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寒露节气养生要点
寒露节气养生要点
寒露来临,要注意养生,寒露时节养生跟秋分不一样,寒露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关于寒露养生的要点内容 ,一起来看看吧。
寒露节气养生要点
1、注意脚部保暖
常言道:“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过了寒露,夜晚寒气急剧上升,及时增加衣物与保暖是最重要的养生方法,尤其要注意脚部的保暖,以免寒邪入侵。原因在于,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特别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
如何让脚部不受寒?首先,把夏季的凉鞋通通洗刷收进柜子里,穿上保暖性好的鞋袜;其次,在一天的工作劳累之余,晚上舒舒服服用热水泡泡脚,既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还能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从而消除一天的疲劳,这是一种极为惬意的享受。
2、早睡早起精神好
从小的时候,父母总会要求我们“早睡早起精神好”,这句话是有科学根据的,与经常熬夜的人相比,早睡早起的人精神压力较小,其精神健康程度较高。科学睡眠时间是22点—22点30分,半小时或一小时进入深度睡眠,而且午夜到凌晨3点是人体自然进入深度睡眠的最佳时间,这样才能保证第二天工作精神百倍。这句话放在寒露养生里也同样适用,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舒达阳气。
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起床前适当多躺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这类疾病在秋末冬初发病率极高,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这是因为在睡眠时血液在脑血管的流动速度变慢,血栓容易形成之故。
3、秋燥宜多吃润物
寒露节气的最大特点是“燥”,从中医上讲,燥邪将伤肺伤胃,故根据“燥则润之”、“寒则温之”的原则,饮食上则应以温润的食物为主,以达到养阴润燥、补肝益肾之效。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用一些甘、淡而滋润的食物,这样既可滋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还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
秋季气候干燥,此时最适宜吃的食物为雪梨、蜂 蜜、甘蔗、牛奶、银耳、百合、莲子、核桃、花生、黑芝麻等食品,以养阴、生津、润燥,缓解人体干燥症状。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4、精神调养不可少
精神调养也不容忽视,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所以此时人们要注意控制情绪,避免伤感,多做开心喜好之事,保持良好的心态,平安度过秋季。
培养秋季良好的情绪状态,维持良好的心态,多活动、多运动必不可少。平时多参加自己喜欢的事情,多去做做运动,陶冶情操,稳定情绪。这样做可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及免疫力。
5、燥邪当令、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从中医角度上说,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此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同时要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
6、饮食少吃辛辣多食用滋阴润燥食物
在饮食上还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类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水柿、提子等水果。此外还应重视涂擦护肤霜等以保护皮肤,防止干裂。
7、预防感冒多喝养生汤润燥
在这节气里最容易诱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疾病。此时的气候实际上是夏秋暑热与秋凉干燥的交替,最容易患上季节交换的感冒发热,这些季节性的常见病都要充分防范,加以警惕。此节气的养生汤水宜以润肺生津、健脾益胃为主。
8、寒露养生之【衣】
