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朝花夕拾的十篇散文主要内容
《猫狗鼠》 、《琐记》 、《无常》 、《二十四孝图》 、《藤野先生》、《五猖会》 、《阿长与<山海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范爱农》 、《父亲的病》。
朝花夕拾简介:
原名为《旧事重提》,《朝花夕拾》里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作者: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创作背景: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作者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然都是在追忆往事,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
各文章内容:
《猫狗鼠》:文章主要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作者先生在文中阐述他仇猫--即不喜欢猫的原。其实这些原因与一类人的行为,性格很相像,例如写猫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动物就尽情玩弄,直到玩厌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别人的弱点或不足之处,就想尽办法慢慢地折磨别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够,就不甘心一-样,如果别人犯了什么错,受到批评,说不定那种人就会在某个角落里偷偷地奸笑。
《琐记》:记叙作者家道衰落后,饱受世人的冷眼而终于走上了与封建主义决绝的道路。《琐记》 记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
《无常》:描述了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对死去的儿子是那么的悲伤,所以他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
《二十四孝图》:作品重点剖析“卧冰求鲤”,“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等孝亲故事,指出这种“丧尽天良”的封建孝道,完全无视孩子的生命,把“肉麻当成乐趣”,“以无情为伦,诽谤古人,教化后世”。鲁迅希望借此来告诉我们:孝顺是应当的,而迂腐是愚昧,盲目是可怜,卫道是令人憎恶的。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五猖会》 :文章记叙了作者儿时适逢五猖庙会,看到盛大的庙会兴奋不已。但在出发的时候,父亲却让他背诵一个字也看不懂的《鉴略》。父亲说要把《鉴略》背熟,否则不允许去看五猖庙会。“我”失望、郁闷之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故事通过描绘家长与儿童心理上的隔膜,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受伤的心灵,揭露出封建思想习俗和教育方式的不
《阿长与<山海经>》 :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 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刻画了一位粗俗,迷信,守旧,愚昧但真诚善良,忠厚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内疚、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通过写阿长的特点,表达对当时妇女阶层愚昧无知的同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主人公鲁迅的童年,屋子后面有百草园,这是他童年最快乐的时候,通过美女蛇等故事讲述,后来主人公在私学的教育中长大,他把其称为为三味书屋,是他怀念的童年时光。这是他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范爱农》:描述了作者在故乡重逢日本留学时遇到的范爱农,笑谈各自经历,得知范爱农返乡后遭到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自容,以至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由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最后摧残了正直爱国的知识分子。范爱农是一个孤傲、正直、倔强、追求革命的爱国者。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范爱农的同情和思念。
《父亲的病》:主要讲述了鲁迅在两个所谓的“名医”的指点下抓药,鲁迅父亲的病却一天天恶化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视人命如草芥的行为的痛恨。
下一篇:秋天的文案短句唯美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