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回忆我的母亲(精选5篇)
回忆我的母亲范文第1篇
我家来了一个小客人,我和他玩的很开心。休息的时候,他好奇地翻看我的东西,我也一个劲地向他介绍。他对别的不怎么感兴趣,却饶有兴致地玩起了我的小风扇。因为是夏天,他拿着它,爱不释手地摆弄着,很享受的样子,直夸这玩意儿真不错。可是……一不小心,他把小风扇弄脱了手,只听“啪”地一声,扇片摔坏了。我呆住了,视线顿时变得模糊起来,泪水跟着漫了出来,我哭出了声。他很紧张,突然间跑进了厕所里。
妈妈闻声赶到,把我叫进了书房,对我说:“把泪擦干,对他说‘我原谅你’”。我不干,妈妈又说:“他的心里也很不安,你不能因为这件小事,就不和他玩了。”我啜泣着:“他弄坏……了……我的小风扇…….我……我很喜欢……小风扇。”妈妈安慰道:“不要紧,妈妈给你再买一个,但你得原谅他。”
此时他已跑到了楼下,我爬上窗台,对他大喊:“你不要伤心,我……原谅你!”他飞快地消失在我的视线中。
回忆我的母亲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时空关系 主观视点 叙事表意符号 散文化
导演张艺谋在20世纪末运用娴熟的影视语言创作出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导演张艺谋经历创作《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一系列影片之后,强烈的人文意识,追求民族文化的美学品格,这种对宏大叙事的掌握,使得张艺谋在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形成清新隽永的叙事风格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我的父亲母亲》中的影像元素在叙事和写意之间得以彰显,形成了平凡朴厚、诗意浓郁的散文化叙事风格。
从影片《我的父亲母亲》的时空关系、主观视点、叙事表意符号等方面可以看到张艺谋在电影创作中的造诣,影片中的每一个镜头都能够看到导演的蒙太奇思维。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营造一种含蓄诗意之美,这种意境架构在主流叙事基础之上。这种心灵深处的感动会触及到每一位观众——淡雅与温情,诗意与朴厚。
一、影片叙事时空关系构建
热奈特在《叙事话语》著作中提到两个时间:“所指”时间和“能指”时间。[1]如何改变与组织故事的时间成为导演叙事的技巧之一。《我的父亲母亲》中对时间结构安排和再现形式的表现,实现了物理性时间和人物心理时间的深层把握。
影片开始运用黑白影调讲述了父亲去世的现状,随即运用唯美淡雅的色彩语言讲述回忆的段落。影片后期又回到黑白灰色的现实:父亲抬回家的路上,最终影片定格在母亲奔跑的镜头。影片并没有按照传统时间叙事策略。而是采用:现实+回忆+现实+回忆的叙事策略。
回忆性的段落更多为叙事表意服务。这些回忆性的段落里导演常用光影和色彩进行构建。母亲在织“红”的段落里,导演运用金黄色的光线从窗户边投射人物身上。随后镜头对准人物手部进行拍摄红红的布段。这种光影与色彩的运用,让观众迫不及待的想知道人物此时的面部形象。随后导演运用 “红”线作为前景,金黄色的影调作为逆光处理。朦胧而温暖的暖色为影片故事编织提供写意空间。“那些年,那些温暖。”这为张艺谋回忆段落运用暖色调的处理找到了人物主观心理的写照,现实的凄凉已成为现实,那些年的温情与唯美就显得更加美好。这种冷暖色构架现实和回忆的时间中,这是为影片叙事服务,更是为人物抒情表意服务。
“电影的基本单元——画面,就是一种完美的空间能指,以至于电影与很多其他叙事载体相反,始终同时表现引发叙事的行动和与其相配合的背景” [2]空间环境的设置为影片的整体基调提供外在依据。《我的父亲母亲》中金黄淡雅的田野,弯曲延伸的道路,质朴静谧的小院,宛如一幅幅宁静致远的中国画。一方面这样空间环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景,进一步讲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了外在依据。母亲第一次与父亲正面眼神交流,导演把场景安排在金黄淡雅的田野。远景拍摄到母亲回去拿篮子,羞涩的母亲成为田野的一部分,田野又成为母亲内心情感的外在表达。人、景、情在整部片子中营造了一种清新淡雅的叙事空间。
二、影片叙事主观视点表意
