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茶花女歌剧观后感500字(通用10篇)(茶花女歌剧观后感1000字)

2023-11-02人围观
简介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茶花女歌剧观后感5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茶花女歌剧观后感500字 篇1  在这个学期的歌剧课上,我有机会得以重温《茶花女》这部经典。其实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读过《茶花女》的小说,可能那时候还比较小,没能真正读懂,一直觉得扼杀了玛格丽特和阿尔芒之间那段美丽的爱情的是阿尔芒的父亲。在歌剧的过程中我渐渐有了

茶花女歌剧观后感500字(通用10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茶花女歌剧观后感5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茶花女歌剧观后感500字 篇1

  在这个学期的歌剧课上,我有机会得以重温《茶花女》这部经典。其实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读过《茶花女》的小说,可能那时候还比较小,没能真正读懂,一直觉得扼杀了玛格丽特和阿尔芒之间那段美丽的爱情的是阿尔芒的父亲。在歌剧的过程中我渐渐有了新的理解。歌剧的情节跟小说的基本上没有多大差别。只是男女主人公都改了名字,男主人公叫阿尔弗莱德,女主人公叫薇奥列塔。

  薇奥列塔的扮演着是安琪拉·乔治乌,茶花女也是使她一夜成名的一部歌剧。当乔治乌出场的时候,我立刻就被她那称得上倾国倾城的容貌和不俗的气质所深深吸引。我是个行外人,对于的歌剧的了解不多,一来不懂意大利语,对于语言之中传达的那种微妙的情感无法把握,二来我不懂声乐,似乎所的演员的演唱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高水平。因此得很大程度上一些外在的东西便成了我对一部歌剧的判断标准,演员长得好不好看,衣服漂不漂亮,布景华不华丽,虽然这样的判断标准说得上肤浅,可是对于我们这种抱着看热闹的.行外人心态的观众来说,其重要性有时甚至超过了表演者的演唱水平。所以当我看到茶花女的开场,演员,服装,布景,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时,我便觉得这是一部很高质的歌剧。当然,我想事实上它也是一部好歌剧。因为尽管语言不通,但是通过演员们精湛的表演,通过他们声音的高低起伏,我可以真切感受到他们所要传达的喜怒哀乐。

  尽管我是女性,在一开场时我就已经抵挡不止乔治乌所扮演的薇奥列塔的魅力,更别说是像阿尔弗莱德这样的热血青年。尽管我本身也是因为乔治乌的美貌与气质才被薇奥列塔这个角色所吸引。不过我还是觉得阿尔弗莱德对薇奥列塔的爱情是肤浅的,脆弱的。薇奥列塔是以一个名妓的身份出现在阿尔弗莱德的生活中,阿尔弗莱德对她并没有太多的了解,除了她那绝世的容颜,难道阿尔弗莱德在对薇奥列塔表明心迹的时候,他是为她内心的某些高尚

  的品质所吸引的吗?我想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吧,他仅仅只是被薇奥列塔的美貌的名妓的身份所吸引罢了。他是虚荣的,他仅仅只是想占有一个为大家所惊叹,所追求的光鲜亮丽的女人罢了。他也并不真正认为薇奥列塔会真正地抛弃过去,和他生活。如果真的有考虑到这一点,他也不会在和薇奥列塔离开巴黎后,并没有想过和薇奥列塔结婚,仅仅只是满足于共处同一屋檐下的一时欢愉而已。当他因误会薇奥列塔要重返过去那种灯红酒绿的生活而勃然大怒时,我不知道应该理解为他是很爱薇奥列塔的,还是根本就很爱得很浅薄。他是因为深爱着薇奥列塔,所以才因为她的“背叛”而勃然大怒吗?但如果他是深爱着薇奥列塔的,他怎么可以不问清楚便对薇奥列塔如此大发脾气。爱是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他们朝夕相对几个月,难道之他对薇奥列塔的信任仅仅只是有一页信纸就可以击毁的吗?相比之下,薇奥列塔就高尚得多。她面对阿尔弗莱德热切的告白不轻易动心,但一旦决定和他相爱,她又是如此的不顾一切。她爱的是阿尔弗莱德的灵魂,她也交出了自己的真心。所以当阿尔弗莱德的父亲请求她离开阿尔弗莱德的时候,尽管很痛苦,但为了爱人以及他家人的前途,她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承受最心爱的人的误解。

