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有关于爱情的诗句(精选5篇)

2025-03-21人围观
简介本文认为,在诗歌的表现手法中,兴这一表现手法通过借助外部事项来表达内心主题。随着对事件中心的研究不断深入,许多关于兴的话题被研究出来,d象就是其中一个。兴象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唐朝时期,在唐朝诗歌中最早体现出来。 一、动物兴象 (一)鸟类兴象 ...
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关于爱情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有关于爱情的诗句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诗经;兴象;文化

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长河中,诗经是我国历史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以简约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劳苦大众勤劳劳作,安逸生活的生动画面,其中使用赋、比、兴的创作手法,更是我国文学艺术上的一大创举,丰富了我国文学创作。其中,兴这一创作手法在诗经中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本文认为,在诗歌的表现手法中,兴这一表现手法通过借助外部事项来表达内心主题。随着对事件中心的研究不断深入,许多关于兴的话题被研究出来,d象就是其中一个。兴象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唐朝时期,在唐朝诗歌中最早体现出来。

一、动物兴象

(一)鸟类兴象

在诗经表达中,诗经开头时就是兴象开头,使用鸟类兴象来表达自身感情。据不完全统计,在整首诗经三百多篇中,鸟类兴象的使用程度高达五十多首。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发现,诗歌大多围绕着孝道和亲情进行阐述。与此同时,还围绕着男女的感情和婚姻进行阐述,体现了爱情的主题。

1.思归之鸟。在诗经的三章中,每一章都会体现黄鸟的兴象。在这之后会写出诗人对异族统治的憎恨,难于忍受异族压迫迫切希望回到故土的思乡之情。除此之外,在诗经中还有其他的关于鸟的兴象,表达的思想情感同样也是出门在外人对于故土的思念。

2.爱情之鸟。除了关于对于家乡思念的鸟类兴象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鸟类兴象是以男女之间的情感为表达内容。在诗经中,诗经往往采用鹊与鸠两种物象来描绘女子出嫁,凡是与有关女子出嫁的词语中都会出现这两个词。

3.原始崇拜积淀下的鸟类兴象。鸟类与人类不同,鸟类不受任何精神世界的束缚,不具备任何价值观念,其被授予一定的价值意义主要是由于一种超现实的神秘观点。

鸟类为什么会和我国祖先的亲情相关联,追根溯源还在于我国古代的鸟类图腾。在远古时期,我国祖先对鸟类图腾非常崇拜,这就解释在诗经中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鸟类兴象。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祭祀仪式,原始社会的人们不了解生育道理,认为是精灵存在父妇女的身体中才诞生新生命,于是将这些动物作为神灵开始计时,为的是整个民族可以繁衍生息。

在诗经中,我们还可以发现生殖兴象。生殖崇拜主要是由于当时生产力非常低下,人们只能依靠简单的狩猎过活。在原始社会时期,人口的增长意味着劳动力增加,意味着可以进行更多的狩猎活动。这是基于此点原因,人们对于生殖器非常崇拜,希望通过旺盛的生殖力量增加人口。

(二)鱼类兴象

从鸟类身上,在实践中于类型上鱼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诗经中,关于鱼的兴象诗歌非常众多,关于鱼的种类就高达几十种,表现内容也非常宽泛,表现主题与男女之间的情感有关,同时也与饮食有关。

1.合欢之鱼。在诗经中,我们可以发现有许多诗歌总是围绕着男女之间的感情进行描述,很多就是鱼为兴起的诗词,表达男女之间对爱情的追求。在诗经中,有关于感情的描述非常细致。我国著名学者闻一多曾指出,诗经中关于鱼的诗歌非常隐晦,鱼的出现标志着男女之间情感内容的出现并且引申出一些隐喻,如打鱼、钓鱼,这些鱼都与情感相关。

2.宴饮之鱼。除了男女之间的情感之外,对于鱼的兴象表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话题,那就是餐饮话题,尤其是王公贵族的餐饮活动。在诗经中,许多关于餐饮鱼类兴象的表达有很多种,如南有嘉鱼,君子有口等等都是与有关。