“讲述一个故事,意味着架构一个可供观看或阅读的文本。而要构建一个文本,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谁来讲述故事?”[3]根据电影叙事学的理论,讲述的视点决定了电影的叙事形态。电影《我的父亲母亲》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用冷静的视角讲述故事,这是将主体意识隐藏起的一种叙事形态。影片中采用“我”的口吻进行讲述故事,颠覆了鲍十中篇小说《纪念》中的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张艺谋用画外音呈现第一人称的叙事形态,“这就是父亲和母亲的故事”每一次画面与声音的归属与统一让观众对影像画面产生了认同感,潜意识里跟随人物的视角进行情感体验。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主观视角演化成一种“冷静、客观”的视角,完成每一次情感共鸣。“我”来讲故事,同时也能看出:导演在讲故事。由客观视角变为主观视角,一方面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 另一方面表现了我对父亲母亲的敬爱与尊重。 父亲和母亲的形象在导演的镜头下得以挚爱真情的表现,导演的人文关怀情结得以彰显。
三、影片叙事表意符号生成
《我的父亲母亲》中娴熟的造型手法,实现了视觉语言与叙事策略的完美结合。张艺谋运用视听元素讲好故事,同时又唤起观众心中的真善美情怀。
第一,从叙事手法看,影片情感线索高于情节线索。从外部活动看,影片表现了父亲和母亲之间的爱情故事。不论是父亲和母亲第一次相见还是影片最后母亲“送”父亲回家的道路。整部影片用一个个现实片段化的故事完成影片的叙事过程。从人物的心理活动看,这种片段化的过程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化:“三次送公饭”、“送学生路上的等待”、“蘑菇馅蒸饺”、“红发卡”、“青花瓷碗”,那朗朗的读声音被赋予一种信仰贯穿影片,同时也承载着文化母题。
第二,从镜头造型语言上看,《我的父亲母亲》中多处运用长镜头造型语言。“我”回家后第一次见到母亲,导演运用28S的长镜头拍摄悲伤的母亲。影片中也多次运用长镜头拍摄奔跑中的母亲。影片中长镜头的运用一方面真实地展现了事情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影片的叙事节奏,形成舒缓的节奏形式。老年母亲听到“我”的读书声走路过程,导演运用长镜头拍摄此过程,长镜头此时传达出淡淡的悲伤基调,淡化了情节,进而是渲染了影片的抒情基调。这种影调和节奏对影片叙事产生影响。
第三,从运动镜头上看,《我的父亲母亲》注重对人物动作表现, 同时将人物的动作发展置立于运动镜头的表现, 影片中大量的跟镜头和推镜头表现母亲的奔跑, 运用特写镜头表现母亲痴情、期盼、失落、凄凉、欣望、幸福等细腻而丰富的面部表情, 人物的动作都在运动中表现, 镜头在运动, 画面在运动, 母亲的心事在流动,影片的节奏亦在变化, 流动创造着清扬淡雅的影像风格,进一步将那段纯真年代的纯情故事渲染得如流水般灵动, 风样飘扬,阳光似的灿烂。
导演张艺谋在舒缓节奏中凝聚真情,《我的父亲母亲》没有追求叙事的冲突性,而是将这种冲突性融入到散文化的笔触中刻画人物形象。点点滴滴的小事件上,表现一种原生态的生活状态。关注社会、聚焦现实、彰显情感以及刻画人生历程的人文内涵,这种手法融入影片《我的父亲母亲》的叙事过程中,积淀升华影片清新的散文化基调。
回忆我的母亲范文第3篇
那时没有追星一说,但她每次演出结束后,总会有很多热情的戏迷等候在后台的门口,为的是见上母亲一面。
正当母亲的事业如日中天时,一场谁都无法预料的灾难降临到了我的头上。
那天,我和几个邻家的小伙伴一起在院子里玩耍,突然,院外急速驶过一辆卡车。车轮碾压崩起的一个石块儿跃过不算高的院墙,正巧砸在了我的头上。
我感到一阵钻心的疼痛,后脑顿时涌出了鲜血。正在屋里做饭的母亲闻讯赶来,她赶忙抱起我,在周围邻居们的帮助下,用一辆三轮将我送往医院。
也许母亲害怕我昏睡过去,一路上不停地叫着我的乳名,但渐渐地,我还是失去了知觉。
当我苏醒过来,第一眼便看到母亲脸上不住地淌着泪水。她紧握着我的手,激动地说:“儿子,你总算是醒过来了。你已经昏睡了三天了。”然而,我却一点也回忆不起发生了什么事。
母亲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医生说,我的大脑神经受损,很可能永远丧失对往事的记忆。
悲伤万分中的母亲选择了坚强。那段时间里,她带着我四处寻医问药,期盼着尽快医治好我的病。可是,一年、两年过去了,几乎所有的医学专家都对我的病情表示爱莫能助。
母亲却坚定地说:即便没有药物和医疗手段可以治疗我儿子的病,我也绝不会放弃我的儿子!