  整部歌剧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出了开头唱祝酒歌的那一段,就是薇奥列塔病重,在奄奄一息中和阿尔弗莱德重聚的那一段。在病痛和爱人的误会的双重折磨下,她容颜是那么憔悴,身躯是那么消瘦,身着一袭白色长衣的薇奥列塔就宛如在风中摇摇欲坠的一朵白色山茶花,让人无不心生怜惜,潸然泪下。我不知道《茶花女》之所以叫茶花女是什么原因,但我觉得薇奥列塔的形象跟山茶花很相像,洁白温润,高雅不俗。而乔治乌更是将这个角色觉得诠释得淋漓尽致,楚楚可怜,让人印象深刻。虽然薇奥列塔最后还是香消玉殒了,可是她却犹如一朵永不凋零的山茶花,摇曳在歌剧的舞台中。

  茶花女歌剧观后感500字 篇2

  歌剧《茶花女》是根据1852年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同名戏剧《茶花女》写成的。故事发生于19世纪巴黎城中,小有名气的交际花维奥列塔与来自正统家庭的阿尔弗雷多相爱了,并希望就此步入新生。但是,他们的爱情遭到阿尔弗雷多父亲的强烈反对。并且,维奥列塔被强迫与阿尔弗雷多断绝来往。为了顾全阿尔弗雷多父亲所说的阿尔弗雷多的“幸福”、“前途”,维奥列塔决心牺牲自己的爱情,重返风月场。然而,阿尔弗雷多以为她变了心,盛怒之下,在公开场合羞辱了她。维奥列塔信守对阿尔弗雷多父亲的诺言,未向自己的情人道破真情,但患有肺病的身体承受不了这一致命打击,就此卧床不起。

  不久,阿尔弗雷多的父亲良心发现,把全部真情对儿子言明。最终,奥列维塔在爱人怀中,凄美地死去。 整个歌剧的音乐成功地营造了逼真的故事情节。序曲采用第二幕的爱情主题和下行的曲调,营造出凄美浪漫的大环境,是全剧故事的缩影。第一幕的《饮酒歌》,是以单二部曲式为基础的分节歌。轻快的舞曲节奏,明朗的大调色彩,以及贯穿全曲的大六度跳进的动机,表现阿尔弗雷多借酒抒发他对真诚爱情的渴望和赞美,洋溢着青春的活力。第一幕中维奥列塔在宴会散去后唱的那首咏叹调《啊,真奇妙!》和最后一幕死去前的绝唱最令我印象深刻。维奥列塔的咏叹调啊,真奇妙!

  我觉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她心中的'那种微妙复杂的矛盾心理。一开始她因为阿尔弗雷多的爱情而暗自欢喜,心情无比快乐,但之后又想起自己悲凄的身世又变得哀伤起来,这一幕把维奥列塔心中的矛盾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最后一幕中,维奥列塔因重病而顾影自怜时,忽闻阿尔弗雷多的到来,激动地与其合唱,前后之对比令人印象深刻。但在最后的最后,扮演维奥列塔歌剧家歌声无比的张力,直敲听众的心底,感觉像是快要凋谢的茶花在向世人展示其最后亦是最撼人心魄的美丽。

  歌剧落幕时,只留下唏嘘叹息的人们。威尔第应用这种对比的手法,刻画了垂死的奥列维塔对爱情至死不渝的追求,具有震撼人心的戏剧力量。

  茶花女歌剧观后感500字 篇3

  葛丽泰嘉宝,这个被希特勒赞美为“她的脸是人类进化的终极”的女人,曾经的她,孤独,避世。在我的想象中,她会是个有点冷漠的女子,因为在她那些黑白照片中,她从来都是一副淡漠的面容,极少有过笑容。可是,我却总能被她那眼中淡淡的忧伤而感染。然而看了她出演的《茶花女》后,我想着,这样一个避世的女子是如何能将玛格丽特这个角色演得如此活灵活现。也许,她真正爱的那个世界只存在于电影中,只有在镜头前,在舞台上,她才是真正的自己,她才能向世界骄傲的宣称:这里,我存在过。

  电影《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最初不相信爱情,可是,最后她居然因为爱情而死。在嘉宝略带低沉的嗓音中,玛格丽特总是喜欢穿着那一身白色纱裙出现在屏幕面前。因为爱,她愿意摒弃在巴黎奢侈糜烂的生活,甘愿与亚芒去乡下生活;因为爱,她愿意离开亚芒,去让亚芒有自己更成功的'人生;因为爱,她愿意在临死前也不去主动解除亚芒对她的误解,想默默的离开这个世界。幸运的是,电影最后给了观众一份礼物,最终让玛格丽特在临死前见了亚芒一面,嘉宝在《茶花女》里临死的台词说道:“我的心,不习惯幸福。也许,活在你心里更好。在你心里,世界就看不到我了。”

