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蓄养“四气”壮诗魂

2025-03-22人围观
简介 气,乃万物之源,生命之本。“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认为‘气’是世界的物质本原。绝大多数生物(包括人类)都是直接或间接依靠光合作用所提供的有机物质和能量而生存。”《辞海》如是说。 若探源溯流,《老子》四十二章:“万物负阴

气,乃万物之源,生命之本。“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认为‘气’是世界的物质本原。绝大多数生物(包括人类)都是直接或间接依靠光合作用所提供的有机物质和能量而生存。”《辞海》如是说。

若探源溯流,《老子》四十二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此指的乃是阴阳会合之气。东汉王充亦有所谓:“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论衡?自然》)。诚然,人类在整个生命进程中是一刻也离不开气的啊!这指的是自然界的氧气。先哲孟子有云:“我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这也许涉猎的领域更为深广,当是指志气、气质、气节、气魄、气度……乃至于儒家所倡导的整个精神至高至上之境界,及至文天祥所说的“正气”。而就其影响诗文而言,还涵括有某种内在的气韵(精气神韵)在律动。东晋钟嵘称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诗品序》)。清代著名学者叶燮认为:诗文乃是由“理”、“事”、“情”三者构成的,但“持而总之,条而贯之”则是“气”,故而“事、理、情之为用,气为之用也”(《原诗》)。这也就是说:诗文中之事、理、情,务须以气韵贯注之。若往大里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气;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气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气质,贯注在他的诗文作品中便是他的气韵。新近(2014,10,15)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京座”讲话)。①他强调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篇“京座”讲话,继承和发扬了七十二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座”讲话中倡导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精神,强调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这是指导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的纲领性历史文件,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拉开了文艺界深化改革、正本清源的序幕,为我们描绘出了文艺发展的宏伟蓝图,必将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深远影响。诗歌,当是文艺战线的排头兵、最敏感的神经或晴雨表,更应是首当其冲。而就诗词而言,则历来都是很讲究气韵的,气韵乃诗之灵魂也。诵读毛泽东诗词,无不为之其气壮山河、震古烁今之气韵所折服,此乃举其平生蓄养“四气”之功,非他人之所能及者。倘若单就为诗之娴熟格律技巧而言,堪与之匹敌者则宜乎众矣。

鉴于此,窃以为:为诗之道当求其本。本,即是气韵。气韵乃诗之魂。故为诗之人务须致力于蓄养“四气”,以壮诗魂。这“四气”即:充底气、承天气、接地气、纳人气。“

第一,充底气。四气”之中,首当其冲宜乎充其底气,以实其根基。其所谓“充底气”者,就是务须通过人生的历练,达到“德艺双馨”的高尚境界。习近平同志在“京座”讲话中强调: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v品味,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充底气”,“重艺德”,坚持“德艺双馨”的高标准,尤其是“德”,则更是“文艺工作者立身处世之根,人格魅力之本”。这就需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需要进行长期的、刻苦的、锲而不舍的人生历练方能臻于此境。我国自古就有“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大任斯人”(《孟子?告子下》)之高论以激人励其志;随后又有北宋欧阳修提出的“诗穷而后工”之说②。然则,此论之所持,与司马迁之“发奋著书”、韩愈之“不平则鸣”可谓一脉相承。诚然,苦难的磨砺是人生成长极其宝贵滋养;而对自己所热衷的事业的浓厚兴趣和执著的追求则是“成就事业之基”。就为诗而论,清代著名学者叶燮认为:“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有胸襟,然后能载其性情、智慧、聪明、才辨以出,随遇发生,随生即盛。”(《原诗》)沈德潜亦认为:“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说诗语》)纪昀认为:“人品高,则诗格高;心术正,则诗体正。”(《诗教堂诗集序》)这的确是“诗品出于人品”(刘熙载:《艺概》)。设想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万里长征万苦千辛的苦难经历和他那样博大的襟怀,哪来他的《长征》诗?如果没有他那以天下为己任、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怀抱负,哪能有其《念奴娇?昆仑》、《卜算子?咏梅》的气度胸襟?!郁达夫于抗日救亡中,颠沛流离、穷愁潦倒时所作的《病中吟》:“生死中年两不堪,生非容易死非甘。剧怜病骨如秋鹤,犹吐青丝学晚蚕。一样伤心悲薄命,几人愤世作清谈?何当放棹江湖去,浇水桃花共结庵。”结句虽说也流露出一丝无可奈何的消极避世、归隐结庵的颓废情绪,但在那国难当头的境况下,一个善良正直的知识分子,终于踏上流亡南洋之路,积极从事抗日宣传活动,以至于被日本宪兵追踪残酷杀害。再举一首清代通州诗丐的《绝命诗》为例:“赋性生来是野流,手持竹枝过通州。饭篮向晚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而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未休。”从这位不甘屈辱、不惜以死来抗争的通州诗丐的绝命诗中,看出了他的人生遭遇和宁死不屈的气节。“诗乃人之行略……见其诗如见其人”啊!(清?徐增《而庵诗话》)