秋季凉热交替,气温逐渐下降,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是一条很好养身之道。“一场秋雨一场凉”,我们要随着天气转凉逐渐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对安度冬季有益。秋天早晚凉意甚浓要多穿些衣服。另外,秋季腹泻多发季节应特别注意腹部保暖。
9、寒露养生之【食】
秋季神经兴奋,食欲骤增,要防止过量饮食。要少吃辣味和生冷食物多吃酸性和热饮和热软食物。不吃霉变和不洁食物,避免感染肠道传染病。中秋之后天气干燥易出口渴咽干唇燥皮肤干涩等“秋燥病”,应多吃水果,常喝开水绿豆汤、豆浆、牛奶等满足肌体的需要提高抗燥病力。
10、寒露养生之【住】
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注意劳逸结合,防止房劳伤肾。初秋白天气温高电扇不宜久吹;深秋寒气袭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条件许可情况下,居室及其周围可种植一些绿叶花卉让环境充满生机又可净化空气促进身体健康。
11、寒露养生之【行】
秋天虽没有春天那样春光明媚,生机勃勃,但秋高气爽遍地金黄另有一番动人景象。到公园湖滨郊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秋游也一种好的活动形式既可调节精神又可强身健体。
寒露养生运动
秋天气候适宜,空气质量较佳,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不妨多接近自然、多运动,吸收天地精华,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散步、打太极拳等都是很好的选择,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但开始时强度不宜太大,应逐渐增加运动量,如果过度运动,会增加人体的疲惫感,反而不利于身体恢复。推荐两种适合寒露的运动。
一、散步
散步是一种有氧运动,建议最好在早晨进行,因为此时空气中含氧量比较高,呼吸新鲜的氧气可使人身心舒畅,还可结合空气浴做深呼吸运动。适当散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体内多余的脂肪堆积,有利于控制体重;散步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减少血凝块的形成,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血管栓塞;散步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全身血管的弹性,减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发生破裂的风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散步有助于消化系统,可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加食欲、缓解便秘。
二、打太极拳
太极拳,动作轻松柔和、圆活自然,连贯协调,配合呼吸、运气,“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具有健身和医疗的双重价值,是我国传统的体育保健疗法之一。秋季练习太极拳,能达到“秋养收气”“秋养阴”“养肺气”等养生目的,这也是常见病防治、康复的一种有效方法。练习太极拳要求呼吸细、匀、长缓的腹式呼吸,通过肺、肾的协同作用,能增强或改善肺功能补肾益元气,进而使气血周流全身,营养脏腑、组织、皮毛、肌肉。练习太极拳要求神意内守,以静御动,形神兼备,气沉丹田,内外合一,阴阳相贯。
寒露到,要注意身体四个部位不能冻
①头不能冻
入秋后外出的时候最好戴帽子,洗头时用水要比平时热一点,额头上出汗水时不能见风。这是因为头作为人体“诸阳之会”,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之一。
②腹不能冻
腹部有很多重要经脉(如脾胃经、肝肾经)穿过,任冲督三脉起于腹腔内。此处受凉将引起腹部经脉气血瘀滞不通,对脏器功能都会有影响。而肚脐眼部分又称神阙穴,是人体的长寿大穴,需要保护好。
③关节不能冻
膝关节作为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最怕冷,寒露后,寒风会侵袭未受保护的膝关节,使其受寒。尤其是人过中年,产热能力降低,如不及时穿上秋裤,导致下肢回流血液温度降低,还会影响腿脚甚至全身的营养、生理状态。
④脚不能冻
“寒从足生”,中医认为,人的足踝部是肝胆脾胃肾膀胱等重要脏器的通路,且两脚离心脏最远,脂肪层很薄,保温性能较差。寒露过后宜换上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养成睡前热水泡脚的习惯,起到舒筋活血、缓解疲劳、预防感冒的作用。
可在泡脚水中加入一些中草药。具有温经作用的有:透骨草、川椒、干姜、桂枝;具有活血通脉功效的有:红花、当归、鸡血藤、艾叶。使用时不同功效的中草药可搭配使用,一般来说,每种选用10克即可。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患者使用前需询问医生。