  若不是亚芒在玛格丽特生病时的默默拜访,若不是亚芒在动情时落在玛格丽特手上的滚烫泪珠,玛格丽特不会对亚芒的爱的如此的淋漓尽致,他那无意中的情意打动了她心中最脆弱的那块地方,使她甘愿付出那飞蛾扑火般的爱情。谁说我不爱你,只是我只能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为你付出我的一切,我对你的爱远远胜过爱我自己。我想这就是玛格丽特对于亚芒的爱吧。

  电影的结局虽然是个悲剧,可是如果玛格丽特没有死的话,这段爱情又能够维持多久?亚芒对于玛格丽特来说是心中永远的爱,可是玛格丽特的心已经饱经风霜,亚芒却是个血气方刚的男子,这样的两个人会不会有永远?今后他们的爱情必经磨难,可是磨难却会使得他们的爱情之光永恒。

  不管怎样,玛格丽特是配拥有那朵白茶花的,并且嘉宝的气质也无可取代,是她赋予了茶花女最绚丽的生命。

  零落成泥,终究只是梦一场。

  茶花女歌剧观后感500字 篇4

  茶花女写出了一段豪迈感人的爱情故事,更写出了作者给读者生活和社会的正确认知的寄托,真正的文学是教化人心,洗涤邪恶的欲念,而不是用华丽的词语去点缀附庸权势而获利;或是点燃人们妒忌仇恨来泯灭善良的种子。让人们以此为鉴中学习生活,达到与世不争而能自我奋进的'生活态度;书中有提到一本书《玛侬·莱斯科》不知道写的是什么也很想看,不过现在没有什么时间。妓女的命运怎么就是这样的凄怆呢我们现在试问现在的那些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他们是怎么想的呢?

  现实总是残酷的,我们只能去面对!

  毕加索是个天才,要是毕加索爱上茶花女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从总体上来讲,作者的写作出发点是希望通过一个误入歧途少女的悲惨命运来告诉世人,当人用名誉换取了财富之后就永远无法用财富来赎回名誉,如同小说里说的一个放高利贷的在盘剥了数千人之后,拿出财产救助了别人就以为还清了良心与名誉上的债务,那同样无法弥补他的可耻行径,终将得到命运的惩罚,这个就可以看出小说结论的悲剧性。

  茶花女歌剧观后感500字 篇5

  一本很有名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是黑白的,Paris的交际花玛格丽特生活奢侈内心善良热情直爽活泼,找不到词来形容她了,看完电影真是超级喜欢她。

  她遇到了亚芒,她短暂生命里的挚爱,其实看完电影好不喜欢亚芒,觉得他根本就配不上玛格丽特,就是个任性的小孩子,只会怀疑玛格丽特对他的爱。最后还赌气不去看她,好在还在玛格丽特生命的最后来见了她,让玛格丽特不至于有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不然作为观众的我是不会原谅他的。

  玛格丽特真是俏皮可爱,就一开始和那个长得丑还任性的那个最后还以低价买了玛格丽特的珠宝什么的交际花,那个男爵不理她的时候真是爽歪歪。

  还有为了和亚芒独处时,赶走那个老老的那个叫什么来着的胖女人把她的披肩给扔到楼下,真是任性的可爱,像个傻傻的陷入爱恋的小女孩。

  玛格丽特真是纯洁善良如她所喜欢的'茶花一样,变卖自己的首饰为好友准备婚纱,筹备嫁妆。爱上了亚芒,为了他去尝试着过与以前完全不一样的朴素的生活。

  为了和亚芒一起去乡下,去向男爵借钱时,被男爵给打了一记耳光,真心心疼死她了,亚芒却一直误会他。当亚芒的父亲找来时,为了亚芒的未来,要想办法使亚芒恨自己而离开她,当时她的心该多痛呢。

  生病了拒绝男人们的帮助,一心等着亚芒,坚守着他们的爱,多么可爱的一个女孩子,交际花也不是她的错啊。她敢爱敢恨,不卑不亢。

  茶花女歌剧观后感500字 篇6

  原本以为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早已没有什么新鲜之处了,没想到看了这一版之后,意外的竟然很受感动。久闻隔葛丽泰嘉宝的大名,没想到年轻时她竟是这么的漂亮!当然,男主角又是罗伯特泰勒,这部片是名符其实的帅哥美女的组合,而且是超一流的。