从那天起,母亲再没有接演过一出戏,也再没有登上她深爱着的舞台。她时时刻刻地陪伴在我的身边,给我讲述从前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帮助我唤醒沉睡的记忆。
有人曾劝说母亲,不该放弃演员这份事业,因为放弃就意味着母亲将永远告别她所热爱的舞台。但母亲却坚定地摇头说:“我现在需要的不是舞台,而是我儿子的未来。”
就这样,母亲时刻陪伴在我的身边。帮助我重新回忆并认识生活中的每个细节。
8岁那年,我终于迈进了校园。我学习起来非常的吃力。母亲每天晚上都会耐心地给我讲解这天新学的课程,而我学得也十分努力。尽管如此,我第一学期的考试成绩依然很糟糕。
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感觉自己根本不应该上学。但母亲却没有放弃,每当我情绪消沉时,她就微笑着对我说:“你要记住,无论什么时候,在妈妈的眼中,你永远是最聪明的!”
在别的孩子玩耍时,我和母亲俯在课桌旁温习功课,在别的孩子与父母逛公园时,而我正依偎在母亲的怀里,细心地听她讲述着往日的故事。
渐渐地,我已能清晰地回忆起,在我生日那天,母亲送给我的木头手枪;第一次和母亲讲狼和羊的故事;隆冬夜里,我蜷缩在母亲温暖的被窝里,听母亲讲古代的戏曲故事……与此同时,我的学习成绩也开始在慢慢提高。
十几年后,我的身体已经完全康复,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市人民警察学校,成为一名光荣的公安民警。但是,母亲当年在事业上的辉煌却早已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
当我穿上警服的第一天,母亲特别邀请了诸多好友到家中做客。他们大多是当今非常有名的戏曲艺术家,每个人头顶上都闪烁着耀眼的“光环”。
回忆我的母亲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我的父亲母亲》;张艺谋;电影美术;色彩;音乐
无论是早期作品《一个和八个》,还是开始导演生涯的《红高粱》,张艺谋已不仅仅是电影界内部的传奇,也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而他的作品《我的父亲母亲》无论是故事情节的安排还是画面与音乐的插入,其手法都是相当到位的。正是这部带有唯美艺术象征的作品,成为中国电影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在影视画面方面取得了崭新的突破。本文就以《我的父亲母亲》这部影片,浅析张艺谋的电影艺术表征、影片中唯美的视觉色彩以及色彩与音乐结合的感官艺术。
一、关于张艺谋与《我的父亲母亲》
作为中国著名导演的张艺谋,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拍摄的影视作品多次获得国际电影节大奖,在中国影坛上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他早期的电影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重点,善于将色彩的应用与人物心理相结合,逼真的细节和浪漫的色彩相互照应是其艺术特点。他的电影集民族文化、社会思考和电影创新于一体,将电影语言、色彩及想象发挥到极致,给人以强烈的感官艺术冲击力。
《我的父亲母亲》一片拍摄于1999年,是一部典型的文艺片。影片围绕“读书、识字”这样的情节展开,以“儿子”的角度讲述了父亲与母亲之间的爱情故事:“”期间,县城的骆长余来到了一个名为三合屯的小乡村里,遇见了章子怡扮演的招娣,乡里最漂亮的女孩。两人对彼此的好感正要萌发时,身为村里惟一的教书先生的骆长余被打成了,临别前约定腊月初八前一定回来,招娣一天天相思,病倒,最后终于盼来了幸福。
影片中的景色优美、色彩鲜艳,将现实与回忆通过黑白和彩色表现,对比出现实与过去中的冰冷与美好,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而女主人公执著的爱情也通过影片中的画面反映出来:在弯曲的山路跌倒,对爱情一度产生痛苦的绝望,却在美丽的树林等来了爱情。影片中自然的优美为其中的爱情主题增添了喜气的色彩。另外,在场景的选择和音乐的插入及色彩与音乐的结合方面,这部影片堪称完美。
二、《我的父亲母亲》中的影视美术