3.生殖崇拜作用下的鱼类兴象。对于鱼类兴象表达不同的含义,在本质上两者却是相同的,都源于人类对鱼类生殖的崇拜。在原始社会初期,人们在急需繁衍后代的情况下,原始人们将眼光投入了自然界。在远古时期,由于鱼的繁殖能力非常强,原始人对鱼的崇拜非常强烈,这种崇拜也是宗教意义上的崇拜,人类希望通过吃鱼获得强悍的生殖能力,以此扩大自己的氏族范围。

二、植物兴象

(一)树木兴象

1.家国之树。在诗经中有很多表达的人们妻离子散,独居他处,远离家乡之意,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在诗句维桑与梓,必恭敬止的句子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中间虽然就没有兴象,但是从侧面上却反映了树木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寄托了对家乡的思念。

除了与故乡具有联系之外,树木兴象还具有另一层意义,那就是贵族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例如诗经中有句名言,南有湍荆甘犀累之。这表现贵族之间在一起宴饮场景,描绘了贵族大人之间欢乐景象。

2.恋情之树。在树的兴象中,还有一部分是诗经诗句是与恋情有关,用树木来歌颂男女之间恋情。例如在诗句中使用乔木支持,来表示树的兴象。在全诗文章中,作者感叹没有能够得到自己心仪女子,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自己心仪的女子共度良宵。又如在诗经《唐风?有m之杜》中,作者通过树木表达了求贤、求爱、求美食的思想。

(二)药草兴象

1.思乡之草。在西周末年,周王朝日益腐败,诸侯之间开始了吞并战争,劳动人民尤其是底层劳动人民长期背井离乡,需要为诸侯的争霸战争服兵役和劳役,故在许多事件中出现了对故土怀念的情感,表达了远出在外的士兵常感寂寞之情,在表达这些情感中,许多诗句中都带有草药的兴象。例如在《{风?载驰》中就明显表示出了作者在回家路上遭受百般刁难,再无法回到自己家乡时所抒发的情感,表达了自身思乡之情。

与远出在外的家人一样,在家留守的亲人也思念着远在他乡的亲人,盼望的亲人可以早日回归,在诗经中也有许多这样的诗句如《召南?草虫》都表现的这些心情。

2.相思之草。除了思念家乡之外,诗经其他词语也表现了恋人之间不能相见的思念之情。例如在诗经《后妃之志》中,许多学者认为这是一首女子思念自己丈夫所创作出来的思绪,整首诗时以采采卷耳为开头,不断深入表达了自己对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参考文献:

[1]桀溺.牧女与蚕娘[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170.

[2]吕氏春秋[Z].中华书局,2013:86.

[3]刘安.淮南子[Z].中华书局,2013:332.

[5]四库全书(文渊阁影印本):第一零四二册[Z].商务印书馆,2015:320;313.

有关于爱情的诗句范文第2篇

NO 01:用酷毙的情话把你融化

电影:《阿飞正传》

在一个慵懒的下午,时间在空间里肆意蔓延,阿飞对着苏丽珍说:“看着我的表一分钟……1960年4月16日三点之前的一分钟你跟我在一起,因为你,我会记得那一分钟。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一分钟的朋友,这是事实你改变不了,因为已经完成了。”典型的王家卫式求爱,在那一刻,时间与空间凝结在一起,她爱上了他。

NO 02:也许承诺并没代表没把握

电影:《河东狮吼》

古天乐就那么轻易的用一段承诺赢得了侠女的芳心: “从现在开始,我只疼你一个人,宠着你,绝不骗你,答应你的每一件事都会做到,对你讲的每一句话都是真心,不欺负你,不骂你,相信你,别人欺负你,我会在第一时间出来帮你。你开心的时候,我会陪着你开心,你不开心了,我会哄你开心,永远都觉得你是最漂亮的,梦里也要见到你,在我的心里面只有你……”