  小仲马的名作改编的,一个可能有点沦为俗套的故事,在,编,导,演等方面的无懈可击下,散发出钻石般的光芒。因为,喜欢嘉宝,买了她的套装,便在家里一部接一部的狂看。就好像上了瘾一样,一部都丢不下来。

  诚如当时人们的评价,嘉宝有一种绝妙的`希腊古典美的侧影,蓝色的眼睛洋溢着一种混杂了浪漫、桀骜和忧伤的情调。与嘉宝合作过的所有导演和摄影师都说她是他们梦里的文艺复兴女神,说她有着过去和未来最美的眼睛。嘉宝最令人赞叹之处是她脸上焕发出一种安详、皎洁、纯净而又透彻的光芒。她独具几乎非人间所有的禀赋——力量、尊严和光辉。

  这部就是个很好的例子,119分钟,我还没过够瘾呢,就已结束了,男女主演是以一种光芒尽放的方式在表演的,你说,他们的银幕生涯能不短嘛!他们简直就是在银幕上燃烧着自己,这样的演员能不叫人喜爱吗?这大概就解释了,为什么我是冲着嘉宝去的,但结束了之后发现自己也变成了罗伯特泰勒的粉,他在这部电影中实在魅力无边,不过大概就是这样才能够和嘉宝平衡吧!~这位银幕女神永远享有人们对她的喜爱。当然她是值得的。

  赢得一个贞洁少女的爱,成为头一个向她揭示爱情奥妙的人,这当然是一个巨大的福运,但又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夺取一颗未受过异性进攻的心,无异于进入一座没有设防,城门大开的城市。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责任感和家庭,都是十分坚定的哨兵,但是哨兵无论怎样警惕,也都逃不过一个十六岁少女的欺骗;须知大自然通过她心爱的男子的声音,向她提出爱情的最初建议,而且这些建议越是显得纯洁,就越具有火热的魅力。

  烟花女子痴君子,若要将爱保鲜到永远,也许爱的最佳温度时,生命的死亡是最唯美的结局了。

  茶花女歌剧观后感500字 篇7

  多年前的小说就曾经令我热泪盈眶,如今的一部电影又令我双眼湿润,看来只要是有关这位玛格丽特小姐的一切,我都有可能伤感。

  作为名著改编的电影,其实并不一定就可以在口碑和票房上高枕无忧。毕竟已经有珠玉在前,如何将它改编成一部同样经典的电影实在是一件难事。这需要优秀的演员,合理的改编。而且一般改编自名著的电影都会显得过于简略,情节不够丰富,因为想要将一本厚厚的原著在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完全展示是不可能,所以精简后的情节难免显得有些突兀,本片亦是如此。

  玛格丽特是一个美丽的交际花,虽然过着奢靡的生活,但她的心并没有被物欲所腐蚀,她仍然向往真爱,愿意为爱人奉献一切,包括金钱、名利,甚至是生命。片中两人同去乡下消夏的那一段情节是最温馨美好的,胜过了在巴黎锦衣玉食的空虚做作的生活。

  但玛格丽特是一个情绪化的人,一会儿开心,一会儿伤感,并不是一个很会过日子的女人。所以当她碰到了同样不成熟的阿尔芒的时候,现实的问题就产生了。平心而论,我认为阿尔芒还太过年轻,不够成熟,甚至没有办法照顾玛格丽特。从他冲动的表现和不多的.资产来看,这一对儿即使在一起,也要面对很多生活上的苦恼。我之前很不喜欢阿尔芒的父亲,认为他是一个盛气凌人的老家伙,是他将玛格丽特逼上了死亡的绝路。但我现在不这么认为了,他只是一个父亲,任何一个父亲在这种时候,也许都会做出和他一样的行为。让一个年轻人不去为自己的生活与荣誉而奋斗,而是和一个交际花厮混在一起,甚至还想与她结婚,这在当时的社会,甚至在现在的社会都是很难被认可的,更何况阿尔芒还要承担他对自己家族的责任。

