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2023-10-29人围观
简介九年级上册要学习的古诗词有哪些?下面是所有古诗词及赏析,请大家欣赏。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望 江 南 [唐]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了解背景]本词是一首闺怨词,写思妇楼头,望人不归。 [诗中言志]表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九年级上册要学习的古诗词有哪些?下面是所有古诗词及赏析,请大家欣赏。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望 江 南 [唐]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了解背景]本词是一首闺怨词,写思妇楼头,望人不归。

  [诗中言志]表现了思妇不见归舟的惆怅之情。

  [名句赏析]

  1、赏析“独倚望江楼”的“独”:“独”字表现了女子的孤寂寥落之情。

  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这两句写景抒情,生动含蓄地刻画了思妇对爱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过尽千帆”可见思妇望江时间之长。“皆不是”三个字包含了多少情思。斜晖脉脉水悠悠:即景抒情,表面写水,实际上暗示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的注目的眼神(意境)。这两句诗以拟人手法写斜晖﹑流水含情脉脉的样子,生动,形象,肠断白蘋洲:生动含蓄地刻画了思妇盼望之切,相思之苦,忧愁之深。

  渔家傲 秋思 [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写肃杀之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思乡爱国、壮志难酬)

  [了解背景]范仲淹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作《渔家傲》数篇,述边镇之劳苦。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诗中言志]表达了边疆将士决心抵御敌人、保卫家园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也反映了他们思念家乡的凄苦心情。

  [名句赏析]

  1、词的上片以白描的手法勾勒了一幅塞外边关图。首句点名季节,并用“异”字统领全文,又从三个方面分别叙述:一是大雁南飞,二是边声四起,三是孤城落日,渲染了边塞的荒漠的悲凉,也暗示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2、词的下片着重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表现深深的思乡之情。“羌管悠悠霜满地”使思乡之情绵绵深沉。意境分析:深夜,所见的是严霜在地,所听的是悠悠不断的羌笛声,越发的思念家乡无法入睡。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重重叠叠的山峦犹如道道屏障。斜阳西沉,烟雾弥漫,在这千山万壑之中,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描绘出边塞苍凉肃瑟的景色,抒发慷慨悲壮的情怀。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的思乡报国之情。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无眠、头生白发?答:爱国激情,浓重乡思。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上阙写太守出猎的壮阔场面,抒发由打猎激发的豪情壮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老当益壮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典故希望朝廷重新重用自己,委以重任,戍边抗敌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金戈铁马、杀敌报国的远大志向和爱国情怀

  [了解背景]本词是苏轼人密州知州时写的一首出猎词。

  [诗中言志]通过太守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渴望亲临战场、卫国杀敌、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

  [名句赏析]

  1、赏析“千骑卷平冈”的“卷”: “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亲射虎,看孙郎: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运用典故,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新重用自己;“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要报效国家,抵抗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动作描写写愁苦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神态描写些愁苦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欲抑先扬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比喻夸张写出愁苦的沉重

  [了解背景]《武陵春》李清照53岁,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之时,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诗中言情]《武陵春》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春花凋落说自己青春不再;又借“双溪泛轻舟”表达自己丈夫去世内心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名句赏析]

  1、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 “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想梳头却无力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

  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眷恋疆场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异曲同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视、听觉写军中豪迈的生活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比喻修辞,视、听觉写激烈的战斗生活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忠君报国的爱国情怀和远大抱负

  可怜白发生!-----------------------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

  [了解背景]《破阵子》是一首自抒英雄情怀并用以激励友人的壮词。南渡近三十年,辛弃疾梦寐以求的就是渴望能指挥百万雄师,驰骋疆场,为国建立功业。然而他的美好夙愿,直到两鬓斑白,也没能实现。他寄给陈亮的这首词,正是表达了这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诗中言志]表达了作者忠君报国的爱国情怀和建功立业远大抱负,也表达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

  [名句赏析]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是词中回忆往昔军中生活的名句。首句有两物──“灯”与“剑”,有两个动作──“挑”与“看”,而总冠以“醉里”二字。剑是英雄立功沙场的武器,此时“醉里挑灯”这一“看”,显示出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金杀敌的愿望是多么迫切啊。“梦回吹角连营”醉中入梦,梦醒犹觉连营号角声声在耳。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结句一个 “沙场秋点兵!”写得肃穆威严,展现出一位豪气满怀,军威赫赫的场面。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生动描写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刻画了杀敌报国的英雄形象。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此句表现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以及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题解】诗是抒写感受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清新而有情致。这类诗是诗人对外界自然事物、气候加以精细体察而萌发于心的一种敏感、灵感凝成的景象。诗的首二句是写仰望,寥廓天宇,月色空明,星斗阑干,暗隐时辰流转;后二句是写俯视,大地静谧,夜寒料峭,虫声新透,感知春之信息。构思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用语清丽细腻,妙然生趣。

  [名句赏析]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诗中说“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用“透”。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题解】此诗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愁。诗人选取寒秋时早行时于驿站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愁旅而思乡的情感。