NO 03:把你的名字放在我手上,陪我到永久

电影:《玻璃之城》

学校里彼此的爱慕使许港生与韵文走到了一起。世事纷争,终究要面对别离,虽依依不舍,却还是要面对的。在分别的时刻,许港生制作了一件特别的礼物送给韵文--把自己的左手制作成了精致的手模,在手模的掌心全部刻上了“韵文”两个字。许港生说:“我的生命线、事业线、感情线,全部都是你的名字。”

NO 04:在爱情的诗歌里徜徉着我们灿烂的爱

电影:《邮差》

渔夫的儿子邮差马里奥疯狂地暗恋着美丽的姑娘贝阿特丽采,虽然肚子里没多少墨水,却在她面前大谈特谈诗歌和暗喻,。“你的笑容就像蝴蝶舞动双翼”、“父亲忧愁的渔网和那教堂里哀伤的圣母……”虽然这些都是从诗人聂鲁达那里“批发”来的,但却赢得了贝阿特丽采的芳心,义无反顾的嫁给了邮差马里奥。

NO05:你的声音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音乐

电影:《爱情麻辣烫》

其貌不扬的青春少年深深的暗恋着同班清纯的小女生,于是,关于她的一切在他眼里都那么美丽。他精心的录制了一盘录音带,小女生的朗诵声、火车疾驶而过的声音、风声、踏雪声一起组成了一曲示爱的美妙乐章。虽然小男生并非帅哥酷男,小女生还是默默的接受了他。

NO06:就是要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爱你

有关于爱情的诗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开展活动;古典诗词教学;兴趣

粤教版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一书,人教版选修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三个单元全都是中国古典诗词篇目。唐诗宋词就是我国文学上的瑰宝,选进教材的都是极具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但即使再美的诗词,在连续的为备考进行的教学中学生不免也会产生审美疲劳,觉得乏味。而课程标准关于诗歌“课程目标”第一点就提到要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该如何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诗词的勃勃兴致呢?本人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认为可以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常态教学中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诗词综合实践活动,多角度、多层面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浓厚兴趣。下面以粤教版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下面简称“粤选1”)为例谈谈古典诗词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想与实施。

一、“命名取号”酝酿蓄趣

课程标准关于诗歌“课程目标”的阐述要求学生尝试组织文学社团,其实在班上也可组织成立缩微的“文学社团”,如某个专题方面的学习小组等。所以,在正式进入诗词教学前可发动组织学生成立“诗词学习小组”。即在班级要求全体同学以4~6人组合成立一个诗词学习小组,所有同学均要参加,组员尽量包含“各有专长”的同学,如语文综合素养较高、会绘画或唱歌、能制作课件等。选好组长,并取一个有诗意的组名。同时,建议每个组员各取一个有个性的字或号以显“诗意人生”。在整个过程中,诗词学习小组不能任意变换组员,以保证后续开展活动时诗词学习小组的整体合作及统一。

一般来说学生在分组后为小组取名的时候都很积极,许多小组成员常常为一个字展开激烈的讨论,就怕自己组的名没有其他组的有意蕴。同学们最后定的组名,有些取自古诗词名句,有些融进组员的名字,有些结合组员的兴趣爱好等,每次总能出现许多“出彩”的富有诗意的组名,如“疏星淡月”“鸿雁单秋”“梦圆唐朝”等。而在给自己取字号的时候,如果出现不够积极的情况我就借机渗透古代文化常识,借力激趣。我在简单介绍古人取字与号的基本知识时,就特别向学生强调:字,也叫“表字”,古时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并非所有成年人都有字,是有一定学识、身份、地位的成年人才有的,随着时代的变迁,普通的平民百姓不再有表字,表字成为地位的象征;号是人在名、字之外的尊称或美称,有号的人多是那些圣贤雅士。这个时候学生就积极起来了,全班出现一股势不可挡的“查词典,定雅字,取美号”的热潮。

而@些都为接下来的诗词学习铺设道路,酝酿蓄趣,营造学习氛围。

二、“古代诗歌我来讲”自主鉴赏

课程标准关于诗歌的“课程目标”阐述中提到学生要能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诗文。还指出:选修课程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古代诗歌我来讲”自主鉴赏活动就是指在老师的示范讲解下,学生自主鉴赏诗词,然后选择自己喜欢又感觉理解最透彻的诗作给同学们讲授,学生每人都有一次走上讲台当小老师的机会。

