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精选5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朗读讨论质疑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10115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获得各个领域的知识,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与审美素养。可是,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通常都是由教师主导,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课文的关键词语,然后划分结构,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等。这样的阅读教学花费了大量时间,可是效果并不理想。那么,我们该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呢?
一、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在品味与感悟中深刻理解文本
我们进行阅读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能力,而朗读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朗读通过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共同协作,把静止的没有声音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灵动的语言,通过声音传达出一定的思想感情。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理解作者的情感,把握文本的内涵。所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融入朗读,让学生多做练习。在进行朗读训练时,语文教师还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朗读形式,可以根据文本内容,采用分角色朗读、跟读、配乐朗读、模仿朗读等各种形式,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内涵。
例如,在学习《海燕》一文时,笔者就根据文本的特点,组织了多样化的朗读训练。首先教师范读,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基本的语调与感情;接下来准备配乐朗诵,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结构;第三步,让学生分组朗读,并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第四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并说出喜欢这一段落的原因;最后,让学生做了个性化演读。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训练了各种朗读方式,在朗读中对课文也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由地阅读,自在地朗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组织课堂讨论与交流,让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
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立观点,保护学生的个人感受。所以,语文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多组织一些课堂讨论与交流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多发言,畅谈自己的观点。在学生讨论与交流的时候,教师也不能置身事外,而应该随时关注每一组学生,适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帮助。特别是学生讨论陷入瓶颈或者争论比较激烈时,教师要善于点拨,帮助学生拓展思维,让学生的思考更加深入,观点更加有深度。
例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为了让学生对课文的主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笔者就采用了讨论交流的方式,希望学生的独特思维互相碰撞,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朗读了一遍课文后,笔者抛出了第一个问题:“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讨论展开后,有的学生认为主人公是于勒,而且持这一观点的占了大多数;有的学生则认为是菲利普夫妇。这两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这时,笔者对学生进行了简单提示:主人公通常都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中心人物,他是作者设计的故事情节的灵魂,小说情节以及所有矛盾通常都是围绕他进行的,同时主人公的活动还会影响到次要人物的活动,他的行为或者命运往往可以揭示小说主题。提示完毕后,学生又经过了思考、讨论,最终明白了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应该是菲利普夫妇。在小说中,于勒的命运虽然贯穿了整篇小说,并且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可是小说的主题不是靠于勒来揭示的。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恰恰反映出他们的灵魂已经被金钱腐蚀了,恰恰让我们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至上的丑陋现象,这才是本篇小说的主题。这样,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若是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提出疑问,那么最起码可以证明他们是认真阅读了,并且积极思考了;反之,若是学生一个问题也没有,切不要以为学生什么都明白了,这恰恰说明他们没有读懂,或者没有思考。所以,我们在组织阅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提问;英语阅读;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306-01
一、提问要合乎学生实际情况
如果我们所在班的学生学习情况为上等水平,学生成绩普遍良好,那么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忌直贵曲”。这样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如在教学《Ben Lambert’s Vacation Plans》(Page17 in Junior BOOKⅢ)一课时我们作了如下一组问题设计:
①Why did Ben Lambert take vacation in Canana this time?
②Who was Ben Lambert ?
③What are Ben Lambert’s Vacation plans ?
④Do you think Ben Lambert had a good time this time ? Why ?
⑤How long did Ben Lambert’s vacation plans take ?
因为问题设计时考虑到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动口动脑,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如果我们所在班的学生学习情况处于下等水平,学生成绩普遍不好,那么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应该简单直接。学生不需作过多的思考就能解决问题。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能提升学习的兴趣。对此本课可作如下问题设计:
① Is Ben Lambert a famous French singer ?
② Has Ben Lambert been to Europe ?
③ What are Ben Lambert’s vacation plans ?
④ Can Ben Lambert speak French ?
⑤ Did Ben Lambert enjoy taking vacations ?
