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范文
寻味优秀作文(寻味阅读理解答案)
寻味优秀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寻味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寻味优秀作文1
我来到村庄,为了寻找走失在记忆里的炊烟的味道。
夕阳倚着秋的门槛,余晖懒洋洋地洒满广袤的田野。几只飞鸟披着满身的霞光落在树上,踽踽独行的风在阡陌间漫步,几垛茕茕孓立的稻草眺望着遥远的地平线,天色将暮未暮。
炊烟是房屋升起来的云朵。那柴草灶火的幽魂,轻柔地飘散,和风送来记忆中柴米油盐的味道。上学的孩子们最先闻见,背着书包飞快地往家跑,一路尘土飞扬,不管惊了谁家的鸡鸭。劳动了一天的农民抹一把额头的汗,拎着锨提着锄握着铲,慢慢走上不知走了多少年的土路。远归的旅人寻着炊烟的味道,一路梦游似的回家,一边走,一边揣测着菜肴,狗很远便跑出来迎接主人。
人们是风筝,炊烟是风筝线,我要寻找的炊烟的味道是家的味道。
炊烟是村庄的声色和呼吸。城市没有炊烟,炊烟把根丢在了村庄。我走在路上,路边静谧的小花被晚霞浸染得嫣红。许多人坐在门口的阶前向我微笑,喝住家中的狗,炊烟从一方小院中飘出,鸡和鸭在院中啄米,很专心地盯着地面。猪躺在角落里沉思。院墙下七横八竖地倚着农具,院墙上杂乱无章地攀着丝瓜。一张张淳朴的、素不相识的`脸,邀我进院。白发苍苍的老祖母笑眯眯的,几个孩子怯生生地看我。
炊烟的味道笼罩了整个家,一次次让我的思绪回到从前,那些骨子里透着炊烟味的人们,是我寻找的味道。
炊烟袅袅的,在天空中缱绻,似与白云耳鬓厮磨,一会儿,极淡极淡地化开去,
人们有的躺在吱呀了许多年的藤椅上,有的走街串巷,还有的坐在大槐树下,大群孩子簇拥着,口口相传着那些亘古不变而又经久不衰的故事。
我寻找的炊烟的味道,是朴质生活的片刻欢喜滋味。
城市与农村泾渭分明之处,便在于炊烟。城市灯红酒绿的土地,长不出炊烟那样纯粹的植物;城市局促逼仄的天空,容纳不下炊烟那样婀娜的云朵;城市物欲横流的空气,飘浮不了炊烟那样质朴的味道。自以为从村庄越狱的每个人,其实不过是那一缕走散的炊烟。
我想象着,许多年后,我踏着去往远方的路走来,天色恰如今天一样。遥远的地平线上卧着村庄,而炊烟的味道飘过秋收后缄默的田野,飘过远方的远,落在一颗寻找的心上。
寻味优秀作文2
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俗话说:上半年过好节,下半年过好年。足见端午节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端午节民俗纷呈,裹粽子便是其中一大精萃。
粽子不但以它特有的形状,颜色和滋味惹人喜爱,而且表达了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深切怀念。
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你知道它包含着几个顶角、几个平面、几个三角形吗?恐怕谁也说不清楚。
粽子的颜色十分漂亮。比如枣儿粽吧,它用翠绿的箬叶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后,剥开墨绿色的箬叶,洁白的米团,那枣儿仿佛就是嵌在白玉里的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十分惹人喜爱。
粽子的味道美极了。箬叶里散发着清香,咬一口馅子,豆沙的,甜而爽口;肉心的,油而不腻;蛋黄的,香而起沙······粽子既是消署开味的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大人小孩谁不爱吃?
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写过很多著名诗篇。他还提出过许许多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国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并且把他一家人贬到了一个十分偏僻的地方。后来国土沦丧,他满怀优愤,跳江自尽。
老百姓们知道后就去打捞屈原的尸体,但一无所获。老百姓们崇敬他、怀念他,两千多年来,每逢端午节,人们就把粽子投入江中,说是拿粽子去喂鱼,以免屈原的尸体被鱼吃掉,作为敬献给诗人的祭品——这就是粽子的由来,每逢端午节,人们就用吃粽子的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端午节还有一大习俗——赛龙舟。赛龙舟不仅是一种健体运动,还是一种纪念屈原的方式呢!
据我所知,在屈原投江以后,老百姓们没有打捞到屈原地的'尸体,十分悲痛,就有赛龙舟的方式来赶走江中的鱼,间接地表达了老百姓对伟大诗人屈原的爱戴和怀念。
端午节时,我们家的门口,窗户上都会放艾草,据说可以驱赶蚊虫。家家户户里里外外都会洒上雄黄酒,据说这样可以避免妖魔鬼怪,会一帆风顺,家泰安康。端午节时每个房间都会挂上菖蒲,据说它可以驱邪逐魔。
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例如:女儿节、诗人节、重五节、沐兰节······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由于巾短情长,我就不啰嗦别的了,有空你们自己找找更多有关端午节的资料,你也写一篇吧!我还等着看呢!
寻味优秀作文3
上个星期,我去了光福镇的太湖乡。许多人可能只知道太湖,却不知道还有一个乡就叫太湖乡。这太湖乡在历史上也算有些名气,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有一支太湖游击队与日军有过战役,至今这里还有太湖游击队的纪念馆。
最近,一家名为“太湖十八浇”的小面馆红了起来,还上了电视,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我们也是其中的一员。
那天,阴雨蒙蒙,有微风,依山傍水的太湖乡,显得静谧美好。不远处便是太湖,岸边桅杆林立,一艘艘木质渔船在细雨中更加古朴厚重,在水中起起伏伏。那家面馆并不难找,就在街口。我们点了一个红烧鱼头,说是这家店的`招牌菜,还点了几碗面。我们看到了那位在电视中出现过的老板娘。老板娘热情地与我们攀谈起来,那里的方言和东山话很像,据说太湖乡的对岸就是东山,从前有许多东山的渔民都跑到这里来定居,算是移民,所以方言会这般相似。
红烧鱼头上桌,几碗面也陆续上来了,鱼头浓油赤酱,发出诱人的油润红光,用鲤鱼烧制,一般的鱼头则多用草鱼烧,用鲤鱼则肉质较粗,尽管如此,但吃得出鱼很新鲜,是太湖鲤鱼。点睛之笔则是鱼白,鱼白如羊脂白玉般温润,蘸上汤汁,口感厚重肥美,还有些粘嘴。至于面我认为较普通,没有传说中那么美味,面汤虽是高汤,但不是很浓郁,浇头也不是现查了,还一律不过桥,更没有姜丝之类的提供,总体上感觉不是很精致,和东山的回锅面比起来相差甚远。
吃完面,雨停了,但空气中仍是弥漫着水汽,太湖湖面上苍苍茫茫,波澜不惊。天气不佳,船舶都停在港里。不远处有一座灯塔,在深夜为渔民指明方向。我忽然想起那位老板娘说的话:“我家的店原本就是做晚上生意,渔民深夜打鱼回来,总爱来这里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来犒劳一下自己一天的辛苦。” 此时,我终于感悟到这普通的面馆存在着其不平凡的意义。 遥望太湖,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我仿佛看到一叶扁舟出没在风波里……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