粤选1将唐诗宋词元曲中大家们的作品编为基本阅读课,其他名家的作品按题材内容分类编排为拓展阅读课,这样的框架有利于突出重点。教师先把不同题材的作品与名家典型代表作列为自己示范重点讲授的专题课与名家学习课。专题授课讲明诗词常识,让学生初步掌握诗词的分类鉴赏。名家学习课精讲最能体现诗人风格的诗篇。除了这些,其它的篇目则可让学生进行自主鉴赏。学生与教师根据教学进度轮流穿行。如杜甫诗五首,都是以安史之乱为背景,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和高度成熟的诗歌艺术技艺。教师可只讲《月夜》,而其余四首诗让学生自主鉴赏。

三、“寻觅收集”深入研究

新课标指出,诗歌课程应有较大的阅读量,在此基础上精选重点学习篇目,进行作品鉴赏,即鉴赏研读是建立在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的。要保证学生的阅读量势必要找到相应的契机,给予相应的阅读任务,这样学生才能自觉去阅读鉴赏。

(一)收集意象典故活动

在中国文学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意象群,了解这些意象群无疑对鉴赏古代诗歌、准确捕捉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用典也是诗歌的一种常用修辞手法,不知道诗歌中所用的典故,势必也会影响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把握。在恰当的时候让学生归纳掌握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或典故,可以让学生构建诗歌的知识网络,积累较为丰富的鉴赏知识。布置学生搜集的时机应以教学进度为准,搜集的内容可以有四种:1.单个典型意象涵义的搜集。如第4课即景抒情诗四首中三首有“月”的意象,所以可布置学生搜集整理带有“月”意象的诗句,探讨这个意象的寓意。2相同题材意象典故的搜集整理。学了第1课王维的边塞诗《观猎》及第6课的边塞战争诗之后,可以让学生收集边塞诗常见意象或典故的有关诗句,然后解说意象寓意和典故内容及含义。3.表现相同思想内容的意象典故的搜集整理。如学了第19课言情词三首后让学生搜集整理代表爱情的常用意象。4.名家常用的意象搜集整理。

学生自己搜集归纳比教师直接给资料会有更深印象,有时还会有意外的“收获”。

(二)寻觅“唐词宋诗”活动

尽可能让学生全面了解唐宋诗词的风貌,是《唐诗宋词选读》学习的预设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一定量的唐词和宋诗。教材中属于唐代的词人有温庭筠,执教唐诗最后一课咏史诗介绍温庭筠时,我重点强调温庭筠是晚唐时期诗人、词人,他被称为“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我抓住时机让学生在惊诧于竟有“唐词”时让学生每人找一首唐词和一首宋诗。一些学生搜集到苏轼的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时,激动地说“这出自苏轼的诗,而不是词!我可从来没意识到这是宋诗!”“我几乎是又惊又喜了”。

通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自主利用网络等工具去查寻有点被教材“忽略”的唐词、宋诗。学生在有点意外号晾喜中,增加了阅读量,既有助于全面了解唐宋诗词的全貌,也为后面宋词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

(三)“寻觅节日诗情”活动

中国很多的传统节日都和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教材中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等都是有关元宵节的词。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是写七夕的。在学习这些篇目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出现其它的中国传统节日的诗词。查找内容包括相关节日诗词,节日诗词相关的作家、年代以及背景等资料。学生通过自己制作课件汇报展示搜集结果。

学生在寻觅搜集有关节日诗歌的过程中,可以从不同角度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强烈的时代特征,这些本身是很具吸引力的,同时又和我们今天的生活一脉相承,所以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在广泛阅读的时候,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和热爱,阅读鉴赏能力自然而然也得到了提升。

四、“尝试创作”提升写作能力

课程标准关于诗歌的“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学生学了一定数量的唐诗与宋词之后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创作,以期能深入理解诗歌。可采取下列多种形式,如改写诗词:可在学过的古典诗词中选择一首诗或词进行改写,可以把诗改为词,也可以把词改为诗;填词:老师简单介绍填词的基本知识,然后要求每位同学试填一首词。可以给定主题:如以“校园生活”“艺术节”“学语文”为话题。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创诗词。