  玛格丽特是一个善良的女子,但她不够现实。自从离开阿尔芒后,她很快就衰弱下去了,当她一贫如洗,病入膏肓的时候,阿尔芒也未在她身边,她也只能在心中默默思念着爱人。电影中,玛格丽特在临死前见到了阿尔芒最后一面,也得到了他的原谅,但我认为,不应该这样改编,原著中那一生都未曾解开的遗憾,才是真正震撼人心的悲剧,带给人们更大的冲击,令人们去反思那个时代,反思造成这一深刻悲剧的到底是什么。

  如果玛格丽特不那么美丽,如果玛格丽特不那么善良,如果玛格丽特的命运不那么悲惨,也许我们就不会被深深地打动,也许《茶花女》这部小说就不会获得如此大的成功。但事实是,她就是如此。所以我们爱她,同情她,不希望有同样的悲剧发生在和她一样的女子身上。葛丽泰?嘉宝的确是美丽的,尽管她的年纪看上去稍大了一点。曾有评论家说过她的脸就像是大理石雕塑一般美丽,我总算见识到了,果然是完美得毫无瑕疵,多一份则多,少一分则少。她的身上带有一种古典的美丽与温柔,而她的演技也是那么的真挚动人,令人喜爱,令人怜惜。现在要去哪儿寻找这样的女演员了呢?

  茶花女歌剧观后感500字 篇8

  初看《茶花女》,心中所感,是为玛格里特为爱的牺牲,对爱的执着,为感情的圣洁而感动。再读《茶花女》,是为玛格里特悲凉。也许是正因早就知道了结局,也许是开篇就写了玛格里特的悲惨死亡与身后事的破碎流离,也许是正因就算与阿尔芒在一齐欢乐幸福度过的乡下时光也依旧离不开疾病的困扰,每每在脑海中有她出现的画面总是笼罩着哀凉。

  这个漂亮女生,她汹涌而来的感情,于她人世间的末段,温暖了她,寂静了她,也同样使一个男生纠结了一生。

  我想过,假如玛格里特依旧是那个连名字都不会写的乡下姑娘,她与阿尔芒的结局会不会幸福一点。但我很快否定了自己,正因,她是个乡下姑娘,她没有精致的马车,她没有华丽的衣服,她根本就不可能坐在剧院里看戏,她没有用金钱堆出来的奢华耀眼,纵然她有一张绝世容颜,她依旧没有观众。

  小仲马因情人丢下自己而创造了玛格里特,他赋予了玛格里特与那些巴黎放荡妓女不一样的珍重品质,她愿意为爱放下雍容的生活,她会用真心去爱一个人,她以前为了感情脸色苍白。占有欲毁了玛格里特和阿尔芒,也毁了小仲马和玛丽。小仲马对玛丽的感情是复杂的,有猎艳,有虚荣,有同情,有爱恋。他有过和阿尔芒一样的心路历程,不,他就是阿尔芒。

  日风渐下的巴黎造就了玛格里特,而今时今日,生活也会像小说里巴黎塑造玛格里特一样,打破我们原来的样貌,重塑一个我们,磨破了棱角。

  当读完垂死的玛格丽特挣扎着写给阿尔芒的信,内心诸多感慨,这是一个曾因绝世容颜而名动巴黎的女生,而她的死亡,却是如此的痛苦凄凉。她爱的'人恨她,她昔日的朋友正因她没钱而离开她。

  她为了阿尔芒的家族名声离开了他,她为了阿尔芒的前途而离开了他,她为他当掉了披肩、马车、首饰,我想那时玛格丽特是真心想跟阿尔芒在一齐。

  “每当有人开门,她的眼睛就放出光来,老是以为是你进来了,当她看清来人不是你后,她的脸上便再次显出痛苦的神情,一阵阵的冷汗不断地渗出,两颊也涨得血红”。我突然想到了一句话,深沉的爱便是死亡。我起初看到这句话时,觉得太过悲凉,爱是很完美的东西,它本是温暖的存在。而此时此刻,我突然明白,最最深沉的爱就是死亡。也许完美欢乐的结局成就不了爱悲凉的美感。

  茶花女歌剧观后感500字 篇9

  这部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是根据1852年法国作家小仲马的戏剧《茶花女》而写成。故事发生于19世纪巴黎城中名妓维奥列塔与阿尔弗雷多相爱,并希望以此摆脱过去的生活。但他们的爱情遭到阿尔弗雷多的父亲的激烈反对,强迫维奥列塔与他的儿子断绝来往。为了顾全阿尔弗雷多的家庭和幸福,她决心牺牲自己的爱情,忍受着内心的极大痛苦,重返风月场。但是阿尔弗雷多以为她变了心,盛怒之下,在公开场合羞辱了她。维奥列塔信守对阿尔弗雷多父亲的诺言,未向自己的情人道破真情,但患有肺病的身体承受不了这一致命打击,就此卧床不起。不久,阿尔弗雷多的父亲良心发现,把全部真情对儿子言明。但当阿尔弗雷多回到维奥列塔的身边,她已经奄奄一息了,最终她在爱人怀中死去。