  [赏析]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把几个名词排列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早行的清冷图景,向为传诵的名句。后人常引此形容游子早行的景象和心境。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题解】这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的词章。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

  [赏析]

  1、分析本诗中梅花的形象。

  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

  2、上阕描写梅花的困难处境(遭遇),下阕表达梅花的高洁、坚贞的品格。

  破阵子·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题解】在《珠玉词》中,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作品,具有淳朴的乡间泥土芬芳。上片写自然景物。“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五色杂陈,秀美明丽,写足春色之娇娆媚人。下片写人物。撷取烂熳春色中一位年轻村姑之天真形象和幼稚心态进行表现。

  [赏析]

  1、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

  2、笑从双脸生

  写出了邻家女孩巧笑如嫣,天真烂漫,作者更是俏皮的揣摩出女孩的纯真心态,更觉心情愉悦感染了我们,一起陶醉在青春与春天的气息之中,感受到生命的愉悦,生活的朝气。

  浣溪沙 苏轼

  籁籁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题解】描述诗人在乡间的见闻和感受,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 。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

  [赏析]

  上阕片截取农村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枣花的香气,缫车的响声,卖瓜人的悠然,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园图画。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忱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题解】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

  [赏析]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两句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词人的何种感情?情与景是怎样融为一体的?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两句写了薄雾,浓云两种景物,抒发了词人浓浓的愁绪对远在他地的人的思念。

  2、这首词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被前人成为“绝佳”,试赏析其语言特色。

  诗人以花自喻,借用西风垂帘卷,人体憔悴,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无处不让人感到词人真情的流露,从而引起人们在感情上的共鸣。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题解】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中赞扬了孙权的年少有为,表达了作者的爱国豪情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也借古讽今批判了南宋王朝的懦弱无能,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赏析]

  [赏析]

  作者极力称赞孙权有何用意?

  作者在这里是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相似,显然作者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为了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2、末句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意思?

  末三句用了两个典故。其一是曹操煮酒论英雄,但在这里,作者进行了改造,将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赞扬,而让曹刘当配角,其实是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其二是曹操一褒一贬的典故,据《三国演义》说,曹操与孙权第一次对垒,见孙权之威严仪表,就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那些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真是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叫绝!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主题】本曲从叙述阿房宫的焚毁入笔,对历代王朝无休止的攻伐征战予以谴责,表达了作者对苦难百姓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的批判。

  [赏析]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这句结尾句式相同的两句是说无论输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死亡,这首小令则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朝天子》咏喇叭

  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主题】本曲描绘了一群当权宦官趾高气扬,专横跋扈的丑恶嘴脸,深刻揭露了他们骄奢专横,鱼肉百姓的罪行,抒发了作者对宦官当权,骚扰百姓的愤愤不平之情。

  [赏析]

  诗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们欺压得倾家荡产。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全集

  1、《沁园春·雪》(九上课内)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词语理解】

  风光:风景、景物。

  惟余:只剩。

  莽莽:无边无际。

  大河:指黄河。

  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原:指秦晋高原。

  蜡象:白色的象。

  须:等到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鞠躬,倾倒。

  输、逊:差,失。

  文采、风骚:本指辞藻,这里指广义的文化。

  一代天骄:称雄一世的人。

  俱:都。

  数:数得着,称得上。

  风流人物: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译: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思想感情】

  这首词借景抒怀,描绘了雄伟壮阔而又娇艳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词人的远大抱负和英雄气概。

  2. 《望江南》温庭筠(九上课内)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译:

  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的江面。看着过往的所有船只,千帆经过都不是我盼望的人,太阳的余晕也似乎不忍离去,江水缓慢地流着。(登楼的人望眼欲穿)等人等得肝肠寸断。

  主题:

  这首词具体描绘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生动地表现了思妇的盼夫之切、相思之苦和忧愁之深。

  3.《渔家傲》范仲淹(九上课内)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

  边塞的秋天到了,它的景物和江南不一样,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留恋之意。随着军营的号角声起,四面传来战马嘶鸣的声音(烟尘滚滚,声声悲切),像千里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烟雾弥漫中,落日朦胧,只见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紧紧关闭。空对愁酒一杯,离家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返回故里。只听羌管悠悠,又见寒霜满地,离人整夜难以入睡,那是出征在外的白发将军在伤心落泪。

  主题:

  本首词通过描写塞外边地的战地风光和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表现了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概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复杂情怀。

  4.《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九上课内)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

  老夫姑且发一发少年的疯狂,左手牵黄狗,右手举苍鹰,戴锦帽,披貂裘,千骑驰骋,犹如疾风席卷山岗。为了酬报满城的人跟随太守观猎的盛情,我要亲手射杀猛虎,像三国的孙郎那样。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鬓间虽已染白霜,那又有何妨!手持符节前往云中,何时朝廷才能再遣冯唐(召我奔赴战场)?(到那时,)我将手中的雕弓拉成满月的形状,朝着西北方,射杀侵犯边界的天狼(指辽和西夏)。

  主题:

