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最新七年级数学全册教案(优质4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一
1、掌握数轴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
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教学重点:数轴的概念。
教学难点: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课本p7的“问题”(学生画图)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师:对照大家画的图,为了使表达更清楚,我们把0左右两边的数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即用一直线上的点把正数、负数、0都表示出来,也就是本节要学的内容——数轴。
【点拨】(1)引导学生学会画数轴。
第一步:画直线,定原点。
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方向为正(左边为负方向)。
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据情况而定)。
第四步:拿出教学温度计,由学生观察温度计的结构和数轴的结构是否有共同之处。
对比思考原点相当于什么;正方向与什么一致;单位长度又是什么?
(2)有了以上基础,我们可以来试着定义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做一做学生自己练习画出数轴。
试一试你能利用你自己画的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数4,1.5,-3,-2,0吗?
讨论若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与原点相距多少个单位长度?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与原点又相距多少个单位长度?
小结整数在数轴上都能找到点表示吗?分数呢?
可见,所有的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都在原点的左边,都在原点的右边。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 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例2】试一试:用你画的数轴上的点表示4,1.5,-3,-,0.
【例3】下列语句:
①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整数;②数轴是一条直线;③数轴上的一个点只能表示一个数;④数轴上找不到既不表示正数,又不表示负数的点;⑤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都是有理数。正确的说法有()
a.1个 b.2个c.3个d.4个
【例4】在数轴上表示-2 和1,并根据数轴指出所有大于-2 而小于1 的整数。
【例5】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若在这个数轴上随意画出一条长为2000cm的线段ab,则线段ab盖住的整点有()
a.1998个或1999个 b.1999个或2000个
c.2000个或2001个 d.2001个或2002个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数轴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的内在联系,为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问题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想。大家要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画出数轴。提醒大家,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相关点来表示,但反过来并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规定了 、 、 的直线叫做数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从用 上的点来表示。
2.p从数轴上原点开始,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5个单位长度,此时p点所表示的数是 。
3、把数轴上表示2的点移动5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对应点表示的数是()
a.7 b.-3
c.7或-3 d.不能确定
4、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a.正数 b.负数
c.不是负数 d.不是正数
5、数轴上表示5和-5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但它们分别表示。
提升能力
6、与原点距离为3.5个单位长度的点有2个,它们分别是和。
7、画出一条数轴,并把下列数表示在数轴上:
+2,-3,0.5,0,-4.5,4,3.
开放探究
8、在数轴上与-1相距3个单位长度的点有个,为;长为3个单位长度的木条放在数轴上,最多能覆盖个整数点。
9、下列四个数中,在-2到0之间的数是()
a.-1 b.1 c.-3 d.3
七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
3、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
重点: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
探索如何用代入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消元过程。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某队为了争取较好的名次,想在全部20场比赛中得到38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
解:设这个队胜_场,根据题意得
解得
_=18
则20-_=2
答:这个队胜18场,负2场。
新课:
在上述问题中,我们可以设出两个未知数,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胜的场数是_,负的场数是y,
_+y=20
2_+y=38
那么怎样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呢?上面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关系?可以发现,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第1个方程_+y=20说明y=20-_,将第2个方程
2_+y=38的y换为20-_,这个方程就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有两个未知数,如果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我们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就可以先解出一个未知数,然后再设法求另一未知数。这种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
归纳:
上面的解法,是由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一个方程,将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例1把下列方程写成用含_的式子表示y的形式:
(1)2_-y=3(2)3_+y-1=0
例2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_-y=3①
3_-8y=14②
例3根据市场调查,某种消毒液的大瓶装(500g)和小瓶装(250g)两种产品的销售数量比(按瓶计算)为2:5。某厂每天生产这种消毒液22。5吨,这些消毒液应该分装大、小瓶装两种产品各多少瓶?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1)从方程组中选取一个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把其中的某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
(2)把(1)中所得的方程代入另一个方程,消去一个未知数。
(3)解所得到的一元一次方程,求得一个未知数的值。
(4)把所求得的一个未知数的值代入(1)中求得的方程,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确定方程组的解。
作业:
教科书第98页第3题
第4题
七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三
1、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通过正。负数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3、通过探究,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
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讲练相结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它们,我们用正数和负数来分别表示它们。
问题1:“零”为什么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呢?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借助举例说明。
参考例子:温度表示中的零上,零下和零度。
问题2:(教科书第4页例题)
先引导学生分析,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20xx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
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
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20xx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解:(1)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2kg,小华体重增长—1kg,小强体重增长0kg.
(2)六个国家20xx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美国—6.4%,德国1.3%,
法国—2.4%,英国—3.5%,
意大利0.2%,中国7.5%。
从0表示一个也没有,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
在学生的讨论中简单介绍分类的数学思想先不要给出有理数的概念。
在例题中,让学生通过阅读题中的含义,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决定哪个用正数表示,哪个用负数表示。
通过问题(2)提醒学生审题时要注意要求,题中求的是增长率,不是增长值。
(教科书第8页)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
问题:1.直径为30.032mm和直径为29.97的零件是否合格?
2、你知道还有那些事件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允许误差吗?请举例。
1、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2、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
1、必做题:
教科书5页习题4.5.:6.7.8题
2、选做题
1)。甲冷库的温度是—12°c,乙冷库的温度比甲冷酷低5°c,则乙冷库的温度是。
2、)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9±0.05(单位: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9mm,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多少?最小不小于标准尺寸多少?
七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四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2) 了解简单的逻辑推理过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方法的应用;
难点:简单的逻辑推理过程。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些?
2、如图(1)
(1) 如果∠1=∠4,根据_________________,可得ab∥cd;
(2) 如果∠1=∠2,根据_________________,可得ab∥cd;
(3) 如果∠1+∠3=1800,根据______________,可得ab∥cd 。
3、如图(2)
(1) 如果∠1=∠d,那么______∥________;
(2) 如果∠1=∠b,那么______∥________;
(3) 如果∠a+∠b=1800,那么______∥________;
(4) 如果∠a+∠d=1800,那么______∥________;
新课:
例1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
分析:垂直总与直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学过哪些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答:这两条直线平行。
如图所示
理由如下: ∵b⊥a,c⊥a
∴∠1=∠2=900(垂直定义)
∴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思考:
这是小明同学自己制作的英语抄写纸的一部分,其中的横格线互相平行吗?你有多少种判别方法?
例2 如图所示,∠1=∠2,∠bac=200,∠acf=800.
(1) 求∠2的度数;
(2) fc与ad平行吗?为什么?
巩固练习
1、 教科书19页练习
2、 如图所示,如果∠1=470,∠2=1330,∠d=470,那么bc与de平行吗?ab与cd平行吗?
3、 如图所示,已知∠d=∠a,∠b=∠fcb,试问ed与cf平行吗?
4、 如图,∠1=∠2,∠2=∠3,∠3+∠4=1800,找出图中互相平行的直线。
作业:教科书19页习题5.2第7、8题
下一篇:个人成长自我分析报告范本5篇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