创作活动中最受学生欢迎的是写歌词:先让每个学习小组推荐一首有关古典诗词的民乐、歌曲让同学们欣赏,之后要求学生以某一古典诗词为原型,改写成一首歌词。老师可以先教给学生简单的方法,如:挑选自己喜欢的一首诗、词、曲,确定韵脚(与原韵可同也可不同);灵活变换句式,选用原诗中的意象,自由打散重组,设置一个具有现代意味的场景或背景故事,抒发现代人的思想情感,从而构成一首具有古典韵味又具有现代特色的词作。对于学生的作品,可以整理出版班级诗集。学生认真进行创作的风气不知不觉也渗透到平时的作文中去了。

五、“展演评比”提高鉴赏能力

课程目标关于诗歌提到要让学生“L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课程标准关于诗歌与散文的教学建议提到“提倡举办诗歌散文朗诵会”,鼓励学生创办文学刊物。以上活动内容学生本来就有兴趣,如果再加上评比就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了。

(一)笔记展评

在开始诗词学习时即布置整理归纳笔记任务要求,同时预报在适当时候进行展示,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最后以“内容丰富,有助于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而且做到图文并茂,令人读来津津有味”为标准评选最受欢迎的笔记。例如一个同学在积累本上整理归纳历史上一系列的壮志难酬的英雄、士大夫有关诗句时,旁边画了一个仰天长啸的人并在旁边用艺术字写着“爱国忠君如是也”。在同学们整理出来的笔记中大都能包含“文学文化常识”“分类知识”“诗歌鉴赏术语例举”“鉴赏步骤方法”“传统意象集锦”这些内容,而这正是鉴赏诗歌所必备的知识。同学们笔记的内容各异,生动形象又活泼有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不知不觉学了不少的诗词知识。

(二)专题朗诵表演

“专题朗诵表演”活动流程大概为:把粤选1作为范围,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并确定朗诵主题。按此专题搜集、整理相关诗歌,制作成课件,然后进行专题朗诵表演。学生在欣赏同学们表演时要作出准确的评价,小组同学人人参与,组与组同学互相观摩,互相评议。

学生最后确定的专题通常有“远游怀人”“军旅战争”“爱国情怀”“登临感悟”“爱的诗篇”“友谊如酒”“珍惜亲情”等等。各专题涉及面很广,准备过程可以说已达到了初步全面复习的目的。另外,当欣赏同学们的“倾情展演”时,也相当于把全书的内容分专题又复习了一遍,学生的分类鉴赏能力又得到一次长足的发展。

(三)手抄报、语文电子杂志评比

学生在学习古典诗词中一路走来,点点滴滴,感悟与体验,进步与提高,给他们一个平台,让他们发挥所长,展示学习成果,是水到渠成的事。展示方式主要有制作展示手抄报、编辑展演语文电子杂志活动。

活动还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小组选择展开对某一位作家或者某一题材、主题的诗歌进行阅读探究,每个学生把研究收获、心得写成文章。接着小组长组织有专长的组员把本组的文章整合制成“手抄报”或编辑成语文电子杂志。当“手抄报”全部制作完成时就在班上张贴展示,编辑制作成的语文电子杂志则在网上让同学们点击观看。

有关于爱情的诗句范文第4篇

/作者:云儿

苍苍碧落,漫漫红尘.谁的诗谁的词?谁的曲谁的情?吟唱着恍如隔世的相思.

都知人生虚幻,却还会身不由已的去迷恋于其中,只因某一年某一天遇见某个人,便愿意一起去感受喜怒悲欢的真实,愿意陪爱人化进这柴米油盐的琐琐碎碎......

我便做过这样的一场梦,素衣浅妆,粗茶淡饭与你相守.浓妆轻歌,只要能博你倾心一顾.愿意站在飘雨的窗前,站成一幅等待的画,站成落寞的一首诗,画里有思念的愁绪,诗里有淡淡的怅然.