很明显,这几个问题的设计,一般地说比较浅。学生答题时几乎可以不加思考地直接回答,相比而言,这种提问设计有利于提高普通班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普通班学生好强的心理。
当然,如果我们所在班既有部分成绩好的学生也有部分成绩差的学生,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综合在一起,根据不同的学生给出相应的问题,从而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二、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以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我们尽量设 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 题,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如教学《Ben Lambert’s Vacation Plans》(Page17 in Junior BOOKⅢ》一课的问题设计可以一个比一个难,一个接一个揭示文章的主题,使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 所学知识,向问题本质靠拢,培养分析理解能力。在提问设计时,我们可以抓住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心理,逐层展开,步步深入。对此,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问题:
① Who was Ben Lambert ?
② What are Ben Lambert’s Vacation plans ?
③ Why did Ben Lambert take vacation in Canana this time?
④ How long did Ben Lambert’s vacation plans take ?
⑤ Do you think Ben Lambert had a good time this time ? Why ?
这五个问题的设计基本包括了这篇文章涉及的人物和故事情节,通过由浅入深的逐步分析和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最终使思维能力达到理想境界,迫使学生在定势范围内连续思维。这种提问设计的程序是非常合理的。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1. 目前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大多数教师偏重语言知识教学,只把课文作为语言知识的载体,不管文章自身的整体性和文学性,直接把课文中的词汇,语法以及重难点加以提炼,强行灌输给学生,从而导致学生往往只能顺从教师讲解的思路对文章进行理解,而无法从整体层面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意思,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准确理解。而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英语学习的主要形式,因此,教师应该合理组织英语阅读的教学活动,在平时课堂的讲授中,教师要善于在讲授教材课文时潜移默化地加入阅读表达相关知识的讲解和相关技能的培训,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2. 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原则
英语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阅读,阅读教学质量影响最明显的应该就是提问设计了,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解答的手段,学生通过回答教师提出来的问题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问是使课堂效率提高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提出来的问题设计得精巧的话,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在阅读表达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阅读表达的设问特点,要能精心备课,合理设问。
2.1 把握问题难易程度
英语阅读中在进行提问的时候应该注意提问的度。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问题不能过于浅显,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不用动脑筋就可以回答上来,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积极,不利于学生发散性的思维培养和发展,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有一定的水平,换一个角度讲问题提问出来,以此达到能培养学能阅读能力的目的。
比如在江苏省牛津英语七上Unit 5的Reading中,如果教师问“Do the children have candies as a treat?”问题就相对简单。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如果问题设计为“What do children get as a treat?”这个问题可以给学生思考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并且做出回答“They get some candies as a treat.”学生组织语言的时候会加深对candy这个单词即可以不可数,也可以可数的性质的理解。
2.2 设计问题有梯度,层层递进
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也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将问题设置几步,层层递进,使得学生易于接受,从而阅读能力得到提升。比如问题设计的时候注意,Yes/No的问题比较简单,What, When, Where的问题稍难,而How, Why的问题则相对开放,相对较难。教师在问题设计中要多关注这些,让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都得到锻炼。