其二,承天气。所谓“承天气”者,指的乃是时代气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习近平同志在“京座”讲话中强调: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精神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文化之“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屹立在世界东方文明的诗的国度,从诗经《国风》起到屈原的《离骚》,杜甫的《三吏》与《三别》,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都能体现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及至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和新诗中抗日战争时期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则能进一步充分体现现当代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的。从唐人白居易之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到清人赵翼的“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论诗》),及至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岂不都是在高扬着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么?我们就是要承继这样的“天气”! 其三,接地气。所谓“接地气”者,当指密切接触现实社会生活。须是脚踏实地深入到基层,扎扎实实在最基层长期摸爬滚打,去体验、去观察最底层社会现实生活真实状况,体恤民情,与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相通,体验民风民俗等等。习近平同志在“京座”讲话中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接地气”曾是古典诗歌(含乐府诗)的优良传统。白居易在他的《卖炭翁》中洞察卖炭翁的矛盾心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又在《红绒毯》中更为平民鼓与呼:“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清代袁枚在其《随园诗话》中引例述评的明末清初江阴女子曾在清兵屠城后于城墙上书一题壁诗云:“雪(一作“露”)q(此指变了色的腐肉)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忠未肯降。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袁枚盛赞此诗曰:“有学士大夫读破万卷,穷老尽气,而不能得其阃奥者。有妇人女子,村氓浅学,偶有一二句,虽李(白)杜(甫)复生,必为低头者。”倘若没有这位忠烈女子的襟怀义愤和痛切体察感受,是万万写不出这样的诗句来的!所以就有人说:真正的好诗在民间。信夫。

其四,纳人气。所谓纳人气者,指的是必须确立人本理念。与人民群众休戚与共,成为人民群众心声的代言人。习近平在“京座”讲话中特别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v,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二为”方向,首先一条就是“为人民服务”;“三贴近”,就有一条是要“贴近群众”。即此可见,确立人本理念对于广大文艺工作者该是多么重要!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根本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生动具体的表现。列宁早就指出:“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它必须在广大劳动群众的底层有其最深厚的根基。它必须为这些群众所了解和爱好。它必须结合这些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志,并提高他们。”③毛泽东曾教导我们:“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己。”④“纳人气”,要真能做到这个份儿上,像牛那样,向社会、向人民索取的很少,奉献的特多:吃的是草,使的是劲,挤出的是奶。

综上所述:“四气”之间,互补共生,相辅相成(抑或相反相成)。刘云山同志提倡“三在”:“实践也启示我们:文化工作者应该经常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在路上,心中才会有时代;在基层,心中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⑤充实“四气”须是毕生的追求,须是活到老,充实到老。生命不息,充实“四气”不已。这才不致虚度年华,才有望臻于“德艺双馨”的高尚艺术人生境界。这样才不辜负“灵魂工程师”的光荣使命。用好的作品“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尽管各人由于主客观条件各不相同,其所能到达的攀峰高度各各有别,但只要是尽力而为了,便无怨而无悔!鉴于此,为诗之人自当是:不断蓄养“四气”以壮诗魂!

上一篇: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精选5篇)

下一篇:效益评估(精选5篇)

文章评论

点击排行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