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笔记:轻松掌握化学原理!_

2024-10-07人围观
简介【导语】化学高一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笔记是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要将知识记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1.化学高一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一  化学结构  1、半径  ①周期表中
【导语】化学高一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笔记是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要将知识记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1.化学高一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一


  化学结构

  1、半径

  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②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2、化合价

  ①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的阴离子。

  ②非金属元素除O、F外均有正价。且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和为8。

  ③变价金属一般是铁,变价非金属一般是C、Cl、S、N、O。

  ④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方法

  ①是否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对不对。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②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间结构: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①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概念。

  ②掌握四种晶体与化学键、范德华力的关系。

  ③掌握分子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关系。

  ④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⑤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数非金属单质。

2.化学高一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二


  一、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也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

  3.物质的量的符号为“n”。

  二、摩尔

  1.物质的量的单位单位:克/摩符号:g/mol

  数值:等于物质的原子量、分子量、原子团的式量。

  2.符号是mol。

  3.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例如:1molH表示mol氢原子,1molH2表示1mol氢分子(氢气),1molH表示1mol氢离子,但如果说“1mol氢”就违反了使用标准,因为氢是元素名称,不是微粒名称,也不是微粒的符号或化学式。

  4.计算公式:

  n=N/NAn=m/M

3.化学高一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三


  甲烷CH4

  烃—碳氢化合物:仅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甲烷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烃)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

  2、分子结构:CH4: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

  3、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

  CH4+2O2→(点燃)CO2+2H2O

  (产物气体如何检验?)

  甲烷与KMnO4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

  CH4+Cl2→(光照)→CH3Cl(g)+HCl

  CH3Cl+Cl2→(光照)→CH2Cl2(l)+HCl

  CH2Cl+Cl2→(光照)→CHCl3(l)+HCl

  CHCl3+Cl2→(光照)→CCl4(l)+HCl

  (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4.化学高一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四


  1、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Na2O2

  2、钠与冷水反应2Na+2H2O=2NaOH+H2↑

  3、钾与冷水反应2K+2H2O=2KOH+H2↑

  4、镁与沸水反应Mg+2H2O=Mg(OH)2+H2

  5、镁与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

  6、铝与盐酸反应2Al+6HCl=2AlCl3+3H2

  7、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中和Al(OH)3+NaOH==NaAlO2+2H2O

  8、氢氧化铝与高氯酸中和Al(OH)3+3HClO4==AlClO4+3H2O

  9、氢气与氟气单质反应H2+F2====2HF(冷暗处爆炸)

  10、氢气与碘单质反应H2+I22HI(持续加热)

  11、氟气与水反应2F2+2H2O=====4HF+O2

  12、其它卤单质与水反应X2+H2O=====HX+HXO(X=Cl、Br、I)

  13、氯气与溴化钠2NaBr+Cl2==2NaCl+Br2

  14、氯气与碘化钾2KI+Cl2===2KCl+I2

  15、溴单质与碘化钾2KI+Br2==2KBr+I2

  16、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晶体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17、乙酸与镁Mg+2CH3COOH(CH3COO)2Mg+H2↑

  18、氢氧化钠与乙酸NaOH+CH3COOHCH3COONa+H2O

  19、乙酸与氢氧化铜Cu(OH)2+2CH3COOH(CH3COO)2Cu+2H2O

  20、乙酸与碳酸钠Na2CO3+2CH3COOH2CH3COONa+CO2↑+H2O

5.化学高一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五


  常见物质的构型:

  AB2型的化合物(化合价一般为+2、-1或+4、-2):CO2、NO2、SO2、SiO2、CS2、ClO2、CaC2、MgX2、CaX2、BeCl2、BaX2、KO2等

  A2B2型的化合物:H2O2、Na2O2、C2H2等

  A2B型的化合物:H2O、H2S、Na2O、Na2S、Li2O等

  AB型的化合物:CO、NO、HX、NaX、MgO、CaO、MgS、CaS、SiC等

  能形成A2B和A2B2型化合物的元素:H、Na与O,其中属于共价化合物(液体)的是H和O[H2O和H2O2];属于离子化合物(固体)的是Na和O[Na2O和Na2O2]。

6.化学高一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六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7.化学高一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七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正价、负价均相同

  (3)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8.化学高一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八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低于水,易挥发。

  良好的有机溶剂,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醇官能团为羟基-OH

  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Na→2CH3CHONa+H2

  氧化反应

  完全氧化CH3CH2OH+3O2→2CO2+3H2O

  不完全氧化2CH3CH2OH+O2→2CH3CHO+2H2O(Cu作催化剂)

  乙酸CH3COOH官能团:羧基-COOH无水乙酸又称冰乙酸或冰醋酸。

  弱酸性,比碳酸强CH3COOH+NaOH→CH3COONa+H2O2CH3COOH+CaCO3→Ca(CH3COO)2+H2O+CO2↑

  酯化反应醇与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

  原理酸脱羟基醇脱氢。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9.化学高一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九


  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a.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10.化学高一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十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B可逆号zC,x+≠z)

上一篇:精选睡前故事童话故事:10篇精彩篇章_

下一篇:小学一年级口算练习题:100以内快速提升!高效学习法!_

文章评论

点击排行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