  对于剧中的音乐和演员的唱功,我自问没什么资格去品头论足,但是第一幕中维奥列塔在宴会散去后唱的那首咏叹调《啊,真奇妙!》和最后一幕死去前的绝唱最令我印象深刻。维奥列塔的咏叹调《啊,真奇妙!》我觉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她心中的那种微妙复杂的矛盾心理。一开始她因为阿尔弗雷多的爱情而暗自欢喜,心情无比快乐,但之后又想起自己悲凄的身世又变得哀伤起来,唱道:“我是怎么了?这一切是不可能的!······忘掉人世的.一切,消失在快乐的漩涡中吧!”于是又告诉自己要及时寻乐,压制心中的激动,又继续唱道:“傻瓜!寻乐吧!永远自由地!”把维奥列塔心中的矛盾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最后一幕中,维奥列塔因重病而顾影自怜时,忽闻阿尔弗雷多的到来,激动地与其合唱,前后之对比令人印象深刻。但在最后的最后,维奥列塔用自己毕生的力气唱道:“啊,历尽痛苦的我,年纪这么轻就要死去!我内心忠贞不移的爱,只是空想罢了!”

  “亲爱的,让我们一起流下快乐的眼泪!在希望面前,请不要封闭你的心!”其无比的张力直敲听众的心底,感觉像是快要凋谢的茶花在向世人展示其最后亦是最撼人心魄的美丽,于是当她竭力歌唱完后便昏倒在阿尔弗雷多的怀里,从此香消玉殒了。至此,歌剧落幕了,只余唏嘘叹息······

  另外,我想对阿尔弗雷多和维奥列塔的爱情说几句话。我觉得阿尔弗雷多缺少了对维奥列塔的信任。当他收到维奥列塔的来信时,他一心认定她是眷恋从前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而抛弃了他,而没有去分析一下为什么突然发生了如此变化,立刻就否定了维奥列塔对他所付出的真情,甚至卑劣地对其进行无耻的报复。我实在觉得对他付出一切真心的维奥列塔是多么的悲哀!无可否认阿尔弗雷多也是爱维奥列塔的,但他的爱不及维奥列塔的无私以及伟大,在她的爱情面前,他的爱情显得苍白无力。虽然最好他知道真相并感到后悔,但晚了就是晚了,维奥列塔已与世长辞了。实实在在的一个爱情悲剧啊! 如果恋爱中的男女遇到波折时,能够全心全意信任并理解对方,少几分猜疑和武断,我想,这世上就不会有这么多所谓的爱情悲剧了。

  茶花女歌剧观后感500字 篇10

  “一个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但当你不珍惜它时,生命将变得毫无意义。”这句话说的多么的确切啊!当我阅读完法国作家小仲马的成名之作——《茶花女》后,我悟出了很多道理。

  《茶花女》主要讲述了一个出生在巴黎的美丽少女玛格丽特的悲惨故事,玛格利特从小被诱骗沦为交际花,人称“茶花女”,虽然她曾经一次次的想要重新做人,但由于社会的歧视,她得不到真诚的爱情,在绝望中堕落,身染重疾,最后悲惨离世。

  读过这本书的大多数人都会同情书中的女主人公玛格丽特,也会对那个残酷的社会给予批判。可我却觉得,导致玛格丽特悲惨命运的除了社会,还有她自己,她最后在绝望中把生命看得毫无意义了。我觉得即使生处于悲惨的厄运中,也不能如此糟蹋生命,自暴自弃。全身瘫痪且双目失明的'保尔,写出了《在暴风雨中》;高位截肢的张海迪,自学完了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翻译了许多外文名著;盲聋女海伦,没有向命运屈服,成为了世界闻名的作家……他们的一生都在努力着,拼搏着,奋斗着,他们即使面对不幸的命运,仍然将人生过得如此精彩。而茶花女却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将生命看得毫无意义,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惋惜吗?生命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那么,就让我们都来珍惜生命,感受生命的价值吧!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排行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