  本词通过描写出猎的盛况和猎后开怀畅饮,以及以魏尚自比,希望能担当卫国重任的情怀,表现作者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也表达了希望为国家效命的深切意愿。

  5.《武陵春》李清照(九上课内)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狂风歇了,尘里花香犹存,百花凋零已尽,遍地残英落红,日色已高,我却懒于梳洗纷乱的云鬓。眼前景物依旧,但相知已逝,人事已变,一切都过去了,想要诉说满腹的心事,未曾开口早已泪流满面。听说那双溪的春色仍很美好,也打算驾着轻舟泛游,只怕那双溪的舴艋小船,承载不动这许多的愁。

  主题:本词通过写暮春之景,展现出词人中年孀居后的情感状态,抒发了词人内心深处无法排遣的苦闷和忧愁。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九上课内)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

  我喝醉酒了,把灯挑亮细看剑,梦醒后只听得号角声传遍所有军营。军营里将士们将分得的牛肉在火上烤熟吃。众多的乐器演奏着雄壮悲凉的塞外之音,抗战前线上,肃杀秋风中,我检阅全军。冲锋的战骑像的卢马那样飞快奔驰,猛烈的弓像霹雳一样让人心惊。多想将君王交付的收复中原的大事完成,让生前死后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唉,可惜我已满头白发,却一事无成!

  主题:

  本词通过对梦境中战斗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词人收复失地、抗金卫国的远大理想,同时抒发了他在现实中壮志难酬的悲愤。

  7.《观刈麦》白居易(九上课外)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

  庄稼人很少有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

  “我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的俸禄足有三百石,一整年到头来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

  主题:

  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诗人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8.《月夜》刘方平(九上课外)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译:

  夜深了,月儿向西落下,院子里只有一半还映照在月光中;横斜的北斗星和倾斜的南斗星挂在天际,快要隐落了。偏偏就在今夜,在这更深人静、夜寒袭人的时候,忽然感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你听,冬眠后小虫的叫声,第一次透过绿色纱窗传进了屋里。

  主题:

  这首诗记叙作者对初春月夜气候转暖的独特感受,描绘了一种优美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境界,令人感到物候在变化,又是静美的。

  9. 《商山早行》温庭筠(九上课外)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主题:

  此诗描写诗人在山村旅店起早赶路,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情景,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整首诗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了。

  10.《卜算子•咏梅》陆游(九上课外)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

  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理睬。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主题:

  这首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贞不屈,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11. 《破阵子》晏殊(九上课外)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译: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主题: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

  12. 《浣溪沙》苏轼(九上课外)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译: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子的南北头响起缲车的吱呀声。身着蓑衣的农民在老柳树下叫卖着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不可以给碗茶喝?

  主题:

  此词写作者在乡间的所遇所感,词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上片写初夏的田园风光,下片写主人公的感受和行踪。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日高、路长、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现旅途的劳累,但传达出的仍是欢畅喜悦之情,传达出了主人公县令体恤民情的精神风貌。

  13. 《醉花阴》李清照(九上课外)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烦恼白天太长,香料在金兽香炉中烧尽了。又到重阳佳节,洁白的玉枕,轻薄的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别说不忧愁,西风卷起珠帘,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主题:

  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14.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九上课外)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看着永远也流不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 想着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主题: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15.《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九上课外)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译:

  在骊山上四处看看,阿房宫已经被一把火烧没了,当时的繁华富貌,现在在哪里? 只看见了荒凉的草,水流回旋弯曲,到现在留下的遗憾像烟花一样。列国的周齐秦汉楚,这些国家,赢了的,都变成了灰烬;输了的,都变成了灰烬。

  主题:

  此曲揭示封建统治者因荒淫奢侈和争权夺位而导致灭亡的历史教训。触目伤怀,引史为证,感情痛切,风格沉郁,抒发了世事无常、徒增悲叹的感叹。

  16.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九上课外)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译:

  喇叭和唢呐,(吹得)曲子虽短,但声音却极为响亮。官船来往像乱糟糟的乱麻,全都靠你来抬高名誉和地位。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哪里会去辨别甚么真假?眼看着有的人倾家荡产,有的人元气大伤,最后会民穷财尽,家破人亡。

  主题:

  这首散曲借物抒怀,活画了宦官的丑态,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17.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

  祖国北方的风景无比壮丽,千里大地冰雪覆盖,万里长空雪花纷飞。遥望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黄河上下,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蜿蜒的群山,犹如银色的长蛇在舞动,覆雪的高原,好像蜡制的白象在奔驰,似乎要跟天公比试高低。等到天晴的时候,看到那红日映照着白雪,就像一身红装被素白裹着,显得格外妖艳俏丽。祖国的河山如此美好,吸引了古今无数的英雄豪杰竞相为之倾倒。可惜那秦始皇、汉武帝,才华略差一些;那唐太宗、宋太祖,文学修养稍显不足。至于那称雄一世的天之骄子——成吉思汗,也只知道拉满弓射大雕。他们都随着时代过去了,真正称得上英雄任务的,还得看今天的广大人民。

  主题:

  本词热情赞美祖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排行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