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精选5篇)

2023-10-31人围观
简介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篇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33—3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探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篇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33—3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探索学习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量。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

  4、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5、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并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剪刀、长方体盒子、尺、硬纸板、火柴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想把它送给这节课最爱动脑筋,最爱发言的同学,老师觉得这件礼物的盒子不够精美,你们能不能给老师出出主意?(学生说到给礼物盒子包上包装纸,教师说你的想法和我一样。)

  想知道这张包装纸的大小吗?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

  二、自主探索

  分组操作,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并建立它们的联系。

  同学们,现在请大家利用桌面上的长方体、剪刀,看看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展开是什么形状的呢?

  请在展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

  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小组合作操作。

  三、各小组学生交流汇报结果。(学生到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并汇报探索思维过程)可能有以下几种:

  汇报一:

  把长方体纸盒6个面剪开,并把相对的面摆放在一起组成三大部分。

  要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只要把这三部分面积相加,第一部分面积为"长×宽×2",第二部分面积分为"宽×高×2",第三部分面积为"长×高×2",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学生汇报后,演示这一种推导思维的全过程。

  板书:长x宽×2+宽×高×2+长×高×2。

  汇报二:

  把长方体纸盒剪成面积相等的两大部分。

  只要把这两大部分的面积相加,就可以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第一大部分面积为

  "长×宽+长×高+宽×高",而第二大部分面积与第一大部分面积相等,只要把第一大部分面积乘2,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师:同学们的这种方法真不错,请大家看屏幕演示。(演示这一种方法推导思维的全过程)板书:(长×宽+长×高+宽×高)×2。

  汇报三:

  把长方体纸盒的六个面剪成上下面和四周两大部分。

  只要把这两大部分相加就可以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第一大部分面积为(长×2+宽×2)×高+长×宽×2,并说明"长×2+宽×2"可以表示这个长方体的底面周长。师:这种方法也很好,请同学看演示。(演示这一推导思维的全过程)

  板书:(长×2+宽×2)底面周长×高+长×宽×2

  师: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四、实践运用

  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

  说明"至少"的意思。

  独立计算,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给出课前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的数据,让学生计算包装这个盒子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3、一个正方体礼品盒,棱长1.2分米,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想一想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4、选择题。1、下图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①(6×3+3×15)×2

  ②(6×15+3×15)×2

  ③(6×15+3×15+6×3)×2

  单位:厘米

  2、一种长方体硬纸盒,底面是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高4分米,现在要在外面全部涂上油漆,油漆面积有多大?

  ①(2×4+2×4+2×2)×2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页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四第6~10题及思考题。

  〔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2、让学生掌握并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发展初步的抽象能力;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出应该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哪几个面之和。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面积,谁还记得?

  2、计算下面物体的表面积。

  (1)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6厘米、高12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5分米。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探索领悟,总结方法:

  谈话:在实际生产中,有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和。

  出示例5一个长方体鱼缸,长5分米,宽3分米,高3.5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1、谈话:请同学们说一说鱼缸的样子。

  提问:求需要多少玻璃,就是求什么?

  使学生明确,求需要多少玻璃,就是求这个鱼缸的表面积。

  启发学生思考:

  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计算几个面的面积的和?其中哪两个面的面积是相同的?

  学生交流,指名口答。

  明确:分别求出前、后、左、右和下面的面积,再相加。也可以先求出6个面的总面积,再减去上面的面积。

  2、列式解答:

  请学生独立完成。

  谈话:你能说说你列式的根据吗?让学生明确算式的含义。

  相机出示:

  5×3.5+5×3+3×3.5+3×3.5+5×3

  (5×3+5×3.5+3×3.5)×2—5×3

  3、谈话:还有其他的方法吗?选择一种方法算出结果,再互相交流。

  4、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明确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就是这个长方体前、后、左、右四个面的面积和,也就是长方体的侧面积。

  第2题,做让学生先弄清楚需要计算几个面的面积的和,然后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完成后,集体订正,指名说出列式根据。