比如在江苏省牛津英语七下Unit 7的Reading中,在学生第一遍快速浏览文章时,可以提出问题“Was Liu Tao alone at home? Was he hurt in the fire?”这样相对简单,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问题。在精读文章的过程中,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可以设计问题“Where did he find Mrs. Sun? How did he protect himself in the fire?”学生要通过阅读课文并且在原文基础上通过思考得出答案“He found Mrs. Sun in the kitchen.” “He poured water over his clothes to protect himself.” 或者“He protected himself by pouring water over his clothes.” 第一个答案程度较弱的学生可以找出,可以再请程度较好的学生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回答这个问题,并引导出第二个问题。在文章整体分析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再设计一个较为开放的问题以引发学生的思考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see someone in danger?”让学生在锻炼,提升思维品质的基础上,也恰当地进行德育渗透。
2.3 把握提问时机
在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中,教师要精心研究题型。要考虑课堂教学流程中的时机和环节,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而提问不同问题。因此教师要能匠心独运,不但要把握提问的时机还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提问,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3. 阅读表达的问题设计
初中英语中阅读表达在学生考试中虽分值并不占据较大的比重,但其属于语言使用能力考查,是划分学生水平与档次的重要考查题型。同时学生考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通过解题思路的整理和解题技巧的归纳,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答题成绩。教师要根据阅读表达的特点,在课堂阅读教授中有效设问,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1 直接设问类。
阅读表达的第一个题目是1分分值,通常情况下都是直接设问。即学生可以通过文章直接找出答案。此类题目是为了锻炼学生快速浏览,查找信息的能力。比如,在译林版牛津英语八上Unit 2 School life 的 Reading中介绍校园生活,文中提到的时间点比较多,为了锻炼学生查找信息的能力,作者在学生阅读第二段之前,提出问题 “Why does our school end earlier?”问题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出,难度不大,可以提问能力较弱的学生,以增强其学习英语的信心,也达到锻炼查找信息的能力。
3.2 思考并查找类
阅读表达的第二个题目是2分分值,通常问题文中不能直接找出答案,要找到相关内容,通过思考总结才能获得答案的问题。此类问题不但要求学生有阅读能力,能够找到问题相关的段落,并且能够根据内容,概括出答案。比如,在译林版牛津英语八上Unit 2 School life 的 Reading中介绍了课文作者的朋友Tony。教师提出了问题“What’s Tony like?”文中并没有直接介绍Tony有什么样的品质。但是文中描述到“He often listens carefully to my problems and offers me help. He is my hero.”根据此描述可以总结出“Tony is helpful.” 此类问题可以提问英语能力不错的学生,他们有能力理解文中内容,并且通过提炼总结,得到正确答案。
3.3 联系作者和读者类
阅读表达的第三个题目是3分分值。题目有两种类型,其中一种是联系作者和读者类。此类题目要根据读者的个人体验和通读全文理解作者的态度,再组织语言作答。比如,在译林版牛津英语八上Unit 4 Do it yourself 的 Reading 中,介绍了作者表哥DIY的一些滑稽趣事。教师可以提问 “Do you think the author’s cousin will be good at DIY? Why or why not?”根据文章内容,作者为表哥报的DIY课程,他都不去,反而是作者去上课。由此可以推测,有可能表哥不会DIY。因此可以得出一个参考答案“Maybe he cannot. Because he didn’t attend any DIY courses.”此类问题可以提问能力较强的学生,因为题目不但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要求学生逻辑思维较强,才能归纳总结出答案。
3.4 开放思考类
阅读表达的第三个题目还可以是开放性题目,分值也是3分。这类题目学生可以在没有阅读文章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体验作答。此类题目基本学生都可以有话说,重点是学生个体的语言组织能力的差别。学生要不但有话说,还要能正确组织语言,给出恰当的回答。比如在译林版牛津英语七上Unit 5 Let’s celebrate! 的 Reading 中,教师可以提问“What’s your favorite festival? Why?”这个问题学生在没有阅读课文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答。教师可以先请英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作答,一方面是锻炼学生能力,另一方面也给程度较弱的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答题参考,然后再对他们进行提问。
总之,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能针对总体结构和各个层面精心策划问题。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到语言内在联系和人感知事物的联系,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尽量使设计的问题富于条理,层次分明,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情绪,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4. 小结
本文研究的是阅读问题设计,根据阅读问题设计原则和阅读表达的特点,谈论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但是初中英语阅读问题设计是对阅读教学的一个提前预设。苏霍姆林斯基(1984)曾说过:教育的技巧不能预见课堂里的所有细节,而应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不拘泥于形式,面对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只有这样才能驾驭好课堂,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1] 顾红英. 牛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拓展性问题的设计[J]. 中小学教育研究, 2010.