(一)寓象征于色彩中的影视美术
色彩是张艺谋影片中的重要元素,可以说是他影片的象征符号。在《我的父亲母亲》这部影片中,赋予色彩以象征意义,其中色彩的变化和交叉,极大地加强了影片的艺术魅力,浓墨重彩、酣畅淋漓的视听冲击和情感冲击。
1.关于影片中的美术含义
从整体上讲,这部电影的色彩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现实与回忆,现实采用的是黑白的,回忆采用彩色。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张艺谋想给观众一个心理上的对比,强调现实中那份朴实平凡的爱情才是回归自然的需要。
(1)“路”在影片中的美术含义
影片中无时不在出现着指向远方的“路”,无数次地传达给观众我的父亲母亲那份执著的爱情。影片以路开始,蜿蜒的路,以一幅不会说话的画面,却让人听见父亲母亲一路走来的爱情。之后,路的画面在影片中仍不断地出现,回到彩色的回忆中看,一条通往村子的路,马车载着父亲出现在路上,来到这个村子,母亲第一次见到父亲便是在这条路上,于是这条路在影片中的美术含义便是爱情的开始。
其次,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学校在建好开课后的一天,父亲带着孩子在路上玩耍时,母亲为了能跟父亲说上一句话,费尽周折地跟随着,此时,路在影片中的美术含义便是对爱情的追求。
除此之外,“路”还存在着对爱情不弃的美术含义,当父亲走了。母亲期待着父亲,期望父亲回来依旧是在那条路上,而当父亲回来时,路的这头母亲的等待终于有了完美的结果,路在此时,影片美术的含义是父亲母亲两人在一起的40年的生活历程,通过“路”隐喻了这段幸福的人生路。
(2)人物造型美术
影片中年迈的母亲的憨笑总是淳朴善良的,这个典型的造型是当时知识分子的象征。而年轻时,母亲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在跑起来时显出一种笨拙的美,表现出一个典型的乡村女孩的形象。女主人公的造型,直观地告诉读者一个乡村的故事,另外,影视美术以无声的形式告诉故事人物的背景或者人物的特性。
比如,母亲穿上棉袄去看父亲的情景,镜头的切换由远及近,全景、中景、近景,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母亲的心理:看清父亲,静静的惜别让人感受到爱情的宁静。另外,在金黄色的后景和褐色的弯路前出现招娣纯真的脸蛋,人物融于画面,在这个画面中,镜头没有任何的摇动,影视美术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这份纯纯的爱意。
整个故事在招娣的奔跑中结束,唯美的画面,冲击了现实黑白的画面,彩色的记忆出现,使美术在其中展示的不仅仅是记忆,更是现实中对那份纯真的爱情的追求。而唯美的结局,让人不禁遐想,不免对现实生活产生思考。
2.关于影视美术色彩的运用
《我的父亲母亲》运用黑白、彩色两种色调营造回忆和现在空间,现在的冰冷漠然与过去的美好回忆形成强烈反差,而女主人公在几乎是痛苦的绝望中等到了爱情。影片中优美的景色和鲜艳的画面为影片的爱情增添了色彩。
电影中的母亲穿着那件粉红色的衣服,脖子上围着大红的围巾,头发上绑着绿色的头绳,在一片秋意甚浓的北方山村里穿梭。“黄色的叶夹杂着红色的花,白色的芦苇丛随风摇曳,天地似已浑然一体。不禁让人想起那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而那个女孩的“人淡如菊”,给这样的秋天添上了脉脉的温情,细嗅起来还有“暗香盈袖”。在风中,在漫山的白雪中,在美妙的音乐中,她奔跑,奔跑像河流,永不停息;她凝望,凝望如月华,如秋水,一切都被她望穿。
从红棉袄痴痴寻踪到红发卡深情紧握,爱已被展露无遗,但这种直白却还是需要臆想营造的。在这里,红色发散思维的作用得以体现,母亲的红头绳如一根引线,引燃了情绪的烟花,在回忆的夜幕里缤纷绽放。冰天雪地里的母亲身着红袄在路上等着父亲,扎眼的火红与冰雪的苍白形成对比,营造出无助而又渺茫的氛围。红是影片的灵魂,可以表现所有,亦可以装点所有,传达了深爱、忠贞与信仰曾在那个不会被刻意想起的年代沸腾。
在《我的父亲母亲》里可以看见大量的黄色作为衬景,片中的黄色作为大面积渲染的区域色,为能够更好地感受情节提供了一种基调,烘托的同时又达成了升华的目的。黄叶泛泛的树林,被间隙透过的阳光照得灿若仙境,母亲穿梭其中,追赶着把握的幸福。由此浑黄的道路上,情愫破土萌生,载着母亲雀跃着离开,陪伴父亲深情地目送。该片定焦在农村,使得这种深情的黄透着漫漫的泥土芬芳,娓娓道来一段地久天长。在这里,黄象征一种持久,传达了父亲和母亲之间坚韧、绵长和韬深似海的爱恋。
