统一,创造景色宜人的生态园林景观。
(7)可持续性发展及教育性原则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建议在乔木树种的树杆上绑上标签,上注明树种中文名、拉丁名、所属科类及主要习性,让居民在游玩的同时寓教于乐。
五、 漪汾公园绿化树种的选择:
六、 漪汾公园道路系统:
(1)漪汾公园道路交通由于存在人工假山、嬉水池、体育场等因素,因此,道路系统基本围绕景观处理,以游览观光路线、人流及视线空间组织和景观意想特征等因素来进行规划。
(2)道路分级
规划将漪汾公园道路分为三个等级:
A、主园路一级路:宽度为3.0米,基本上全园循环布置,联系各景区;B、公园次路二级路:联系个主要景点,宽度为2.3米;C,游园小路三级路:辅助公园次路构成道路网络,道路宽度1.5米,或用圆形汀步和条形停步。
七、结语:
1、该项目符合太原市委、市政府建设园林绿化城市的要求,既满足了该地域居民的观光、休闲需要,又为千峰北路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居住区的绿化是目前城市绿化的难题,其主要原因是过去规划时未考虑绿化用地,或者绿化用地考虑的太少所致。本项目是在预留土地上建设公园,因此困难较小,并同时为居住小区绿化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苏雪痕. 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齐康.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