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生物学习方法和技巧(精选5篇)
生物学习方法和技巧范文第1篇
实践。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习技巧;学习习惯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的不断完善和更新,现代学校内部我们参与学习的相关方法和技巧需要真正予以重视,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技巧的帮助可以让我们了解和掌握学习知识,有效提高学习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要想获得高效的学习成果,使学习过程活跃轻松,学习技巧和有效学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代高中生物学习实践里,有效积极地应用学习技巧高效地获取知识。以下几点学习方法和技巧经过实践和分析是值得参考和借鉴的。
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结和归纳相关知识点
在高中生物的学习过程中,高中生物学习内容呈现多、密、杂的分配布局,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及时让我们针对学习过的相关知识点予以总结和概括,真正做到对于学习内容的有效掌握。
二、通过做题做到对学习知识的巩固和落实
学习的相关内容只有真正落实到实践才能真正做到对学习知识的巩固和落实。在高中生物的学习实践中,我们应该不断参与做题,把学过的知识通过做题真正有效地巩固,真正实现对已学知识的有效掌握。
以第六章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为例。
问: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C.基因重组 D.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让学生在参与做题的实践中有效掌握学习内容,并使和课堂教学真正有效。
三、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实验,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落实
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落实和学习掌握的必须途径,能够让学生真正参与动手实践,实现对学习内容的有效掌握,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落实高中生物的教学有效性。
以“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节为例,引导学生参与“蛋白质的检测”实验,取三只试管,各加1ml蛋白质溶液,分别加3滴6%醋酸铅溶液、3滴2%硫酸铜溶液和3滴1%硝酸银溶液,看其中的变化并做笔记,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有效实现现代教学。
综上所述,把学到的内容、知识通过做题真正得到有效的落实和巩固,才能真正使学生的学习有效地落到实处,保证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生物学习方法和技巧范文第2篇
1.学习生物学知识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课本中各章节内容之间,也具有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不能满足于单纯的记忆,而是要深入理解,融会贯通。
2.要重视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生物科学的内容不仅包括大量的科学知识,还包括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的过程,并且从中领会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3.要重视观察和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没有观察和实验,生物学也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同样,不重视观察和实验,也不可能真正学好生物课。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观察生命现象,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我们在学习生物学知识时,应该注意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STS)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所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并且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生物的三个小技巧
1.掌握基本知识要点,"先记忆,后理解"
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高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理科不一样的特点。对于大家学习了许多年的数学、物理、化学来说,这些学科的一些基本思维要素同学们已经一清二楚,比如:数学中的未知数X、化学中的原子、电子以及物理中的力、光等等。而对于生物学来说,学生们要思考的对象即思维元素却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学生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掌握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
2.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了。这时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如:关于DNA,我们会分别在"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三个地方学到,但教材中在三个地方的论述各有侧重,同学们要前后联系起来思考,既所谓"瞻前顾后"。又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时,我们会学习许多细胞器,那么这些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有何异同呢?这需要大家做了比较才能知道,既所谓"左顾右盼"。
3.深刻理解重点知识,读书做到"六个W"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大家要深刻理解。如何才能深刻理解呢?大家读书时要时时思考"六个W"。
高中生物四种学习方法,精学精用
1.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识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把知识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生物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综合,就会见木而不见林;只综合不分析,又会只见林而不见木。
2.比较和归类的方法
比较是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比较一般遵循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寻找出知识之间的相同之处,即异中求同;二是在寻找出了事物之间相同之处的基础上找出不同之处,即同中求异。归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生物学习中常采用两种归类法:一是科学归类法,即从科学性出发,按照生物的本质特性进行归类;二是实用归类法,即从实用性出发,按生物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归类。
3.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
系统化就是把各种有关知识纳入一定顺序或体系的思维方法。系统化不单纯是知识的分门别类,而且是把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使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编写提纲、列出表解、绘制图表等方式,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
具体化是把理论知识用于具体、个别场合的思维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适用具体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生物学理论知识。
生物学习方法和技巧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要求 方法
基本知识的归纳就是把书本上的所有知识点有条理的罗列出来,解释各个术语的含义,列出它包含的的种类或分支的方向,并清晰地标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种知识归纳能帮助你准确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课本的知识。做这个归纳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参考一些参考书上的归纳,像优化设计上的归纳就很不错,大家可以以之为基本框架,再把更具体的东西,尤其是书上的例子补充进去。
一、学好高中生物课的要求