[2] 黄万胜. 谈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 考试周刊, 2011.
[3] 陶红芳.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 江苏教师, 2011.
[4] 张小敏. 设计问题,激发思维――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 教师教育, 2016.
[5] 向丽明.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艺术[J]. 新课程学习, 2010.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课堂提问 设计策略
《英语课程标准》下的英语阅读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信心策略和习惯。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获取信息,而且是为了培养一种语言技能。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方式只注重讲读练这些机械化环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效率低下。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阅读教学应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为中心的。而阅读兴趣主要是通过课堂提问来激发的。正是基于这个目的,新版《Go for it!》教材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材料,不仅题材广泛,而且体裁多样。这些阅读材料是训练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修养的宝贵资源。笔者认为,初中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设计各种类型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升华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笔者根据平时的教学体会,总结出以下几种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类型:
1. 观察预测型提问
观察预测型提问旨在提高学生的观察预测能力。同时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学生为了表现自己的观察预测本领,他们的思维往往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观察预测型提问主要用于课堂的开始,可以从插图入手,也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入手。常用的提问形式有:
1)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2)What did you notice in the picture?
3)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nd
?
4)What can you think of when you see the title?
5)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例如,在教学《Go for it》九年级Unit 8 (Section A 3A)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图片,然后提出以下问题:
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S: There is a women 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
T: What can you know about the women?
S: She is a little frightened and confused.
T: Why does she feel frightened and confused? Do you want to know?
S:Yes.
通过以上问题,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思维被激活了,阅读的兴趣和欲望被激发起来了。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然后提出一些细节性问题,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
2. 细节查询型提问
此类提问主要是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表层理解能力,考查学生从文本中获取最基本的信息的能力,为更深层次的理解打下基础。常用的提问形式有:
1)When did the story happen?
2)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
3)How did it happen?
4)Who i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例如,在教学《Go for it》九年级Unit 6 (Section B 2b)时,教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然后提出以下问题:
1)Who invented basketball and how is it played?
2)When was the first basketball game in history played?
3)Why were the Berlin Olympics important for basketball?
4)What are the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groups in America and China?
5)How popular is basketball?
学生通过寻读迅速从文中获取了上述问题的答案,对文本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就可以提出更深层次的主观性问题。
3. 主观认识型提问
主观认识型问题是从文本事实入手,探求对事物的主观看法或可能采取的行动。此类问题旨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常用的提问形式有:
1)What is your attitude towards ?
2)Suppose ?
3)If you could , what ?
4)What do you think is true about ?
例如,在教学《Go for it》九年级Unit 7 (Section B 2b)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对青少年是否应该允许训练他们的业余爱好的看法。
T: Many teenagers think they should be allowed to practice their hobbies as much as they want. What is your attitude towards this idea?
S1: I agree.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do everything that they are interested in. They can help them open their eyes.
S2: I don’t agree. They can get in the way of our schoolwork.
S3: I don’t agree, either. I think it’s a waste of time. We must spend all the time on schoolwork and enter university.
4. 辩题型提问
辩题型提问可以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逻辑思维和想象等多种能力。常见的提问形式有:
1)Should teenagers wear school uniforms or their own clothes?
2)Is it necessary to build a zoo in our city?
3)Should the government stop people from killing the sharks?
4)Should young people celebrate Chinese festivals or western festival?
例如,在教学《Go for it》九年级Unit 13 (Section A 3a)后,教师作如下总结:From the text, we know the numbers of some kinds of sharks have fallen by over 90 percent in the last 20 to 30 years. They are endangered. And many animals like sharks are endangered, too. How can we protect these animals?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以下辩题:
Is it necessary to build a zoo in our city?
Side A: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zoo in our city.
1) Zoos can provide clean and safe places for endangered animals to live. And they can provide food for endangered animals to eat. So they don’t worry about their food every day.