3.色彩和细节中的美术意蕴
作为电影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影片的镜头本身没有什么特定意义,作者只是让其作为一种材料而进行构思。张艺谋正是赋予这些画面以浓郁的象征意味,将某种观念通过这些画面特殊地转变成一种意象,让观众去体会。而色彩作为画面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不仅仅能够加强画面的现实感,还能够通过不同色调来强调主题的表现。观众在色彩的转变和差异中感受到更多的是审美价值或者是主观上的色彩意味:安宁、平静和悦目。在张艺谋的影片中,红色强调热烈中的哀伤,黄色表达温馨中的忧郁。这正是不同色彩或同种色彩的不同运用引起的不同主观反应,却能够产生相同的主观情绪。但色彩的色调不仅仅在景物的描写的镜头里,同时在需要揭示的内心世界里也是必需的。
在《我的父亲母亲》这部影片中,之所以要用黑白色彩的对比,是因为现实中的矛盾所使,通过这种色彩的反差,强烈地表现现实中人们对残存在记忆中的美好东西的回忆。父亲为翻新学校而努力奔波去世,留下对爱情执著的母亲,也留下了残酷的冰冷现实。此后,镜头由黑白转变为彩色,特别是显目的“红色”,通过这种色彩的对比,透出快乐与痛苦的对比,构成了母亲内心的矛盾感情世界。
(二)唯美画面的视觉美术
论及电影,首先给予的是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其次才是情节的发展思考,所以,画面所透出的美术在影片中有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我的父亲母亲》这部影片与其他影片的最大的不同在于画面色彩不一样,与其他影视中黑白对应过去、彩色对应现在相反。正是这种看似悖于常理的创新,在广大观众心中引起强烈共鸣。影片开始便是鲜艳的红色,这源于自然的本色象征着暖暖的喜气,这也是传统的东方中国的色彩文化。张艺谋在谈及这部影片时也曾说过:“我认为在电影的视觉元素中,色彩是最能唤起人的情感波动的因素。”
整体上就中国近期优秀影视作品而言,多数都关注影片中画面的色彩配合,而张艺谋对电影色彩的不懈探索,将色彩加强影片魅力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达到了独特的主题表现和审美追求。
(三)音乐与画面的结合
影片中除了色彩成功的运用之外,更重要的是将音乐与画面的成功结合。随着电影登上舞台之后,电影音乐也开始登上电影的艺术舞台,更加突出了影片的剧情,在刻画剧情方面起到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我的父亲母亲》反映的是一种中国式的爱情,在主题表现上含蓄无比,诠释了一种质朴的浪漫,为了将这种质朴的浪漫表达出来,张艺谋不仅采用色彩的对比,更运用了电影音乐的配合,其电影中的音乐拥有的忧郁诠释着一种执著又沉淀的疼痛。
这种质朴的爱情在某个年代虽已被湮没,但却在残存的记忆下唤起了人们的回忆。影片总是不断重复火红的太阳和漫天的飘雪,在这种场景下,通过不断反复的悠扬大气的音乐,让人感觉画面的通畅。特别是其中风笛的使用,加大了影片的忧伤情怀。时而高亢尖锐,时而柔软婉转,给人以沉静的思考。同时,在父亲离开乡村时,草原上音乐的响起更是透露着影片中唯美的画面,一首流行的歌曲在凄美的画面中足以让人感动。虽然这部影片在情节上没有什么创新可言,但是却以爱情述说了人类永恒的主题表现,加之唯美的画面配以悠扬的音乐,演绎出了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并营造出赏心悦目的影视美术,足以算得上成功的优秀影片。
三、结 语
对于《我的父亲母亲》影片本身而言,对于爱情的追求本就值得人们为之激荡,加上影片中色彩、画面及其与音乐的结合,各种因素的成功运用缔造出了张艺谋这部优秀影片的问世。更重要的是,影片中唯美的影视美术效果无时无刻不在充斥着人们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韩东茹.奔跑的单纯——浅谈《我的父亲母亲》配乐与画面的结合[J].电影文学,2008(18).