(1)通过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应当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应用;(2)通过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应当使自己在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3)通过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应当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学好高中生物课的方法
高中生物课,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还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针对生物科学的特点,学好高中生物课应做到以下几点:
1.学习生物学知识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课本中各章节内容之间,也具有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不能满足于单纯的记忆,而是要深入理解,融会贯通。
2.要重视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生物科学的内容不仅包括大量的科学知识,还包括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的过程,并且从中领会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3.要重视观察和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没有观察和实验,生物学也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同样,不重视观察和实验,也不可能真正学好生物课。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观察生命现象,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4.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我们在学习生物学知识时,应该注意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STS)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所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并且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
一是归纳,二是做题。
首先讲讲归纳,这是我个人最推崇的方法。因为我高三这一年花在比赛上的时间很多,没有严格地按照老师的进度很系统的复习,但知识归纳帮助我将系统的整理知识和思路,很有效的提高了复习效率,达到比较好的复习效果。我的生物知识归纳包括基本知识的归纳、习题归纳和特殊知识点归纳。
基本知识的归纳就是把书本上的所有知识点有条理的罗列出来,解释各个术语的含义,列出它包含的的种类或分支的方向,并清晰地标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种知识归纳能帮助你准确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课本的知识。做这个归纳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参考一些参考书上的归纳,像优化设计上的归纳就很不错,大家可以以之为基本框架,再把更具体的东西,尤其是书上的例子补充进去。我高二的时候做了全部自己写的那种归纳,上高三不久,就在优化设计上对它给出的框架做了补充。
生物学习方法和技巧范文第4篇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生物课程的教学效能
1.创设兴趣式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变苦学为乐学。要做好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就必须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挖掘。开学伊始,老师可以通过讲述生物工程和生态工程中的最新成果和难点问题,来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在讲组成细胞的分子时,可以让学生想想农业生产上施加的肥料;讲解渗透作用的时候,让学生想想平时生活中的叶菜类放久了会萎蔫以及冬季里家庭腌制咸菜的道理;在讲遗传学时,老师可让班上学生吐出舌头,竖起大拇指,比较各自有什么不同,统计平舌与卷舌,曲指与直指的学生人数,并让学生回家后观查父母的舌与指,与自己有什么联系,说明问题所在,从而引发学生对学习遗传学的渴望。
2.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驱动学生开展主动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设“因疑而学,因学而疑”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操。教师可以创设“阶梯式”教学模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像“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和“矿质离子的吸收过程”这些较复杂、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学生看上去无法解决的内容,教师有目的、有步骤、分层次地设置一系列相关的阶梯式问题情境,建立一定的难度梯度,让思维沿着设计的情境拾级而上,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解答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入问题深处,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3.创设归纳式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归纳式”教学情境多用于新课结束后,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对整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一定体系。可联系现实生活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用知识解决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师还可以创设“开放式”教学模式,因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无论是教师直接讲述结果,还是标准化的问题,观点唯一,思路唯一,学生只能沿着老师思路去想,这样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学生会在脑海里迅速检索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分析综合后得出创造性结论。
二、优化复习教学方法,避免生物复习课低效化趋向
复习是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的方法和技巧。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复习中出现的几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复习课教学方法。
1.学生自主复习与教师指导并重,切忌“放羊式”复习教学
“自由式”复习法又叫“放羊式”复习法。这种复习方法,忽视了教师的指导。如果教师放松了“抓”,过度强调学生的自由复习,往往会使学生把握不住重点,甚至走向复习的误区,进而导致复习效果的不佳。正确的复习方法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有顺序的复习,适当的时候,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自由支配。
2.强化记忆与能力培养并重,切忌“猜题押题”
很多学生乃至部分教师往往认为生物学的内容大多属于记忆性的,复习时只要下功夫死记硬背就行了,结果在考试中,一旦遇到稍微灵活一点、陌生一点的题目,便感到无从下手。分析其原因,并不是学生没有记住知识本身,而是对知识缺乏深刻理解,缺乏灵活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至于那种“猜题押题”,划分“重点题目”的复习方法,也就更偏离了正确的复习方向。因此,复习时,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教材的知识需要深刻理解,牢固记忆,更应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决不能以背代教,轻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多向学生传授一些复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3.文字总结与图像复习并重,切忌“重文轻图”
在现行的高中生物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这些图像概括性强、生动直观,是对课本内容的高度浓缩和升华,其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代替的。从近几年生物高考的试题来看,图像和图表分析题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这些图像又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课本。这就提醒我们在复习时应重视课本图像的复习。而实际上在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图像的复习,片面认为只要把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记住,也就万事大吉了。这样复习的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成绩不够理想。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复习时,应强调学生读文对图、看图释文、文图活用、读图解题,使图文充分结合。教师讲解时,应该重视图的作用,以图引文,以图释文,而决不能忽视图的作用。