  三、巩固练习:

  练习四第6题,思考问题是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之和?根据给出的条件,这几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四、课堂作业:

  1、练习四第7题要学明确木板是上、下、左、右四个面,沙网是前后两个面。

  2、练习四第8题明确教室的地面(也就是相应长方体的下面),不需要粉刷;算出顶面和四面墙壁的总面积后,还应该扣除门窗及黑板的面积。

  3、练习四第9题帮助学生理解台阶占地面积应为各级台阶的上面的面积之和,即0.3×6×5=9(平方米)。铺地砖的面积则是各级台阶的上面和前面的面积总和,即9+0.2×6×5=15(平方米)。

  4、练习四第10题要提醒学生以厘米作单位测量有关数据。测量结果可保留一位小数。

  五、思考题:

  提示学生:这个物体中的每一组相对的面的面积都相等。由此,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是:(7+7+6)×2=40(平方厘米)。按要求补成的最小正方体棱长是3厘米。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建立表面积概念。

  2、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求法,在观察对比中,得到长方体表面积公式、正方体表面积公式。

  3、运用公式实际应用,并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的求法探究。

  2、公式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长方体表面积公式中长宽,长高,宽高呈现后,能够清晰的知道它们分别求的是哪些面的面积。

  教具、学具的准备:长方体盒、正方体盒、桔子、长方体展开图、课件

  教学研究过程:

  一、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重建表象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谁来说说长方体、正方体有哪些特征?

  2、生:汇报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或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每平行的四条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等的正方形,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的12条棱都相等)

  3、师小结并引出课题

  同学们对长方体、正方体认识的很好,今天我们一起共同来研究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二、建立表面积概念,认识表面积

  1、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或最想了解什么?

  2、生交流:什么是表面积?

  怎样求表面积?

  求表面积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表面积和以前所学的面积有什么不同?

  3、师拿一桔子;提出:你知道桔子的表面积指的是哪里吗?

  生摸一摸,说一说。

  4、师:物体表面的总面积叫做物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哪里,那正方体呢?

  5、生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

  三、探求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1、师:我们知道什么是表面积,如何来求它们的表面积呢?

  小组内两两合作,把你如何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思路与你的同桌进行交流。

  (师在小组间巡视)

  2、生交流汇报各种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3、交流比较各种求法,继而得出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汉字与字母公式表示)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4、课件展示: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长方体

  表面积方法的研究过程。

  5、生总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含字母)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S=6a2

  四、基本反馈练习

  1、计算一香皂盒的表面积

  师:老师手里这个盒子的长为10cm,宽为7cm,高为3cm,

  请你计算这个盒的表面积。

  生试做,并指生上台板演

  2、课件出示(三个立体图形),分别计算它们的表面积。

  3、生在实物投影仪前讲解交流。

  五、解释应用(课件出示题目)

  1、一长方体铁盒长18厘米,宽15厘米,高12厘米,做这个铁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

  a、生交流思路

  b、列式。

  2、一正方体无盖木箱,棱长5分米,这一箱子的表面积是多少?

  a、生试做

  b、交流思路

  3、一间长8米,宽6米,高4米教室,门窗面积是15平方米,要粉刷四壁和房顶面,粉刷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a、小组内交流思路

  b、全班交流解题策略

  c、生计算

  3、谈收获或体会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与交流,你的收获或体会是什么?

  反思:本着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实施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主体实验的两条基本原则,即诚心诚意的让学生做主人,严肃严格的基本训练。通过老师提供的材料,创设一切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的环境氛围,在教师的引领及点拨下,让孩子们自己去认知、去概括归纳总结,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让更多的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孩子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中幸福的主人,使孩子们获得有效的数学学习,学习质量得到提高。本着这一教学理念,这节课设计了以下几个大的框架。

  框架一:从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重建长方体、正方体表象,为解决本解决本节课的知识搭建一个前台。

  框架二:建立表面积概念

  在提供实物这一材料下,通过看一看、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调动多个感官来很好的认识、理解表面积这一概念。