是前生未了的情愁吧,是今世未解的心结吗?笑那一帘幽梦,听这半城烟雨.竟也染上了我心底的忧伤.就在这样的夜里化进这诗情梦境里,化成唐诗宋词中的女子,与你长住古城,朝看天色暮赏云.就此隔断这红尘三十里,不在于闹市争名利,不再于恼处问得失,了结了我最简单的心事.

一梦醒来,满城烟雨.思念化成窗前的雨滴,如泣如诉.思念打湿了纸中诗墨.我不再是诗中的女子,幸福变得遥不可及,惟有把心境写进那些清词或丽句里.可我,依然是我,你依然是你,那段短暂的相知相守像是一场最简洁的梦,不能去追问,只能去回味.

我们是不该相识的,如果不曾相识,也不会有这段不沾烟火的爱情.不会有这段只能生长在梦里的爱情.我们是该相识的,因为相识的瞬间之后,彼此的心中却可以牵挂到永远.

人生如梦,我们也会不经意间跌落在梦里的花落花飞的无常.梦中的花也会在落泪时凋零,却很难再次绽开.人总是这样的,花落时怀念花开,分开后回忆曾经,原来我也不例外,你也未能免俗.

孤单的时候,还有什么能陪我?那一首首老歌,一阙阙的旧词,一支支古曲,一句句诗联.还是做别人眼中的联痴吧,人联合一,物我两忘.忘了所有关于心情的故事,忘了所有的悲喜交织过的光阴.

我还是我,你还是你.我曾是你烟泊红尘的知音,你曾是我滔滔心海中的过客.有幸红尘中相遇,在擦肩而过时回眸望过,在两心相悦时笑过,在转身话别时哭过,在别梦依依中恼过.然后呢!仍要过各自的日子,在各自的世界里,也会怀念自已曾那样深爱过的一个人.

没有把许诺说到永远,只是随缘的相信,在前世来生,曾有过相遇,亦会再次重逢.无负这一生的牵挂.

从此爱上了烟雨飘摇的日子,爱上了结满相思的雨滴.心也随那流浪的云飘到你的窗前,化成泪水打湿你的梦境,打湿那些回忆.

我们还会重逢于烟雨迷濛的日子吗?还会有那样一次倾心的相遇吗?还会开心到忘掉时光流转,忘却浮生的无奈吗?

我把心放逐到天涯,爱上了流浪,流浪到每一站等你,你可知道?那路边结满红豆的地方,是我为你落过的泪在那里生起的相思.你可知道?那天边的鸿雁,为我痴心捎去了锦书,只等你读懂其中的诗句.

有关于爱情的诗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古诗鉴赏,表达训练研读例文,课堂实践,准确表达

在进行了读懂诗歌的训练后,我进行了一次测验。随即我又作了一次学情调查。结果令人深思。现举一个例子。阅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回答问题⑴一、二两句主要写了“静”,请简析作者写“静”的手法。⑵简析三、四句的表现手法。本来,这首诗学生很熟悉,小学就已经学过。论文大全。我想,这个题学生答起来不会有多大问题。可试卷结果却令人意外,这个题学生得分并不高,许多学生只能得一半分。原因多是表达不准和答非所问。通过调查,学生说,他们对诗很熟悉,可要说出好在哪里,又说不出来,更谈不上简析了。至于手法,那更不知该答什么了。

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学生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对诗歌的阅读还处于最初的感知层次,要让他们对诗歌作出理性的评价,还需进一步训练准确表达的能力。论文大全。

如何进行有效的训练呢,讲理论,枯燥;再说,时间也不允许;况且,诗歌确实需要学生自己的领悟,别人是很难帮上忙的。因此,我们要架起作者、作品和读者的桥梁,帮助学生学会鉴赏。忽然想起书法课上的做法。学习书法,首先要临帖。这里就有一个读帖的过程,所谓“读”,主要是研究范例的运笔轻重、字的结构、前后呼应、风格等。那么对于一个初学诗歌的学生来说,也应该有一个“读帖”的过程。所以,训练的第一步:研读例文。论文大全。