寒露节气养生喝好三样
1、山药莲子百合粥
秋天天气转凉,寒气从肚脐入,人一不注意,就会腹痛腹泻,甚至会肠胃感冒。
所以,秋天不但要养肺,还要养护脾胃。中医讲究五色入五脏,色白能入肺,培土可生金,健脾也有助养肺。因此,这个药膳里所有的成分都是白色的,既健脾又养肺,符合秋季养肺,顺时养生的特点。
山药:能被脾胃虚弱的人食用并吸收利用,山药具有健脾胃,益肾气,滋养肺津,强身健体的作用。
莲子:具有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之功,与山药配伍,可使疗效倍增。
百合:可以止咳化痰,滋阴润肺。
做法:山药去皮切块,莲子、百合洗净,粳米淘洗,一起煮烂即可食用。
2、莲藕木耳汤
寒露时节温差大,最易感冒,木耳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和维生素,可以补血养气,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莲藕长于水中,得水中精气,具有补中养神、益脾养胃、清热生津润肺,防止燥邪入体。
莲藕木耳汤能补虚养身、润燥、增强人体抵抗力。
食材:适量莲藕、排骨、黑木耳、适量、生姜、料酒
做法:
排骨洗净后,凉水入锅,加一点料酒,水开后煮一分钟,倒掉水再洗净;
把排骨放入高压锅,加水没过排骨,加一点料酒和几片生姜,上汽后,压7分钟~8分钟;
莲藕切滚刀块,黑木耳提前泡发洗净;
把排骨移至砂锅或其它锅,加入莲藕、黑木耳、5、6颗大枣,加适量料酒,小火煮20几分钟即可。
3、川贝雪梨汤
梨是秋季的应季水果,梨肉色白,入肺经,性寒可以养肺生津、清热化痰、润燥通便,可以称之为最适合秋天食用的水果。
川贝是中药,可以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做法:把雪梨内核掏空,加入冰糖、川贝,隔水蒸半小时即可。
对于秋季出现的喉咙肿痛、音哑、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便秘均有良效。
寒露养生吃好三样
1、吃芝麻。
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民间自古就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
芝麻分为白芝麻、黑芝麻。食用以白芝麻为好,药用以黑芝麻为佳。芝麻味甘性平,入肝、肾、肺、脾经,可以补肝肾,润肺气,增津液,润肠燥。既可以强身健体,还能滋阴润肺通便。除此之外,黑芝麻还具有乌须黑发、润肤护肤美颜的功效。
咳嗽的人还可以喝点芝麻糊,滋润呼吸道,消除痰液,顺畅呼吸道。
2、吃柿子。
民谚说“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
柿子在秋天成熟,它的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的水果都高,古人赞它“色胜金衣,甘逾玉液”。
可以养肺护胃,清热祛燥,化痰止咳,生津止渴,健脾涩肠止血。柿子上的“柿蒂”还有降逆止呕的作用。
3、吃冬枣。
俗话说,一日吃三枣,一生不显老。
寒露时节,冬枣上市,冬枣含有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等1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C的含量尤其丰富,有活维生素丸之称。
秋季易感冒,多吃冬枣可以调节免疫,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
秋燥皮肤易干,多吃冬枣还能抗氧化,提高皮肤弹性,让人年轻有活力。
同时还能维持血管弹性,保护心脑血管,促进人体肝脏解毒。
寒露养生粥品
百枣莲子银杏粥
【原料】百合30克,大枣18枚,莲子20克,银杏15粒,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莲子先煮片刻,再放入百合、大枣、银杏、粳米煮沸后,改用小火至粥稠时加入冰糖稍炖即成。
【功效】养阴润肺,健脾和胃。
红枣花生山药粥
【原料】大枣10枚、花生45克、山药10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山药、花生洗净后,与去核的红枣放在一起煮开,然后放入粳米继续熬煮,直至米变得软糯即可,温食。
【功效】养血补脾,滋养容颜。
寒露养生茶品
姜苏茶
【原料】生姜、苏叶各3克
【做法】将生姜切成细丝,苏叶洗净,用开水冲泡10分钟代茶饮用。每日2剂,上下午各温服1剂。
【功效】疏风散寒、理气和胃。适用于风寒胃痛腹胀等肠胃不适型感冒。
金桔桂花茶
【原料】金桔20g,桂花5g,生甘草5g,红茶5g,冰糖适量。
【做法】金桔洗净,对半切开,和甘草、红茶一起放入壶中,沸水冲泡,加入桂花,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冰糖即可。
【功效】化痰止咳,理气解郁。尤其适合咳嗽咳痰、腹胀、食欲不振、情绪焦虑者饮用。
上一篇:简短的情话合集
下一篇:《圆明园》观后感(通用49篇)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