三、精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生物课程的良好学习能力
1.掌握基本知识要点,“先记忆,后理解”
与学习其它理科课程一样,生物课程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还有着与其它理科课程存在不一样的特点。对于生物学来说,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即思维元素却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同学们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掌握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
2.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了。这时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既所谓的“左顾右盼”。
3.提高解题技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近几年生物课程高考题目主要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其中,非选择题有填充题、分析说明题、学科内及学科间的综合题。题型不同,要求也不同。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注意审题,搞清每一道题命题教师的考核意图;其次,要学会区分对立概念和相似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还是包含关系;接着,要知道生物符号的特殊含义和正确写法;最后,要具有分析归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生物学习方法和技巧范文第5篇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改高考试题的知识涉及了初高中的生物学知识,初中开始的一些课程如种子的形成、矿质元素的吸收、植物的生殖和发育在高中部分不再讲述,而高中知识又是对初中模块知识的一个补充和提升,有些知识又是高中才开始,所以初高中知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初中仅在初一、初二年级开设生物,结业考试的形式为开卷且成绩不计入中考总分,导致学校和学生都不够重视这门课程,甚至有些学校在初中阶段根本不开设生物课程,这样初高中学段之间生物知识的欠缺就成了高中学生入门的障碍,所以开发“初高中衔接的校本课程”很有必要。
二、理论依据
1.课程衔接理论
衔接指的是事物之间的连接,阶段之间的连接。本研究课题所说的课程衔接指的是不同学习阶段某一学科在教学目标、课程资源、教学策略或学习方法上的有机结合。
课程衔接是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核心和基点,初高中生物课程衔接实质上就是二者课程相互承接、相互分工以及不重复浪费、没有断档的一种有机结合的状态。包括:①课程性质的衔接;②课程理念的衔接;③教学内容的衔接;④教材的衔接;⑤教学方法;⑥学生学习心理及学习方法的衔接等。本课题的研究侧重对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衔接的处理。
2.《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高中课本上的有些知识是初中知识的进阶和提升,有些内容在初中部分已经讲述,高中只是简单图像描述,有些内容是高中才出现。
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考试范围包括了初高中内容,只要是课本上出现的内容如习题、拓展提升、问题探讨、小字部分均属考试范围。
三、研究目标
1.针对生物课程教学中出现的脱节现象以及解决方案进行研究,具体分析初高中生物课程衔接的内容、方法,并据此开发以课程衔接为目的的生物学校本课程,并形成可行性报告,探索出一条课程衔接的新途径,搭建一个校本课程开发平台。
2.组织教师从教学层面上进行知识的增补与难点的解题问题,还要教师深入认识传统教育理论中的合理内容与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建构理论在高中生物教育上的实践问题。
3.指导教师把握初高中教材衔接的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识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中学生物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所帮助。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四、研究内容
1.初高中生物知识的同化与更新的研究
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编写《初高中教材异同分析报告》《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教材。
2.进行直观性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研究
应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生物现象来建立生物概念,掌握生物概念。通过实验演示的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生物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高中生物的教学特点。
3.进行主体性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
改进课堂教学,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生物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4.对学生进行生物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的研究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常常是上课听得懂,但一解题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生物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编写解题方法论文集。
五、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了解学生、教师对初高中课程衔接的看法以及用校本课程来解决初高中衔接问题的可行性。
2.文献研究法。通过维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阅国内外与初高中课程衔接、初高中校本课程资源相关的各种文献,结合本校实际和自己学科教学经验开发设计适合于本校学生的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校本课程。
3.对比法。对比分析初高中知识差异,写出报告,同时进行合理安排校本教材内容。
4.行动研究法。在生物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自己平时教学的实践,寻找分析需要衔接的地方,分析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并着手实施,在实践中考查研究、反思修正。
六、研究步骤及过程概述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阶段
1.学习内容:国内外现代教育理论;
2.采用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了解有关情况。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
1.主要内容:采用核心概念教学法,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生物现象来建立生物概念,掌握生物概念。
2.采用问题串形式,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采用的方法:行动研究法。
第三阶段:材料收集整理阶段
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撰写解题方法论文。
第四阶段:阶段性总结
对本课题二年的研究进行阶段性效果评估与全面总结,提升理性思考,总结校本课程资源编写过程报告,主要采用经验介绍、典型案例分析、召开专题讨论会、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等形式,进行成果交流。
七、研究成果
1.《调查报告》
2.《初高中教材衔接分析报告》
3.高中生物解题方法论文
4.《初高中生物衔接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李小磊.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实践,2012,(8).
[2]陈英水.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点的研究[J].中学生物教学,2010,(7).
上一篇:导师推荐信(精选5篇)
下一篇:最新小学校长演讲稿(7篇)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