例文分两类,一类是有关的浅显易懂的理论文章,如谢冕的《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林庚的《说“木叶”》袁行霈的《中国文学的欣赏》《感受·联想·修养——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鉴赏》等。通过这些文章,学生初步懂得了诗歌鉴赏的一般规律,如欣赏要“泡”“找”“猜”“补”要充分进行联想和想象,仔细咀嚼等要求。一类是关于具体诗篇的鉴赏文字。从感性入手,从学生熟悉的诗作入手,先阅读一定量的古诗鉴赏文章,初步感知鉴赏的一般规律,掌握古诗鉴赏常识。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阅读了大量的古诗词,但是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还建立在听老师讲解的层次,自己很难独立鉴赏,更谈不上准确表达了。所以,教学古诗时,我们先给学生印发了100首古诗鉴赏的文章,并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初步感知鉴赏诗歌的角度,掌握古诗鉴赏常识。如阅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的鉴赏文字。阅读时提出几点要求:鉴赏文字共几段,每段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文章分别从哪些角度对诗作做出了评价,文中用到了哪些术语等。通过本篇文字的阅读,学生明白了本文主要是从诗作的思想内容,诗句的具体含义和表现手法,前人的评价,意境的特点等角度对诗作作出了评价。积累了诸如以动衬静,烘托,境情结合等鉴赏常识。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诗歌鉴赏就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归纳出了古诗鉴赏的一般常识。当然,这只是鉴赏的第一步,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需要课堂上的具体学习。

记得我的一位书法老师曾说:“谁能把《九成宫》帖练习10遍,我就拜他为师。”书法学习的关键在实践。要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同样需要不断的实践。第二步,课堂实践。

㈠ 课堂讲解重在帮助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理解诗句内容,并帮助学生进一步辨识古诗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体会评价鉴赏古诗的角度和方法。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安排了两个古诗鉴赏的单元,从《诗经》到宋词的内容,第五册安排了李白杜甫的专题鉴赏,教学时,结合课本内容,我们着重从诗句的理解,古诗的语言特点、表现手法的辨识、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等方面予以讲解。如乐府诗的赋、比、兴的手法,反复咏叹,回环往复的抒情手法;杜甫《登高》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的多层理解;柳永《雨霖铃》中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手法;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壮阔的意境等。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一步认识了古诗鉴赏的规律和方法,从而为准确表达打下基础。

㈡ 课堂学习多角度练习学生的评价表达能力,使学生充分学习体会古诗鉴赏的要求。

课堂上除了让学生体会诗歌鉴赏的规律外,我们还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评价表达能力。常常采取简析诗作某个特点,评价作者的思想,改写诗句的意境,回述精彩片断,搜集评价其他观点等方式,力求学生准确表达。如学习完杜甫的《登高》一诗,提问:杜甫的诗以沉郁顿挫的风格著称,试以《登高》为例,从情景交融的角度简析之。要点:诗人当时的心境,首联景物的特点和表现的情感,颔联景物的特点和引发的感想,颈联表现的感情,尾联的诗意,总结意境特点——雄浑高阔,情感特点——忧国伤时,突出沉郁顿挫。又如同是用典,同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的事迹,杜甫的《蜀相》和陆游的《书愤》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古人用典有哪些作用?另外,学完一首或几首诗后,你印象最深的或你认为最精彩的一点是什么,试作分析。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诗歌妙处,而且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㈢ 课后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教会学生抓住评论要点,根据要求踩点答题。

课后,结合试题特点和高考要求,我们设计了不同层次的训练题。先从客观选择题入手。客观题难度相对较低,各个选项也给学生提供了鉴赏的格式,有助于训练学生答题的准确性。所以我们在讲解试题时,先引导学生观察试题角度,然后研究表达选词,最后找出答案。

例如2004年北京12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①题主要告诉我们诗句的含义,也给了我们分析诗句意思时应注意的东西,即表面意思和深层感情。②题主要是对诗歌的表达手法,诗作的主旨,梅花的形象以及描述的意境等作的评价。同时,也告诉我们,诸如拟人手法,红梅的品格的的叙述要准确无误。这样,学生在自己表达时就开始斟酌怎样用词了。