  框架三:探求表面积计算方法

  在深刻建立表面积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小组的两两合作,由已建立的知识经验通过合作交流很快得到长方体表面积不同的求法,并从中比较,选择出较简捷的方法,继而得到公式,由于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在长方体研究透彻后,轻松的得出求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框架四:巩固练习

  公式得出后的基本应用,通过老师手中香皂包装盒表面积的计算,及时对知识进行反馈。

  框架五:解释应用

  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孩子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巨大作用,并在应用中提升对数学理解的质量,由基本练习到变式练习,再到提升练习的设计,在交流思路的过程中,还渗透了审题意识及习惯的养成,并使孩子们体悟到遇到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灵活而又准确的找到解题方法。

  框架六:谈本节课的收获

  孩子们从知识目标上谈,同时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谈自身的体会与收获,对数学这一许多人认为枯燥的学科中产生丰富的情感,激发起孩子们热爱数学的美好情感。

  在这节课中,每一个孩子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从问题的提出到交流,整个过程可以看到孩子们都在主动热烈的参与,特别是在探求长方体表面积不同的求法时,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不时的在课堂上迸发,有的从长方体两个相对的面为一组去分析,得到求法;有的把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左面分为一组去求;还有的孩子从长方体展开的平面图去求,更可贵的是有的孩子能够想到用底面周长乘以高再加上、下两面面积的方法得到长方体的表面积。对问题的思考具有创新性与独特性,思维的深度得以发展。另外,孩子们语言的表述清晰、准确,声音洪亮,手拿学具示范时动作落落大方,谈体会与收获时精彩的发言给老师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从这节课上,可以看出孩子们对数学的情感是积极的,参与是主动的,同时,在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数学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获得了有效学习。

  这节课存在着一些遗憾的地方,例如:在探求长方体表面积方法的交流过程中,由于课堂上的生成情况较多,在处理时由于教学艺术的欠缺,耗时太长,以至于最后的几道提升练习来不及在课堂上完成,更多的精彩没有展现出来,留下了较大的遗憾。从这节课上,我收获了很多,同时,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与问题。做为教师,课堂上当孩子们在热烈交流的过程中,要学会调控与把握,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时,要适时的把学生拉回来,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合理安排好时间,使孩子们在每一节课上的数学思维都得以发展与提升。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它需要经验的积累,特别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教育机智,这需要历练与功夫,在今后的教学中,更要对教材深钻,准确的把握,因为这正是教学艺术的来源。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建立表面积概念,会求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求法,在观察对比中,得到长方体表面积公式、正方体表面积公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公式实际应用,并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的求法探究。

  2、公式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探究方法。

  教具、学具的准备:长方体盒、正方体盒、长方体展开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出新课

  师: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淘气的十岁生日,他的好朋友笑笑要送给他一份生日礼物。这个礼物准备好了,可是老师对这个包装盒却不太满意,你能帮助笑笑出一个好主意吗?

  生:可以在包装盒外面包一层彩纸。

  师:老师也是这么想的。看,老师用彩纸将这个包装盒包装了一下,请看(出示课件)。

  师:漂亮吗?

  生:漂亮。

  师:现在新问题又出现了。要把这个包装盒包装好,需要多大的彩纸呢?要求多大的彩纸就是求什么呢?

  生:求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师:对,求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初步感知

  1、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对长方体礼盒的哪些部分进行了包装?

  生:它的六个面。

  师:而且,刚刚我们知道的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你是如何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呢?(师提问)

  生:就是求六个面的总面积。(出示课件)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仔细地观察,长方体的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包括哪些?(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师对照长方体讲解表面积的含义。(出示课件,学生齐读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师:那么正方体呢?(请同学对照正方体说一说)

  师:他说得对不对呢?