回忆我的母亲范文第5篇
——题记
潮来潮去,如或进或退的悲哀,花谢花开,如泪水拭去又绽开。朝朝暮暮,想您化为纷纷扬扬的雪,飘下来,终于飘下来……可是,母亲,您的天际是否有我为您编织的芬芳,美丽的云彩,请您摘下来,一定摘下来……别在胸襟,用心跳与沸腾的热血交织来感觉我吧!我就在您身边无时无刻携手而带,不曾离开。
爱你化为泪水在空中散漫飘零,月亮弯弯我的心,挂在床头微笑着望您,回忆如沙般随风拥挤滚滚而去。
一
年少时,我眼中的您如百合天使一般美丽,如太阳伞似的守护在我身边,为我遮风挡雨,晚上放学第一个出现在校门口等我的是你。可是我一直没有勇气,去拥抱您,去赞美您,其实在我心中最美的还是您沧桑的身影,当天空的残阳血般美丽,这意味着谁又将离去。
我在您的陪伴下走过了八年的风风雨雨,您说我长大了,您将要去远方工作,不能在我身边了,我只能忍着痛点点头,任心头,任心头涌出了那么那么多的回忆,您说你会电话联系,可是,我还是那么舍不得您。
二
那天空中布满了乌云,您发如雪,如绸丝般纷飞,离别,在那个冬天,我没有太多的回忆。稚嫩的心事孤寂得仿佛已窒息,曾记得当初眼里的您,留也留不住的匆匆脚步,一步又一步践踏我对您的感情,您就是一个残忍的强盗,用那么大的一个行李箱装走我的欢乐,我的天空,我的笑容,我的回忆,在那火车飞驰的刹时,天空失去了颜色,失去了光阴。
三
好爱您,好恨您,好想您,好怨您,您为什么要离去,为什么要带走一叶知秋的美丽,冰冷的爱外表空虚的心,却怎么也忘不了想您,那雨夜的天,屋檐的帘,一串一串似水般流年。
四
母亲,您在哪里?在哪里?为什么那么遥远,不可望更不可及。
街道冷清心里却拥挤,每个角落都有回忆,风在耳边吹,声声吹声声让我心醉。母亲,您还记得吗,我小时候最怕打雷,每当雷雨夜我总要钻进您的怀里,我好孤单好怕好心痛,您说您要一直抱着我,永永远远抱紧我,不松手,不抛弃我,现在您变了,变得那么无情无义,您收得干净,我也会不留一丝痕迹。
五
一年,两年,三年时光飞逝如烟,我的天空仍旧没有颜色,仍然那么寂寞,在冰冷的楼阁上还残留一丝月光,仿如我绝望地忧伤。
多想,多想在我学习的时候您在背后默默支持我,关爱我,鼓励我;多想,多想在我考差了的时候你能在身边安慰我,或者打我骂我,难道这也算是一个作为女儿唯一的渴望吗?竟然难道远不可及,难道爱比恨更难得宽恕!?母亲,知道吗?您知道您的女儿在断肠地在想您牵挂您吗?
六
叠满一千九百九拾九只纸鹤,装在一个蓝色的如微笑般温馨的许愿瓶里,当天空只留下最后一抹余光,用力抛向大海,心中如麻的想着,眼泪欲流眼角却异常干燥,母亲,您可否看到?
海平面云块开始阴霾,悲伤要怎么平静纯白,我的脸上,始终夹带一抹浅浅的无奈,贝壳里隐藏什么期待,我们也已经无心再猜,汹涌潮水,您听明白,不是浪而是泪海。
遥望您在天涯,微笑成一朵花,舞出美丽的神话,您的眼睛始终闪亮,我在这儿,凝望。
下一篇: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通用范本五篇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