接着,又选择了一些填空题,从课本到课外。填空题已经给出了表达的格式,只是空出了关键的部分,练习这类题,有助于学生把握表达的关键,从而知道答题要点。如阅读刘禹锡的《石头城》完成1~2题。1、诗人写沉寂的群山,写潮打空城,写朦胧的月色,都是为了烘托———。2、诗中的景物都染上了浓重的——色彩,暗藏着深沉的感情潜流,抒发了—————的感慨。第一题考查了烘托的对象,实际上告诉我们怎样表达诗作的表现手法。第二题考查了景与情的关系,也告诉我们对诗歌主旨的回答要注意说明,诗作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答案:1、今日的没落荒凉 2、凄凉对金陵昔盛今衰 又如2003年春季上海四:(17)题这两首诗所咏对象相同,但写法不同:甲诗是通过描述—————,讽刺了—————;乙诗是通过描绘华清宫凄清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历代王朝的感慨。研究这类题,学生很容易就体会到了表达的内容和格式,并且重视了关键词的选择。答案:送荔枝一事 唐玄宗、杨贵妃的逸误国 兴衰(兴废、更替)

最后,选择主观表达题,通过对题型的归纳,进一步提高学生答题的准确率。

面对主观表达题,首先应当引导学生审清题目方向,看看应该从哪个角度入手,然后确定答题要点,最后才是准确表达。就此,我们引导学生对赏析体的问答模式作了归纳,如分析意境型,分析技巧型,分析语言型,分析炼字型,一词领全诗型,观点评价型等,并且一一对答题要点作了总结,如分析炼字型,要点包括解释该字在句中的意思;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形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这样,学生在答题时就不会盲目了。答题的准确率逐渐提高。

书法最终是融他人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鉴赏最终是形成能力。所以,第三步,准确表达。

通过一段集中学习后,我让学生归纳总结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常见的表现手法,并形成文字,写一些诗歌短评,规律总结等内容的文章,最终形成较高的对古诗鉴赏的能力。

通过上面的训练,学生对诗歌鉴赏有了较深的认识,为了加深印象,巩固所学,我们还借助写作训练,对所学现象进行总结。诗歌鉴赏重点训练了一段后,我们随即作了一次写作专题练习。以“我心中的诗歌”为话题,要求学生总结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并对这些意象的含义做出分类;或者归纳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并对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做出评价;或者归纳诗歌语言上的特点;或者归纳表现同一思想或者同一主旨的诗歌等。总之,针对诗歌某一方面的特点,或总结,或归纳,或评价,写成短小的评论文章,并在全体学生中交流。这种做法,激起了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诗作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是我们学生的部分题目:《李白和月的缘分》《古诗中的落日》《也说衬托》《诗词中的情和景》《王维和空山》《怎一个“愁”字了得》《怀古诗中的悲情》《梅花的赞歌》《陶潜和他的酒》《千古流芳——爱情诗》《一片冰心在玉壶》《割不断的乡愁》《古诗中的蝉》《杨花点点》《同一首歌》《婉约和豪放》等。

通过一系列由浅入深的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课题结束时,我们又进行了一次测验和调查,这回,学生的得分大大提高,60分的试卷,得48分以上的占过一半。学情调查时,学生们说,现在我们知道怎样答题了,原来,诗歌鉴赏并不神秘,只要用心体会,诗句的妙处是可以意会也可以言传的。

当然,诗歌鉴赏是重点也是难点,仅仅通过这样的集中训练还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还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熏陶,所以,我们的教学仍然是任重而道远。以上,只是我们的一点探索,还很不完备,现在拿出来,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参考资料:

1、人教版中学语文二、三、五册教材

2、人教版教材第三册教学参考

3、《唐诗鉴赏辞典》

4、《高考总复习轻松1﹢1》

5、《十年高考题解析》

上一篇:村委会工作计划(四篇)

下一篇:2013年最全平安夜祝福语大全

文章评论

点击排行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