  生:对。

  师:正方体的表面积也就是六个面的面积,它包括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和右面。那么,下面请同学们对照着手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标出它的六个面。

  (同位之间互相指着模型说一说。)

  师:好。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长方体,你从任意一个角度,对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

  生:三个面。

  师:那么如果老师想看到六个面,应该怎么办呢?

  生:把它拆开。

  师:那么把它展开,是不是就能看到六个面了呢?

  生:是的。

  师:下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把长方体展开是什么图形?(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上讲台介绍自己展开后的图形,并分别指出它们所对应的面。对于不同的方法加以表扬。

  师:介绍长方体的展开图有多种。希望同学们课下动动脑筋想一想,想象展开后的图形。

  (师用课件展示长方体的展开图形,并质疑:观察展开图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交流并回答问题。

  2、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正如大家所说所看到的长方体展开后的图形,相对的面完全隔开了,展开后每个长方体都有六个面。而且,我们知道长方体的对面面积相等,那么,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更加形象和直观了。由长方体变成了我们很熟悉的长方形。那么,你能求出它的表面积吗?

  (出示课件,生相互交流并展示)

  生介绍自己的方法,对好的方法加以肯定。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是想先求出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把它们的结果相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S表=S上+S下+S前+S后+S左+S右

  师:说得很好。同学们应该表扬一下。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呢?

  生2:由于长方体的对面相等,所以我只要求出一个面乘以2就可以了。我得出的公式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师板书)

  师:这个方法很好,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3:我是先求出上面、前面、左面的面积之和,再乘以2,就可以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了。

  我得到的公式是: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高×宽+高×长)×2

  (师板书)

  师:你真聪明,大家表扬一下。(大家鼓掌表扬)

  师出示课件,介绍长方体表面积的求法。

  3、应用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

  师:请大家算一算,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学生独立解答,指明学生回答)

  4、渗透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出示课件,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师:这个是一个棱长为8厘米的正方体,求它的表面积。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三、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出示长方体礼盒的包装袋,并质疑,求几个面的面积。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要求学生说出理由和依据。

  2、出示教材P18“试一试”,要求学生独立解答。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鼓励学生独立解答,小组交流,全班集体订正。

  3、师:做一个长方体的鱼缸需要求几个面的面积?(学生思考,指名回答)

  (出示课件)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当遇到具体问题,要具体对待。数学知识与我们密不可分,我们要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附:板书设计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高×宽+高×长)×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表面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说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看图回答、

  (1)指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3)填空、

  这个长方体上、下两个面的长是()宽是()、

  左、右两个面的长是()宽是()、

  前、后两个面的长是()宽是()、

  3、想一想、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几个面?(6个面)

  二、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有关这6个面的一些知识、

  三、教学新课、

  (一)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1、老师和同学们都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在上面分别用“上”、“下”、

  “左”、“右”、“前”、“后”标在6个面上、

  2、沿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剪开并展平、(老师先示范,学生再做)

  3、你知道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什么吗?

  教师明确: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例1、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的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

  1、这题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求什么?

  2、长方体的表面积包括几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每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3、学生分组讨论、

  解法(一)

  6×5×2+6×4×2+5×4×2

  =60+48+40

  =148(平方厘米)

  解法(二)

  (6×5+6×4+5×4)×2

  =(30+24+20)×2

  =74×2

  =148(平方厘米)

  4、比较上面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解法(一)是分别算出上、下面的面积之和;前后面的面积之和;左右面的面积之和,然后算总和、解法(二)是先算出上面、前面、左面这三个面的面积之和,再乘2,根据乘法的分配律可将解法(一)改变成解法(二)。

  四、巩固练习、

  1、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用两种方法计算)

  2、一个长方体铁盒,长18厘米,宽15厘米,高12厘米、做这个铁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

  五、课堂小结、

  通过解答例1和做一做,你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吗?

  结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宽+长×高+宽×高)×2

  六、课后作业、

  1、一个长方体的木箱,长1.2米,宽0.8米,高0.6米,做这个木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木板?如果这个木箱不做上盖呢?

  2、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大小如下图、

  (1)它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2)它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3)它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排行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