2) Zoos are very important places. They are like living textbooks for young people. They also help to educate the public about caring for them.
Side B: It is not necessary to build a zoo in our city.
1) In the zoo, animals can’t run 、jump or hunt. They will become weak day by day. It’s not good for their health.
2) I think there is not a zoo that is suitable for animals to live in. Zoos are terrible places for animals to live. The animals are always kept in tiny cages and can hardly move at all. Animals should live in the wild forests.
通过辩论,学生的思辩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
5反思型提问
反思型提问旨在通过对所学课文的反思,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常用的提问形式有:
1) What should we learn from ?
2) What do you learn from ?
3) What lesson has the story taught us?
例如,在教学《Go for it》九年级Unit 2 (Section B 2b)后,教师通过下列问题进行反思:
T: Why did Scrooge have no friends before?
S1: Because he was mean and only thought about himself.
T: What kind of person is he now?
S2: He is kind and generous.
T: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is story?
S3: Helping others makes me happier!
S4: To give is better than to receive.
当然,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的类型还有很多。比如:探询型提问、评价型提问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来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用问题去激活学生的语言潜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只有那样,我们的课堂提问才会更高效。
[1] 陈琳, 王蔷, 程晓棠.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 张厚玲. 课堂提问的误区种种[J].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6(05).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初中语文;问题;对策
语文是基础教学课程中的一门重要教学科目,语文教学以读和写作为基本教学核心,而语文阅读的提高不仅能让学生获取语文知识,还能为其他学科做铺垫。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增加阅读兴趣,有利于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但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计的不合理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导体。在我国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受到传统语文教学的影响,在进行课堂教学和教学设计时不能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子。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导体地位颠倒,是学生在语文教学课堂中不能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传统的教学设计都比较死板,语文的教学效率也会大大降低,学生对语文阅读失去兴趣,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2.过多依赖多媒体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更新发展,多媒体教学的介入,使我国的教育教学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多媒体教学给死板的课本教学带来了活跃的气氛,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也增强了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但课本教学才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学生过多的依赖多媒体教学,对课本教学产生厌倦,失去兴趣。造成课件堆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逐步丧失。多媒体虽然能将视频和课件展示在学生面前,但作者的感情和人物的塑造不能丰富具体的展现,使学生无法体会文章的真谛和灵魂,学生的语文能力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能过多的依赖于多媒体,让它成为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阻碍。
3.缺乏情感培养
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时,过于注重对文本的字词的分析和解释,把语文作业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作为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重点。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让学生深入的理解文章的含义,领会文章的精髓,学生的情感不能和文章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失去学习语文的乐趣。教师只注重于本章的主体和结构,没有引导学生去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造成语文的课堂教学枯燥无味,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会更难。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有利的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只会止步不前。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到是一个不断累计的过程,学生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以及练习中,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升语文阅读能力的关键。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时要多注意学生阅读的习惯,出现不良习惯要及时提出来并纠正。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除了语文课本阅读外,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情感。同时,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应养成摘抄的好习惯,认真做好笔记,有利于加深影响。
2.实行梯度性教学设计
学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课文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象。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阅读是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因此,学生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把文章分为读和解两个梯度性环节。在阅读环节,教师要对学生应该加以引导,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面对课文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之间共同讨论,能独立的解决问题。在解读环节,语文教师利用课堂教学的把握和教学设计,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和内涵。教师采用这种梯度性的教学设计方案,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的阅读能力。
3.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课堂为教学的主要场地,而所有的语文教学基本都是在课堂上操作的。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同时,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换为主动学习,把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从而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总结
语文阅读可以使学生领悟本章的情感和内涵、增强语感、塑造形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能力,教师应该放下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活跃的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语文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赵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2]范丽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5,09:42
上一篇:部门规划计划书八篇(模板)
下一篇:最新龙门石窟的游记作文(9篇)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